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第九十七章
字數:8458 加入書籤
貞元帝本是給桓澈安排了差事打發他往別處去,但他不肯聽令, 硬生生跟進了昭仁殿。
貞元帝何嚐不知他心思, 轉頭看著立在自己身側的兒子,心下不免喟歎。
說起來,這個幺子真是把他的某些地方繼承個盡致, 但他其實並不樂見, 帝王還是應當無情, 無情才能始終保持理智。
雖則皇帝這陣勢瞧著有些唬人, 但顧雲容心裏一點也不慌亂, 不知是否因著前世諸般際遇,她隻要看見桓澈在, 無論遇見什麽難事都會覺著心中安定。
不一時, 內侍通傳說將人帶到。
顧雲容回頭一看, 正對上一張蒼白幹瘦的臉。
她頓了一下, 才想起眼前這位是誰。
沈碧音。
沈碧音身後還跟著一個人, 顧雲容也是想了一想, 才記起這人是沈碧音的父親,沈家二老爺沈興。
擊登聞鼓前需受杖三十, 沈家父女兩個顯然是已經受了杖刑, 進來時走步踉蹌不穩, 尤其是沈碧音,本就是弱不禁風的女流, 這兩年約莫也過得落魄, 受杖之後仿佛紙片人一樣, 一路上不知趔趄了多少回,被兩個內侍硬架著才勉強入殿行了禮。跪下之後卻是已經沒了多少說話的氣力,隻是不住喘息。
沈興倒好一些,行禮之後還能清楚言語。
貞元帝沒有命二人起身,隻是徑直問起了二人擊鼓緣由。
桓澈立在禦座一側,望著下首這對父女,微微冷笑。
哪日來不好,偏挑今日來,不是想來砸場子是什麽?
既來攪局,就要做好承擔後果的準備。
沈興畢竟先前做過世家老爺,又曆經多年宦海沉浮,在禦前敷陳也並不怯場,口齒清晰,措辭亦恰。
沈興陳說了這樣一件事。
太子殿下當年遭到了倭王蒙騙,其實所謂沈、顧兩家之間的陳年官司,不過都是一場騙局。
殿內靜默了一瞬。
顧雲容暗暗看了桓澈一眼,他仿佛感受到她的目光,回望一眼,示意她盡可安心。
貞元帝沒有叫停,沈興便繼續陳講。
大意是說,當年太子殿下在浙時,奉命前去擒拿倭王,彼時倭王正一心籌謀救母,便想出了這麽個計策,炮製了一應證據,又利用自己在京畿的隱蔽人脈,偽造了一批所謂的高麗莊當年的人證。
倭王起先欲藉此為交換救出母親,但太子殿下不肯與之同流合汙,不過倭王最終仍是答應為顧家“出麵作證”,為的不過是借此能在禦前走動,以達成不可告人之目的。
貞元帝問沈興是如何得知這些的,沈興苦笑:“陛下明鑒,小民當年驚聞沈家爵位來路不正,亦是難免憤慨,但後頭也隻能慢慢接受。後來小民與家眷搬到了京郊的胡家村,本已是打算餘生做個寄情山水的田舍翁,但未曾想,機緣巧合之下,小民遇見了高麗莊左近的一戶村民,他們無意間說漏了嘴,小民苦苦追問之下,才得知當年真相。”
“伏望陛下為小民一家平反,倭王此舉不知是否還有深意,陛下萬不可令小人得誌!”沈興重重頓首。
顧雲容冷笑,小人得誌,明麵上是說宗承,但實質上說的怕是顧家。
話說回來,憑著宗承的脾氣,沈興若跑到他麵前這般胡言,不知會不會跟何雄一樣被卸掉一條胳膊。
桓澈掃了沈興一眼。
同樣是有心翻案,沈興這樣一番措辭,可比當年蘄王的要高明得多。
首先將他這個皇太子擇了出去,把一概罪責都推給了倭王。其次,言語之間提及倭王在京畿的隱匿勢力,暗示他父親調查京畿官場。
沈興既出此言,便是已經做好了準備,他父皇一旦著人去查,遷出蘿卜帶出泥,還指不定查出什麽所謂貓膩來。沈興背後之人根本不是為了幫沈家,而是要排除異己,這個異己怕是還包括他。
