慣看秋月春風四十五

字數:9338   加入書籤

A+A-


    在天子詔令還未到時,曹操就帶著荀彧跟譚昭碰了個頭。

    兩方暫時是一條線上的螞蚱, 因時間緊急也不談虛的, 就著重研究了小天子究竟要幹什麽, 然後兩方如何應對的問題。最後的最後, 譚昭秉承著友好合作的理念,送了曹操一份度過旱災的禮。

    這份禮, 就是地瓜種植推廣。

    譚昭從來不是一個藏私的人,東西既然他都拿出來了, 肯定不是給一部分人用,況且青州大搞種植是瞞不住的, 地瓜種起來又不難,稍微有點兒手段的諸侯都能從青州得到這些情報, 無所謂就是個時間差問題。

    但這個時間差, 在譚昭來說沒有什麽意義。旱災致死嗎當然致死,但餓死的,不是高官,也不是能打仗的兵士,而是最沒有能力自保的老百姓。

    原本他是準備將地瓜送給曹操和劉備的, 兩人分屬兩個聯盟, 剛好還能省他一點力氣,誰知道哼哼,現在他不送了。

    “元璟, 不如同行”

    這完全就是禮貌式的客套了,譚昭要答應估計人一下子就要變臉, 誰都知道現在兗州形勢緊急“曹公美意,自然甚好,隻是琛還有一些私事要往潁川一趟,便不與曹公同路了。”

    “倒也是,那便告辭了。”

    譚昭頷首“就此別過,望曹公旗開得勝。”

    這就說得很是露骨了,曹操不置可否,他喜歡這股少年銳意,連帶臉上的鬱色都少了兩分,荀彧也衝著兩人點了點頭,這才打馬離開。

    臨走前,荀彧還看了一眼郭元璟,他和呂奉先站在城門口,看不清神情,但格外的放鬆,那種狀態,根本不像是一方殫精極慮的諸侯,倒像是恣意逍遙的人間隱士一般。

    等一行人遠去,譚昭才騎上馬,道“走咱們去扶風”

    呂布有點想飛過去,但還是算了,今天的主公有點剛。

    等到了扶風,青州的七百人馬已經駐紮在了城外,他們帶的糧草並不多,所以譚昭也沒準備逗留太久,故而等進了城,便十分直接地開口“小將軍,如今長安可缺糧”

    那可真是老鼻子缺了,全國各地都缺,隻是長安特別嚴重而已,皇甫堅壽不是很明白對方的意思,但很快他就明白了。

    “這如何使得”

    “我既然給了,你便安心收著,這不是給你一個人的,是給所有長安百姓的,隻希望小將軍,不要辜負我的信任。”

    怎麽說呢,皇甫堅壽都要哭惹,原來這便是士逢知己的感覺,他托付信任,卻也被別人信任,這種可以放手去做的感覺,便是與他千金,亦是不換。

    “是,必不負卿。”

    “如此甚好,話不多說,這便告辭了,山長水闊,我相信,總有一日,會再見麵的。”譚昭自問算半個江湖人,道別也必須非常江湖。

    皇甫堅壽沒想到離別這麽快“不留下”吃頓宴席再走嗎他們,還未正式喝過酒呢

    “下次吧,下次,你請我吃地瓜宴,如何”

    再扭捏,便矯情了“好,下次,一定”

    譚昭露出一口白牙,格外的爽朗,懟了小皇帝一頓,簡直開心得飛起。

    另外一邊,賈詡在詢問進宮時的情況,呂布的回答非常地支支吾吾,賈詡不太明白“可是主公,讓你不要宣之於口”

    呂布搖頭。

    “那是為何”

    算了,這可是你執意要知道的,可不怪他,他的良心已經稍微阻擋過了,呂奉先表示自己已經盡力了,然後他就一股腦兒全部說了出來,雖然他講得不夠生動,但他的情緒已經非常到位了。

    賈詡這可能是個假主公。

    “你確定你講的都是真話”

    呂布就差立誓了“千真萬確,賈文和,你這是不相信我”

