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第 一百零八 章
字數:8948 加入書籤
紀婉青聞言震驚,能讓何嬤嬤稱為“侯爺”的, 隻有一個人, 那就是她的父親紀宗慶。
她父親生前留有信箋給她?
蔣金是父親生前心腹,信任到能將私產相托的地步,若生前有其他要事安排, 一並囑咐, 並不為奇。
她震驚過後, 心髒狂跳, 下意識掃了炕幾上的三樣遺物一眼。
幾乎是直覺, 紀婉青立即認為,父親留的信與皇後通敵證據, 兩者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她快速收拾收拾炕幾, 匆匆出門, 往前殿而去。
許馳雖偶爾偽裝太監進宮, 但不可否認, 對方是個不折不扣的大男人。在後殿召見對方並不合適, 紀婉青便選擇前殿一個視野開闊的小花廳。
花廳的隔扇門,以及兩側窗扇, 悉數打開。前殿的太監宮人雖退地遠遠的, 但依舊能將花廳內情景一目了然。
紀婉青屏退簇擁在身畔的宮人嬤嬤, 獨身入內。
許馳也不廢話,立即見禮, 並將兩封信呈上。
“啟稟娘娘, 這是蔣金今日早晨交給屬下的, 他說,這是紀侯爺臨終親筆所書,一封是給娘娘,而另一份則是給殿下。”
“據蔣金所言,紀侯爺當時反複囑咐,這信箋需等五年之後,才能分別交給娘娘與殿下。但蔣金見屬下等人,連日來在密室不斷翻找,這才提前一年,將信箋取出。”
紀婉青心跳加速,立即伸手將案上信箋接過,定睛一看。
這兩封信封皮並不新,看著有幾年時間,但保存卻極為完好。其中一封寫了“婉青吾兒親啟”;而另一封則正式很多,上書“皇太子殿下鈞啟”。
四年前,紀婉青與高煦並無聯係,紀宗慶卻各給二人寫了一封書信。
她心亂如麻,匆匆返回後殿,屏退諸仆,這才急不迫待將自己那封打開。
匆匆瀏覽一遍,紀婉青伏案痛哭,“爹爹,我的爹爹!”
*
紀婉青直覺沒出錯,紀宗慶寫給她的那份書信,確實是有關通敵信箋一事的。
當年,楚立嵩眼尖,通敵信箋一落地,他立即發現了。大刀急揮,他同時一個俯身,利落將其抄起,揣進懷裏。
很快殺出重圍,大軍迅速馳援鬆堡。
這一路上雖然急趕,但打開信箋這功夫還是有的。這麽一看,援軍被伏擊的之謎立解,甚至連鬆堡被重兵圍困數月也有了解釋。
原來,竟是大周一方有人通敵,為首者,居然是坤寧宮皇後。
楚立嵩之怒可想而知。
但怒歸怒,艱難局麵卻已形成,他預計此行凶險,未必能全身而退。
他不畏懼戰死,卻唯恐這信箋就此湮滅,讓皇後一黨的叛國者逍遙法外。
但問題是,前麵是鬆堡,後麵則是再次緊追過來的韃靼兵,即便現在派心腹攜信離開,也很難成功。
楚立嵩心裏揣著這事,扶住紀宗慶時,心中一動,立即探手入懷將信箋取出,閃電般塞進對方懷裏。
迎著對方疑惑的目光,他也不解釋,心念急閃之下,隻說了一句,“若連我也戰死,恐這回東宮要大傷元氣。此時擊潰坤寧宮,於東宮於大周,皆極為不利。”
紀宗慶沒有機會再問,因為他聽完這句話後,就傷重昏闕過去了。
他再次醒來時,楚立嵩已戰死,他立即發現這是兩封通敵信箋,通敵者分別是皇後以及臨江侯。
對於堂兄與堂姐叛國,紀宗慶是極其憤怒的,他甚至來不及為戰死的獨子傷感太多,就必須強忍傷痛籌謀開來。
他強撐一口氣折返京城,惦記妻女是一個原因,而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為了此事。
楚立嵩臨終話語之意,他其實很明白。
皇太子固然賢能英明,但終究年輕,他入朝僅僅三年,根基不算牢固。這回軍方勢力遭遇打擊,對東宮影響是巨大的,皇太子很需要一段時間恢複並發展。
這時候的東宮,境況是最艱難的。皇帝十分忌憚太子,才一再抬舉皇後母子,用以平衡東宮勢力。
四皇子還未長成,坤寧宮暫時無法取代,昌平帝生性多疑,平衡一旦被打破,很容易就引發一連串不可預估的後果。
皇太子未必熬不過來,但不論是楚立嵩,還是紀宗慶,都不想冒這個險。
二人對皇太子很有信心,隻要稍稍有一段發展時間,東宮便不可撼動,將立足不敗之地。
因此,楚立嵩建議,先將通敵信箋按下,等這段時間過去後,再一舉揭露。反正損失已造成,該為此謀取更好的結果。
為此,他甚至願意暫時蒙受冤屈。
楚立嵩的想法不難懂,但事情到了紀宗慶這裏,他想得更多。
