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第一百一十四章

字數:10865   加入書籤

A+A-




    穩婆緩了口氣, 才道:“母子平安,殿下安心。恭喜殿下, 娘娘方才誕下了一名……”

    桓澈心如火焚, 根本沒聽清她後頭說的甚, 轉身就要衝進去, 卻被穩婆攔住;“殿下稍安, 您現下不宜入內。”

    桓澈正要問既是母子平安卻為何沒聽見孩子的動靜,就忽聞殿內傳來一道嘹亮的嬰孩啼哭。

    穩婆笑道:“殿下且稍候,等裏頭收拾好, 奴等將孩子抱與殿下。”

    桓澈竭力引頸往殿內張望, 但內中曲折, 又有錦屏阻隔,他並不能看到顧雲容母子狀況, 隻能瞧見往來忙碌的穩婆與宮人。

    他問穩婆方才為何沒聽見孩子哭聲, 穩婆解釋道:“小皇孫才出來時,沒有即刻哭出來, 後頭應是被打了一下,才啼哭出聲。奴知殿下一直等著音信,這便先自出來跟殿下報個喜。”

    桓澈長舒一口氣。

    他先前就聽人說在產房外等待產婦生產時,就是等著那一道嬰孩啼哭,聽到這一聲, 就表明這孩子順順當當生下來了。

    要不怎麽說嬰兒出生是呱呱墜地呢, 哭了這一嗓子才是平安。若是哭不出, 大抵表明孩子身子有毛病。

    他適才聽穩婆說顧雲容安好, 卻沒聽到孩子哭聲,就一直提著心,如今聽見孩子哭聲,確認平安,一顆心就算是落了地。

    顧雲容幽幽醒轉時,頭腦尚有些混沌。

    她想了半日,最後記憶停留在穩婆跟她報喜說小皇孫生出來了,之後的事,她便不記得了。

    一旁守著的宮人見她醒來,問她想吃些什麽。顧雲容搖頭,隻道想看看孩子。

    那是她殷殷盼了許久的孩子,也是她拚著一條命生下來的孩子,如今隻想盡快看一看抱一抱。

    桓澈抱著孩子進來時,身側還跟著太後。

    太後不斷糾正他抱孩子的姿勢,臨了皺了皺眉,嫌棄道:“瞧你笨手笨腳的,我先前說什麽來著,等你有了孩子,你肯定應付不來。來,把孩子給我,你別摔了我的乖曾孫!”

    桓澈側身躲過太後伸來的手,不肯交出孩子:“孫兒從前也沒抱過哪家孩子,不會抱也正常。等回頭抱得多了,手法自然就熟練了。”

    他說著話,將孩子抱到顧雲容身畔,又拉著她的手,輕聲問她可還有甚不適。

    顧雲容要起身給太後行禮,但被太後出聲阻住。

    “你這回功勞甚大,我聽聞皇帝那頭已經著人搬來一批賞賜了,過會兒子,我也派人來頒賞。”太後笑道。

    顧雲容垂首稱謝。

    太後交代她幾項產後注意事宜,轉頭見孫兒還坐在床畔跟媳婦兒子說話,趕他出去,說顧雲容才生產罷,身子虛,讓她清靜清靜。

    桓澈轉頭:“祖母才得了曾孫就不要孫兒了,從前總乖孫乖孫地叫,如今竟是嫌棄起來。”

    太後輕哼一聲:“你說的不錯,我現在隻要孫媳婦跟我的乖曾孫。至於你,隻能靠邊站。”

    等太後與桓澈抱著孩子暫且出去,顧雲容坐起身,命春砂倒杯水給她。

    春砂應了一聲,將青花鬥彩的瓷杯遞與她時,看左右無人,含笑低聲道:“娘娘方才生產,正是迷蒙之間,想是未曾聽得外間動靜。奴婢跟秋棠幾個昨兒一直隨著小爺等在外頭,瞧得真兒真兒的。小爺寸步不離守著產室,連口水也沒心思喝。陛下幾番催勸小爺去別處等,小爺到底不肯離開片刻。奴婢還從未瞧見小爺那般蹀躞不下的模樣。”

    顧雲容喝水的舉動一頓。

    春砂繼續道:“後來穩婆打產室內出來,小爺頭一句話問的是甚,娘娘可知?”

