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八四 上門的朱熹

字數:3932   加入書籤

A+A-


    兩個人還在議論著鋼的各種可能性,不料呂祖謙找了過來。

    看見他們在圍著鋼錠打轉,上來道,“可讓我一頓好找,正巧你們都在,來了個人物,一起去見見吧。”

    梁範十分好奇,能讓他呂祖謙稱上大人物的,可沒有幾個。

    “何人?”

    “朱熹朱元晦!”

    梁範心裏一咯噔,這尊大神怎麽找上門了!他對朱熹,可是從來沒有多少好感。

    但是陸遊和曹珍可就不一樣。

    “哦?元晦來了?走,與我同去迎接!”

    陸遊和曹珍以及呂祖謙,自然禮數周到。但是,整個過程可談不上多麽融洽,至少梁範這裏並沒有表現出多少尊敬。

    這讓原本有意讓他來執教的陸遊陸遊大為惱火,送走朱熹之後,在席上對著梁範開始發難。

    “臨波,你這是怎得一回事,至少麵子之事,還是要有,之前你與元晦有過小瓜葛,也不應帶過來。”

    梁範咕咚灌了一大碗白蘭醉,開始說。

    “別的不說,但二程和朱熹的學問,絕對不適合在此間流傳。”

    陸遊不由得眉毛一豎,“怎得,孔夫子的學問,你看不上麽?”說話間,語氣已經十分生硬。

    “儒學,適合教育國民,治國,做官,卻不能緊緊靠著儒學,尤其是他朱熹的學問!”

    看著梁範的態度,陸遊心裏突然有一絲念想,這小子,不知道又要造什麽幺蛾子。

    “我給你個機會說清楚,要是說不清楚,你索性就在火器監老老實實做學問!”

    梁範能聽出來陸遊語氣中的意思,但是這次他不會妥協。

    “儒學對國家統一有好處,儒家教導人們要安穩知足,謙虛守禮,這倒也沒什麽,但是,正是這些原因,也導致了我華夏子民武風廢弛。沒有尚武之風,沒有反抗的脊梁!”

    “民生安穩,這不應該是好事情麽?為何還會反對?”

    曹珍給他倒上酒,接話道。

    “可不見得是什麽好事情!”

    梁範再來牛飲,幹了之後說,“儒學的思想對於統一是有利,對於維護統治,讓百姓們不造反,也是好事。但是,造反的根本又不是他們想造反,是因為活不下去。但凡是能生存,誰去造反。再者,儒學再被有心人過度解讀,更是會成為不思進取的借口,難道會是好事情?”

    梁範說到興奮處,嘴巴根本管不住,“咱們都是官場之人,也都是豪富之家,自然希望下邊人越是老實、沒有刺頭最好。但是,長此以往,被有心人利用之下,斷了的可就是我漢人風骨,民族脊梁!”

    梁範的腦海中想起來崖山跳海的幾十萬軍民,想起了揚州十日,想起了後世羅圈腿們踏上中華大地。

    他不能讓被二程和朱熹解說的儒學繼續下去,儒家可以有,但是他們的流派不能成為主流!

    梁範的慷慨激昂地說道,“若是總想著如何愚民,根本不能長久,沒有哪個朝代能持續統治,即便大宋,也撐不過五百年,真正屹立不倒的,唯有大漢民族……”

    “臨波,多了!”

    陸遊起身,瞪著曹珍和呂祖謙,喝道,“今天的話,聽之於耳,止之於口,要不然,火器監可是手下不留情!”

    陸遊頓一頓,“既然你說,儒家之學消除人們的進取心,那麽,應當怎樣做,才能保證一直有進取心?”

    “倒也不難,狼性!野心!一個民族,隻有時刻保持進取心才行,這也就是我為什麽說‘文明其體魄,野蠻其精神。’看看北方那些民族,柔然,鮮卑,契丹,一個個在安逸之後,無不是身死國滅。我們之所以能流傳下來,隻是人數更多,還有層出不窮的英雄。但是長久的隻有儒家思想,沒有了進取心,萬一有朝一日,人人都隻是溫和的羔羊,那麽誰來做看家護院的惡狼!總有一天,我們的人口多的土地會盛不下,到時候怎麽辦?難道要自己人互相殘殺?倒不如早早的給他們謀劃更大的土地!”

    “窮兵黷武,漢武可是一代雄主,最後如何?”陸遊反問到。

    “擴張不應當僅僅是君王的需求,應該是更多人的需求!”

    “比如?”

    “商人,沒有比商人更願意擴張的人口。商人逐利,賠本的買賣他們不會幹!”

    梁範深知,當年海上馬車夫還有日不落帝國,一直持續擴張的原因並不是兩國統治者對領土的無限訴求,而是商人們對新興市場和原材料的渴望。

    如果沒有商業的需求,他們要那麽多的領土幹什麽?去扶貧,幫助落後的國家發展文明麽?顯然不是!

    追求利益,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梁範考慮許久,還是決定慢慢放出來國際貿易這個猛虎,有商人們的擴張,背後的士大夫們才能被捆在戰車上,滾滾向前!

    ……

    ……

    陳康伯病倒了。

    朱倬因為趙構要傳位給趙昚的原因,辭去相位。

    原本安穩的朝堂,突然風起雲湧!

    辛次膺莫名的就成了首相,次相則是湯思退。

    楊椿由知樞密院事進樞密使,南渡以來,多是知樞密院事,樞密使一職極少任命。

    史浩和洪適遷參知政事。

    消息傳來,在臨安引起極大關注。

    原本人們以為,朱倬會過度成為首相,誰知道他因為趙昚的原因,竟然辭位。這讓所有人都想不通。

    湯思退再度複位之後,眼看已經爬到副相位置,辛次膺年事已高,若是這般情況,隻怕新皇交接之際,湯相公說不定還能掀起點水花。

    不過,此時非彼時,已經是時過境遷。

    東線作戰,不在場;建康、汴梁的兩場大戰,他也不在場;數個新計劃的製定,他同樣不在場。積攢的官場人脈基本上換過一茬,沒了用處。

    盡管後半程他又回來,但是,辛次膺和楊椿已經取代他的地位,成為趙構信任的宰執。

    不過現在趙構做如此安排,還是讓人明白了他所受到的看重。

    究竟是要給新皇安插一個釘子,還隻是作為過渡,人們費力想著。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