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比較
字數:6799 加入書籤
二姨母蔡家的馬車看著挺普通, 隻比車行裏的黑漆平頂車略微寬了幾分, 車身上嵌了個銅牌, 上麵刻著草篆的“蔡”字。
婆子殷勤地搬來車凳扶薛氏幾人上車。
剛進去, 便感覺一陣涼意撲麵而來,完全不似外頭那般酷熱。
嚴清怡細細觀察, 見兩排座位之間的木桌下麵擺著隻銅釜, 有白色水汽絲絲縷縷發散出來, 想必裏頭盛的是冰塊。
木桌上拓了凹槽, 可以容納茶壺茶盅,即便策馬快跑也不至於倒灑。
座位上則鋪了蘄竹編成的簟席,坐上去涼而不寒。
嚴清怡暗歎聲,夏日冰貴, 她一路從東昌府到濟南府也不知用去了多少冰,看來二姨母家裏是真富有。
約莫一炷香工夫,馬車停在同福客棧門口。
同福客棧是濟南府最為昂貴的客棧之一。
靠街是幢二層小樓,看著跟其餘客棧並無差別,裏麵卻別有洞天。正中挖出來一麵湖, 湖裏養了各色荷花。此時正值花期,荷葉田田荷香淡淡,極為清雅。
沿湖四周蓋了七八座青磚圍牆的一進小院落, 以供人口多的大家庭居住,每座小院都有夥計隨時等著驅遣。
二姨母便住在這樣一座小院中。
婆子引著薛氏及嚴清怡姐弟徑自進了廳堂。
廳堂裏麵或坐或站了不少人, 都是女眷並無男丁, 正當間位於首位的除了大姨母外, 另有個三十五六歲的中年婦人。
婦人穿件銀紅色流霞紗的襖子,頭上戴一對雙蝶穿花簪,碟身是用金絲纏繞而成,蝶目鑲著黑曜石,看上去閃亮奪目。
很顯然,這就是二姨母了。
見到薛氏,二姨母忙站起來抱住薛氏痛哭起來,大姨母也陪在旁邊落淚。
哭了片刻,丫鬟婆子紛紛上前解勸,又端來銅盆伺候著三人洗臉淨麵。
嚴清怡帶著薛青昊上前給二姨母請安,又向大姨母賠禮,“昨天是我言行不當,娘親已經教導過我,求姨母看在娘親份上寬恕我這回。”
並不想解釋緣由。
大姨母笑著拉起她,“都是一家人,什麽恕罪不恕罪的,” 也沒有追根究底,將身邊另外一位女孩也拉過來,對薛氏及二姨母道:“你們可都說準了,這姐妹倆可都得跟了我去。我這是頭一次去京都,人生地不熟的,有她們陪著也能解個悶兒。”
二姨母爽朗地道:“你不嫌我們嬌嬌吵鬧就行,這蹄子屬家雀的,一天到晚嘰嘰喳喳閑不住,怕你過不了兩天就給打發回來。”
女孩扭著身子嬌嗔道:“娘就知道揭我的底兒,當著兩位姨母的麵,也不說誇誇我的好處。”又笑著對嚴清怡道,“我叫蔡如嬌,今年十二,看年紀你應該比我大一些吧?”
嚴清怡忙道:“我閨名清怡,九服清怡三靈和宴的清怡,也是十二歲,我六月頭的生日,不知你是幾時?”
“我比你大,”蔡如嬌笑道,“我二月中的生辰,看你行事穩重,還以為你要大一些,那以後就叫你清怡表妹了。”
嚴清怡皺眉,姑娘的閨名不能隨便說給別人聽見,蔡如嬌要是這樣叫習慣了怕不妥當。遂笑道:“我在家裏行三,表姐不拘叫我三表妹或者表妹都成。”
大姨母看向嚴清怡的目光便多了些不同。
二姨母仿似沒察覺般,拿過手邊兩隻匣子,一隻的給了薛青昊,“裏頭是幾支筆和幾錠墨,你將就著用。”
薛青昊喜不自勝,連忙道謝接過。
另一隻略扁一些的則遞給嚴清怡,“原不知你生日,沒有特意準備,倉促間找了幾樣小玩意兒,你看看喜不喜歡?”