    “是否母子平安?”

    春砂點頭:“是,小爺問‘母子兩個是否安好’。娘娘一直被小爺視若珍寶,興許不知男人無情起來如何令人心寒。奴婢是泥腿子出身,聞的見的世情百態不計其數。奴婢常聽家中阿母說,這男人待你如何,生個孩子就知道了。產室外便是人間百態。”

    “有些男人守在產房外麵,隻為問一句孩子是男是女。要趕上在保大保小裏挑一個,多半也是要孩子不要老婆。這還算好的,還有些男人,老婆生產,連問也不問一句。薄情寡恩的男人,家中老子娘大抵也是一般德性。那種男人聽說老婆生了女兒就撂著不理、婆家人也裝死不問的,多了去了。”

    “女人生個孩子本就是九死一生,還要被夫家挑揀生的男孩女孩,思來著實艱辛。所以奴婢昨日瞧見小爺那般態度,委實替娘娘欣慰。”

    春砂跟著又細講了桓澈因未聽見孩子啼哭,以為出了狀況,一徑要往產室內闖的事,聽得顧雲容心下感喟連連,倒想將桓澈叫來,與他好生敘敘話,遂吩咐道:“你去與小爺說,待會兒得閑,來尋我一趟。”

    桓澈聽聞顧雲容叫他,放下手頭事便即刻趕了過來,問她可是哪裏不妥。

    顧雲容問他孩子何在,他答說乳母正奶著。她抓住他的手,仰頭笑道:“沒什麽,就是想你了。”

    桓澈低眉:“我好像頭一回聽你這樣說。”

    顧雲容趴在他懷裏蹭了蹭,笑個不停:“不說不表示不想,說了表示一定想。”

    她覺著靠在他懷裏實在是一件十分愜意的事,一時不想起來,就那樣抱著他的腰,聲聲喚他“阿澈”,嗓音低柔,小奶貓一樣。

    桓澈一把摸上她腦袋:“你從前好似總愛叫我殿下,成婚後也是‘王爺’和‘殿下’輪著叫,後頭怎喚‘阿澈’喚得這樣順口,你是不是從許久之前就在心裏喚我‘阿澈’了?”

    顧雲容怔了一下:“你在說甚?我不是自打之前從楊村回來就一直在私底下喚你‘阿澈’了麽?成婚後更是一直這樣喚你,何時‘王爺’、‘殿下’輪著叫了?”

    桓澈一頓,即刻道了句“沒什麽”,回身要走。

    顧雲容眼疾手快,一下拽住他:“回來!你給我說清楚,不說清楚不許走!”

    桓澈此前去顯靈宮為顧雲容母子祈福,如今母子平安,便要前往還願。

    還願的日子定在三月初六,這還是貞元帝命身邊幾個真人算出的吉日。

    顧雲容要坐月子,自然不能隨行。桓澈似乎不想勞師動眾,隻點了二百護衛隨行,並帶上握霧、拏雲與幾個小廝長隨,就出了宮。

    顯靈宮是帝京西麵的一處道觀。桓澈先前本是打算去佛寺裏參拜,但貞元帝一心認為顧雲容此番得以孕珠,俱是因著先前張天師提議建的那個禱皇嗣醮,定要他去道觀裏許願,桓澈選來選去,便將地方定在了顯靈宮。

    他隻作世家公子打扮,車駕使的也是勳貴慣用的金飾銀螭繡帶香車,出了城門,一路往西。

    眼下正交陽春三月,和風駘蕩,淑景融和,城外遊人如織。

    桓澈還願出來,在附近廟會轉了一轉,發現有攤販兜售顧雲容愛吃的貓耳朵和酥油餅,親自上前去買了幾袋子。

    他折回馬車,將手裏的東西遞給小廝,正欲上車時,麵色陡沉,側身一避。

    一道破空聲掠身而過,再抬眼時,一枚手裏劍已深釘入車廂上。

    拏雲大喝一聲“護駕”,與握霧齊齊拔刀。其餘二百護衛亦是一驚,潮湧而上,將桓澈圍而護之。

    四外百姓一時驚慌逃散,鬧鬧嚷嚷,混亂不堪。

    桓澈迅速抽出隨身佩劍,冷聲道:“切記留活口。”

