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第 七十二 章
字數:6732 加入書籤
紀婉青手裏被塞進一封信, 莫名其妙的,她不明就裏看著身畔夫君。
“嗯?”
高煦挑唇,“王世兄給你的。”
他神色一如既往, 語調不緊不慢, 微微揚唇, 卻與平日有些差異,配搭起這書信情景, 有些古怪。
紀婉青疑惑, 下意識接過信箋,順勢垂目一看, 隻見普普通通的淡黃色封皮上,上書“紀世妹親啟”,右下方還有行小字,署名“王世兄”。
她登時樂了,一邊拆開火漆封口, 一邊笑吟吟瞅他。
這是吃小醋了吧?
這揶揄的目光, 讓高煦輕哼了一聲。
自從夫妻二人互通心意後, 許久不見他這姿態,紀婉青也不懼, 她眼尖,見他耳根處已微微泛紅。
“我心裏隻有殿下的, 再無他人。”
紀婉青很高興, 她支起身子, 湊在他耳邊, 嬌嬌地說了一句。
“孤知道。”
高煦薄唇微微挑起,這次笑意達了眼底,他手上動作也不慢,一見妻子自軟塌上支起身子,便伸出手臂環住她,虛虛護著。
小夫妻偎依一起坐了,紀婉青抽.出信箋,也不忌諱他,直接展開就看。
這封信其實真沒什麽,王劼很懂分寸,連措辭也是一再斟酌,絕不授人以話柄的。隻不過,他通篇書信隱帶愧疚,短短七八行字,深切歉意不容忽視。
紀婉青微微蹙眉。
高煦順勢一起看了,他知道妻子心意,見那姓王的小子確實沒有非分之想,這才勉強表示滿意。
接著,他便將王澤德派人斬草除根,被王劼剛好碰上,父子大吵一場,王劼立即調任處境的事情說了。
紀婉青一歎,“我父親在時,曾讚揚王世子,說他忠肝義膽,為人正直端方。”
紀宗慶對王劼給予高度評價,或許,其父王澤德也曾經是個這樣的人,隻是經不起時間變遷罷了。
她不含感情,單純惆悵,高煦撫了撫她的背,安慰道:“世事本無常,你無需太過介懷。”
不管怎麽說,王劼現與她無關,在夫君麵前太惋惜差點成未婚夫的竹馬,顯然不是明智之舉,紀婉青說過一句,便罷了。
她大大方方,隨意將書信交給何嬤嬤,後者如何收妥,她也不問。
高煦也並非糾結這些舊事的人,他隨即便取出另一封密信,遞給妻子。
這是紀婉青在臨江侯府的眼線傳來的,她一見,便精神一振。
等了也有一段時間,終於有消息了。
第一任靖北侯,即是紀婉青親祖父,確實是個很有遠見的人。他深知自己庶子出身,雖與嫡兄很融洽,但兩人卻不是一個娘胎出來的,有備才能無患。
他被封侯爵,自立門戶,從臨江侯府搬遷出來時,原來埋伏下來的暗線,卻一點沒動,繼續蟄伏。
這裏麵有他與生母兩代人的經營,數十年發展下來,絕大部分眼線都是經年世仆。他眼光獨到,暗探忠心耿耿,傳承下來,如今都在紀婉青手上。
在打探臨江侯府秘辛上麵,這些人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這是無論功夫多高,觀察力多敏銳的探子,都無法取代的。
承德這邊的命令傳回去後,大半個月功夫,蛛絲馬跡便出來了。且暗探們謹遵主子吩咐,絕不冒險輕進,打草驚蛇。
打開密信,紀婉青垂目細看,第一張信箋先說明了情況,而第二張則羅列了不少人名。
十幾年前的舊事了,當事的不過是個早夭的孩童,且事涉機密,知道內情的本隻有極少一撮。暗線們是世仆,他們先認真回憶,當年那段時間,那幾個關鍵主子身邊,有那些親近下仆。
再圈定一些很可能知情的,一一記下來。
這群人當中,不少還繼續在府裏當差,且身居要職,這些人不能輕動。
不過,還是有一小部分,卻有了其他際遇,反正已不在諸人視線當中。
後者,很適宜下手。
於是,暗探們這大半個月來,便是努力打探這些人的去向。
勳貴人家的世仆們,大部分都認識的,自有一個交際圈子,用了水磨功夫,這些人的後續去向,或多或少都有了消息。
後麵,就不歸暗探們管了,消息傳上來,讓主子處置。
“殿下,這兩個出了府,已不在京城討生活的,正好合適。”
事情涉及侯夫人餘氏親子,餘氏處理得很妥當,幾乎沒什麽縫隙可窺;而老侯爺本人的心腹,以及當年世子現在臨江侯的親信,在侯府還相當有體麵,也不適合碰觸。
紀婉青點的這兩個,是當年老太君身邊的大丫鬟,配了管事,後來隨夫婿出府,當了良民,輾轉離了京城。
不過,二人的去向有跡可循,想必尋摸一番,便能找到人了。
高煦頷首,“嗯,這兩個不錯。”正是他之前看好的。
夫妻意見達成一致,這事兒便定下來了,後續的交給高煦,紀婉青就不插手了。
“今兒你身子可舒坦?孩兒可乖巧?”
