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第103章
字數:4759 加入書籤
第103章
先經過羅嬸家, 姚海波在外麵喊了一嗓子人就出來了。
羅嬸一看到這四人頓時歡喜起來, 抓住袁珊珊的手直誇又俊了:“我就不叫你們進家裏了, 我等下去你鄭大奶奶那邊找你們說話,快去吧。”
袁珊珊四人跟羅嬸揮揮手, 踩上自行車到了鄭大奶奶家前麵,先是看到大黑一路叫喚著衝出來,後麵鄭學軍追著出來了,看到袁珊珊愣了一下,緊接著就歡喜叫起來:“珊珊姐!我去叫奶奶, 奶奶這幾天總念叨珊珊姐。”丟下話就往回跑,少有的少年心性一路叫喚,“奶奶, 珊珊姐和許大哥他們來了。”
姚海波和唐芸以為大黑是衝許言森來的, 因為袁珊珊離開的時間比許言森長得多了,而許言森後來常往這裏跑, 給鄭學軍複習功課,可沒想到大黑衝到四人身邊, 直衝袁珊珊搖頭擺尾, 用腦袋蹭蹭她, 還蜷著兩條前腿高高地立起,兩隻大眼濕漉漉的。
“不會吧, 大黑還認得你啊, 我也常來啊, 它怎麽不歡迎歡迎我?”姚海波不服氣地伸手過來拍大黑腦袋。
袁珊珊見到大黑這副模樣也挺欣喜, 摸摸大黑腦袋,這小家夥是真記得自己的,用精神力安撫了它一下,大黑顯得更加溫馴了,還特別依賴她,袁珊珊走到哪兒,它就跟到哪兒,反而對許言森沒表現出太大的熱情。
“珊珊丫頭!”鄭大奶奶步伐穩健地從屋子裏出來,看到院子裏走進來的袁珊珊,高興道,“真是珊珊丫頭,奶奶差點以為軍軍哄我老婆子呢。”
“鄭奶奶,這回我又要過來住幾天了。”袁珊珊幾步走過去,攙扶住鄭大奶奶。
鄭大奶奶笑得合不攏嘴:“住!盡管住!你們的屋子奶奶都留著呢,住多久都沒關係,奶奶就盼著你們常住呢。外麵太陽大,走,屋裏說話,軍軍給你珊珊姐他們倒茶。”
看到鄭大奶奶的身體情況比當初剛來坡頭村時好,袁珊珊也很高興,老人家如今也算苦盡甘來,鄭學軍爸媽得到了平反,鄭學軍又考上了京城的大學,這兩件事讓祖孫倆在鄭家和坡頭村不是什麽人都可以欺負的了,所以現在鄭大奶奶整個人也比以前豁達了不少。
鄭學軍提了水瓶和燙好的茶缸過來,給珊珊姐他們倒茶:“珊珊姐,彬彬怎麽沒來?珊珊姐也沒提前跟我說。”
袁珊珊接過茶缸,笑道:“他倒是想來,不過被他鍾伯伯下了令,跟著訓練去了,下回軍軍你要有興趣,跟著一起過去鍛煉一陣子。”
姚海波和唐芸不清楚鍾伯伯是什麽人,鄭學軍和鄭大奶奶都知道,鄭大奶奶看孫子流露出向往之色,說:“去鍛煉鍛煉也好,如果彬彬去,軍軍他樂意就跟過去吧,不必特別為他費事。”
“鄭奶奶放心吧,要去他們肯定一起去,這回也有一個小家夥一起去的,就是當初農場上的小家夥。”袁珊珊解釋道。
“這就好,這就好。”
說了會兒話,家裏就來了好些人,羅曉桐也跟陣風似地跑進來,而且聲音先至:“珊珊姐聽說你來了,我還不敢相信呢,珊珊姐你也不去叫我一聲。”
唐芸打趣道:“叫你做什麽?上次我來的時候你都不在家,誰知道你這次在不在。”
羅曉桐捶了唐芸一記,如今她在省大,離家近,看上去人也變得更加開朗,當然也更好看了。
因為人多了,留在村裏的知青都過來了,因而袁珊珊和許言森便分開了,男人一堆,女人一堆,羅曉桐看許言森不時看過來的目光就覺得不對勁了,低聲問袁珊珊:“你們在一塊兒了?”