    你有什麽好值得相信的,二楞莽夫,賈詡背著手,一點點琢磨消化著,等離開扶風,他尋了個機會,便進了主公的馬車,還特意支開了小武侯。

    “我就知道文和先生要來,酒都備好了。”

    賈詡一看桌上的酒,神色倒是輕鬆了許多,往常主公都喜歡各種搪塞他,這會兒竟然沒有任何躲閃,怕不是真被人調換了

    “文和先生,你眼睛裏的懷疑,可以稍微收斂一點兒嗎你主公我,其實還是要臉的。”

    “”現在不太懷疑了。

    賈詡端起桌上的酒中,因青州瓷的暢銷,如今青州的各色酒器也愈發多樣起來,這小盅釉色剔透,入手卻有種溫潤感,乃是出門前主公為了遠行特意燒製的。他仰頭一飲而盡,這才組織好語言開口“主公究竟是何時,改變的主意”

    顯然,賈詡想問的是爭霸之心。

    無可否認,譚昭表現出來的,就是他對天下沒有任何的雄心,即便他愛民如子,為百姓謀福利,但他沒有野心,這是賈詡第一次見到這樣的人。一個人有能力,卻不去做,而恰恰,這天下,多的是沒能力卻去做的人,賈詡很好奇,所以他或多或少,都在用自己的行動去逼迫郭琛去做一個選擇。

    而現在,他還沒下殺手鐧,主公竟然自己就想通了

    “可能是我進宮,見到天子的那一刻。”隨後,譚昭嚴肅的臉迅速瓦解,“哎,咱們可說好,這事兒它不是想做就能做的事情,以後可不許再天降神雨了。”

    “這個自然。”賈詡心想,你都給人推廣地瓜送糧食了,相信皇甫堅壽是個聰明人,必得讓人知道到底是什麽人在付出,在對他們好。神雨不存在的好嗎:。

    “主公,老朽有一問題。”

    譚昭覺得自己作為一個開明的主公,態度非常友好“但說無妨。”

    “若易地而處,主公為少帝,會如何做”

    譚昭一笑,這個問題好像前幾天係統也問過他,問他若是一個不小心穿成了漢獻帝,那他會怎麽做當時他沒有回答,現在嘛“你知道的,我是個非常直接的人,要對付人,就光明正大地來,有時候看似複雜高明的計謀,反而掣肘。”

    賈詡沒有半點驚訝,他莞爾一笑,也不再追問,因為他問出口,就發現這個問題,沒有任何的意義。

    “你老師呢他不是要一場富貴”譚昭想起這個,不由地一樂。

    賈詡搖頭“老朽也不知,主公離開,他便走了,也不知往哪裏去了。”

    所以,就來故弄玄虛一下,幾個意思啊

    紫虛上人本人也非常地鬱悶,他找了個座深山,決定先一個人冷靜一下,明明卦象顯示青州刺史必得登臨高位,怎麽又不不不不,肯定是時間出了問題他決定苦修三年,再卜一卦。

    如果紫虛上人打一開始就跟著郭琛,他就會發現他其實並沒有算錯。

    譚昭既然跟人說要回潁川陽翟一趟,那就絕不會說空話,順便他還能替他哥去跑個腿,以他如今青州刺史的身份,那絕對沒人拒絕他、為難他的。

    當然了,也是有郭家本家送來邀請的原因。

    早些時候,郭嘉的名聲就在潁川流傳開來,可卻不夠正麵。郭奉孝此人,潁川的名士基本都聽說過,其人生得風流,性子也風流,實在不符合士人的自我約束。最關鍵呢,郭奉孝還特別會拉仇恨,能說會道,一人能幹十個,荀彧和戲誌才都給他收拾過爛攤子,甚至有一段時間,郭母聽說這些,還特別發愁小兒子以後出去交際被人為難怎麽辦。

