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第 143 章
字數:4267 加入書籤
不用說,邢夫人被嚇得不輕,同意了薛姨媽和薛寶釵的請求之後立刻去求見賈琰。賈琰問明了事情的起因經過之後,花費了好大的一番功夫才安撫住了邢夫人,最後捎帶了一句,鑒於薛家如今的小院兒狹隘不方便,讓甄英蓮進園子跟薛寶釵同住。
而另一邊,薛蟠的話很快就被傳到了趙家,趙家老太爺一聽,當場就昏倒了,他兒子工部營繕司郎中趙德江,也就是趙敬妃的父親急急忙忙從部裏請假回家。
要知道,如果趙家老太爺有什麽意外,趙郎中就要丁憂三年。在如今這個當口兒,趙德江決定不能丁憂。
趙德江回到家的時候,他爹已經醒過來了,就是滿臉灰敗,躺在床上有氣沒力的,一家子的老幼婦孺都圍著老太爺。
當然,這個時候沒人敢哭——你如果哭了,這不是咒老太爺去死是什麽?
聽到丫頭通傳,老爺子就巍顫顫地向大步流星地走來的兒子伸出了手,虛弱地道:“兒啊!都是我誤了你啊!如果,如果當初我們不建什麽省親別墅就好了。都是我,想見丫頭,才,才……”
趙老太爺說的丫頭,自然是指趙敬妃,趙敬妃當年在家的時候就沒有大名,家人們從來就是丫頭丫頭的直接叫喚的。在這次省親之前,老人已經足足十五年沒有見到孫女兒了。
趙德江連忙拉住了父親的手,在床邊上跪了下來,道:“父親,您說的是哪裏的話?您隻是多年不見娘娘而已。再者,這省親別墅是兒子拍板決定的,無論是大小還是陳設,都是兒子把關的。就是有錯,也是兒子的錯……”
晃得趙老太爺連忙去捂兒子的嘴:“混說什麽呢?才不是你的錯!是我!都是我啊!我能幹了一輩子,也好強了一輩子,怎麽老了老了,就在這當口糊塗了呢?不是咱家的就不是咱家的,別人的東西怎麽可以隨便亂動呢?都是我的錯啊——”
趙老太爺給人做了一輩子的佃戶,因為養了一個會讀書的兒子,他們家才漸漸起來的。雖然說趙德江是憑著自己的本事做了官。但是,他真正從地方縣令升到工部營繕司郎中卻跟當今皇帝登基卻子嗣單薄、趙敬妃母憑子貴做了成了正二品的皇妃不無關係。也就是說,趙家雖然是佃戶出身,同時也是伴隨著當今皇帝登基才起來的新貴之家。
趙家一直很低調,就跟趙敬妃在宮裏沒有什麽存在感一樣,趙家比起吳賢妃的娘家和周德妃的娘家,也十分沒有存在感。在二皇子的母族吳家和四皇子的母族周家在朝堂上明爭暗鬥硝煙四起的時候,趙家給人的印象就十分淡薄,因此吳家和周家從來就不覺得趙家會妨礙到他們什麽。
這也是趙家老太爺的精明之處。雖然做了一輩子的老農,可是老人家腦子卻不糊塗,不止趙敬妃的父親趙德江在地方上做官的時候老人敲打過兒子,就是後來當今皇帝登基趙敬妃仗著生了一個兒子水漲船高的時候,老人也敲打過兒孫。也因為這位老太爺的存在,使得趙家一點都不露山不顯水,甚至連二皇子和四皇子兩個都不曾注意過。可以說,如果不是這次的省親別墅,隻怕趙家也不會暴露。
是的,這也是趙家老太爺唯一弱點。做了一輩子的佃戶、老農,老人家這輩子最在乎的就是房子、地。如今他們趙家已經是皇子的外家了,兒子也做了高官,大房子有了,田地也有了,老太爺當年心心念念要做地主,如今他們老趙家在原籍已經有了老大一片田地,在京裏也有了一大片宅子,可以說老人一輩子的夢想已經實現了。
因為夢想已經實現了,老人這才會在省親的詔令下達之後在老伴和家人的攛掇下決定給孫女兒修省親別墅。原因依舊還是在於老人對可以傳家的房舍田地的執著。
留些許田地做傳家,讓兒孫們將來更容易些。
房子和田地是兒孫們衣食無憂的真正保障。
在老人樸素的觀念裏麵,隻有留下房產地產田產,才是對兒孫們真正的愛。加上虛榮心,因此才把手裏能夠動用的銀錢,還有那些投靠過來的商戶、土財主手裏的銀錢都略略收攏,又讓兒子在工部某工程上挪借了些銀子,把這省親別墅給造了起來。
因為手段做得巧,而且去年已經還了一部分,估計今明兩年秋糧收上來的時候,各處的孝敬送到,就可以把賬給平了。
這原是趙敬妃的父親趙德江在地方上早就做熟了的。而且,一般來說,隻要沒有人告發,有吳家和周家兩家用了三百萬修建起來的省親別墅在前麵頂著,應該不會有人注意到他們才對。可是誰會想到,有人攻擊賈家和賈琰,然後形勢突變,竟然把他們趙家也給拉扯了上去。
趙老太爺當然知道這是多大的罪過。挪用公款,就是趙德江是皇子的親外祖父,被人告發出來,也是落不著好兒的。
想到自己兒子的十年寒窗、十年宦海沉浮,最後有可能因為自己的一時虛榮心而葬送,老人這心裏就跟刀割一樣,從他醒來到現在,老人的嘴裏就隻有一句話:
“都是我的錯啊~!”