正事談罷,高煦便再次關切起妻兒,他說話間抬起大掌,輕輕覆蓋在紀婉青的腰腹。
胎兒不過兩個多月,掌下依舊平坦,不過,還是有些微不同的,小腹位置不複往日柔軟,已經有了實在的感覺。
他微笑。
紀婉青孕期反應不嚴重,隻是早晚有些孕吐,其餘還好,沒怎麽受罪。她並沒說孩子太小之類的話,纖手覆蓋在大掌之上,隻含笑道:“我很好,孩兒也很好。”
這是高煦最喜歡聽的話,他很高興,照例與妻子孩兒好生說了一番話,才依依不舍離去。
沒法子,他朝務繁忙,還得安排各種私下要事。
*
這兩個老太君曾經的大丫鬟,很快就被找到確切位置,說來也巧,這兩人都在生活在承德附近。
一個姓袁,就在承德城內,另一個則姓梅,則在附近的高橋縣。兩女夫婿都是商人,家境還算殷實,甚至彼此也有聯係。
許馳查到此處,就直接將這事移交到林陽手裏了。
“殿下,請。”
此事查探到此處,就已到了一個重要轉折點,二爺如今身份一旦揭曉,很多疑惑應能迎刃而解。
恰好高煦有些許閑暇,便微服出了行宮,到地方後,林陽在前引路。
審問兩名大丫鬟的地點,並非審訊室,而一處表麵普通的民宅。畢竟,這兩位是都是婦人了,有夫婿兒女幼孫,發跡以後,跟舊主家沒聯係已多年,撬開對方的嘴想來不難。
高煦一身寶藍色長袍,玉冠束發,衣飾與尋常貴公子並無兩樣,他穿過回廊,在前廳首位坐下,端起茶盞呷了口。
“開始吧。”
隔壁次間,就是臨時審訊室,房門處換了一道特製簾子,對麵看過來模糊,而高煦則清晰將次間收入眼底。
“你們是什麽人?究竟有何目的?”
袁氏梅氏一大早出門,眼前一黑,再醒來已在陌生院落,看守男子沉默不語,明顯訓練有素,二人膽顫心驚。
兩人昔日能脫穎而出,當了老太君的大丫鬟,也不是愚蠢之人。同時被挾持,憶及兩人唯一的共通點,相視一眼,已經有了幾分猜測。
林陽出現,袁氏壯了壯膽子,“壯士,我二人離開臨江侯府已久,命不好,親眷也無,怕是無法襄助壯士。”
兩人是世仆出身,若非沒有至親,是不會輕易出府的。
林陽笑了笑,“二位無需驚慌,你們與臨江侯府多年不聯絡,我都知道。不過,既然能請二位來,自然是能幫上忙的。”
“既然能幫助壯士,我等自知無不言。”
林陽雖態度平和,但二人若不合作,她們毫不懷疑,對方將會使出雷霆手段。畢竟,連她們這種犄角旮旯人物都翻出來了,能耐絕對小不了。
此一時,彼一時也。袁梅二人既已離開主家多年,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相較之下,當然是自己與家人重要太多。
她們現在隻期盼,能順利趟過這場飛來橫禍。
袁氏拉著梅氏,朝林陽行了個大禮,“壯士問什麽,我們說什麽,隻求壯氏高抬貴手,饒過小婦人。”
話罷,二人轉身垂眸,又朝通往隔壁前廳的門簾子方向,行了個大禮。
林陽就是從這地方出來的,而這門簾子後麵影影綽綽還有人,後麵坐著的,肯定是比林陽更大的人物。
二人跪下,端端正正磕了頭。
至於後麵坐的是誰,這群人又是有何來頭,兩女一概不想知道。曾經處於勳貴人家深處,她們很清楚,知道越多,死得越快。
門簾後麵,傳來一低沉醇厚的男聲,很年輕,男子淡淡道:“隻要你等知無不言,自可無礙。”
二位婦人大喜,趕緊磕了頭,又轉過身來。
林陽也不廢話,直接問道:“昔日,上一任臨江候與侯夫人餘氏,年過四旬得一幼子。此子與父親有大衝,四歲死遁以後的詳情,你等一一道來。”
袁氏梅氏聞言驚詫,不過想來也不出奇,既然對方找到她們,那麽肯定是查清楚當年貓膩的。
“當年,我們是跟在老太君身邊的,雖說了解一些,不過都是聽說。且我們配人後,消息便少了,等到老太君去世後,我等離府,更是一絲消息俱無。”
“無妨,將你們知道的說出來即可。”
兩女也利落,一邊回憶,一邊開口,“當年,二少爺與侯爺相衝,必有一亡,老太君便決定,棄了二少爺。隻是夫人餘氏卻難舍,連夜攜子去了京郊靈隱寺,尋求破解之法。”
“也是二少爺命不該絕,高僧給了一個替身之法,不過,二少爺命是保住了,其他卻要歸了替身。日後隻得隱姓埋名,父非父,母非母,再不得相認。”
“二少爺便成了無名無姓之人,因為老太君忌諱,他連母姓也從不得,後來聽說,是從了替他調養身體的高僧俗家姓氏,還取了一個名,叫……”
說到這裏,便到了關鍵之處,若二爺混了官場,有了名字,一切便無所遁形。
前廳次間雅雀無聲,袁氏梅氏在回憶二十多年前的舊事,半響,袁氏“啊”地一聲,“我想起來了。”
“高僧俗家姓穆,給二少爺取名,懷善。”
“穆懷善!”
林陽驚詫,脫口而出。
而端坐在前廳太師椅,一直雙目微閉的高煦,倏地睜開眼,眸中銳光一閃。(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