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離別叮囑
字數:6396 加入書籤
穆子清等人也看到瑞珠了, 剛一注意到她的表情,大家自然知道她來做什麽。
穆圓圓轉去廚房,準備泡茶。
穆子期朝陳承遠招招手,等他噔噔跑過來, 忙蹲下來把手放在他的小胳膊下,稍微一用力就把他舉到身前,笑道:“哎呀,兩個月沒見,小遠又長高了!”
陳承遠今年五歲,因為經常和榕樹街那邊的孩子到處亂竄, 膚色被太陽曬得微黑,不過他年紀最小,大家都疼他,倒是把他養成圓滾滾的體型。
這個年紀的孩子, 身材胖乎些,是非常可愛的。
此刻穆子期一把他舉起來, 小胖子就嘎嘎嘎地笑起來,眼睛眯成一條縫。
“大表叔, 快放我下來, 哈哈,我這麽重, 不能再舉高高了。”陳承遠哈哈大笑, 小身子忍不住縮了縮, 臉上的笑容卻極為歡樂。
小孩子無憂無慮的笑聲讓在場的人心下一寬, 連瑞珠的嘴角都翹了翹,剛才的苦大深仇頓時消失殆盡。
“這孩子,總是喜歡傻樂。”瑞珠眼睛直盯著陳承遠,二十四歲的她還處於人生中最美好的階段,大約是在餃子店見多人的緣故,她時常要獨當一麵,性格比以前變得剛強一些,除非是碰到陳香的事,要不然一般的事可難不倒她。
“喜歡笑總好過喜歡哭。”穆子期又把陳承遠舉高幾下,見他笑得上氣不接下氣,這才把他放下,輕聲道,“小遠,旺財還沒有吃飯,你幫我去喂它好不好?”大概知道瑞珠的來意,他怕她哭,這種場合,孩子最好不要在旁邊,免得被嚇著。
穆子期和陳香一塊兒長大,不說十歲之前的事,單是逃荒的路上,兩人相互救過對方的命,就值得他對陳承遠好。
戰爭一爆發,他就猜測到陳香可能會參戰。戰場上的事很難預料,未來不知道會發生什麽事,所以陳承遠的存在至關重要。
有時候穆子期回想,陳香雖然是奴仆出身,可他跟著自己識文斷字,從小練武,身強體壯,到了大夏後,一得到自由,自然不會甘心以後種地或經商,心底還是有上進心的,所以孩子剛滿兩歲,他就不顧瑞珠的勸說和阻攔,義無反顧去參軍了。
隻希望他能得償所願。
按照他的想法,除非運氣不好,要不然陳香應該能在軍中得到晉升,不說有多高的職位,起碼會是一位低級軍官,畢竟他都服役滿兩年,到現在已經三年,如果不是有機會晉升,他怎麽會繼續留在軍中?
“好吧,大表叔,那我去喂旺財了。”陳承遠眨眨大眼睛,興衝衝地應道。
他剛走出堂屋,穆子安想了想,也跟著出去了。
“我帶你去。”
瑞珠見狀,苦笑道:“大郎,我的來意你應該知道了,那你說小遠他爹現在到底怎麽樣了?他已經三個月沒有寫信回來了,上一封信隻說接下來的日子會很忙,估摸著沒空寫信,讓我不要擔心,還一下子把半年的月俸一起寄回來。”
“我真擔心他不是真的去打仗了?”瑞珠繼續說道,不知想到什麽,眼圈很快就紅起來。
老葉氏歎了口氣,讓大家都在堂屋裏的凳子上坐下,歎道:“這種軍中機密一般人怎麽可能懂?不說大郎讀的是夏國大學,就是他在隔壁的軍校讀,估摸著也不會知道。這可是軍事機密!除非是在報紙上看到,否則主動去打聽就是刺探軍情,官府可饒不了人。”
穆子期點點頭:“是的,我剛知道要打仗,就特意到隔壁的軍校看了下,發現他們早一個月就封閉起來學習了,沒能打聽出有用的消息,我認識的其他人也不會亂說。”
他們清溪村起碼有四個人在參軍,穆子期知道自己這趟回來,家屬們應該會找上門來,所以再三考慮之下,想來想去,就鼓起勇氣,打算到隔壁軍校找一下孟明葦,他的消息來源應該比自己多點,沒想到無功而返。
