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人工新法孵小雞

字數:3628   加入書籤

A+A-




    為了改善自己的夥食,唐誌東除了抓魚,還常帶人去摸田螺和打田鼠。家裏的菜豐富起來。蘇英常笑唐誌東是一個餓鬼投胎,吃東西都要打搶。

    用小蚱蜢喂了半個月的雞後,效果就出來了,家裏三隻母雞幾乎每天都下一個蛋。三個小夥伴阿四、小五、七妹家的雞也一樣。

    唐誌東接著跟他們講一個大計劃,這是他們五人的秘密。唐誌東每天從家裏偷拿一個雞蛋出來,蘇英並沒有發現,每天兩個蛋,她覺得很正常。阿四、小五、七妹他們也每天拿一個雞蛋出來。這些蛋集夠二十個的時候,唐誌東開始了他們人工孵化小雞的行動。先是自己做了一個小木箱,在木箱中加入舊棉花和碎布條。將蛋放入木箱中。

    為保證溫度能保持在最佳的孵化溫度,37-38度,還要找到加溫的方法。這也難不倒唐誌強,他先是將一些石頭用火烤好,晚上將熱石頭放在孵化箱的周圍。

    阿四、小五、七妹和唐誌梅一樣,每天都想打開木箱看一下,是否有小雞孵出來,卻被唐誌東攔住了,他對自己的‘高科技’方法很有信心。

    第24天,小雞孵出來了,二十個蛋孵出了十四隻小雞,成功率算是比較高的。當唐誌東用紙盒把這十四隻小雞拿給媽媽蘇英看時,蘇英嚴肅地問唐誌東是從哪偷來的小雞。唐誌東一時無語,唐誌梅搶著告訴媽媽他們的孵化計劃,並帶蘇英看了他們‘高科技’的孵化箱、孵化留下的蛋殼,還有六個孵不出小雞的臭蛋。

    蘇英當晚跟唐柳華講了唐誌強幾個小孩子人工孵小雞這件事,唐柳華問唐誌東為什麽會想到用這個方法孵小雞。唐誌東就借口說在九叔家聽收音機時聽到的。唐柳華沒多問。蘇英跟唐柳華商量是否家裏所有的雞蛋都用這種方法孵化。最後唐柳華拍板同意了。當然,唐柳華親手做的新孵化箱比唐誌東的第一代產品要好很多。

    喂小雞的任務交給了唐誌東和妹妹唐誌梅,家裏的雞多了,唐誌東和妹妹抓的小蚱蜢就不夠吃了,他隻好帶妹妹去挖蚯蚓喂雞。

    在開學前,唐柳華做的孵化箱孵出了第一批小雞,三十個蛋孵出了二十五隻小雞,比唐誌東的成功率要高很多。

    家裏自己喂不了這麽多小雞,於是唐誌東讓媽媽蘇英拿小雞到鎮上市集上去賣,用賣小雞的錢又買回不少雞蛋。接著家裏準備開始新一批的孵化。當晚,蘇英為表揚唐誌東的貢獻,特意煎了幾個荷包蛋,唐誌東和妹妹兩人吃得可真是香。

    九月份,小學開學了,村裏的小學離家不遠,走路也隻有六七分鍾。開學第一天,唐誌東是帶著妹妹一起去的。這在農村小學是很正常的事情,班上二十多個學生,有一半是帶著弟弟或妹妹一起上學的。老師也不在意,如果有小孩哭鬧時,才會要求做哥哥或做姐姐的把小孩帶出去,等安靜了才回來。

    上小學一年級,做作業不是問題,寫字才是問題,要唐誌東寫出六歲小孩的字,就算用左手寫,也是有些難度的。試了好幾天,才確定合適的字體。這也還讓教語文的李老師表揚唐誌東說寫得很不錯。

    一個四十一歲的老大叔和一群六七歲的小孩一起上小學一年級,還帶著一批小弟弟和小妹妹,真是很無聊啊。

    現在孵小雞的工作已全由蘇英包了,唐誌東和妹妹隻是每天放學後抓小蚱蜢或挖蚯蚓喂雞。家中養的大雞都已達十多隻了。蘇英說等到了中秋節,就殺一隻雞吃。往年都是隻有過年才能吃到雞肉啊。