再有就是,從前蘄王利用這樁事時隻是一味強調他父皇被他、顧家與倭王聯手蒙蔽,而沈興眼下卻是將重點放到了倭王對他這個太子的欺瞞上。
這是避重就輕。同樣的事換了個說辭而已。
而沈興在指出他遭受欺瞞的同時,還強調他不肯與倭王同流合汙,這便是一貶一揚。
貞元帝喝了半盞參湯,問顧雲容有何話說。
顧雲容隻道對沈興之言一毫不知,願聽陛下聖斷。
貞元帝轉向沈碧音,問她跟從而來作甚。
沈碧音此刻稍緩過來些,語聲卻帶哭腔:“陛下,民女懇求陛下還沈家一個公道!民女昨晚夢見堂姐,堂姐與民女說她這兩年思思想想,總覺著沈家對不住太子妃對不住顧家,一直禮佛贖罪。民女瞧見夢中的堂姐形銷骨立,憔悴得不成人形,心酸不已,這便決定今日一道前來。”
“堂姐最是無辜,從前做東宮妃時也對陛下孝敬有加,民女偶與堂姐見麵,堂姐也總說她與沈家都是受了陛下大恩的,要時時將這份浩蕩恩典銘記於心……”
沈碧音說著說著,仿佛悲慟過甚,伏跪在地,泣不成聲。羸弱的身子好似秋風裏顫抖的殘葉,瑟瑟不止。
沈碧音話落許久,貞元帝都未曾開口,讓人捉摸不透他的心思。
半晌,貞元帝忽命內侍去將沈碧梧宣來。
沈碧梧入殿時,顧雲容險些沒能認出她來。
這才不過三兩年,沈碧梧居然已是滿麵滄桑,瞧著比實際年紀要老上六七歲。
沈碧音與沈碧梧演繹姐妹情深少頃,貞元帝竟特準兩人轉去沈碧梧住處敘話。
沈碧音聽說皇帝讓她跟著沈碧梧去冷宮,驚了一下,卻又要勉力掩起不願,千恩萬謝地與堂姐出殿。
貞元帝複又將沈興交給劉能,便道乏了,命眾人退下。
顧雲容與桓澈出來時,見他麵上陰雲漸散,小聲問他可是想到了解決此事的對策。
沈興父女顯然是有備而來的,而且她方才忽然想到了一個細節。
皇帝在聽聞外麵有人擊登聞鼓時,竟然暫停大典,將桓澈叫到跟前問他的意思。
且不說忽遇此事究竟是否應當暫停大典,皇帝是君父,自家決斷便是,為何要先問兒子?
這很可能是在暗示桓澈,若他遲遲不肯納側室,就以此為要挾。橫豎皇帝如今拿他沒轍,好容易抓住個把柄,似乎沒有不加利用的道理。
顧雲容說出自己這層顧慮後,桓澈握了握她的手,嗓音輕柔卻沉穩有力:“莫要想東想西的,有我在,不會讓你受一絲委屈。你隻需知曉一點,父皇奈何不了我。”
顧雲容抿唇,她覺著桓澈這一世的性情與前世有著不小的出入。她這輩子遇見他時他才十六,她以為再過幾年他的稟性會逐漸向著前世的模樣靠攏,但後頭卻發現並非如此。
沈碧音隨堂姐回了住處。沈碧梧如今住在乾西五所。
後宮雖大,但以她如今的身份,沒有她的容身之處,然而她從前又畢竟是東宮妃,且本身未曾犯錯。後來貞元帝便讓她住到了乾西五所——此間是有名封大宮婢的集中住所,不算冷宮,但卻是個下人住處。
沈碧音領著沈碧音入屋後,扭頭見她滿眼嫌惡之色,掩上房門道:“妹妹果真還是跟從前一樣,我還道妹妹當真長進了。”
沈碧音見左右無人,終於斂起方才在禦前的那一副姿態,揚眉道:“怎麽,難道姐姐對於眼下的處境滿足得很,想一輩子待在這裏?”
她聲音極低,但語氣裏滿透著飛揚得意。
沈碧梧笑道:“聽妹妹這語氣,好似是有信心將我從這裏弄出去。”
“這是自然,隻要姐姐配合我與父親。”
沈碧梧看沈碧音滿麵得色,端量著她道:“看妹妹這模樣,莫非是尋見了什麽倚仗不成?”
“這……”沈碧音嘴角又揚起一分,“也可這麽說。不過以姐姐之智,早先就應當能想到這一層,若非如此,我與爹爹怎會前來敲登聞鼓?”