    顧雲容低頭看著搖車裏酣睡的兒子,出神想著名字。

    這孩子是皇室頭一個嫡孫,皇帝看重非常,金疙瘩一樣寶貝,恨不能將孫兒接去跟他同住。也因著過於看重,在起名上很是犯了難。

    貞元帝苦想幾日,毫無頭緒,便敕諭內閣與禮部,命為皇孫擬幾個名諱,以備遴選。

    顧雲容覺得等這官名敲定,說不得就是半年之後的事了。國朝此前就有先例,為給皇子取名,整整籌謀了近一年,才終於定下。

    暫且沒有官名不要緊,有個順口的乳名也成,至少日常得用。但桓澈在乳名上也格外慎重,以至於兒子至今也沒個名字。

    顧雲容跟桓澈說,她覺得真起個什麽鐵蛋、狗剩子之類的乳名似乎也沒甚大不了的,陶淵明的小名還叫溪狗呢,宋孝宗小名還叫小羊呢。

    但桓澈顯然不能接受自己兒子叫鐵蛋、狗剩子。

    於是顧雲容隻能得空便思量一下兒子的乳名。但這種事也是需要靈感的,她從生產次日醒來就開始思索,但至今也沒能憋出來。

    顧雲容輕戳兒子的小臉:“你說你叫什麽好呢,你自己有主意不?”

    小家夥睜著一雙圓溜溜的烏瞳大眼看她,咯咯笑著,發出一點類似於“昂”的聲音。

    顧雲容捏起兒子的小爪子:“昂什麽昂,要是有,就給娘親些提示,要是沒有,就安安生生睡覺。”

    小家夥又含糊“昂”了一聲。

    顧雲容忍不住笑,看他不住吮嘴,正想抱起他看他是不是餓了,忽然一頓。

    她低頭看著兒子:“你的乳名就叫‘昂昂’好不好?”

    小家夥張著小嘴笑,又模模糊糊“昂”了一聲。

    “那就這樣定了。”顧雲容在兒子小臉上親了親,微微眯眼。

    昂昂可比鐵蛋狗剩之類的好上不少,這回阿澈應當沒有異議了。

    顧雲容正拿撥浪鼓逗兒子,忽見秋棠急急入內,報說殿下回了,但路上似乎遭遇了刺殺。

    桓澈此番出宮,所帶護衛皆是他從前在王府裏精心訓練出來的,俱能以一當十,又兼他自家身手踔絕,因而刺客雖計劃周密,但他仍是毫發無傷。

    然而可惜的是,那群刺客見刺殺不成,被桓澈俘虜之後,皆咬破舌下暗藏的毒囊自盡。

    桓澈沒能抓到活口,很是惱火,跟貞元帝借了廠衛的探子,下命徹查此事。

    與此同時,暫避通州的梁王收到了淮王的密信。信上說,據他打探來的消息,太子因著那日刺殺之事大為光火,眼下已經查得了蛛絲馬跡,可能很快就要搜捕他,他建議他盡快藏匿起來。亦或者,他將他的暫居之處告與他知道,他幫他安排。