趙德江連忙道:“父親,父親,這不是父親的錯。這原本就是有人看不得萬歲信賴賈淑妃因此尋了借口想敗壞賈淑妃的名聲,卻不想被賈淑妃給識破了而已。”
“什?什麽?”
趙老太爺依舊沒有反映過來。
趙德江揮手,讓那些丫頭婆子們都推下去,就連兒媳婦們也退到了門外,這才答道:“父親。依兒子之見,這段時日,京裏到處都在攻訐賈淑妃,說賈淑妃欲效仿隋煬帝,其實都不過是空穴來風。而這動手之人,毫無疑問,非竺貴人和竺家莫屬。”
雖然有人說過當今皇帝是個真性情,可朝廷上的那些文武百官們卻不這麽想。至少,在經曆了十幾年宦海沉浮的趙德江的心中,當今皇帝能夠贏過一幹兄弟最後登基,這一個結果本身就是對皇帝的厚黑水平的最高評價。所以,後宮的那些妃子們相信皇帝對竺貴人是真愛,可對於趙德江這些臣子們來說,哪怕那個竺貴人再可人,對於皇帝來說也比不上他的江山。趙德江堅信,皇帝寵愛竺貴人完全是因為竺貴人有個能征善戰的哥哥。
在趙德江看來,皇帝既然能夠為了江山把竺貴人捧得這麽高,他自然能夠為了江山去捧第二個女人。別的不說,當初如果皇帝有心,直接把這個紅薯的功勞拿過來又如何?賈淑妃還能夠跟皇帝爭嗎?皇帝沒有在第一時間就把這個賈淑妃壓下去,就注定了今天賈淑妃的超然。
竺貴人顯然也看出來了這一點,因此才會乘著皇帝不在京裏的時候想辦法破壞賈淑妃最大的倚仗,也就是毀掉賈淑妃的名望和民心,從而維護自己的地位。而賈淑妃也看穿了竺貴人的恐慌,隻是她懶得直接跟竺貴人爭鬥,因此才會借著這個薛家的呆子把事情給捅破了。
也就是說,賈淑妃什麽都沒有做,就把他們趙家,還有吳家、周家,以及他們三家的娘娘都給拉下了水。
這次的風波如今已經不再是竺貴人和賈淑妃之間的爭鬥,這次的風波已經變成了身為三貴之首的貴人娘娘和六妃之四之間的爭鬥。贏了,竺貴人不再是皇帝的心坎子尖尖,在宮裏也不會繼續超然清高下去,輸了的話,法不責眾,難道皇帝還能夠讓自己的三個兒子失去母族了不成?
所以,在趙德江看來,這次的事情,是賈淑妃無子因此不想直接跟竺貴人對上,這才拉上他們趙家還有吳家和周家。而這次也是他們三家等待已久的機會。
趙老太爺一聽,立刻就精神了:“兒子!你的意思是說,沒事兒?”
趙德江壓低了聲音,答道:“自然無事。就是有禦史聞風奏事,也有吳家和周家兩個在前麵頂著呢。不過,父親,兒子還需要兩年時間才能夠把挪借工程款子的事兒給抹平了。所以,您一定要好好的。”
聽兒子這麽說,趙老太爺心中大安。
吳家和周家的根基也不比他們趙家深到哪裏去,他們在省親別墅的花費上還超過了三百萬呢!
竺貴人用奢靡兩個字攻擊在行宮上總共花費不過八十萬兩銀子的賈淑妃,又何嚐不是在指責他們三家呢?那麽,他倒是要看看,事情鬧到皇帝麵前的時候,當今皇帝僅存的四個兒子,其中三個的母族都犯了錯,反而是竺貴人的娘家幹幹淨淨的,而且她的娘家還是手握重兵的大將。
趙老太爺就想看一看,皇帝會是什麽反映。(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