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六二 漏夜來客

字數:4204   加入書籤

A+A-


    沈蜇今年並未回福州,而是留在臨安。一方麵,過年時也是貨物集散高峰,另一方麵,自然是等著某個人。

    梁範來到沈家在臨安的宅院時,沈蜇已經連夜離開。

    究竟是何事所致?

    梁範問問大管家,他也說不清楚,隻說是家裏三叔鬧事。

    好吧,看來又是內部事情,這是家務事,梁範並不適合參與。不過,想來,應當是和上次一樣的錢權之爭吧。

    梁範看著沈宅上隨風飄揚的燈籠,輕輕歎息一聲之後,便轉身回到自家。

    翻看了幾眼書,確實靜不下心來,正在屋內盤桓時刻,聽見有人呼喊,“大哥,有客到!”

    “這會有客?”

    梁範一怔,現在不在家好生呆著,誰來找?

    定然不是那幾個憨貨,他們還要參與各種場合的活動。

    梁範下樓,就見大廳裏等候著幾人。

    為首之人,正在大廳裏徘徊,聽到腳步聲轉過身,“臨波,你可還好?”

    “太子?”

    梁範看清楚來人之後,趕忙快步上前,躬身行禮。

    來人,赫然是太子趙昚,現在還沒有正式登基,尚不能該稱呼。隻不過漏夜來訪,不知所為何事。

    身邊依舊是史浩,他起身說道,“太子聽說臨波受傷,前幾日便想過來探望,奈何官家一道旨意以後,突然走不開,直到理好頭緒,才得抽身,是以今天才來,還請勿怪。”

    梁範直到這是客套話,但是心裏依舊感動,不管史浩說的怎樣,趙昚有情有義不是蓋的,不然也不至於苦苦等候虞允文十餘年。

    “不過是些皮肉傷,還有些驚嚇,不礙事,讓殿下費心,非是人臣所為。”

    “無事便好,眼見臨波依舊安康,我也欣慰,坐下說話吧。”

    趙昚擺擺手,示意幾個隨從退下,有些話還是不能讓他們聽見。

    史浩左右看看,確認附近沒人後點點頭,趙昚才開口。

    “臨波,今日來,是有一事,想要請教。”

    “殿下切莫如此,您隻說便是。”

    趙昚有些猶豫,好一會,才下定決心,“臨波可知道,官家鐵心要與金國議和,再下一道旨意。”

    這與他一直以來的誌向是相反的,大宋江山是老趙家江山,大宋天下,是老趙家天下。身為帝王之子,日後這江山的主宰,當然希望恢複太祖榮光!

    如今,眼看金國還在內戰,卻要早早的堵住自己的門,他是接受不了。

    出乎趙昚和史浩的意料,梁範並沒有任何變化。

    他歎了口氣,便道,“官家要議和,自然有理由,太子能夠阻止?”

    “我……”

    趙昚站起來,卻最終又頹然坐下。

    雖然他已經是等待繼位的帝王,但是即便是加冕,也不能說改就改掉太上皇的旨意。

    “臨波,其實……”

    史浩突然道,“我們也有個辦法。”

    “什麽辦法?”

    “前次大宋足球日報發表文章,請下汴梁,最終朝堂也同意了。如今局麵和那時相若,不如我們再利用足球日報來引導民意,趁此萬眾一心之際,把風聲透出去,說不得會讓官家改變心思。”

    梁範一怔,馬上明白史浩和趙昚來的意思。這是要用製造輿論啊,他們還真是無師自通。

    他想了片刻開口說道,“誰出的主意?”

    趙昚道,“怎得,不可為?”

    “殿下,我敢說,隻要一刊載,官家絕對會下定決心取締日報。此時與彼時不同。那時可沒有聖旨命令不許北伐,現在可是有旨意。即便是官家接受,也難以改變結果。最重要的是,文章出來後,到時候父子相互懷疑……弄個不好,便是繼承大統之機都會失去……”

    “這個……”

    趙昚的臉色,頓時變得難看。

    看來,還是和曆史上那個趙昚一樣,雖有一腔熱血,但是在行事上未免過於激進,如此大問題,沒有好生論證,就要實施。也難怪會在兩次北伐中失利。

    “官家議和之事,並未開始,而且,很有可能,一直開始不了。虞舍人假借金國交戰,不便聯絡之由,拒絕了朝堂的命令。何況現在,雙方都是默許的以黃河為界。如此,是否議和,影響不大。”

    “按你說的,那豈不是不用理會?”

    梁範給他一個心照不宣的眼神,並未多說,大家都是聰明人,點到即可。

    想來也是,虞允文已經表達了自己的觀點,等到趙昚上台,即便不廢除趙構的決定,但是不去催促老虞,便依舊會是這個局麵。

    即便是真的催促於他,老虞自己不去,誰又能奈何?

    換個人?

    不相信那些主和派有膽子去正在打仗的金國。

    果然是一個雞賊的主意,史浩和趙昚相視一笑,眼睛裏絲毫沒有了之前的糾結。早知道虞允文堅持如此,他們哪裏需要在這件事上勞心勞神。

    趙昚不用在此事上出麵,那就省了大麻煩。

    梁範知道,大宋的未來就在眼前人身上,隻不過他用人還需要好好琢磨。邵宏淵眼下已經被徹底廢了,有虞允文和李顯忠的成績在前,即便是要兩路北伐,也沒有他邵宏淵什麽事情。

    至於導致符離之敗的張浚老相公,怕是以後還要起複。不過,有了樞密楊椿頂在前邊,想必趙昚不用像前世一樣,因為張浚的老好人政策和邵宏淵這種弱雞導致北伐失敗。

    “對了,還有一件事。”

    趙昚突然想起什麽,說道,“而今河北混亂,如果任命王世隆等為大元帥,統領河北各路豪傑,更有利於重創金國。”

    “這主意又是誰出的?”

    梁範心裏一哆嗦,連忙問道。

    “這……”

    趙昚沒說話,但是撇向史浩的眼神,已經說明一切。

    梁範心道,這史浩,真是個喜憂參半的人物。不懂就算了,還總是亂摻和,也就是趙昚自己英明,不然真成另一個朱允炆。

    好不容易給金人一個寬鬆的空間,讓他們狗咬狗,為此,虞允文嚴令任何為人不得過河。

    你倒好,直接弄個兵馬大元帥給王世隆,是嫌棄他死的慢麽?

    不過,這倒怨不得史浩,他在治國一事上,原本就沒有多少水準,還是老老實實當帝師便是。(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