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危險信號
字數:2761 加入書籤
無怪乎楊淩想破了腦袋,也沒能想清楚東宮為何非要致張伯和於死地。實際上,促使太子楊勇嚴令夏侯福逼迫張伯和北上勸降張仲堅的並非別人,正是將捐獻糧食補充北境所需的張衡。
前麵咱們說了,高穎罷相後,蕭子寶給楊勇獻上了三條應對之策以確保儲君之位不失,分別是尋良醫醫治獨孤後的重病、向楊堅建言誅殺南陳後主陳叔寶和向江南富戶募捐糧食補充北境之需。
楊勇經過慎重考慮,暫時擱置了蕭子寶提出的第二條計策,隻向父皇楊堅建言在江南募捐糧食運往北境儲放,以備不時之需。
楊勇之所以首先采納了蕭子寶的這一條計策,概因此舉既能建立自己的事功,又可令他的強勁對手,晉王楊廣與江南富戶之間產生矛盾,可謂是一舉兩得。
可是,楊勇沒有想到的是,留在江南,協助河間王楊弘主政江南的張衡接到朝廷下達的募糧旨意後,竟將募捐糧食的差使集中分派給了江南首富——廣陵張伯和一家承擔,這樣一來,就使得楊勇離間楊廣與江南富戶的企圖落了空。
更令楊勇感到不安的是,近來從宮中傳出消息稱,幾個月前名義上是前往廣陵傳詔並回鄉省親的內史舍人虞世基實則是奉父皇楊堅密旨,前往江南考察二弟楊廣這些年來撫綏江南取得的各項政績的,並且虞世基不久前回朝後,在寫給父皇楊堅的稟報奏章中,盛讚楊廣文武兼備,撫綏江南有功,已使江南平穩融入了大隋的疆域。
同虞世基在這份奏章中列舉出的楊廣為撫綏江南而采取的諸如推行均田製、親入佛門倡興佛教等各項行之有效的舉措相比,自己前幾日向父皇建言麵向江南富戶募征糧食的那道奏章實在不值得一提,反而有印證虞世基奏章,提醒父皇在楊廣的治理下,江南已成為天下富庶之地之嫌。
恰在這個時候,他安插在江南的親信,建康司馬夏侯福給他發來了一封書信,向他報告了廣陵張家的二管家張倉在嶺南通匪資匪的案情。楊勇看罷這封信,遂產生了利用張倉通匪資匪這件事打擊楊廣,試圖通過坐實廣陵張家謀逆的罪名,給父皇楊堅造成楊廣貽虎為患,姑息養奸,撫綏江南不力的印象,以挽回對自己極為不利的局麵。
於是,他立即回信夏侯福,命他緊緊揪住張倉資匪這件事,利用張衡要張伯和親自解運糧食到河北的機會,給張衡施加壓力,逼迫張伯和前去勸降其弟張仲堅,待張伯和無法勸降張仲堅之後,就可以坐實張伯和通敵謀逆的罪名,進而達到詆毀楊廣的目的了。
然而,天不遂人願。張伯和被迫離開廣陵,解運糧食北上後不久,在路上染上了當時被視作是絕症的虐疾,勉強支撐到了並州,向漢王楊諒交割罷所捐獻的糧食後就一病不起,半個月後竟在並州不治身亡了。
張伯和在並州病亡的消息由漢王楊諒派人回長安向楊勇作了稟報。張伯和未能按照楊勇設計的那樣勸降張仲堅不成,在坐實張家謀逆罪名前就過早的病亡了,造成了死無對證的事實,從而迫使楊勇不得不取消了原先的計劃。
與此同時,唐介休順利地從嶺南采購到了上等的安息香和蘇和香,由楊勇進獻給母後獨孤伽羅後,起到了較為明顯的效果:困擾獨孤伽羅近一年之久的心悸、失眠等症狀明顯有所緩解。獨孤伽羅感念長子獻藥為自己療疾的孝心,在高穎罷相後,並未采取進一步的行動,也沒有再向楊堅建言另立儲君一事,這樣一來,楊勇一度因高穎罷相緊繃著的神經終於放鬆了下來。
轉眼就到了初夏時節,按照近幾年的慣例,每逢入夏,皇帝都要留太子在長安監國,攜皇後、嬪妃前往歧州的仁壽行宮避署納涼,直至秋涼方回長安。
楊勇便打算趁父皇、母後都不在長安的這段時間,利用自己留在長安監國的有利時機,廣泛籠絡朝臣,培植黨羽,以挽回因高穎罷相給自己造成的不利局麵。
可是,眼瞅著已過了五月端午,仍不見父皇有前往仁壽宮避暑的動靜,楊勇遂有些心急起來,密令他安插在大興宮中的眼線時刻關注皇帝、皇後的動向,隨時來報。
又過了近半個月,終於有眼線來向楊勇稟報,皇帝已準備攜皇後、嬪妃們前往歧州避署去了。楊勇得報大喜,遂將蕭子寶等一班親信朝臣召集來東宮,提前向他們分派了籠絡朝臣的差使,隻待皇帝、皇後的鑾駕一離開長安,就可以分頭行動了。
然而,在這之後短短的幾天時間裏,從大興宮麟德殿接連傳下的幾道聖旨徹底打亂了楊勇的計劃,並令他身不由已地陷入到了更大的恐慌和不安之中。
循例,皇帝在每年離京前往仁壽行宮避暑前,都會下達一道詔旨,明確在自己離京後,暫由太子留京監國,除涉及重大軍務、災荒等緊急事務,概由太子主持處置。
可是今年,楊堅在攜獨孤伽羅離京前下達的第一道詔旨卻是,調廣陵總管府長史張衡回朝擔任黃門侍郎一職。
黃門侍郎職掌大興宮門禁,負責向皇帝呈遞奏章等事項,雖然品秩隻是從三品,與張衡之前的品秩相同,卻是皇帝極為看重的一個官職,若非皇帝極為信任的官員,是決不會被委以黃門侍郎這一官職的。
朝野盡知,張衡自楊廣幼年出鎮河北時就追隨其左右,是楊廣身邊的頭號謀士,父皇在離京避暑前為何會忽然調張衡回朝改任黃門侍郎一職,楊勇不由得在心中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緊接著,隋高祖楊堅下達的第二道詔旨,便解開了楊勇心中的這一疑惑,但也使得他陷入了恐慌不安當中:詔命太子隨駕前往仁壽宮避暑,晉王楊廣留京監國。(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