    開學後,唐誌東的身體不像兩個多月前那麽瘦了,現在也有些肌肉了。為了以後有一個好身體,他每天都會自己鍛煉半小時以上,妹妹唐誌梅見了,也跟著鍛煉起來。

    阿四及小五家裏見唐誌東家開始人工孵小雞後,他們家也開始跟進了,很快鎮上小雞就不好賣了。唐柳華與蘇英商量後決定家裏擴大自家養雞量及養雞方式。以前家裏最多隻養十隻雞,而且是放養的。

    現在唐柳華決定將養雞量擴大為五十隻,且為改為圈養。為學會如何科學養雞,唐柳華還專門買了去新華書店買了一本科學養雞的書,自己研究如何自配雞飼料。

    唐誌東現在隻能帶著妹妹上學,其他的事他也管不了。

    唐柳華經三四個月的研究,已初步確定了雞飼料的配方,第一批四十多隻雞,隻用了五個多月,喂的就是自己配的飼料,終於達到出欄的標準。第一批大雞賣出去,得了一百多元。

    唐柳華計算,扣除各項費用,就這一批雞,家裏淨賺了六十多元。而八四年,一個小學老師每月工資才三十多元。一批雞就相當於自己兩個月的工資啊。

    在嚐到甜頭之後,唐柳華再次擴大養雞規模,蘇英的每天就更忙了,但她忙得高興,覺得生活有奔頭。

    唐誌東一天看到別人信上的郵票,就想起二十年後身價漲了萬倍的傳奇生肖猴票。他打聽到一版猴票要六塊多錢,可父親唐柳華卻不願給錢。唐誌東隻好跟唐柳華談判,他擺出人工孵小雞的方法是他的原創,要收專利費,所以,每賣出一批雞唐誌東要收五元錢。

    最後,唐柳華被唐誌東說得沒有辦法,隻好同意了唐誌東的方案。第一次賣雞後,唐誌東拿到了五元錢,再跟唐柳華借了兩元,立馬去郵局買了一版猴票。唐誌東把郵票很小心的收好,這東西在三十年後,可值一百多萬啊,一版猴票能換一套房子啊。接下來的幾個月,唐誌東都是每次錢夠了就去買一版猴票,直到買不到了。最終,唐誌東手上共有十一版猴票。這可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啊。

    唐誌梅對哥哥買郵票很不理解,花這麽多錢買隻能看的東西,有什麽好。唐誌梅因為幫著喂雞,她也開始從爸爸手裏領工資了,每一欄雞她分得兩元,她每次拿一元出來買各種小吃,另一元存起來。

    家裏錢寬鬆了,吃的方麵開始有很大的進步了,除了雞蛋經常吃,還不時有雞肉吃。這對於在正長身體的唐誌東和妹妹唐誌梅來說,是多麽的幸福啊。

    唐誌東前一世成年後,身高隻有一米六六,這一次,他覺得,成年後至少要在一米七以上。營養有了,他就可以放心地鍛煉。每天舉磚頭五十次,自己做了一個小沙袋,掛起來,每天打沙袋一百次。阿四和小五看見了,也跟著練起來。

    時間過了一年,蘇英背在背上的弟弟唐誌安,轉眼就在地上到處亂跑了。唐誌安白天跟媽媽去幹活,晚上跟唐誌東一起睡。唐誌東又有了自己養小孩的那種感覺。每晚上,唐誌東都要跟妹妹和弟弟講一些大自然的知識,然後再講一個小故事。唐誌東在妹妹和弟弟心中的形象一時高大起來,親密程度超過了爸爸和媽媽。

    經一年多的發展,家裏的養雞事業平穩發展,每年養三批,每批四個月,每批養兩百隻。養雞的收入比唐柳華做老師的工資還高好幾倍,可唐柳華仍堅持教書,並沒有轉去專業養雞。

    村裏,見唐柳華家養雞賺了錢,大家也跟著養雞去賣。

    唐誌東想,等過兩年村裏以及周邊養雞的人多了,自己家就可以做飼料生意了。在西南sc省,那個養鵪鶉的未來首富,也開始他的飼料大王的事業了吧。

    唐誌東並不想成為首富,但至少要成一個小富。(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