    梁王凝眉。

    他雖和淮王有所通信,但往來書信都是藉由特殊途徑傳送的,淮王並不知他身在何處。

    為了迅速掌握京中消息,他如今就在順天府的地界上,離京師太近,姑且不打算給淮王回信,預備等風頭過了再行聯係。

    他已經花重金雇來了最好的間者,但還是殺不了太子,思及此便不由暴躁。

    梁王思前想後,預備權且南下,從長計議。

    主意打定,他從速收拾,意欲連夜乘車遁逃。

    夜深如墨,弦月高升。

    梁王的馬車才駛出三裏路,就驟然被一群兵士阻住了去路,對方自稱是奉太子殿下之命前來捉拿逆首。

    兩廂人馬廝殺之際,忽冒出一夥人將梁王劫走。

    待到了安全處,那夥人跟梁王解釋說他們是淮王殿下的手下,此次是一路跟著太子的人追蹤至此的,眼下可以幫他聯絡舊部南逃。

    梁王起先不肯相信這夥人,後來見對方拿出了戳有淮王寶印的密信,這才相信對方的確是淮王的人。

    但他並不全然信任淮王。他試圖逃跑,可幾度都未能成功,那夥人以擔心他獨自外出會遇險為由,堅持護送他。

    梁王大致能明白淮王的心思。他手裏捏著幾封淮王給他的親筆信,這些信就是把柄,一旦他被捕,淮王自然害怕他供出他。

    梁王落後轉了主意,預備且自聯絡舊部脫身。

    那夥人踐諾,待他與手下人匯合之後,就徑自離開。

    梁王權衡之後,一路往西南,到得山西境內。

    他尋了個三不管的蠻荒地帶,集聚先前聯合的萬餘人,又吸納部分亡命徒,打算慢慢凝力謀事,等貞元帝駕崩後伺機而動。

    然而他才將人聚齊,就被不知如何得信的山西總兵甕中捉鱉,逮個正著。

    他的那班人馬也全部被俘,一個不落。

    他被押送入京時,還覺得恍然如夢。這一切都來得太快了,以至於他一時之間無法反應,不知自己哪裏出了疏漏。

    思前想後,最大的疏漏就是淮王這個變數。他認為如今隻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太子不知怎的發現了淮王與他暗中交通之事,於是順藤摸瓜,這才能在短期內拿住他。

    梁王想想便恨得牙癢癢。

    梁王及其部眾被監押在刑部大牢,等候過堂。他再三要求見太子,獄卒層層傳信上去後,太子竟當真親臨囹圄,問他所為何事。

    梁王問淮王是否也在刑部大牢監押,桓澈道不曾,梁王深覺不可思議:“淮王與我同罪,為何不拿他?”

    桓澈看著他道:“我不知你在說甚。六哥是功臣,何罪之有?”

    梁王更覺新鮮,一再細究根底。

    桓澈睇他一眼,故意道:“六哥說他偶然間獲知你的行蹤,這便報與我知道。我暗中知會下去,這才有總兵趁夜偷襲拿你那一出。”

    梁王笑出了聲:“那廝果真是個孬種!見勢不妙,就想與你重修舊好,倒拿我當投名狀!我告訴你,其實他早就倒向了我這麵,隻是臨了變節了而已,我也並非空口胡言,我有證據。他此前與你鬧成那般,你竟還信他的鬼話!”

    梁王見桓澈好似將信將疑,就要求他將淮王叫來對質。

    不多時,淮王至。

    梁王曆數淮王如何與他抱怨太子的諸般不是,又如何將太子去顯靈宮的行蹤告訴他,最後如何幫他逃脫太子的追捕,並表示自己有淮王的親筆信為證。

    他控訴淮王期間,淮王始終在笑。

    梁王說到最後,實在受不住,問他究竟笑甚。

    淮王笑得臉疼,揉揉臉頰,方道:“笑你傻啊,你怕還不知,我早就跟七弟和好了。或者說,我們根本沒有反目。”

    淮王看梁王半點不信,勾臂搭上桓澈的肩,笑嘻嘻道:“七弟,你說他為何不肯信?我就演得那麽逼真?”

