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第 154 章

字數:5249   加入書籤

A+A-




    皇後一倒,幾位有皇子的妃嬪們立刻心動了。她們不止是為了自己的前程和權勢, 也是為了自己的兒子的未來。畢竟大晉朝在這方麵是有規定的, 用的也不是競爭上崗的那一套, 而是采取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原則。

    就是當今皇帝,如果不是太上皇把他的養母立為皇後在先又舉辦了禪讓大典在後, 當今皇帝也不可能越過前頭的幾個哥哥登基為帝。

    可是對於如今的竺貴人、吳賢妃、周德妃、趙敬妃等人來說,一旦她們本人成了皇後, 她們的兒子就是當今皇帝的嫡子, 她們自己會更加富貴不說,她們的家族也會更加富貴上至少兩代!

    沒有人抵擋得住這麽巨大的誘惑, 就是一慣清高已久的竺貴人都心動了。

    因為還在皇後娘娘的喪中, 各家女眷都進宮哭靈, 這都是有固有的流程的。命婦們有命婦們哭靈的地方,後宮妃嬪們也有哭靈的宮室。作為如今後宮的第一人,竺貴人自然是跪在了眾位妃嬪的第一位,而皇帝,每天也會定時過來致奠。

    也就是這一天, 就在皇帝即將邁入宮室的那那一刻,宮妃群中忽然傳來一聲非常誇張的哭號:“娘娘!您怎麽走了呢?您為什麽不把我也帶了去?”

    聲音之大,讓眾位妃嬪,包括跪在最前頭的竺貴人也忍不住抖了一下。

    隻見那人一身素白,烏發如雲, 哪怕是孝義孝髻, 卻給人一副弱不勝衣的姿態, 像極了竺貴人。不過,比起如今的竺貴人,這個人更加年輕,杏眼桃腮,全身洋溢著一股青春氣息,不是皇後剛剛進宮沒多久的侄女孟寶林又是哪個?

    隻見孟寶林撲到皇後的棺木前,放聲大哭:“娘娘!娘娘!您,您怎麽就走了?扔下我一個孤苦伶仃……”

    話音未落,就聽見皇帝冷冷地道:“孟寶林既然這麽離不得皇後,就為皇後殉葬吧。”

    宮裏誰不知道,這孟寶林就是孟家拿著情分和家族名聲逼著皇後收進宮的。皇帝很清楚自己的發妻有多好強,也知道皇後的心裏有多難受隻是礙著那是娘家人,因此才強壓下。

    如果換了別人,皇帝最多叫人拖下去,可換了孟寶林,皇帝隻想讓這個女人為皇後陪葬!

    孤苦伶仃?這皇宮是你自己不惜往皇後、往自己的親姑母的心上紮刀硬擠進來的,你既然選擇了這條路,那就受著,如果不喜歡,那就下去陪皇後!

    竺貴人隻得站起來,向皇帝行大禮,然後道:“萬歲,孟寶林年輕不懂事兒,好生教育便好。她到底是娘娘的娘家親侄女兒,且不說太|祖開國之時就廢了殉葬之製,就是依了前朝的規矩讓孟寶林殉葬,也隻怕皇後娘娘地下有知會傷心。”

    皇帝皺著眉頭,好一會兒才道:“罷了,孟寶林禁足。皇後的大禮,她不必參加了。”

    皇帝交代完了,這才依禮給皇後上香。

    低位妃嬪們自然是看不出來的,可熟知皇帝的人都看得出來,皇帝是真傷心,因此皇帝才會在皇後靈前呆了一刻鍾。

    看著舉著香站在靈前的皇帝,竺貴人心中發緊。

    皇帝是個守禮的,哪怕再寵愛竺貴人,哪怕從十年前開始後宮之中就隻有竺貴人一個生孩子,雖然竺貴人的兩子三女隻活下來六皇子一個,可是皇後在皇帝的心中終究是不同的。

    而這種不同無關情愛,隻因為皇後是皇帝的妻!

    那一瞬間,竺貴人的心中起了一個念頭:

    我要做皇後。

    不隻是竺貴人,其餘的眾位妃嬪,尤其是有孩子的幾個,都是這麽想的。

    因此,當皇後的棺槨被送到梓宮等待將來跟皇帝合葬的第三天,就有人彈劾吳賢妃的娘家招搖跋扈強取豪奪逼死百姓奪人良田,還有縱奴行凶強取民女為奴為婢等諸多罪行。

    彈劾吳家隻是個開頭,很快,彈劾周德妃和周家的,彈劾趙敬妃和趙家的,都先後送到了內閣,然後就是竺家和賈家。

    仿佛朝野上上下下文武百官一下子都變身為禦史一般。上頭的左右丞相還能夠按兵不動,可下麵的副宰相們,也就是六部尚書都卷了進去,就連執掌兵權、負責全國的兵馬調動的樞密院都不例外。

    為此,皇帝不得不在勤政殿專門騰了一間屋子出來,用來擱置那些奏章。

    這些奏章看似是在彈劾外戚的,可明眼人誰不知道,這些人的目的就是為了這皇後之位?

    皇帝剛開始的時候不想理會,可是太上皇都把他叫去問話了,皇帝難免有些心煩,因此,這天酉時過後,右丞相梁爾明出宮回家去了,左丞相祁謙卻留在內閣當值。皇帝就道:“這些奏折,左相如何看?”