他的傷已無法治好了,生命眼看到了盡頭。
紀宗慶征戰沙場多年,他不畏懼死亡,不過,他卻害怕妻女孤苦伶仃,生存艱難。
他隻要清醒,就思索這個問題,最終做出一個決定。
他決定,將這個揭露的期限,定為五年。
紀宗慶獨子已經戰死,膝下僅餘一對愛女,他死後,孀妻弱女在世,恐怕多有不易。
他不得不為她們多多考量。
好吧,他其實很了解自己胞弟的德行,對於對方是否能照顧好侄女,持否定態度。
紀宗慶拜托了自己的老母親,讓後者多多留意,等女兒們出孝,給選兩門好親事。
何太夫人為人,身為兒子未必不知。但有妻子在,婚事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這個承諾在前頭,他還是可以放心的。
至於為何將揭露通敵之事推遲,原因隻有一個,就是為了避免皇帝賜婚。
為國捐軀,而後大義滅親,紀宗慶即便死了,也必會受到朝廷大力褒獎。
這種情況下,必然會恩澤紀婉青姐妹。
皇帝要恩澤功臣遺下之女,最好的法子,當然是賜婚了。
選一個身份不低的宗室子弟,聖旨賜婚,表現了皇家對功臣的看重,為此事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然而,高功遺孤哪裏是那麽好當的。
這種賜婚麵子光鮮亮麗,實際苦處多多。紀婉青姐妹說到底,也就個喪父之女而已,侯府易了主,實際已沒了娘家依靠。
宗室親王郡王家的子弟,身份高貴,明麵固然會供著這個賜婚下來的妻子,但他心頭氣兒未必會順。
古代是男權社會,夫君心氣一旦不順,苦頭隻有自己能知道。
即便這方麵問題僥幸沒了,王府妻妾成群,關係複雜,紀宗慶也不希望女兒們置身其中苦熬。
大女兒聰敏,還能熬著。小女兒這性情這身體,根本熬不下去。屆時有個萬一,皇家高牆大院,孀妻根本無處說理去。
紀宗慶希望女兒們找個普通和善的人家,和樂一生。
五年後,女兒們肯定都出閣了,或許還生了外孫。屆時,蔣金將一封書信給女兒,一封書信給東宮皇太子。
紀宗慶毫不懷疑皇太子能耐,到時東宮勢力不可撼動,四皇子也長成了,到時候怎麽抉擇,就看殿下的選擇。
而通敵信箋,他則放在大女兒的陪嫁中。
寫給大女兒的書信,他僅揀選著說了一些,讓她配合東宮來人;而寫給皇太子的書信,他詳細說明情況,請了罪,末尾,還懇切請求對方,護蔭自己妻女一二。
有了取信箋的過程,皇太子觀感應會更深刻一些。
好友東川侯王澤德的異常之處,紀宗慶隱隱有察覺,可惜他已垂死,根本無法再做出其餘動作。
鑒於此,再加上當時僅憑皇後臨江侯,恐怕很難完成通敵之事。他唯恐水底下麵還有勢力,若未能根除,孀妻弱女恐怕就是第一個打擊報複的對象。
皇太子為人他算了解,對方接了這封信,得了通敵證據,他會護蔭妻女的。
紀宗慶寫了書信交給蔣金,命他五年後分別送予二人,若局勢變化大,亦可斟酌行事。
蔣金隱隱察覺一些,見小主子嫁入東宮,現在她與皇太子連日來又命人翻找嫁妝,他猶豫了好些天,終於決定提前一年,將信箋送出。
強忍著傷痛,紀宗慶殫精竭慮,就是希望為國盡忠的同時,能多多為妻女籌謀一些。
紀婉青早已知曉前情後事,看罷父親書信,立即心痛難忍,淚流滿麵。
她的母親緊隨父親而去,祖母言而無信,叔嬸更是不堪,終是負了爹爹一番愛女之心。
寂靜的屋裏,響起壓抑的哭聲,聲音很低,卻揪痛人心。親自守在內屋門外的何嬤嬤忍了又忍,才按捺下來。
哭了良久,紀婉青終究抹幹淨了淚,將目光放在那三樣遺物上。
沒錯,紀宗慶在信箋中,說明了證據所藏位置,正是那個貌似尋常的匣子,鑰匙則是裏頭裝著的那支銀簪子。
這匣子挺墜手的,但看木料卻並不名貴,輕敲上去聲音異常瓷實,一點中空的跡象也沒有。所以,當初夫妻二人,才把夾層的可行性排除了。
如今看來,這匣子恐怕也是件了不起的物事。
事實上,紀婉青猜測得不假。這匣子是紀祖父的戰利品,被敵軍大將妥善收藏著,他回來研究了很久,才發現端倪。這是一件藏密信的絕佳物事,刀劈不爛,水火不侵,後來傳給兒子紀宗慶。
隻是,現在確讓她有些為難,這翻來覆去看了一遍,卻沒發現鎖孔。
紀婉青凝眉思索片刻,掃一眼那支銀簪子,簪頭是一叢梅花。她再瞥一眼匣子正麵,其上雕刻了十二種花卉紋樣,栩栩如生,一格格的,占據了整個匣麵。
牡丹、秋菊,山茶、梅花等等應有盡有。
等等!梅花?