竟是要嚴清怡當場打開。
嚴清怡從善如流,小心地打開匣子,跟她料想得所差無幾,是一整套赤金頭麵,從頂簪、側簪、釵、挑心以及耳墜子樣樣俱全。
“好看嗎,哪裏不如意,二姨母重新讓人另作。”
嚴清怡忙做無措狀,“二姨母,這,這太貴重了,我受不起。”
二姨母笑容滿麵,“咱家的姑娘哪有受不起的,給你你就接著,姨母家不差這點東西。我還另外帶了幾匹布料,先前給嬌嬌裁過幾身衣裳了,因不知你的身量就沒做。錦繡閣的主家是蘇州人,就屬那裏的衣裳樣子最新,繡活也細致,我已經約了繡娘上門量尺寸,讓她給你好好做幾身。”
錦繡閣在水井胡同,就是上次她跟薛青昊在門口擺攤子那家綢緞店,裏麵既賣布料,也能給客人裁衣。
隻是錦繡閣在濟南府開業不過三兩年工夫,二姨母卻知道的這麽清楚,顯見她是經常關注的濟南府的,卻不知為什麽從來沒遣人去過湧泉胡同,連封信兒都沒有。
說笑間,外頭婆子進來稟報,“錦繡閣遣了繡娘過來。”
二姨母道:“把人直接領去廂房,不用過來了。”轉身笑著對蔡如嬌和嚴清怡道:“布匹都在廂房,你們看好哪塊就裁哪塊,讓繡娘幫你們參詳參詳。”
大姨母笑道:“你們且在這兒說話,我過去湊個熱鬧,”一手拉著蔡如嬌,一手拉著嚴清怡往廂房去。
廂房擺了張長案,上麵一字排開十幾匹布,有輕薄的雲紗素絹,還有入秋穿的杭綢府綢,顏色都很鮮亮,不外是深深淺淺的幾種紅,以及鵝黃、青碧還有湖水綠。
錦繡閣的繡娘則垂手站在旁邊。
嚴清怡不便喧賓奪主,笑著問蔡如嬌:“表姐看中哪塊料子了?”
蔡如嬌略略掃兩眼,隨手指了杏子紅的杭綢,“就這個吧,我在家裏已經做過六身了,都是二十四幅的湘裙,聽說錦繡閣的衣裳樣式好,先做身看看好在哪兒。”
繡娘聞言笑道:“姑娘好眼光,依姑娘的樣貌氣度穿玫紅、銀紅都極好看,不知姑娘是想做裙子還是衫子?”
蔡如嬌問:“你們那裏裙子是什麽式樣,衫子又是什麽式樣?”
繡娘答道:“眼下還是二十四幅湘裙做得最多,再有馬麵裙,在裙幅中間和下邊加上兩道襴邊,也很好看。至於襖子,看姑娘喜歡收腰還是不收腰,領口要高還是低,還可以加盤扣,端看姑娘喜好。”
蔡如嬌猶猶豫豫著又指了另一匹月白色的雲紗,“剛才那個做襖子,腰收得緊一點,衣襟繡上芍藥花,要大朵的,這匹做馬麵裙,加水紅色襴邊。”
繡娘暗暗記在腦子裏,又問嚴清怡,“姑娘可有選中的布料?”
嚴清怡便指著天水碧的杭綢道:“做件短褙子吧,要窄袖的,衣身不要過膝,稍稍鬆快些,不用繡花。”
繡娘疑惑地問:“是姑娘穿?”
嚴清怡笑道:“我有衣裳穿,我娘倒是兩三年沒添置新衣裳,就想給她做一身。”
“知道你是個孝順的,”大姨母歎一聲,吩咐繡娘,“回頭給屋子裏薛娘子也量量尺寸,”又對嚴清怡道,“你先挑你的。”
嚴清怡笑,“我也看中這顏色了,清清爽爽的,想做件襖子,也不用繡花。裙子想做兩條,一條隨表姐的月白色,做成十六幅的,另外一條用這紫丁香縐紗配銀灰色雲紗做條百褶裙,就是一條丁香色一條銀灰色間隔開,這個倒是要二十四幅。”
繡娘眸光閃亮,“我們還沒做過這樣的,聽姑娘這般說定然不俗。”
嚴清怡又道:“我不太喜歡花哨,要是有愛熱鬧的,可以用四種或者八種不同顏色搭配著也好看。”
繡娘點點頭,跟婆子要了張紙,用隨身帶的炭筆將兩人的尺寸以及所做衣裳的顏色式樣一一記下來,約定好五天後送衣裳過來。
繡娘剛走,小院裏又湧進來一撥人。
這次卻是大姨母並二姨母家中的兒子回來了,陸安平也在其中,他今天換了件鴨蛋青的箭袖長衫,看上去很是英武。
見到嚴清怡,他明顯地愣了下,接著臉上浮起個意味深長的微笑,“表妹也在?”