    祁謙笑了笑,道:“萬歲,您這是在問臣嗎?”

    宰相是皇帝的參謀不假,但是宰相也不是一般的官員。有些事情,從宰相的嘴裏出來,跟從文武百官嘴裏出來,意義是不同的。

    皇帝道:“朕想聽聽丞相的意見。”

    彈劾已經持續了兩個多月,眼看著就小年臨近,太上皇又過問了。如果沒有太上皇的話,皇帝絕對會等到皇後周年之後再理會。可太上皇都過問了,就是皇帝有心想拖一拖也是不能夠了。

    祁謙笑了笑,道:“萬歲,臣想,不止是這外朝,就是這宮中,也是波瀾迭起。”

    何止是波瀾迭起,簡直就是刀光血影,那些妃子,表麵上姐姐妹妹一團和氣,可背地裏哪個不是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皇帝不是不知道這些被關在後宮的女人的把戲,隻是他是一國之君,進後宮隻是想放送不想猜那些女人的心思,因此隻當作不知道罷了。隻是那些女人越來越囂張,竺貴人一沒有代理六宮之權二性子綿軟壓不住那些妃嬪,皇帝本人也不想在這些妃嬪身上浪費時間,因此這段時日,皇帝都是歇在勤政殿的暖閣裏麵。

    橫豎尋常人家的男子喪偶之後也要為妻子服喪一年的,皇帝就是不進後宮,言官們也隻能說一句皇帝跟元皇後情深意重,哪個知禮、有眼色的言官會在這個時候勸皇帝臨幸後宮的?會在這個當口勸皇帝臨幸後宮的,多是想從皇帝的言行之中看出皇帝中意哪位妃子想下注的。

    左丞相會這麽說,一來是他得皇帝的信賴,二來,他從來不做這些事情。太上皇在位的最後幾年,他就抱著純臣的信念,別說是當初極有人望的忠順王,就是當年還是儲君的老義忠親王都沒能拉攏他。

    因為祁謙如此性格、行事,因此皇帝十分倚重他。

    皇帝道:“那麽,朕需要丞相的意見呢?”

    祁謙便道:“既然萬歲需要臣的意見,臣隻能說,萬歲看立誰對國家最為有利便可。”

    這句話說了也白說。

    立皇後肯定是要立對國家有利的那一個。

    不過,這句話要細究起來,卻是意味深長,別的不說,也就當今皇帝情況特殊,實際上,各朝各代哪個君王不忌諱外戚?就是不那麽講究的漢代,漢武帝提拔衛氏一族,不就是想壓製陳皇後為首的後族嗎?後來漢武帝弄死自己立了三十年的太子,逼死衛子夫,還不是因為衛氏一族權勢太大威脅到了大漢國祚?

    竺貴人雖然被皇帝捧在手心兒裏多年,但是從皇帝的角度上來說,他真的不覺得把竺貴人立為皇後是好事。實在是竺貴人的那個二哥太過桀驁不馴,皇帝可不覺得竺貴人的那個性子能夠壓製得住竺明誠這位領兵在外的大將。

    而吳賢妃和周德妃兩個,不是皇帝說,這無論是吳賢妃的二皇子還是周德妃的四皇子,都是按照宗親培養的,也就是說,吃喝玩樂可以,別的就不行了。

    畢竟,當時的皇帝不認為那個時候的自己有這個機會登上至尊之位,就是他自己,也要看哥哥的臉色、小心未來登基為皇的哥哥的防備。因此,他自己是奔著賢王努力的,可是他的兒子卻不需要。

    不得不說,從這個角度來說,當今皇帝對兩個兒子的教育是成功的,無論是二皇子還是四皇子,從閑散宗親的角度來說,的確非常合格。但是,作為皇子,甚至是君王,那就不夠了。隻是這兩位皇子已經長成,要掰過來談何容易?更不要說兩位皇子妃,娘家不顯不說,也不是那麽有賢德有才能的人家,以前看著還好,可是身份驟變之後,這兩位皇子妃的娘家就開始上蹦下竄,想著更進一步,而兩位皇子卻沒有約束自己的妻子和嶽家的意思。

    這樣的二皇子和四皇子,皇帝當然不滿意。

    祁謙的話是說了跟白說一樣,卻幫組皇帝下定了決心。

    很快,臘八之後,皇帝把內閣諸位大臣叫到一起,說明了自己的意思。

    幾位大臣都沒有什麽不滿的。

    別的不說,他們都是經過當年太上皇執政晚期的那段諸王奪嫡的黑暗時期的人,他們知道,如果繼續拖下去,局勢會變得多可怕,他們也會被局勢推動,最後不得不選擇站隊。如今這樣也好,如果新皇後有子,他們直接擁護新皇後的兒子就可以,新皇後若是遲遲無子——那也是十幾年後的事情了。到那個時候,皇帝自然會做選擇,完全不用他們拿著身家性命去拚。

    明明十分嚴肅的事情,放在太上皇當年肯定要折騰個幾年才能夠下結論的事情,放在當今皇帝這裏,竟然就這麽決定了。

    不說大失所望的吳賢妃周德妃兩個,就是竺貴人,在得到消息之後,坐在窗下許久,終於幽幽地說了一句:

    “萬歲終究是不願意看到我入主中宮。”(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