    反正,中二少年比中二青年殺傷力不知大多少。

    潁川郭家主家也非常頭疼,同齡的幾個對郭奉孝那是又妒又恨,也是因此,主家對郭嘉這個後起之秀根本沒什麽照拂,反而是荀家投資更多一些。

    但現在好嘛,風水輪流轉,郭嘉還沒出頭,郭嘉那個病弱弟弟走了狗屎運,一朝救駕,可以說是一步登天。起先,還有人覺得以郭琛的能力,無法統領青州。但誰知道啊,這人活久了,是容易見鬼的。

    這不,就見鬼了,郭家主家也非常能屈能伸,開宗祠的前三月,就來信青州,邀請兩人參加。

    非常簡單直接,就是示好。

    郭奉孝何其人啊,立刻就說不去,已他的聰慧,自然知道郭家拉攏的並非是他,而是他弟弟郭琛。走之前,郭嘉曾對他說過郭家主家的一些基本概況。

    就譚昭本人覺得,這真的不能怪郭家主家不講情麵,實在是他家兄長拉的仇恨太廣了,恨他的人可以繞陽翟一圈,他自己能耐幹不過他,其他的郭家人,就非常倒黴了。

    所以一入潁川境,譚昭就派人去信郭府了。

    等他到城門口時,竟有郭家人在此相迎,譚昭莫名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

    “郭鈺拜見刺史大人。”

    來人,應該是他們同輩,如果按照親戚關係,大概就是表了那個三四五六七八裏。

    “喚我元璟便好,你我自家兄弟,何必如此見外。”

    媽呀,郭奉孝果然是郭家唯一一個長歪的郭鈺差點喜極而泣,他早就想好了,要郭奉孝的弟弟同郭奉孝那廝一樣討人厭,他就給人安排一個差點的院子,出口惡氣。

    但現在,如果不是他們還不夠熟,不是場合不對,他很想跟人坐下來談談人生,比如建議郭元璟換個兄長什麽的,都是使得的。

    “那為兄便抬一句大,元璟,這邊請。”

    後麵跟著的諸葛亮嗬,天真

    賈詡一臉笑眯眯小朋友,收斂一點。

    老狐狸和小狐狸對了個眼,呂布半點沒察覺到,反正赤兔在場,他眼裏沒旁人。再說這些勞什子規矩,忒的沒意思,他樂得不跟人打交道。

    到了郭府安排的地方,一行人安頓下來,譚昭才帶著賈詡諸葛亮赴宴。呂布沒進城,他覺得潁川這地方文氣太重,呼吸間都帶著對他的不友好,幹脆就沒進城,跟他的七百兄弟駐紮在城外,然後拉著幾個親信打獵去了。

    譚昭也沒攔著,他甚至都沒帶高順和張遼,除了一老一少,連個侍衛都不帶,可以說非常地親民了。

    郭鈺問起,譚昭便回答“此處是我家鄉,兄長乃我親人,難道會傷害我嗎”

    “”這個弟弟,為什麽這麽會說話

    知道真相的賈詡和諸葛亮主公,你開心就好。

    譚昭當然非常開心,他用實際行動證明,他人模狗樣起來,也是非常帶的出去的。反正經過一場宴會,郭家上下對郭元璟那是大大的讚賞,好兒郎啊,是他郭家血脈。什麽郭奉孝,滾遠點好嗎:。

    接下來的幾天,譚昭帶著一老一少各種趕場子,後來諸葛亮嫌沒意思就不跟了,自己百無聊賴地過了兩日,第三日就喬裝打扮,出門尋樂子去了。

    左右他身上帶著主公送的小,保命還是沒問題的。算算日子,明日主公應該就能得空,陪他一起去拜訪叔父和徐先生的好友水鏡先生了。

    走在潁川街頭,諸葛亮心裏還是有那麽點感觸,這裏明明是人才之地,卻比不得青州府的繁榮,這裏明明匯聚了全天下最多的人才,卻做不成主公一個人能做成的事情。

    何其可悲,又何其幸運。

    “請問”

    諸葛亮抬頭,就看到一個又黑又矮的小胖子眨著一雙烏溜溜的眼睛望著他,眼睛裏都是希冀,身上的衣服髒兮兮的,全然看不出原先的顏色。

    諸葛亮其實喜潔,且有些孤高,不喜歡搭理別人,但這回卻鬼使神差地開口“你要問路”

