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大爭之世,逆流而上
字數:4329 加入書籤
“你說什麽?”
楊靖一時沒反應過來,問道:“什麽叫去北海有飯吃?”
任真回身看著他,一板一眼地道:“意思就是,北海郡囤糧充足,難民隻要去了那裏,無須付出勞動,自會有人提前分發口糧,讓你們填飽肚子。”
楊靖啞然一笑,“有這等好事?”
任真沒再解釋,一副你愛信不信的表情。
世間沒有免費的午餐,楊靖當然不信,疑惑地盯著他,“到處都在鬧糧荒,你如何確定,北海有足夠的糧食喂飽我們?更何況,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高家沒理由樂善好施,接濟世人。”
任真礙於官軍身份,不便捅破窗戶紙,心道,你隻顧逃難,肯定還沒聽說,北海蠢蠢欲動,準備起兵造反。
從古至今,戰前最重要的籌備都是錢糧。隻要有了錢糧,隨時可以招兵買馬,收攬一大批衣食不保的流民,去他們帳下當兵吃糧。
北海蟄伏多年,包藏奪回皇位之心,必然私蓄甲士,暗中進行精心謀劃,囤糧更是板上釘釘的事情。故而任真斷定,北海高家現在糧草充足。
他們隱忍不發,隻是在等待起兵良機。北唐主力南下後,他們派鄔道思當朝宣發檄文,就說明他們認為時機已到,很快就會舉事。
在這節骨眼上,任真將大批難民送到北海,這就是現成的雄厚兵源,高家怎麽可能拒於門外。
他們甚至無須招募,隻要站在城樓上喊一聲,跟我造反有飯吃,全體難民自會踴躍參軍,加入義軍謀生路。開倉放糧後,北海的聲勢將無比浩大。
到時候,八方民眾聞風而動,恐怕都會雲集響應,贏糧景從。所謂民心向背,可以稱之為民心向北了。
此時,見任真不願解釋,楊靖心裏的疑慮愈重,凝眉說道:“你不把話說清楚,我是不會帶他們去北海的。千裏迢迢,我不能騙他們空歡喜一場。”
並非他不肯信任任真,而是任真的話沒頭沒尾,讓人匪夷所思。
任真環顧四周,確認無人偷聽後,才說道:“最近京城盛傳,北海將起兵討武。你想,他們肯定急需招募兵勇,眼前這群難民為了果腹,連軍糧都敢劫,還不敢造反麽?”
楊靖聞言,瞳孔驟縮,倒吸一口冷氣,“你要讓我們去當反賊!”
他萬萬想不到,眼前這位朝廷主將,竟會違背自身立場,唆使他率眾投靠北海叛軍。
“反賊?”
任真冷哼一聲,嘲諷道:“你們剛才搶軍糧時,可曾介意這也是謀反行徑?我看你們個個義憤填膺,視昏庸朝廷如虎狼,怎麽,真到破舊立新時,又想要忠君愛國了?”
這話音極刺耳,說的卻是事實。為了飽腹活命,連軍糧都敢搶,要他們去推翻暴君昏政,反倒自命忠臣,豈不荒唐?
楊靖啞口無言。
任真淡漠地道:“我見你們流離饑困,所以才指條明路,救這些人一命。去或不去,你們看著辦吧!”
有一點他沒道破,他之所以慷慨掏出十萬石糧食,是想給難民們充當北上的盤纏。有了這些糧食,大部分人走到北海,應該不成問題。
楊靖苦笑道:“造反是條不歸路,不成功便成仁,對普通百姓而言,未必真是活路。而且,以這些人的能力,你認為他們在戰場上有勝算麽?”
任真答道:“套用你剛才的話,有糊口的營生,總好過你們迅速餓死。連活下去的機會都沒有,還談什麽勝算?”
