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第 九十五 章

字數:6875   加入書籤

A+A-


    “什麽?”

    皇後“騰”一聲站起, 帶倒了炕幾上的琺琅小香爐以及茶盞,骨碌碌滾下地後,乒鈴乓啷摔了一地。

    她絲毫未覺, 隻大睜雙目,看著麵前兩個兒子,不可置信問道:“鈞兒燁兒, 你們說什麽?信箋早已遺失?”

    封後十數年, 皇後罕見這般震驚, 她簡直無法相信, 一直以為被握在韃靼可汗手裏的要命把柄, 居然早不在了。

    魏王陳王鄭重點頭,“千真萬確。”

    皇後聞言, 半是高興半是擔憂, 又夾雜著氣憤, 一時不知作何表情。

    高興是信箋已不再韃靼可汗手中, 對方無法再要挾自己母子;氣憤是之前被對方蒙騙了, 付出一半代價卻沒有得到回報。

    至於擔憂, 當然唯恐信箋落在其他人手裏,不定什麽時候會跳出來,咬自己一口。

    皇後連忙拉兩個兒子坐下來, “快, 快給母後說說。”

    這時候, 外麵傳來一陣喧嘩, 她眉心一蹙, 何人敢抗命接近並吵嚷,揚聲喝道:“都給本宮滾下去。”

    若有需立即處理的大事,胡嬤嬤會敲門稟報的,皇後因此不以為意,隻緊盯著兩個兒子,等待答案。

    外麵立即恢複安靜。

    魏王是兄長,他負責講述,陳王在旁補充,二人將剛知悉的情況一一道來。

    關於這一點,韃靼可汗得了好處,倒沒隱瞞,很爽快將當年遺失信箋的情況說了。

    當然,他不可能說自己被楚立嵩殺得狼狽後遁,否則可汗顏麵何在?因此有關戰爭場麵一句帶過,隻表示,那信箋他當時揣在懷裏,跟對方大將幹一架後發現不見了。

    事後,他也找過兩回,不過沒見蹤影。

    此事對可汗影響不大,因此他輕鬆自在,說明白遺落在戰場,便算了事。

    隻不過,對皇後幾人來說,可不是這樣。

    這對方大將,不就是楚立嵩嗎?

    不說楚立嵩是皇太子心腹,跟皇後呈敵對態勢,即便是普通戰將,被己方勾結敵軍陷害,恐怕也恨得要死吧。

    楚立嵩不久後戰死了不假,但這中間還有一小段時間,若他真撿了那份信箋,他有無可能做了些什麽?

    皇後臉色青白,冷汗登時下來了,陳王見狀忙安慰道:“母後,當時戰場情況萬分危急,楚立嵩大軍馳援一刻不停,他若撿了信箋,不可能有空隙傳出去。”

    “很快,抵達鬆堡以後,他連同率領的援軍,就全軍覆沒了,他也無法張嘴說出去。”

    “當然,更有可能他沒撿到信箋。”那信箋或許在落地的時候,便被千軍萬馬踐踏而過,化為泥濘了。

    陳王仔細分析很有道理,皇後魏王神色鬆乏很多,隻不過,他隨後話鋒一轉,氣氛又緊繃起來。

    “隻是,楚立嵩得到信箋也不無可能,他雖不能外傳,但鬆堡守軍卻是有的,還有給他收殮屍骨的人。”

    這種事情,報喜不報憂沒意思,處於陳王的位置,當然得往最壞的方麵卻打算。

    當時,鬆堡還剩不少正在頑強抵禦敵人的將士,楚立嵩會不會將信箋交給其中一個?

    不過,陳王認為上述可能性不大,畢竟鬆堡守軍同樣直麵敵人,誰也不能確定自己最後活著,交出去意義不大。

    “母後,兒臣認為,我們應往第二批援軍查一查。”陳王思索半響,最後得出結論。

    第二批援軍來晚了,當時鬆堡都死傷差不多了,來了就是打掃戰場,還有收殮屍骨。

    戰場混亂,還有失火,很多屍骨已無法辨認,打掃戰場到最後,就是挖個大坑一起埋葬了,讓將士們的英靈一起繼續守護著大周邊境。

    僅剩一些能認出的大將靈柩,被護送著返回京城或故鄉。

    楚立嵩就是其中之一。

    既然他的屍體有人收殮,那信箋若在身上帶著,很可能就落在收殮者手裏。

    皇後神色凝重,“燁兒說的正是。”

    小兒子日益成長,她是欣慰的,但此時卻顧不上誇獎,她立即轉頭看向大兒子,“鈞兒,你出宮後,立即前往英國公府。”

    沒錯,就是第二批援軍的統帥,就是魏王繼妃秦采藍的親父,英國公秦申。

    秦申三年多前,便暗暗投向紀後一黨,如今雙方還成了兒女親家,魏王若成功登基,他女兒就是皇後,他本人就是國丈。

    大家是一條船的人,對方若得了信箋,不可能藏匿起來以待後用。皇後之所以讓魏王去英國公府,是想讓秦申幫忙排查他手下的中低級軍官。

    收殮屍骨這活兒,肯定不用領頭大將出馬,然而小兵卒負責的話,又顯得對楚立嵩不夠尊重,因此幹活的肯定是中低級軍官之一。

    若有信箋,很可能落在對方手裏,英國公更容易熟悉這群人,他出手效果最大最好。

    這道理,魏王不可能不知道,他立即站起,“母後,兒臣馬上就去。”

    *

    在皇後母子閉門密談的時候,外麵發現一樁事,不大不小,正是喜事。

    魏王妃懷孕了。

    是坐床喜,秦采藍大婚不過一月出頭,今早晨起不適,召了太醫一看,正好懷孕一月餘。

    報喜的宮人從魏王府出發,興高采烈進宮報喜,魏王陳王前腳進了坤寧宮,她就到了。

    崔六娘一見這人,再聽對方嚷嚷,心下立即一動。

    她接到主子探聽消息的命令已頗長時間,也無計可施很久。畢竟,信箋事關重大,皇後連乳母胡嬤嬤也不讓知道,隻吩咐對方親自守門,其餘人等更不可能靠近。

    崔六娘雖心焦,但到底沉著,隻小心觀察,伺機尋找破綻。

    皇天不負有心人,她終於等到了。

    “魏王妃娘娘有孕了?”