“大表哥,二表哥,三表弟,”嚴清怡落落大方地福了福,順次招呼,神情坦蕩而自然,仿佛根本沒發生昨天之事。
陸安平笑意更濃,指了身後膚色略黑的男子,“這是二姨母家的長子,名作蔡如澤,你也該叫表哥。”
嚴清怡又屈膝行禮,“見過表哥。”
蔡如澤臉色一紅,磕磕巴巴道:“表妹,表妹快起,不必多禮!”
這時,大姨母從屋裏出來,斥道:“你們往哪裏瘋跑去了,看熱出這一身汗,屋裏還有個表弟,也不知道早點回來作陪。”
“去大明湖轉了轉,劃了船還采得新鮮蓮藕,讓夥計拿去廚房了,等晚上嚐個鮮。”陸安平笑著走進廳堂,先給薛氏及二姨母請安,又拍一下薛青昊肩頭,“咱們已經算是相識了,我給你引見其餘幾位表兄。”說罷,將他拉到院子裏,一一介紹。
嚴清怡總算知道,在水井胡同那個出言不遜的書呆子名叫陸安康,大姨母家的三兒子叫做陸安順,二姨母家中的二兒子叫做蔡如源。
正彼此廝見行禮,小廝送進來一大包東西,卻是陸安平給眾人準備的見麵禮。
不但表兄弟們都有,連蔡如嬌和嚴清怡也有。
嚴清怡不由感歎,難怪當初羅雁回肯把他當知己,就看這份爽快大方,也讓人心生好感。
回到東四胡同的家,薛青昊迫不及待地顯擺自己收到的各樣禮物。
陸安平送了一塊刻著竹報平安的玉佩以及兩本新書,其餘人分別送了筆墨紙硯等文具。
薛氏笑道:“可夠你用一陣子了,以後要練不出一筆好字都對不起這好筆好墨。”
“誰說我練不出的?”薛青昊憨憨一笑,把東西都抱到自己屋裏去了。
嚴清怡把那一匣子赤金頭麵交給薛氏,“這個娘收著吧。”
薛氏推辭,“你二姨母給你的,你自己留著,這麽大姑娘也該有幾樣像樣的首飾,我看阿嬌頭上就戴了金釵。”
“昨兒大姨母已經給了一對簪還有隻翡翠鐲子,足夠戴了。這些娘收著,日後要是銀錢不湊手可以換點銀錢,而且二弟越來越大,過不了幾年就該說親了,聘禮得事先準備起來,還有三弟,湧泉胡同那邊也不知道什麽情形,娘手頭有點錢,總比沒有強。”
薛氏很堅決,“我不缺銀子,昨兒你大姨母給了二十兩,今天你二姨母給了五十兩的銀票……”聲音突然哽咽起來,“我就是個沒骨氣的,這般年紀了,還伸著手要別人接濟。我不想接,可想起你們姐弟跟著我吃不飽穿不暖,心氣就沒了。”
“娘,”嚴清怡溫聲勸慰,“娘別想太多,姨母也不是外人,換過來咱們要是看見姨母過得不好,自然也會接濟她們,都是一樣的心。以後等阿昊長進了,咱們有能力肯定會報答她們。”
勸得片刻,薛氏重重歎口氣,“你跟了大姨母進京,一定得聽姨母的話,別惹她生氣,我看你幾個表兄弟也都不是刻薄人,好好和睦著,別跟昨兒似的使小性子。”
嚴清怡一一答應了。
此時在南關大街李府外院的客房裏。
陸致沉著臉問大姨母,“你挑中了哪個,還是兩個都帶著?”
大姨母道:“兩人模樣都不差各有各的好,一時還真難說到底誰能討了貴人喜歡,阿嬌性子活潑,天真爛漫,阿清聰明穩重,知書達理,我是想都帶著,一個姑娘家也不用科考舉仕就是多雙筷子多件衣裳的事兒,再者,要是貴人看不中,說不定還能入了別人的眼……”(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