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第 一百一十六 章
字數:6106 加入書籤
“啟稟娘娘, 前麵就是薊州城。”一直驅馬護在車駕一側的徐馳,低聲對內稟報。
紀婉青應了一聲,微微掀起一線車窗簾子, 果然見到遠處巍峨的城牆。
京城至薊州, 一百裏出頭,尋常馬車趕路,不足兩天便至。不過紀婉青一行帶了個小嬰兒, 自然放慢速度,走了到第三天傍晚才到。
雖命令下的急,但一路安排非常妥當,食宿路徑, 樣樣妥帖,除一直待在車廂內有些憋屈以外,再無其他。
終於到薊州了。
其實剛自敵軍手裏奪回的薊州, 此刻仍處於戒嚴狀態, 但紀婉青這邊有通行令牌, 暢通無阻。
很多兵士好奇, 這車駕表麵低調,但防衛卻密不透風, 這種時候來薊州,究竟是何方神聖。
很快他們就窺見一二了,因為皇太子殿下親自到城門口接人, 登上車駕直接返回都指揮司。
用車駕的, 想必是女眷, 太子殿下親自迎接,又毫無忌諱親密的,難道是太子妃娘娘?
應該不能吧。
大夥兒雖不敢議論,但也不妨礙他們的驚詫。
外麵諸人好奇,紀婉青卻管不著,她如今高興得很,“殿下!”
見了這個男人,她才發現,她真的很想念他。
懷裏抱著兒子,母子二人一同投入他的懷抱,高煦歎慰一聲,他何嚐不是?
夫妻二人連帶一個安哥兒,親密擁抱片刻,稍稍解了思念,高煦立即抬手,輕撫妻子頸脖。
“傷勢怎麽樣,可還疼?”
淤青消退,怎麽也得需要一段時間,好在紀婉青用的上好傷藥,幾天下來,淤青好歹消了一多半。
饒是如此,她皮膚白皙細膩,冰玉一般的頸脖上,殘餘幾片淤青,依舊十分顯眼。
高煦心疼的緊,俊臉陰了陰,“這齊耀林,倒是死得痛快!”
他聲音很冷,紀婉青歎息了一聲,“姑祖母病了,很重,我出發時,她依舊未能下榻。”
安樂大長公主親手殺了齊耀林,除了斬斷昔日情誼以外,不免還有向大周,向太子表明立場與決心之意。
或許,她最後心還是稍稍軟了些許,畢竟,在前一刻,她還愛著這個男人,打算與對方攜手白頭。
感情這玩意,不是自來水,想收就收,想放就放的,公主做到這地步,已經極不錯了。
這個打擊相當之大,她一貫身體柔弱,回公主府後就病倒了。
病勢來勢洶洶,紀婉青去探望過,當時公主昏迷,未能清醒相見。
後麵直到她出發前一夜,太醫才回稟公主醒了。
提起大長公主,高煦臉色更沉,姑祖母病情他知道,若非這個齊耀林,她必定無需纏綿病榻。
在他母後剛薨,繼後新封之時,東宮曾經有過一段極艱難的歲月,是安樂大長公主明裏暗裏伸出援手,高煦雖內斂,但這份情誼一直牢記心頭。
他在意的幾個人,都吃了大虧,他如何不怒。
“殿下,心病仍需心藥醫,姑祖母是個明白人,想透徹了,便會好起來。”
紀婉青嘴裏勸慰著,實則心裏卻一歎,公主已經四十餘歲,即便沒有情傷,也必定不會再改嫁,她晚年隻能守著空蕩蕩的公主府過,也是不易。
可恨的韃靼人,耽誤了公主的一生。
紀婉青嫁進東宮後,受過安樂大長公主幾次襄助,對方還曾照顧過幼年的夫君,如今對方晚年注定寂寥,她心頭不免難受。
“好了,青兒,你莫要多管這些。”
不管怎麽樣,高煦都不希望妻子黯然,立即轉移話題,“你好好養著身子,照料我們安兒才是。”
夫妻小別相逢,紀婉青也不想說太多不如意的事,於是展顏一笑,“好。”
“我還要好好照顧夫君呢,不是說相夫教子嗎?”她有些俏皮,對他眨了眨美眸。
車廂內氣氛鬆乏下來,高煦心內愉悅,一手抱著兒子,一手摟著妻子,睨了她一眼,“好啊,你便好生照顧照顧孤。”
他意有所指,特地在“照顧”兩字上加重語氣,紀婉青羞窘,怎麽好端端就說這個。
她瞪了他一眼。
其實也難怪,高煦素了很久了,年輕男子氣血旺盛,心愛嬌妻在懷,馨香撲鼻,難免有些遐想。
不過,他也就嘴上說說,妻子產後,他特地詢問過劉太醫,太醫說最好調養三月後,才再次行房。
高煦一直牢記在心,滿三個月前,他不打算有任何行動。
車行轆轆,很快回到了都指揮司。
高煦直接將妻子安置在自己的下榻處,兒子則安排在另一邊的稍間,中間就隔了個明堂,與清寧宮時一樣。
他很忙碌,接妻兒的時間是好不容易擠出來的,與安哥兒好生親香一番,不待用晚膳,便有親衛來報,有前方軍報送返。
高煦隻得囑咐妻子先用膳,好好休息不必等他,隨即匆匆出了門。
“娘娘,你先用膳吧。”主子中午吃得不多,何嬤嬤看了看滴漏,忙上前勸道。
“嗯。”
其餘事情,紀婉青插不上手,照顧好自己與兒子,讓高煦無後顧之憂,就是幫了最大的忙了。
她戀戀不舍收回目光,點了點頭。
*
“殿下,我軍與韃靼大軍連續大戰數日,韃靼已退至燕山邊緣。”
當初,霍川率軍隊追上韃靼可汗,可汗為保命,無奈火速召回胡和魯大軍救援,高煦為防霍川吃虧,命張為勝大軍緊隨其後追擊。
戰場迅速轉移,胡和魯成功解了可汗之危的同時,霍川也與張為勝匯合。
雙方立即展開一場激戰。
截止到紀婉青母子抵達薊州之時,雙方已連續大戰多日,已方挾稍前的勝利,氣勢如虹,總體占據優勢。
然而,百足之蟲,尚且死而不僵,更何況是曆來悍勇的韃靼大軍?