    “對對對,兄台當真懂我。”

    “你幾歲啊,就兄台了。”瞧著,比他還矮上兩寸。

    小胖子非常坦誠“今歲一十四了。”

    竟然比他還大兩歲不長個光長肉了,這小眼睛都眯起來了“隻可惜,我也是外鄉人,幫不了你了。”

    小胖子整張臉都垮下來了,眼睛裏的光都微弱了起來。

    諸葛亮這莫名的負罪感是怎麽一回事

    “不過你且說說你要尋訪之處,我也來了四五日,總比你強些。”這小胖子這般好騙,若非遇上他,肯定被人賣了還在幫人數錢。

    小胖子似是怕人返回一般,立刻便道“我是來拜訪水鏡先生的。”

    哎喲,這般巧

    諸葛亮微微一笑“我正巧知道,左右無事,便帶你去吧。”

    小胖子立刻大喜,道“多謝兄台。哦對了,我叫龐統,字士元,你呢”

    “”沒有字,不想介紹。

    不過諸葛亮雖然桀驁,該有的禮儀卻還是有的,當下兩人就稱兄道弟起來。

    “士元,你這樣不行,去拜訪名士,不能如此穿”

    小胖子頭一歪,非常不解“可聖人說,誠心即可,我在北郡聽說水鏡先生乃當世有大學問的,我走了兩千裏路才到這裏,是為了求學問的。”

    有理有據,諸葛亮覺得自己被說服了。

    “不你等等,兩千公裏路一個人”

    龐統點頭,諸葛亮無話可說。

    於是他繼續帶著人去找人。說起來,他也未見過水鏡先生,隻是聽叔父和徐先生提起過,說老先生乃當世頂頂清雅之人,也是頂頂的好人,就不知真人如何了。

    兩小孩走了大概半個時辰,終於走到了地方。

    非常簡樸的木屋,不是什麽高門大戶,旁邊的籬笆上,還開著無名的小花,頗有些野趣。沒什麽名貴的花種,諸葛亮注意到旁邊有些空的窪畦,不知挖來做什麽。

    敲了門,很快就有腳步聲傳來。

    “咦二位小公子可是來拜訪我家先生的”

    諸葛亮望著龐統,這一身襤褸,這下人態度竟出奇意料地好,少見,著實少見。他不由地將視線望向不遠處的小窪。

    “那原先是先生最愛的玉簪花,隻是如今幹旱,先生體恤百姓,便讓小的拔了。”

    龐統立刻感動“水鏡先生果然仁義。”

    那下人聽了,臉上愈發柔和“二位來得不巧,我家先生今日去鄉下田地了,恐怕天黑才能回來。若是不介意,可留下拜帖,小的定會轉交給我家先生的。”

    龐統背著個小包袱,這會兒攤開包裹,然後撅著屁股拿著毛筆當場寫了封拜帖。

    諸葛亮下人

    不過這小胖子,字倒是寫得不錯,諸葛亮如是想道。

    “多謝。”龐統將墨跡微微吹幹,這才鄭重地遞過去。

    “好,必不負小公子之托。”下人收好拜帖,也看出來了,“這位小公子呢”

    諸葛亮搖頭笑了笑,下人這才關了門。

    天邊金烏已經漸漸往西,諸葛亮正欲與人告別,卻聽得“咕”一聲,響在耳邊。

    “不是,不是我,我一點也不餓”龐統立刻喊道。

    然後他誠實的肚子非常誠實地開口“咕”

    “”這是哪裏來的奇葩啊。

    “天也快要黑了,走吧,我帶你去驛亭。”送佛送到西,諸葛亮表示認了。

    龐統仍然站在原地,諸葛亮等著對方的回答,小胖子才非常羞赧支支吾吾地開口“我、我沒錢了,幹糧也、也吃完了。”

    “”所以,這人到底是怎麽一個人活著走到潁川的,好奇(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