第三百七十四章 聯吳伐曹

字數:2994   加入書籤

A+A-




    諸葛亮等人將魏、吳兩國的情況悉數稟報,劉昉聽聞大喜,曹魏與東吳之間發生的戰鬥愈多,對蜀國越是有利,趁此機會發展本國勢力,還可以借機與吳國重修舊好。

    曹魏乃是三國之中勢力最強大的國家,地大物少,使得曹魏不得不想要吞並南方地區。可以說曹丕眼中吳國才是首要除掉的國家,至於蜀國則是其次。另外,孫權一直想要攻打曹魏,苦無機會。

    如今曹魏大軍屢屢進犯吳國境內,不是孫權願意忍氣吞聲,是迫不得已之下的無奈之舉。當初孫權進攻曹魏時,屢屢受挫,早已留下陰影。即便曹操不在,可曹丕也非泛泛之輩。並且,曹魏屢次進攻吳國,孫權憋了一肚子的火氣,焉能無動於衷。

    於是,劉昉早朝之時便有意無意地說出心中所想。

    “曹魏雖大,非難以撼動!回首往事,曹魏在曹孟德手中,威勢不亞於今朝,然曹魏大軍驍勇善戰又如何,還不是敗在我們聯軍之手。現如今曹魏如此強勢,我蜀國早已脫胎換骨,吳國亦是如此,何不兩國再次聯合與曹魏決戰,一舉滅了曹魏呢?”

    劉昉麵露肅穆之色,高聲道:“曹魏來襲,我軍與之東吳聯合抗曹,為何不能一起協同作戰,徹底攻破曹魏?吳軍北伐,我軍忙於內患,抵禦外敵。若是將兩國之力合並,曹魏豈有不滅之理?”

    徐庶皺著眉頭,思索片刻,道:“陛下所想之事,怕是難以實現。”

    “為何?”

    “理由有三!”徐庶低聲道,“其一,蜀漢與東吳非同族,我蜀漢乃是劉氏宗親,先主心懷萬民,奈何生不逢時,與曹魏之勢相差甚遠,直到後來才有與之對抗之根本,可東吳乃是孫氏三代家族守護之地,根深蒂固不說,孫權亦會考慮東吳得失。”

    “若東吳與我蜀漢聯合伐曹,那該以誰為帥,又以何人為將?另外,東吳與我蜀國早有嫌隙,雖是聯合一起,實則心中各有打算。如果聯軍真的與曹魏大軍相遇,兩軍交戰是否願意將自己的背後交給對方,此乃未知之數也。”

    “其二,蜀國與吳國乃是兩國,而陛下與孫權貴為天子。縱然陛下願意為天下,放下天子尊嚴,可孫權是否願意如此尚未可知?另外,孫權作為一國之君,亦會思慮再三才會做出決定,決不會輕易與他人結盟。”

    “其三,現在天下三分,乃是三足鼎立之勢。無論是曹魏進攻東吳,還是我們北伐,又或是東吳進攻我蜀國,最後勝利的往往是防禦者,非進攻者。孫權身為東吳君主,是否願意打破這個平衡,我們也不知道。”

    “元直所言,真乃一針見血。”龐統讚同的點點頭,肯定徐庶的猜測,又接著表達自己的意思,“可萬事皆有例外,非一成不變。如今陛下提及此事,也就證明陛下之心意,以一人之力滅了曹魏實屬天方夜譚,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可北方之地我等不熟悉,人和就已經欠缺,更別說天時地利了。”

    “正如陛下所說,要想滅掉曹魏就必須兩國大軍聯合,雙麵夾擊才行。如果僅僅是一方勢力,實在是難以做到。畢竟我軍獨自麵對曹魏,無論是勝利或是戰敗,皆是勞民傷財之事。換言之,東吳早有滅掉曹魏之心,奈何這些因素使得孫權有心無力。”

    “陛下提出願與東吳合力進攻曹魏,此乃大計也。但是,我等願意如此,然東吳如何作想尚未可知?以臣之見,兩軍聯合進攻曹魏怕是有些困難,此一時彼一時。”

    徐庶、龐統二人說得這些,劉昉都明白,此一時彼一時。如果是兩國皆是弱小之時,必定可以抱成團共同抵禦曹魏大軍。現在兩國皆是獨立個體,早已不是當初漢室天下的軍閥勢力,要想聯合談何容易。並且,東吳曾經進攻蜀國疆土,這個嫌隙一直存在,哪裏後來雙方化幹戈為玉帛,也不過是表麵上,真正如何作想誰也不清楚。

    諸葛亮微微一笑道:“陛下,亮以為此事尚可行之。”

    “哦!”劉昉驚訝地看著諸葛亮,願聞其詳。

    “我蜀漢與東吳雖是兩國,實則彼此心中有數,論個體力量尚且不如曹魏。若是兩國不聯合,怕是終有一日會被曹魏攻破。合則生,分則死,這個道理孫權不可能不知道。”

    諸葛亮接著說道,“既然孫權也知曉,為何我們不能成功說服於他。畢竟東吳北伐時,乃一己之力想要滅掉曹魏,最後功敗垂成,損兵折將。其中利弊隻要分析與他聽,孫權不可能無動於衷。”

    “另外,亮夜觀天象,發現曹魏近日內必有大事發生,此乃天賜良機。若是這個時候出兵攻打,必能給予致命一擊。縱然不能做到全滅曹魏勢力,也可讓他傷筋動骨,這也是兩國聯合首次反攻曹魏,如此一來接下來再次聯合自然水到渠成。”

    “敢問丞相到底是何事?”

    諸葛亮神秘兮兮的話語惹來群臣非議,眾人好奇曹魏之內到底會發生什麽樣的大事。但是,諸葛亮自始至終都沒有說明是何事,其他人或許不知道,劉昉卻是一清二楚。

    其實,劉昉提出這個想法也是建立在此事基礎之上,要是這個時候再不出擊,後麵就真的沒有合適的時機。雖說劉昉有這個信心可以在二十年以內平定天下,以他對曆史的了解以及天下局勢的分析,足以憑借自己的力量做到,可他沒有選擇這樣的道路,反而是與他人聯合共同滅掉曹魏,不僅僅對己方有利,更可以保存一部分勢力,何樂而不為。

    劉昉提出‘聯吳伐曹’的建議還是實行下去了,徐庶等人反對是因為有顧慮,可諸葛亮站出來讚成,也就說明劉昉提出來並不是無中生有,這事從最初的議論與反對到最後讚同。

    接下來,劉昉便商議派人前往東吳,說服孫權願意與蜀國共同出兵攻打曹魏。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手機版閱讀網址:m.101novel.com(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