“你們也不知道嗎?”瑞珠一下子泄了氣,“你和小遠他爹關係好,我還以為你會知道,他會在信上說。”
穆子期遺憾地搖搖頭,瑞珠識字不多,有時候為了方便,陳香會把信寄給自己,他再轉交。不過自從他到陽城後,因為他不常回家,陳香之後就直接把信寄回平安縣。
“就算陳香真的上戰場,你在家再擔心也無濟於事,有空還不如去燒燒香或拜拜佛,再說了,你看小遠都五歲了,明年就該送他上學,你有空就好好盯著他描紅或者數數,免得他一下子玩野了,入學後跟不上進度。”瑞珠還是會簡單算術的。
瑞珠沒精打采地點頭,雖然心情不佳,可穆子期的話在她心目中有很大的分量,所以她還是打起精神來,應道:“隻能如此了,唉,早知道我是死也要攔著他去從軍了。”
話說到這裏,想到生死未卜的陳香,眼淚終究還是落下來。
老葉氏和穆圓圓他們在旁邊看了跟著歎氣。
大家無能為力,現在隻能祈禱陳香福大命大了。
果然,接下來的兩天,聽說穆子期回來後,村裏的馮家和劉家都相繼上門,知道他不知情後,都怏怏而歸,很是失望。
至於袁家,穆子期沒見過袁父袁母有什麽動靜,在他回村給爺爺和葉氏上香時,他們見麵是隨意扯了兩句話,沒有一句話是關於袁二郎的,對袁二郎的事顯得漠不關心。
當然,也許是他們有了另外的消息渠道。
袁三郎袁叔興倒是很快上門找到他,寒暄幾句就把話題扯到軍中之事。得到答案後,袁叔興很是失望:“大郎,你說我二哥他們危險嗎?”
“隻要是上戰場,沒有不危險的事。”穆子期神情嚴肅。
袁叔興沉默,低頭摳著自己的手指。
過了一會兒,見他還是不說話,穆子期暗暗歎了口氣,又問他:“你們中考完了,你有把握考上高中嗎?”還有幾天中考成績才會出來。
穆子期自己不算,袁叔興、劉延舟和穆子清等人是清溪村第一批入學的孩子,一轉眼,他們就已經初中畢業。如果考不上高中的話,說不定今年就要開始去找活幹了。
“不是很有把握。”說起自己的成績,袁叔興滿是擔心,“我第一科太緊張了,頭天晚上沒睡好,第二天肚子有點疼,我怕會影響到總分。大郎,你覺得我這次能考上嗎?考不上的話,還有沒有別的路子可走?”
穆子期微微皺眉,暫時沒有回答,隻是看著他。
見穆子期不回答,袁叔興似乎毫不在意,又說道,“大郎,我買了你寫的書看,是挺有幫助的,就是太貴了。”
穆子期一聽,不知該做什麽反應,隻能答道:“等你考上高中,我可以送一套書給你。”當初書坊印刷時,就給過他十套,現在已經送得七七八八了。
袁叔興一喜,隨即想到中考成績,神情又蔫下來,“到時再說吧,我不一定能考上,就算能考上,我二哥幾個月沒有消息了,說不定我連上高中的束脩都沒有。你知道的,我爹娘和大哥他們恨不得我馬上退學回來幹活,前段時間剛考完中考,他們就說讓我不用再讀書了,說趁著年輕,趕緊考進衙門,好讓他們跟著沾光沾光。”說到最後,他的臉就板了起來,語氣充滿了無奈。
穆子期心下一沉,又和他聊了幾句,借口自己有事要忙,就把他送走了。
等袁叔興離開後,穆子清從裏屋竄出來,在穆子期耳邊嘀咕道:“大哥,我總覺得比起關心袁二郎的安危,袁三郎更關心他的中考成績,生怕自己考上了不能讀書,話裏話外就想你借錢給他,或者他考不上的話,讓你去學校給他說情。哼,他還以為你能幹涉明州高中的招生呢。”
“要不是你說,如果考上高中能向錢莊借錢讀書的話,估摸著他還不想走呢。”穆子清麵露不滿。
“我沒看出來他真正的想法如何,不過袁三郎不會不知道,他現在能讀書是袁二郎支持的結果,不管從哪方麵來說,他才是最應該關心袁二郎的人。”穆子期拍拍他的肩膀,“我聽安安說,你和他的關係不怎麽好?”
