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第 一百四十四 章
字數:5542 加入書籤
自大軍凱旋以來, 一連串變故讓人眼花繚亂, 但好在最終和諧收尾。
對於禪位一事, 朝臣接受度很高, 或許他們潛意思裏,就期盼著這樣。
四個多月時間,說起來頗長,但因為有了一個禪位大典,時間就顯得尤為緊迫。
以禮部為首, 整個朝廷高速運轉起來, 六部官員忙, 內閣閣臣更忙, 即將登上大寶的皇太子高煦, 也分.身乏術。
外麵熱火朝天,清寧宮後殿倒是清靜得很。
紀婉青養著越發活潑的兒子, 安哥兒會坐了,兩月後還會爬了起來, 這下子可不得了,軟榻上都不夠他折騰的。
大小引枕,籃子裏的小玩具,每天都得往地上倒騰許多遍, 蹭蹭爬得飛快, 現在一刻都離不得人看著。
他很機靈, 鬧騰過頭母親板臉嗬斥他, 他還會親親抱抱哄人, 哄得紀婉青心都軟了。
當然,紀婉青還是有底線的,孩子要從小教導,安哥兒這位置,可不許給養歪了。
撒嬌不奏效,安哥兒還會告狀,母親有一回打他小手心,他還會生悶氣,再等父親回屋告狀。
他伸出一隻小手攤開,另一隻手往上頭拍了拍,窩在父親懷裏,瞅了瞅母親。
高煦恍然大悟,兒子這是挨打了。
他心疼壞了,好生哄了哄兒子,又挨著妻子坐下,給說情道:“我們安兒還小,偶爾淘氣,我們不好打他。”
紀婉青睨了這小子一眼,“殿下不知道,這小子能耐著呢,今兒吃蛋羹,險些連人帶碗翻下榻了。”
安哥兒九個月大了,能吃不少輔食,每天午覺睡醒,照例吃一小碗蛋羹。
何嬤嬤可寶貝他了,樂嗬嗬將小碗放在炕幾上,要側身摟過他喂,安哥兒剛鬧騰得歡,手舞足蹈衝過來,一巴掌就掃在蛋羹上。
小碗打翻落地,這小子還唬了自己一跳,險些一同栽下去。
好在伺候他的人多,軟塌隨時圍著幾個人盯著,及時衝上去摟住。
紀婉青打理完清寧宮內務,剛進屋子見到這一幕,嚇得心跳都停了一拍,抱住哇哇大哭的兒子哄好了,就好生說了他一頓,又打了幾下小手心。
這不,安哥兒還記著呢,回來就給親爹告狀了。
高煦聽罷,想了想,低頭溫聲給兒子講了道理,不管兒子能不能聽懂,他都說得很認真。
安哥兒為長,就是帝位繼承人,他對大兒子的教育是很上心很慎重。
輕聲細語說了兩句,安哥兒也不知聽懂沒,你問他懂了嗎?他就點了點小腦袋。
高煦很滿意,自家兒子就是聰明,他不忘跟妻子商量,“兒子是好孩子,說說就懂了,很不必打他。”
他一臉心疼,安哥兒仰著小腦袋,瞅著娘親又點了點頭。
紀婉青好笑,“嗯,我知道的,他乖乖的我可舍不得打。”看著父子二人,這一刻,心是軟軟的。
有滋有味的的日子,總過得飛快,當然,她也不是沒有煩惱的。
紀婉青還要操心哥哥的終身大事。
紀明錚爵封靖國公,要說年輕有為,整個王朝基本無人能出其右,可惜由於種種原因,至今仍未成親。
他今年二十二歲,在十五六成婚是常事的古代,其實已經算是大齡剩男。
剩男沒關係,這不是年輕有為,還封有爵位嗎?
他還是太子妃胞兄,東宮嫡長子親舅,要知道皇太子馬上就要登上大寶了,妥妥的國舅爺,大幾歲有什麽關係呢?
找個十五六的世家子弟,奮鬥上個六七年,能到這程度嗎?