    梁王忽然敲碎自己吃飯使的破碗,將碎瓷片一股腦甩出囚牢。

    淮王一驚,下意識伸手拉弟弟躲開,但桓澈已經做出了反應,旋身避到了一旁,並將淮王拽開。

    梁王諷笑道:“果真兄弟情深。七弟,你知道淮王很可能籌謀刺殺你,你居然也肯相信他,我真是佩服你。”他又轉向淮王,“你現在用地上的碎瓷片割斷太子的喉嚨,出去隻管說是我做的。太子死了,我們就還有一線生機。”

    淮王慢慢斂容,垂眸看向地上的碎瓷。

    梁王的聲音越發輕,猶如低誦出口的咒文:“過了這個村沒這個店,你隻管先解決了太子,我自有後招。你難道忘了太子是如何懷疑你的麽?我今日的下場,說不得就是你將來的了局。太子眼下也不過是假意信你,將來仍是要將你剪除……”

    桓澈微微側頭,看向淮王。

    淮王緘默須臾,突然自腰間抽出一把雪亮的匕首,霎時朝桓澈的方向搠去。

    梁王微微一笑。

    然而誰知淮王的匕首尖端在即將朝向桓澈時,陡轉方向,被他大力投出,直插梁王手臂。

    梁王麵色瞬白,鮮血直流。王拍拍手:“都到了這步田地,居然還打著挑撥離間的算盤。我不如照實與你說,我與七弟從未決裂,先前種種,不過是誆你的。七弟如何說,我就如何做,一切不過一場戲,便是如此簡單。”

    桓澈見梁王仍是難以置信地瞠目盯著他們,輕哂。

    按說梁王不應當被六哥蒙騙這樣久,但架不住梁王喜歡以己度人。

    梁王性多疑,自己認為皇室不可能存在真正的手足情義,便認為他也是這般,於是才有了那次拙劣的刺殺。

    梁王知殺他不易,那次在宗承莊外的刺殺,似乎也不寄望於除掉他,主要目的在於禍水東引,讓他對淮王生疑。梁王約莫認為猜疑一旦生出,就極難改觀,所以對於他與淮王的反目並不懷疑。

    因而才能越發相信淮王。

    他正是利用了梁王的自作聰明,一步步設套,引梁王入彀,將梁王殘部一網打盡。

    他本可以借住倭國的諸侯勢力協助抓捕梁王,但如此一來,梁王的舊部就很難挖出,他完全有理由相信梁王寧死也不會供出他在國朝埋布的殘餘勢力,畢竟臨死前給他們留下這麽一根刺梗著,是梁王最後能達成的報複。

    正好梁王要挑撥他與六哥,於是就有了所謂他與淮王翻臉的一出,兄弟兩個順水推舟。

    桓澈讓淮王先走,待其離開,回頭睨著梁王:“你先前跟宗承說什麽刺殺容容之事並非你所為,其實不過是因為害怕宗承戕害你而扯下的謊,是麽?當初陰謀刺殺容容的幕後主使,是你無疑。你在宗承麵前裝傻,意在混淆視聽。”

    他話中雖有問句,但語氣卻是萬分篤定的。

    梁王手臂傷口血流不止,卻是硬生生忍住,沒吭一聲,隻抬頭回視:“我不是都與倭王說了麽?不要把什麽罪責都扣到我頭上來,我對顧雲容心生傾慕,怎會舍得殺她這樣的絕世美人?她的貓傷了我,我都舍不得怪她……”

    “事到如今,你竟還在用這套說辭,”桓澈冷笑,“我先前乍聽之下,也覺著你這番話勉強算是個理由,但轉念一想,就想出了個中疏漏。”

    “你這說辭有個最大的破綻,根本立不住腳,你莫非至今未覺?”桓澈聲音森寒。

    梁王一愣,一時倒是想不到桓澈指的是甚。

    宗承聽韋弦說太子去了刑部大牢,輕輕道:“太子怕是要新賬舊賬一起算,他如今心裏怕是在琢磨著把梁王剁成幾段合適。”

    正此時,又有長隨進來,在他耳邊低聲道:“大人,確切消息,老夫人已然不在歙縣祖宅。”

    宗承道:“太子倒慣會未雨綢繆。阿母不在家中,那便是落入了太子之手。而且,說不定是將阿母藏到了我眼皮子底下。”

    韋弦小心詢問可要查找老夫人的下落,宗承擺手:“不必,太子不會苛待阿母。並且,他很快就會使人來找我。”(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