袁珊珊看了一眼許言森,衝羅曉桐笑著點了點頭,羅曉桐誇張地驚呼了一聲,鄭大奶奶則一直笑眯眯地,這件事她老人家可早知道了,羅嬸也耳尖地聽到了,難怪兩人一起來坡頭村,拍拍袁珊珊的手說:“小許人不錯,是個好好過日子的男人,你們兩個以後要好好的。”老一輩人就希望小一輩能和和順順一輩子。
鄭大奶奶跟袁珊珊說了會兒話,就讓他們小年輕玩鬧去了,羅曉桐碰上袁珊珊跟唐芸有說不完的話,新的大學生活對大家來說都很新鮮,說完了自己學校情況又問京大和京師大,鄭大奶奶家一下午也來了好幾波人,有的村民隻是想蹭蹭喜氣,最叫人忍俊不禁的是,有的家長將自家小孩帶過來了,耳提麵令地讓小孩以後要好好向袁珊珊和許言森學習,用功念書,將來達不到他們的程度,也要爭取考上大學,跳出農門。
羅嬸告訴袁珊珊他們,自從村裏考出去幾個大學生,特別是袁珊珊和許言森這樣考上最好大學,還有鄭學軍和羅曉桐這樣的本村的考出去的人,給坡頭村帶來的影響挺大的,考上大學,不僅僅是變成了城裏人,將來可是國家包分配,那工作絕對不會差的,村裏有陣子都在討論像袁珊珊和羅曉桐這樣的大學生,以後會分配到什麽樣的單位,引得許多人羨慕,所以不少人家都對家裏孩子讀書的事情重視起來。
村民覺得,袁珊珊和許言森這樣的相當於過去的狀元了,蹭蹭狀元的喜氣,說不定自家孩子也能變得聰明起來,以後讀書也能上進了,有些人的想法就是這麽簡單質樸。
上工的時候人散去一批,到了下晚又散去一批,鄭大奶奶家才清靜了許多,從這也可以看出來,袁珊珊在坡頭村的人氣有多高了,當然這也跟她住在村民家裏而非知青院有不小的關係。
村裏人都散去了,袁珊珊將知青留下來一起吃頓晚飯,看蘇鳳林一直興致不高,她訝異問道:“你這次考得怎樣?有沒有把握?”
蘇鳳林手指繞了繞:“我也不知道,要是這次又考不中怎麽辦?再考一次?要是你們都走了,那就我一人留在這裏?”想想這樣的情景她要哭了。
袁珊珊哭笑不得,以前和這蘇鳳林關係處得可沒其他女知青好,不過她性子雖不討人喜歡,可相處下來也要比普通人多出幾分感情:“你打算在這裏成家?不成家的話,沒有拖累,肯定會有回城的機會,再說成績還沒下來,現在說什麽都是空的。”
“你說是真的?”蘇鳳林抓住袁珊珊說的“肯定有回城機會”這句話,也引起了其他知青的注意,而兩個成了家的知青麵色就有些不好看。
許言森聽了一耳朵,接過袁珊珊的話說:“國家肯定會有安排的,現在局勢都在轉好,所以不用著急。”
袁珊珊衝許言森笑了笑,不用特地為她解難,她會說這番話也是因為知道今後的發展,像蘇鳳林這樣的單身知青,等到政策下來就能回城,難辦的是那些成了家特別是生了孩子的知青,所以有些知青舍不得放棄回城的機會,選擇拋夫(妻)棄子,也有知青選擇留在了當地。
這話卻安慰了蘇鳳林,袁珊珊看她鬆了口氣的安心模樣,也覺得這人很有意思,平時做的一些事很惹人反感,但在坡頭村這些年卻也就這麽耗著,不是沒機會談對象,卻一直單著,可有不少男知青都沒能堅持住。
一起吃了晚飯,知青們回去,袁珊珊他們四人就留在這裏,正好兩個房間。
飯後,袁珊珊和許言森去了鄭常有和羅長樹家裏,一是感謝前幾年坡頭村大隊對他們姐弟的照顧,之前離開的時候太過匆忙,沒正經道個別,第二就是為了許言森的任務了。
聽明許言森的來意後,羅長樹幹脆帶著兩人一起到鄭常有那裏,坐下來詳談,他們兩個大隊幹部對農村目前的狀況也很頭疼,許言森在農村待了這些年再熟悉不過,如今又專門作這方麵的考察與研究,羅長樹覺得很有必要聽聽這個高材生的看法,而且兩人在京城讀書,對上麵的政策和動向比他們更加了解。
四人談了很長時間,主要是許言森和兩位幹部,袁珊珊偶爾才插上一句,她清楚以後的發展,所以反而不好多發表意見,但鄭常有和羅長樹已經在思考坡頭村的出路,有想法卻不敢放手去幹,許言森則看得更遠了,這其中未嚐沒有袁珊珊不經意間說過的一些話。
袁珊珊不記得承包到戶是從哪裏從哪年率先開始實行的,反正肯定不是坡頭村了,但也不認為許言森所做的一切會影響整個大局,時代大的走勢是不會變的,隻會在某個節點上出現一些影響不到大局的變化。
最後袁珊珊和許言森先離開了,兩人走在鄉間的小路上,許言森歎道:“要跨出那一步不容易,可現在農村裏這種計工分的大鍋飯體製曝露出來的弊端越來越大了,效率低,還浪費勞動力,在這裏生活了這麽長時間,我也希望能這裏作些改變。”
袁珊珊轉頭看他:“我覺得鄭大隊長和羅支書已經很心動了,我也覺得將工分和田裏出產的產量相結合的辦法很好,不再一味地平均主義,幹得多的得到的應該也相對多點,才能調動大家的積極性,讓那些混工分偷懶的人得到一些教訓。”
許言森提出的是很慎重的辦法,不是一步到位,而是逐步地過渡,變革向來是最艱難的。表麵上仍是計工分,但會將田地進行一定的分割,由幾戶或是一個小組專門負責一片地,那麽最後出產多的話,這些人家最後分得的糧食也會比出產少的人家多,隻是這其中怎麽分配也是個比較複雜的問題。
隻是他還有許多工作需要做,讓這樣的改變少受些衝擊。(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