楊靖再次語塞。
任真知道,他是替眾多難民著想,於是繼續說道:“很多時候,勝負隻在一念之間。朝廷三大主力都已南下,你們若去北海,人多勢眾,就沒有軍隊能剿滅你們。”
說到這裏,該說的不該說的,都已點透。
他漫不經心地道:“腳下的路是自己選的,你說要帶他們找到糧食,我隻是告訴你們,哪裏有糧食而已。至於肯不肯去,幹我鳥事?”
說罷,他轉身就要離去。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任真很清楚,隻靠施舍幾萬石糧食,根本不可能救活眾多難民,最多撐過一時。
之所以造成如今的慘況,哀鴻遍野,歸根到底,都是由於荒廢無為的朝廷。隻有讓民眾找到糊口的出路,起義推翻武氏皇權,才能撥雲見日,從根本上挽救危局。
造反倆字,才是真正的救命良方。
路就在楊靖麵前,至於他如何選擇,任真懶得再理會。反正這番對話,隻有二人彼此聽到,缺乏證人,他也不怕楊靖回頭告發他。
而給難民多少糧食,卻在他一念之間。
見他要走,楊靖一把拉住,急忙說道:“軍爺勿怪,草民安分苟活久了,乍聽到造反這種大膽建議,一時難免會產生排斥。”
任真停住腳步,卻沒有說話的意思。他能說的,都已經說盡了。
楊靖何嚐不知,作為弱勢群體,難民本就無路可走,生死存亡的關頭,沒資本去挑肥揀瘦。
他微微沉吟,說道:“我看得出,您洞察時局,又體恤蒼生,是真正超脫的高人。我心裏一直有個困惑,想懇請您賜教。”
任真不置可否,“說說看。”
楊靖說道:“以前,丹青道在討論天下大勢時,曾有人拋出一個問題,大爭之世,何以自處。當時吳道梓說,應識清時務,順勢而為。”
他皺著眉頭,鄙夷地道:“結果,他奴顏婢膝,屈服於南晉的淫威,當了賣國賊。所謂的順勢而為,不過是見風使舵,攀榮附貴罷了。可見,這不是正確的答案。”
任真若有所思,“你想聽我的見解?”
楊靖點頭,“大爭之世,風起雲湧,險象環生,若沒有堅定的立身之道,就想安穩處世,施展自己的抱負,是不可能的事。您年紀輕輕,就能統禦大軍,威懾人心,胸中必藏有崢嶸。”
任真思忖著,忽然聯想起離開京城前,曾跟莫鷹首對話的情景。
吳道梓的順勢而為,莫鷹首的不爭即爭,是這個問題的正確答案麽?
“我隻能告訴你,世間事並不是非黑即白,這個問題也沒有固定答案。人應該結合自身的處境和性格,才能做出切實可行的抉擇。”
楊靖琢磨著話意,說道:“您的意思是,處世之道不分對錯?照這麽說,吳道梓的叛國行徑也是對的?”
“我沒這麽說,”任真搖頭,“吳道梓選擇降晉,這不是他的唯一出路,如你所說,隻是攀榮富貴。換言之,他並非處境所迫,而是性格使然。”
說到這裏,他心意微動,“反過來,你能說降晉本身是錯的麽?當年任將軍功高震主,遭受誣陷,被北唐大軍圍追堵截,隻能渡江降晉,才可自保。換作是你,不投敵國,難道還要引頸就戮?”
楊靖無言以對。
“再譬如,這些難民被朝廷無視拋棄,你跟他們大談忠君愛國,讓他們順朝廷的勢,人家理你們麽?既然處在社會最底層,能幫他們在亂世裏活下去,這才是最實際的立世之道啊!”
“所以說,拋開處境去論處世之道,都是紙上談兵,毫無意義。”
“如果你已經被逼到絕境,退無可退,那還談什麽順勢而為。隻要你認為,這朝廷昏暗,這江山該傾覆,那就逆流而上,幹他媽的!”(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