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查抄張氏家產

字數:2747   加入書籤

A+A-




    羅藝降隋後,楊廣經與漢王楊諒會商,暫授其大都督之職,命羅藝率領本部人馬駐守關外,待上章報請朝廷詔準後,再實授其官職。

    羅藝為報答楊廣知遇之恩,本欲將放火焚毀北境十幾座糧倉的莫五、蔣無病等人捆來交由楊廣處置的,卻不料待他趕到臨榆關時,莫五、蔣無病已率部奔入遼東高句麗境內去了,羅藝料想必是李靖安插在自己身邊的那位老十八向莫五、蔣無病透露了消息,朝廷有意放其一馬多半另有考慮,也就罷了手。

    楊廣從定州返回並州後,恰遇張伯和抱病解運所捐獻的數百萬斤糧食抵達並州,彼時,楊廣尚不知張家的二管家張倉在嶺南通匪資匪一事,對張伯和應詔捐糧一事頗為感念,不僅親自到張伯和住宿的客棧看望了他,請來並州當地最好的郎中替他診治病情,而且還和楊諒商議,打算為其向朝廷乞封恩賞,上章請求朝廷授予其朝散大夫文散官的職銜,以旌其行。

    哪知楊廣和楊諒聯名為張伯和乞封恩賞的這道奏章還沒有送抵長安,張伯和就在並州不治身亡了。並且,十多天後,尚書右仆射楊素派人給楊廣送來了一封密信,在信中告知楊廣,太子正嚴命建康司馬夏侯福徹查張倉資匪一案,意欲坐實廣陵張家謀逆罪名,請楊廣立即收回為張伯和乞封恩賞的那道奏章。

    楊廣接到楊素的密信後大驚,急忙招來李靖,向他詢問嶺南張倉資匪的詳情。李靖對張倉資匪一事也不甚了了,隻是向楊廣稟說,此前曾懷疑商疇、商略兩兄弟之所以能在挑拔李佛子發起叛亂後,迅速在嶺南聚集起上萬兵馬,多半有當地的內應為其提供錢糧支持,但他離開嶺南時,尚未查出內應是誰。

    “張倉通匪資匪事發在前,而張伯和應詔捐糧在後,李靖,你以為張伯和對張倉通匪一事知情的可能性有多大?”楊廣聽罷李靖的稟報,沉吟著問道。

    “殿下,會不會有這種可能:張伯和與張仲堅兄弟兩人早就分了家,張倉實際是奉張仲堅之命,在嶺南為‘雁巢’殘部提供錢糧支持的,而對外又以廣陵張家的名義長駐徐聞做著絲綢貿易?”

    “即如你所說的這樣,張伯和對此也決不會一無所知的。”楊廣目視李靖,緩緩說道,“眼下麻煩的是,張伯和即便真有通匪謀反的嫌疑,但他此次以廣陵張氏一家之力,應詔向朝廷捐獻出了數百萬斤糧食,也足以使江南百姓以為,廣陵張家還是忠心於朝廷的,在這個時候,若是給張家扣上一頂謀反的帽子,本王擔心會導致江南民心浮動,於朝廷撫綏江南的大計不利呀。所以,本王並不打算收回為張伯和乞封恩賞的那道奏章,你以為如何?”

    李靖對於近幾年來的太子與晉王之爭也頗有了解,聽了這話,不禁麵帶憂色地提醒楊廣道:“殿下,倘若夏侯福將張倉捉拿到案,從他嘴裏審出張伯和對其在嶺南通匪一事知情來,末將擔心這道奏章會對殿下極為不利呀。”

    “是啊。所以我想最好是能盡快回京,當麵將此事的原委、利害向父皇稟明,懇請父皇允準暫不對外公開張家資匪謀反一案,以穩定江南民心。可是……”楊廣說到可是二字,便不往下說了,兩眼緊盯著李靖。

    李靖猜料楊廣必是擔心在他回京麵君之前,夏侯福就已經將張倉捉拿到案,審出了張伯和對其資匪一事知情,便抱拳向楊廣請命道:“末將願回江南緝拿張倉,為殿下分憂。”

    “不行。”楊廣搖了搖頭,答道,“商氏兄弟在嶺南發起的叛亂已被平定,當務之急是盡快捉拿到張仲堅,徹底消除北境的隱患。你需留在北境,隨時接應、配合你的那位小師弟設法捉拿張仲堅。至於在江南緝拿張倉一事,還是由本王寫信給建平,交由他來辦吧。”

    然而,事情的進展卻未能如人意。太子楊勇在得知張伯和病死在並州的消息後,即授意夏侯福上章朝廷,揭出了廣陵張家資匪謀反一事。

    隋高祖楊堅在接到夏侯福的奏章後,即斷然駁回了楊廣為張伯和乞封恩賞的奏章,並下旨查抄張氏家產。

    然而,在此後不久,楊堅就連傳兩道詔命:調晉王府長史張衡回朝改任黃門侍郎;在皇帝皇後赴仁壽宮避暑期間,留晉王楊廣居京監國。

    據張衡事後向楊廣分析,皇帝多半在心裏對楊廣顧全江南穩定大局的做法是持認可態度的,才會在駁回他為張伯和乞封恩賞的奏章後不久,又做此安排的。

    且不論張衡分析得是否有理,單說楊廣,在相繼接到皇帝命他回京監國的詔命和楊素奉皇後之命寫給他的勸他不要上章推辭回京監國的書信後,即留下李靖在並州繼續捉拿張仲堅,他本人則率郭衍等人辭別漢王楊諒,回京赴命來了。

    楊廣自開皇十一年奉旨出鎮廣陵、撫綏江南以來,雖說每年都會回長安小住一兩個月,可像這回奉旨回京監國還是破天荒頭一遭,心裏既感覺興奮,又夾雜著一絲莫名的緊張和不安,本想返抵長安後麵見父皇楊堅,向他當麵求教一二的,誰知回到長安才知道,父皇母後已於幾天前離開長安,到仁壽宮避暑去了。

    於是,楊廣連家都沒顧得回,在回到長安的當天,即住進了中書省衙署,全副身心地投入到了監理朝政的繁忙事務中了。

    而楊廣在監國期間主持處置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要奉旨擇定一位宗室之女做為和親公主出嫁突厥啟民可汗。

    當時的隋朝正處於國勢鼎盛之時,不要說自幼生長於繁華帝都長安,過慣了錦衣玉食的皇室宗親,即連長安城中尋常官宦家的小姐們,一聽說要出嫁到苦寒之地的關外去,都唯恐避之不及,紛紛托人來找楊廣說情,懇請他不要選中自己家的女兒。(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