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8章 轉包土地
字數:3301 加入書籤
劉家要高價轉包清泉嶺村村民的承包地的事情,經村委大喇叭一廣播,然後村裏可就炸開了鍋。
簡單來算,一家三口,有河邊的水澆地三畝,一年的轉包費就是九百塊錢,山腳下的地兩畝,一年的轉包費就是四百,山上梯田八畝,一年轉包費是一千二。這樣一算,隻要把地交給劉家,自己啥都不幹,一年白拿兩千五百塊錢。然後有些承包荒山的戶就更高興了,清泉嶺周圍的荒山都承包給個人了,有些多的能承包個三十畝地,然後轉包給劉家,一年能拿三千塊錢的轉包費。
這樣的好事,不跟劉家簽合同,那可真成傻子了。
而且村裏也願意參與這件事,因為劉家要把整個清泉嶺其他的沒有被承包的角角落落的荒山野嶺水庫全部都承包過來,承包價是一年一畝地一百塊。這個承包價不能說高,實在是太高了。當初八四年包產到戶的時候,荒山承包給個人,一畝地的承包費才隻有五塊錢而已。而且,這五塊錢還不是一年的承包費,而是一次性付了不知道多少年的承包費。
許多地方,農村集體土地承包,一直以來是個比較麻煩的事情。當初承包的時候,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農戶和村委沒有簽訂什麽合同,然後這個承包權力等等根本沒法界定。84年一次性交的五塊錢,究竟是三十年的承包費,還是當年的承包費,到2018年的時候,誰也說不清了。甚至於當初的承包戶去世了,然後承包權也會落到繼承人手裏,村委不管,村民也不管。
而現在呢,劉青山決定要簽訂承包合同。
以1992年的物價水平來看,劉家拿三百塊錢承包一畝地,是穩賠不賺的買賣,但是過不了十來年,這個買賣就成了穩賺不賠了。
當然了,劉青山這樣做的目的倒不是說賺多少錢。憑著他自己的記憶,這輩子是根本不缺錢的,他主要就是想把這些地給承包過來,然後保護起來。
等自己長大了之後呢,再開始按照自己的想法建設家園。
村民願意轉包,劉家這件事情就好辦了。然後接下來一個月的時間,劉家便開始忙著跟村裏老少爺們簽訂土地轉包合同。
合同一簽,根據合同上寫的,到了今年年底的時候,劉家要一次性交付給轉包戶五年的承包費。
這什麽概念?這樣一來,劉家要一下子拿出去三百萬,然後整個清泉嶺村所有村民就一下子都是萬元戶了。
整個村子都成萬元戶了,單這一點,下一步清泉嶺的村民在整個魯中縣那都可以抬起頭來說話了。
下一步誰家姑娘要到了出嫁的年齡,一準的最想嫁到清泉嶺村啊。
現在才是1992年四月份,距離過年還有九個月的時間。
要賺夠這三百萬,以現在的方式來賣魚餌肯定是不行了。
九個月,總共二百七十天的時間,平均下來一天要賺一萬以上。而現在魚餌店這邊一天的收入才隻有四千塊錢,差了有六千塊。
魚餌提價是不可能的,要是再提價的話,那些釣魚的恐怕都得考慮轉行了。因為釣魚技術的差別,就是魚餌的價格隻有二十塊錢一斤,許多釣魚的人也是會賠錢的。
為什麽劉青山配的魚餌那麽容易上魚呢?
其實道理很簡單,在92年的時候,大家使用的魚餌大多時候都是蚯蚓,有些奢侈點的也就是些麵團子,至於買魚餌的呢,有是有,是少數。而且那時候配的魚餌的效果,遠比不上劉青山跟大師學到的配方。
就這麽說吧,那些野生水庫裏的魚一直以來都是吃糠咽菜的,然後一下子從上麵下來一些美味佳肴,它們能把持得住,還不都爭先恐後得上鉤啊。
不過呢,魚吃多了好東西之後呢,這個魚餌的效果肯定會越來越弱的,效果越弱,釣魚戶的收入就越少,所以下一步想要通過提價來提升利潤,是不現實的。
提價不行,另一條思路,就是擴大銷售規模了。
一直以來,劉青山不想在魯中縣範圍內擴大銷售規模。一天三百斤的魚餌銷售量,對於一個縣城來說已經算是維持可持續發展的極限了。
最熟練的釣手一斤魚餌一天能釣二百斤魚,新手差點,一斤魚餌甚至釣不了二十斤魚,然後平均下來,一斤魚餌能釣一百斤魚。這樣,三百斤魚餌賣出去,一天就能釣三萬斤魚。
實際上現在東區活魚一條街現在已經形成規模了,一天的活魚產銷量大約就是三萬斤左右。
一年下來,整個魯中縣就會釣出來一千萬斤魚。
這個數量,大約就是魯中縣大小水庫一年的活魚產出了。如果能夠維持這個數量的話,下一步整個魯中縣的野生活魚市場,就會健康有序得發展起來。
當然了,要想整個市場健康有序,下一步劉青山還得想辦法把整個魯中縣的所有大小水庫全部都給承包過來。
這是個大項目,整個魯中縣擁有大約兩千五百畝水麵麵積的水庫,一畝承包價格將來會漲到一萬塊錢,不過現在這個承包價格麽,一畝一百塊錢就夠了。
為什麽,因為魯中地區的水庫基本上就是蓄水灌溉用的,老百姓沒有養魚的傳統,根本沒有人去承包的。
在2002年以前,魯中鋼鐵廠沒有大規模擴大生產的時候,地下水沒有被過量開采,整個魯中縣的水庫裏的蓄水量還是很充足的。
魯中縣水庫承包價格上漲,並不是因為有人養魚,而是因為釣魚。
到了2006年以後,魯中縣範圍內一下子出現了許多收費釣魚的水庫。這些水庫都承包給了個人管理,然後承包戶沒過幾天就會往裏麵投放個十條八條的大魚。一個十來畝水域麵積的水庫,一天吸引三四十個釣魚的人是沒有問題的,一個人收費三十到一百不等,具體價格差異得看老板投放大魚的頻率,這樣一個水庫一年下來收入個二三十萬不成問題,然後承包價格呢,自然也水漲船高了。
1992年,還沒有人有這個經濟頭腦,所以劉青山要抓緊時間鑽這個空子,把所有的大小水庫都給承包過來。(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