“是不怎麽好,原先還是可以的,可後來不知怎麽的,他就慢慢和我疏遠了。我主動和他說過幾次話,他都是敷衍了事的樣子,然後我就生氣了。大哥,你還記得嗎?最開始兩年,他還時常上山砍柴或摘些野菜賣給咱家的餃子館,後來袁二郎去當兵了,他收到月俸,就再也沒去做這種事。”
“雖說這種事很正常,人家有錢了,專心讀書才是正經事。”穆子清怕穆子期說自己不懂事,又低聲嘀咕,“反正我就是不想和他交朋友。”
“不交就不交,這是你的自由。嗬嗬,不用理會這些,有時間你還不如和安安多往府城跑幾趟,咱們早日把店鋪裝好,就能早日有收入。”穆子期不以為意,他對於袁叔興的事不怎麽關注,不過今天的一番交談,他的確意識到袁三郎的談話技巧比以前有所長進。
至於之後他的未來如何,時間會證明一切。
“我會的,唉,大哥,我真不想你去那麽遠的地方。”十五歲的穆子清身體已經開始抽長,隻比穆子期矮大半個頭。
他摟著穆子期的胳膊,像小時候一樣把腦袋擱在穆子期的肩膀上,很是不舍,“你是不是真的要出去做三年啊?中間不能回來的話,我們一定會很想很想你的。”
是的,穆子期要提前出去實習的消息,和意料中的那般,在整個穆家掀起了軒然大波。
不過經過穆子期的反複勸說後,咬牙不肯同意的老葉氏終究還是妥協了。
在這方麵,長輩總是拗不過晚輩。
“不一定,就算我不能回來,我也會經常寫信給你們,倒是你,記得去明州高中讀書時,不要跟別人去亂七八糟的地方,不該花的錢不花,不該做的事不做,要好好念書,一定要考上大學。”穆子期叮囑他,“還有,圓圓萬一被女學聘為老師,你要多多注意,免得圓圓被其他臭小子騷擾。”
穆子清連連點頭。
“家裏之前為了買商鋪還欠著錢莊一百五十兩銀子,你讓奶奶不要太過於節省,身體要緊,錢的事不用擔心,咱們很快能還上的。”穆子期又叮囑道,前幾天他一回來就看到書坊寫的信和信封裏的銀票,再次印刷的數量不算多,他得到的稿費隻有五十兩。
不過今年的荔枝大豐收,價格還不錯,每棵荔枝樹平均產量能達到四十斤,收貨商直接來到村裏,開的價格是八文錢一斤,這一下子,就有進賬三十多兩。
如此一來,家中就有一百多兩的流動資金,已經足夠他們裝好府城的店鋪和住所,還綽綽有餘。穆子期出門在外也能放心些。
至於村裏其他村民的荔枝收入,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這讓大家喜笑顏開。不過穆子期估計,明年荔枝應該會減產。
趁著在清溪村,老葉氏不在身邊,穆子期忍不住把事情叮囑了一遍又一遍。
穆子清聽得很認真,絲毫沒有不耐煩。
穆子期見狀,頗感安慰。自己的弟弟真是可愛,啊不,是又可愛又可靠。
不久,兩人回到縣城。
盡管老葉氏同意穆子期的做法,可她還是會擔心,於是在剩餘的假期裏,穆子期使盡渾身解數才把她哄好。所幸這樣難熬的日子不長,七月底,中考成績出來了,穆子清獲得平安縣第二名,全府第八名,順利考入明州高中。
看樣子會有一筆獎金。
喜上加喜的是,穆圓圓經過一番考核,也順利被博雅女學聘請為二年級的算學老師,正式成為他們三兄妹中有正式工作的人。(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