    崔六娘喜形於色,迎上前去,笑道:“皇後娘娘正在暖閣,我領你過去。”

    皇後盼孫子很久了,大家都知道,大喜消息一路過來,宮人太監樂得合不攏嘴。

    崔六娘麵上笑意不改,微垂眼瞼,遮住一閃而過的精光,腳下愈發加急。

    她剛上值,本應不知道魏王陳王來了的,但有自己人通風報信,她還是知道了。

    她還知道,近日隻要魏王陳王進宮,都會與皇後閉門密議,地點一般在西暖閣。

    正好機會來了,崔六娘可以揣著明白裝糊塗,看看能不能湊上前去,聽到個一言半語。

    西暖閣就在前麵,一個急拐彎就到了門前,為她這法子創造了極大便利。

    “這是大喜事,應立即讓娘娘知曉,好高興高興。” 崔六娘笑吟吟,對緊跟在身後的魏王府報信宮人說。

    “姑姑說的正是。”

    宮人連忙應了,若不是要趕緊讓皇後知曉,她這急巴巴趕進來為什麽?

    這是趟好差事,落在自己頭上,少不了重賞。她越想越急切,腳下緊趕了幾分。

    這正合了崔六娘的意,眾目睽睽之下,她故意笑道:“這位妹妹真急。”話罷,她腳下順勢又急了幾分。

    這二人肩並肩,在將要轉彎的時候,崔六娘用手肘捅了捅身後人。宮人會意,這是到地方了,她忙揚聲高喚道:“大喜!大喜!”

    “給皇後娘娘報喜,我家王妃娘娘有喜了!”

    說話間,二人一轉了彎,幾步便到了西暖閣門前。

    這刹那,崔六娘麵上笑意不改,實際已屏氣凝神,耳朵高高豎起,努力傾聽暖閣內動靜。

    也是她的運氣,這時候魏王陳王前腳才進暖閣坐下,剛剛與皇後提起信箋遺失之事,皇後大驚失色之下,道出那句,“鈞兒燁兒,你們說什麽?信箋早已遺失?”

    由於萬分驚詫,皇後聲音沒有壓低,正好被崔六娘聽了個正著,她心下一凜,忙暗暗記下。

    “喧嘩什麽!”

    守在暖閣門前胡嬤嬤連聲吆喝,“趕緊的,走遠些!”

    魏王妃有喜的消息,她也聽見了,登時萬分欣喜。不過,她也沒忘記自己的差事,趕緊招呼二人遠離。

    崔六娘一見這般架勢,立即“恍然醒悟”過來,馬上拽住已往前竄了一截的魏王府宮人,急急下了廊道,往西暖閣前的小花園走了一段。

    “嬤嬤,殿下們進宮了?”

    她明知故問,此舉為了不著痕跡表明自己不知情,進而擺脫故意靠近的嫌疑。

    “嗯,剛才就來了。”

    胡嬤嬤倒也不懷疑,崔六娘是老人了,一貫可靠,這回也是遇上魏王有後大事,這才激動了些。

    她們這群老人急主子所急,都盼望魏王有子嗣很久了,對方的舉動,倒感同身受。

    “最近主子上火,你不是不知道。”

    胡嬤嬤安撫自己人兩句,又看向魏王府宮人,“好了,這事等會再稟報吧,重賞少不了你的。”

    末了,她合十喜道:“咱魏王殿下,終於要有嫡子了。”

    這裏不好留人太久,隨即,胡嬤嬤讓崔六娘先領那宮人去吃茶歇著,又讓她去吩咐準備打賞紅封。

    坤寧宮有大喜,廣撒賞賜少不了。

    此舉正合崔六娘的意,她正好找個空隙,將方才那消息傳出去。

    *

    高煦在文華殿議事完畢,剛折返清寧宮下了轎輿,便見小太監急急來稟:“殿下,娘娘來了,已在暖閣等了兩刻鍾。”

    紀婉青很少到前殿,因為她知道自家男人很忙碌,她去了他固然很高興,但難免會打攪他處理公務。

    妻子心思剔透,一貫懂分寸,況且她如今身子重,為穩重計更從未踏出後殿。今日特地來等著,顯然是有要事。

    高煦思緒稍轉,立即明白是哪方麵的事,他腳下加快,進了暖閣。

    果然,一進門,便見紀婉青麵上略帶焦急,一見他眼眸一亮,“殿下!”

    “嗯,慢慢說,不許焦急。”

    他挨著妻子坐下,重新將她按回大引枕上靠著。高煦力道輕柔,同時不忘上下打量一番,見她麵色紅潤,精神不錯,這才放下心。

    “殿下,你看。”

    紀婉青當然知道輕重,將手上紙箋遞過去,接下來,她就不操心了,“這是坤寧宮剛才傳過來的。”

    高煦接過垂目一看,隻見窄小的紙箋上寫了一行小字,字跡潦草,應是時間倉促所致,上麵隻有一句話。

    “皇後言,鈞兒燁兒,你們說什麽?信箋早已遺失?”

    他心頭登時一凜。(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