韃靼大軍兩次受挫,依舊沒有傷筋動骨,這戰役打著打著,逐漸往北邊的燕山邊緣挪移,韃靼可汗幹脆往燕山靠攏,據點防守,頃刻止住頹勢。
大周這邊,之前的優勢就不明顯了。
軍報一個時辰一次,飛鴿立即送返薊州,這次戰場情況發生轉變,下麵的人,立即報到皇太子跟前。
“傳令霍川、張為勝。”
高煦端詳疆域圖片刻,“鳴金收兵,大軍略作休整。”
連續大戰多日,人仰馬乏,不僅僅韃靼累,己方也已萬分疲憊,既然優勢已經沒有了,雙方呈僵持狀態,那就先稍事休整。
隨後,他在疆域圖點了幾下,“命霍川、張為勝二人,這幾個位置必須守牢固了,不可讓韃靼有突圍可能。”
凡事有利必有弊,韃靼大軍恰好退過去的這位置並不大好,雖能倚仗山勢,暫時站穩腳跟,但卻為日後帶了了許多麻煩。
這地方山勢頗高,且險峻,大隊騎兵翻越極為不易,然而對於韃靼而言,騎兵就是中堅力量,不可能舍棄的。
缺口不是沒有,就是高煦方才點的幾個地方,但霍張二人若在此處安排重兵紮營,必能牢牢堵住敵人。
至於韃靼背靠的燕山山脈,倒是還有路的,退也是能退,不過道路相對狹窄蜿蜒,明顯不適宜大軍前行,若是撤退期間被從後大周追擊,必定死傷慘重。
燕山後路,隻適應大敗後逃竄,現階段的韃靼可汗,不可能考慮。
“太原、榆林等地的駐軍,還有山東、河南等地的班軍,已先後趕來,不日將至,命霍川、張為勝二人,乘這休整時間,將大軍調整妥當。”
等所有調遣軍隊到位,大周在這場大戰中,將投入七十多萬大軍,兵力占據全國接近二分之一。
高煦之所以嚴陣以待,是因為這次韃靼可汗準備確實充足,後者從王都出發前,就已經飛鷹傳信各地,調遣駐軍壓向大周防線。
這些軍隊,本來是打算乘薊州大捷,一起進攻的,但現在戰況急轉直下,就統一往可汗方向匯合了。
如果己方不增軍,將會在接下來吃了兵力上的大虧。
“這一次,我方占據天時地利人和,若是大勝,未來二十年間,韃靼再無餘力南侵。”
八十萬大軍,占了大周近一半兵力,反之韃靼也相差無幾。大周還有西疆南疆需要鎮守,餘下兵力都是不怎麽能動的了,韃靼亦然。
這次大戰發展至今,短短半月時間,已呈現影響日後二三十年態勢。
這對於大周而言,其實是件好事。
以往韃靼突襲,都是分幾個點。這直接導致大周隻能分幾路馳援,被動防守,即便勝利,也不過追擊出城一段距離而已。畢竟,窮寇莫追。
自己地盤當主戰場,害處不必多說。
然而,這次危機即是轉機,己方順利解了燃眉之急,戰況逆轉,把韃靼逼到燕山腳下。
天時,地利,人和,三者都有了。
高煦怎麽可能放棄這難得一遇的機緣,他盯著疆域圖,將視線定在燕山一點,“這一戰,將確保大周二十年內,無北顧之憂。”
他聲音不大,卻很篤定,一字一字敲在在場諸人心頭上,重若千鈞。
不論是親衛將領,還是東宮幕僚,諸人熱血沸騰,麵上皆難掩激動之色。
大夥兒齊齊出列,重重行了個軍禮,聲音難掩激昂,“殿下英明!”(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