沈碧梧盯了堂妹少刻,問她是何人在背後幫他們。
沈碧音道:“這個,姐姐便不必管了。姐姐隻需知曉,隻要現下好生配合我們,將來就能從這鬼地方出去。隻姐姐是再不可能做東宮妃了,未來的東宮妃還不曉得是哪個。”
沈碧梧觀堂妹神色多時,輕笑道:“無論是哪個,也都不關妹妹的事。”
沈碧音沉下臉來,片刻,不知想到了什麽,又慢慢恢複常色。
“總而言之,”沈碧音望向堂姐,“姐姐不想在此孤獨終老的話,便照著我說的做。”
顧雲容回宮之後,就開始抄寫經卷。
她早先就想好,要在太後生辰時敬獻三百卷親手抄寫的佛經,並以此所積功德全部回向於太後。
老人家上了年紀,什麽金銀飾玩都是虛的,身體健朗、福壽綿延才最打緊。
桓澈入內時,正瞧見顧雲容認認真真地低頭抄經。
她繕寫專注,他走至近前她也未曾發覺。
桓澈低頭看她筆下經文。
顧雲容的字娟雅秀逸,走筆之間,鸞漂鳳泊,如同她的人一樣賞心悅目。
見字如見人。
所以當初他在離京追她的途中,看到她那封言明逃跑之由的信時,居然沒有氣得一把撕掉。
他又恍然想起,她好像是寫過個什麽劄記送給了宗承,宗承後來還在他麵前讚過她的字,又說她那劄記寫得精心,筆劃工整雲雲。
明知那不過是她與宗承之間的交易,但他還是聽得想揍人。
桓澈忽然不豫,但顧雲容至今都沒有發現他的存在,遑論瞧見他的不平之色。
他終是忍不住,用力幹咳一聲。
顧雲容嚇一跳,回頭對上他陰沉的臉,問是誰惹了他不快。
桓澈不答,隻板著臉道:“你回頭也寫個什麽送與我吧,謄錄個劄記也成,若是情詩就更好了。”
顧雲容托腮:“情詩是不可能的,你想都別想。不過我可以畫一幅畫贈你。”
“你還會畫畫?”
顧雲容不滿道:“你小瞧我?”說著話喚宮人另取筆墨來。
來給她送畫具的是新來的夏娘與她手底下兩個女史。
顧雲容看她一眼,命她擱下東西就退下,夏娘卻一動不動,有些為難:“您要作畫,身邊沒個伺候的如何是好?春砂姐姐她們都有差事,眼下暫不在。”
顧雲容正要說那換個內侍來,桓澈已經冷聲道:“太子妃讓你們退下,你們沒聽見麽?”
夏娘偷覷他,見他神情冷硬,一時嚇得頭上直冒冷汗,隻好行禮告退。
桓澈親自幫顧雲容鋪紙蘸墨。顧雲容偏頭看他一眼。
東宮那麽多宮女內侍,無論如何也輪不著一個女官過來送東西,夏娘無非是想多來桓澈眼前晃一晃。
她相信他,但並不代表她就能眼見著這些女人往他身邊湊而無動於衷。
顧雲容作畫期間將桓澈按到椅上喝茶,不準他偷看。畫成之後,她輕吹墨跡,招手示意他上來看。
“你猜我畫的是什麽?”顧雲容指了指自己的大作。
桓澈低頭看了許久。
紙上是一隻四腳蟲子,又肥又大,尾巴細長,口中伸出細長的舌頭。
瞧著有點像……壁虎。
整幅畫隻用狼羊兼毫的小楷筆描畫而成,構圖簡單,不似是正經的畫作,倒像是小兒塗鴉。
桓澈問她為何畫這個,顧雲容笑嘻嘻道:“你不是喜歡壁虎麽?往後這隻紙壁虎就是你的愛寵了。”
夏娘從便殿退出之後,隨行女史都看著她,其中一個小聲道:“姐姐不要灰心,久聞小爺素來獨寵那位,一時半刻怕是轉不過來,但時日久了,難保不會改了心意。”
那女史看夏娘沒反應,以為是自家馬屁沒拍到家,繼續道:“姐姐容貌這樣美,我就沒瞧見過比姐姐容貌更盛的人,小爺一定……”
夏娘忽而扭頭斥道:“張口閉口嚼舌根,仔細管事姑姑知道,割了你的舌頭!”
那女史嚇得一哆嗦,連忙噤聲。
另一女史心中輕嗤,什麽沒見過比夏娘更美的,把東宮妃擱到哪兒了?這奉承也太假了,假得好似諷刺。
夏娘往便殿看了眼,容色微沉。
甄氏今日往乾清宮跑了好幾趟,然而都沒能見到貞元帝。內侍將她擋在乾清門外,說陛下已經歇下,不允任何人前去打攪。
甄氏回了毓寧宮。
她不住在殿內踱步,也不傳膳,宮娥端來的茶湯也不碰。
未至初更她便盥洗了往寢殿去,又趕走了守夜的宮人,掩門熄燈。
她獨自在漆黑的寢殿內立了少頃,又回頭看了眼殿門。
桓澈一直在文華殿瀏覽奏疏。按製,皇太子參政之後,送往禦前的奏章都要謄抄一份遞呈給太子觀覽。所以他如今每日需閱之奏章實則與皇帝一般無二,忙碌異常。
他過於專注,待到發覺外間暝色四合,已是初更時分。
桓澈靠在椅背上歇了片刻,略整了案頭奏疏,起身出殿,往東宮去。
然而他才下得丹陛,就瞧見握霧迎麵上前。
“殿下請過目。”握霧遞上一個小小的書筒。
桓澈見握霧麵上神色有些古怪,接過書筒,沉聲問:“誰給的?”(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