她心頭一動,立即凝神看向那一小格子梅花圖案。
上麵的花紋,赫然與梅花簪頭並無二致。
肯定就是這裏了!
紀婉青大喜,立即執起簪子,把簪頭對準匣子上的梅花圖案,貼上去略一使勁。
隻聽見微微的“咯”一聲輕響,本來嚴絲合縫的匣子,竟從匣蓋側麵彈出一個抽屜。
抽屜很小,寬度長度與匣麵一致,但非常矮,大約也就能放下兩三封書信。
現在,這彈出的一小截抽屜上,露出了薑黃色的封皮,上麵還有點點褐紅血跡。
紀婉青立即拉開抽屜,取出書信,匆匆打開。
字跡清晰,這是一份非常正式的協議。左下首分別是皇後與韃靼可汗的署名,上麵端端正正用了皇後鳳印,還有當年大王子的印鑒。
大印殷紅刺目,她顫抖著手輕觸了觸。
就是她,就是這封書信,才導致自己父兄戰死,幸福小家頃刻支離破碎。
紀婉青呼吸急促,忍了又忍,才,鎮定下來,打開另一封信。
沒錯,這封是臨江侯的。
事情太大,單憑口頭承諾,韃靼可汗肯定不幹,他必須得到書麵正式協議。
通敵證據終於到手了。
紀婉青勉強平複情緒後,立即通知許馳,讓他可以停止查找。接下來,就是等待高煦回屋。
換了其他時候,恐怕她會打發人出去傳話,但今兒不行,當前戰況才是當務之急。
紀婉青焦急等待著,連兒子也不能專心關注,隻一再吩咐何嬤嬤等人多多留神。
這般等著等著,出人意表的,高煦居然在午膳前回來了。
他一掃平日溫潤,麵上竟隱有陰霾。
要知道,高煦是個很穩重的人,不提外麵的偽裝,他回到屋裏,可從來不帶情緒的。
紀婉青很詫異,不過不等她問出口,他便先一步發現妻子眼角微紅。
“青兒,怎麽回事?”高煦劍眉輕蹙。
“殿下。”
她也不多說,揮退屋中所有宮人嬤嬤,將信箋取出遞過去,“殿下,通敵信箋找到了。”
話罷,她將許馳蔣金及取信箋過程說一遍。
“哦?”
高煦神情凝重幾分,看罷兩封通敵協議,確認無誤,又看那兩封紀宗慶遺信。
“殿下,我爹爹有楚將軍囑托,又考慮可朝中局勢,這才打算把信箋延後揭露。”紀婉青不忘為父親辯解。
“孤知道。”
紀宗慶給東宮的那封書信頗厚,詳細講明白他所有知道的一切,包括他與楚立嵩的考量。末了,就是請罪,以及懇切求皇太子殿下,護蔭一下他遺下的妻女。
“當時東宮確實遭遇挫折,急需修整以及積蓄力量。”
楚立嵩二人的主張,也免了高煦知悉後的兩難。畢竟他向來容不下這些,就算暫時忍下了,恐怕也憋得難受。
紀宗慶這延後的時間長了些,雖有私心,但並不影響大局。
高煦看一眼身畔愛妻,這點私心,如今看來,也是好的。
通敵證據已經到手了,東宮如今根深蒂固,不可撼動,照理說是可以將坤寧宮一黨完全打垮。
隻是,他看向妻子期盼的美眸,卻低聲道:“青兒,隻是如今揭露真相之事,恐怕得緩一緩。”
提起這個,高煦俊臉再次染上陰霾,他冷冷地道:“薊州城被破,陛下南狩,孤代天子親征,魏王陳王自請領兵,現在並不能再生枝節。”
“南狩?”
紀婉青隻聽說過西狩,前世清後期,八國聯軍攻陷京城,慈禧太後領著光緒,匆匆逃往陝西方向,為了掩蓋難堪的逃竄,美其名為“西狩”。
她震驚,不是她想的那樣吧?
要知道,大周朝繁榮昌盛,兵強馬壯,遠遠不到那個地步啊!
高煦神色冰冷,從牙縫裏擠出一句話,“沒錯,就是你想的那樣!”(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