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滅國大計(一)
字數:3562 加入書籤
逐客令取消之後,鹹陽再一次恢複了平靜。
秦國的宗室大臣們,拜讀了李斯的《諫逐客書》書之後,再也提不出強有力的反對理由。不得不說,秦人相當務實。李斯的作品壞了他們的好事,但李斯的文采真沒話說。
很快,宗室大臣們反應過來,開始臨摹、謄抄這部足以流傳千古的作品。
古代做官,寫得一手好文章,名聲很容易流傳出去。李斯一炮而紅,成了鹹陽的名人,很多人都說,李斯可能會當上丞相。
呂不韋罷相之後,昌平君升為右丞相,但左丞相一職卻空了出來。由布衣而升為丞相,在秦國不是沒有先例,範雎、呂不韋在擔任丞相之前,可沒有什麽爵位。
隻是,最後的結果出乎人們的意料。
李斯隻是擔任了廷尉,負責司法工作,而原來的廷尉隗林,意外的當上了左丞相。一同任命的,還有一個名不經傳的魏繚,被任命為國尉。
廷尉,已經是秦國中央的中央官員,進入了核心權力圈,相當於後世的政治局常委。
鹹陽城南城的一處府邸,得到秦王任命的消息,李斯卻有些悶悶不樂。人最怕期望過高,李斯不是沒有想過丞相的位置。
“大人,從客卿升為廷尉,手裏有了實權,大人應該高興才對呀?”李斯的首席門客尤虞見李斯情緒不高,不由得開口問道。
“大王任命我為廷尉,但負責收買六國豪臣的事務,卻交給了魏繚負責,說明大王認為我的能力還不夠啊!”
李斯並不在乎手裏的權力,捫心自問,情報工作,太過黑暗,他並不擅長,這個時候交給魏繚,剛好甩了手裏的爛攤子。李斯真正在乎的是嬴政的態度,他希望成為嬴政手下的第一大臣。
與李斯的惆悵不同,隗林的府邸,卻是另外一番局麵。
“恭喜大人榮升丞相!”
得到隗林成為丞相的消息,早有一些人前來祝賀。秦律不允許官員拉幫結派,相互送禮,不過工作之餘,光明正大的前來拜訪,秦律並不禁止。
隗林的臉上堆滿了笑意,丞相為文官之首,幾乎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秦國的官員,努力的盡頭,就是登上丞相之位,載入史冊。
沒有期待,隗林才覺得分外驚喜。
隗林作為土生土長的關中老秦人,登上丞相之位,秦國的宗室大臣們,心裏麵的最後一絲不滿,也就煙消雲散了,看來大王的心中,還是有老秦人的位置。
嬴政還真是深明為君之道,無師自通。
得知嬴政的安排,蒙恬不得不承認,有些人屬於天生的政治家,別人學都學不來。曆史上的偉大君主,根本不是教育能夠教育得出來的。
嬴政剛剛親政,扳倒了嫪毐、呂不韋兩大權臣,人心不穩,迫切需要老秦人的支持。嬴政提拔隗林成為丞相,而不是王綰,還考慮到隗林沒有從軍經曆,與軍方沒有什麽瓜葛。
李斯到廷尉府履職後,便釋放了鄭國,讓他繼續修建鄭國渠。
一時間,慌亂的人心迅速安定下來,秦人的生活再度恢複了正軌。
用一句話來形容嬴政剛剛親政後的政局的話,那就是秦國無戰事。
關中的人力,幾乎都投入到了偉大的鄭國渠工程中,嬴政親自審問鄭國後,明白了鄭國渠的重要性,決心征調更多人力,加快鄭國渠的建設。
蒙恬考察鄭國渠的時候,那熱火朝天的局麵,讓他恍然有些到了全民大躍進的時代。
******
鹹陽宮,廷議殿。
“蒙愛卿,王愛卿,這位便是寡人新任命的國尉魏繚。”嬴政坐在中間國君的位置,指著左首邊的魏繚介紹道,“以後攻滅六國的戰事就由國尉繚與兩位愛卿一同規劃。”
蒙武、王翦的軍職提了一級,成為秦國僅有的兩名最高將領,蒙武擔任左將軍,王翦擔任右將軍。兩人回到鹹陽後,還是第一次得到嬴政召見。
蒙恬、王賁跪在兩位將軍的身後,列席旁聽。很明顯,嬴政有培養後備將領的想法。
“國尉有何高見?”王翦很有自知之明,從全局出發,進行戰略規劃,並不是他的所長,加上他性格謹慎,並沒有為難魏繚。
換了別的人,隻怕臉上會表現出一百個不服。
蒙武同樣沒有質疑魏繚,蒙氏一門,素有忠義之名,秦王做了決定,他便不會反對。
“兩位將軍,魏繚承蒙大王信重,擔任國尉一職,繚自當盡心謀劃,以輔佐大王盡早掃滅六國。”魏繚一邊說,一邊讓人鋪開一副大大的地圖,指著秦國的版圖說道,“這段時間,繚在國尉府,悉心研究過往的資料,大體有了一套戰略構想,不過在細節方麵,還需要兩位將軍完善。”
“願聞其詳!”
蒙武、王翦兩人相互對望一眼,看到了對方眼裏的驚訝,這個魏繚,真有了掃滅六國的戰略?!
“試問兩位將軍,商君變法之後,秦國國力日強,昭襄王時期,兵強將勇,為何沒能成就滅國之功?”
察覺到蒙武、王翦眼裏的疑惑,魏繚拋出了一個不好回答的問題。
號稱人屠的百勝名將白起,活躍於昭襄王時代,但最後的結局卻不大好。二十多年前的事情,兩人還記憶猶新,但華夏人有為尊者諱的傳統,作為子孫,不能言祖上的過錯。
“那時,六國的國力尚強,善戰的將領同樣不少,秦國才不能建立奇功吧······”
王翦曾在白起手下為將,得到白起的賞識,但白起可不能說,是因為秦國君臣之間的矛盾導致功虧一簣,隻能將責任推到敵人身上了。
“昭襄王時期,唯一能給秦國造成麻煩的趙國,趙武靈王、趙惠文王非等閑之君,又有趙奢、廉頗等名將輔佐,與秦國相持多年,死死的拖住了秦國。”
魏繚指著趙國的位置,繼續解釋道,“但在我看來,秦國未能成就滅國之功,最主要的原因卻是戰略失誤,沒有找到突破的方向。”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