開什麽玩笑,不可能的。
紀明錚儼然成了個金餑餑,即使靖國公府仍在按規製擴建,依然擋不住勳貴世家們的火般熱情。
何太夫人倒是樂得合不融嘴,但紀婉青卻不大信任她。
紀明錚是她的唯一倚仗,她肯定不會坑大孫子,但問題是,她眼光估計不大行。
父母已經沒了,紀婉青不親自把關不放心,何太夫人可以提議人選,但具體抉擇權在她。
紀婉青雖是何太夫人的孫女,紀明錚的的妹妹,妥妥的晚輩,也不能說長姐如母,但她是太子妃。
天地君親師,她要做主,沒有不行的。
自從禪位詔書布告天下,大局已定,紀婉青就專心此事了。
如今跟她同批的閨秀都有了歸宿,下麵小了一茬的,她全部不熟悉。她很慎重,甚至向夫君借了幾個暗衛,幫忙查探打聽。
高煦自然沒有不答應的,還主動給提供了京城上層勳貴官宦的資料。
多年下來,東宮掌握的官員資料很齊全,明裏的暗裏的,很多不為人知能體現品德的,妻子正好用上。
雖說歹竹出好筍,但家庭環境熏陶下,這幾率總是不大的。
這果然大大方便了紀婉青,她一手京城上層閨秀的名單,一邊比照資料,先把不合適的剔除掉了。
完事再把家族樹大根深,父兄格外優秀得力的,又排除掉。
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等高煦登基後,靖國公府可以說是人臣巔峰了,實在沒必要強強聯手,建立產生不和諧因素的條件。
高煦固然一諾千金,紀明錚亦忠心耿耿,但珍愛的物事你沒必要考驗它。
最後,還根據按照年齡畫像等客觀條件,又排除了一番。
京城上層圈子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也不是每家都有適齡嫡女的,這般狠狠洗涮一番,名單裏剩下的,也就六七人而已。
接下來,暗衛出馬了,仔細將這六七名閨秀給詳細調查了一遍。
紀婉青又排除了幾個,隻剩三人。
她召見了三名千金的母親,夫人們心領神會,進宮時把自家女兒也給帶上了。
人見過了,說實話是優秀的,可惜紀婉青卻仍有小許不滿意。
她心疼兄長吃了大苦,且在她心目中,哥哥值得最好的,這麽一下子,她就猶豫了。
這當口,紀榮傳話進宮,說是霍侯提了兩句,他有個侄女,喪母後養在他夫人膝下,人品相貌不錯,若紀家有意,他願做個大媒。
霍侯,就是霍川,他與張為勝在燕山也立了大功,回朝論功行賞,二人俱封了侯爵。
霍川很關心老友獨子,要是他膝下有嫡女,早就提出來了。隻可惜他隻有庶女,侄女雖是嫡出養得也極不錯,但到底身份差了點,配國公爺很勉強,他就打消了念頭。
怎知凱旋半年,紀明錚婚事還沒有定下,這年紀都不小了,他焦急之下,就過府問了兩句。
得到答案是,太子妃不熟悉這些閨秀,謹慎之下,還沒能選到合適的姑娘。
這倒也是,不知根知底,是應該慎重些。
說到知根知底,霍川之前按捺下的念頭又冒出來了,他武將出身不囉嗦,跟紀明錚也熟悉得很,就直接提議了出來。
他很爽快,說就提議個人選,合適固然好,不合適也沒問題。
何太夫人是不滿意的,認為這姑娘不過是侯爺侄女,這爵位還不是祖傳的,榮耀都在霍川一房,跟兄弟搭不上線,怎配她的國公孫子?
她聽了紀明錚稟報後,直接給否決了。
紀榮倒不這麽認為,兩家知根知底,霍川人品他們是信任的,自家一貫重品德多於家世,姑娘好比啥都強。
紀明錚其實正有此意,主仆一合計,就傳話進了清寧宮。
紀婉青倒是眼前一亮。
霍川為人信得過,若侄女人品相貌不過硬,他絕不會提議的。
再有就是霍紀兩家交情本就極深,也不存在新的強強聯合之說。這侄女雖然出身欠缺了些,也不是不能接受。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品健康等條件,比家世重要。
紀婉青立即打發暗衛們,細細查探霍姑娘一番。
結果果然不錯,人優秀之餘,也比之前幾個閨秀們鮮活多了。
她很滿意,高煦也說霍川為人是靠譜的。
人選基本定下來,再召見宮裏見見,如無意外,兩家親事就可以說起來了。
不過這急不來,霍家現隻有霍川父子在京,大部隊才準備啟程往京城趕呢,因有老人走不快,想見霍姑娘得等大半個月後。
這個時間點,也是恰到好處,因為禪位大典快到了,紀婉青不但注意力轉移,這幾天也不合適召人進宮相看。
三天時間一晃即過,禪位吉日已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