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稼軒賜寶

字數:6428   加入書籤

A+A-




    幾天之後,終於看見了洞庭水域,到了洞庭東畔的嶽州城,元敬陽忙和張天鋒告別,看他在路上遠去,元敬陽方才長舒了一口氣。

    禹邊雲奇怪地問元敬陽:“怎麽好像張前輩走了,你跟心頭有塊大石頭落下一樣的?”

    “你還說我,你自己不也嚇得不輕麽!”元敬陽這些天在船上天天做噩夢,都是讓張天鋒講的那些事給害的。

    禹邊雲忙加掩飾,抖擻了精神,念了幾句詩。

    “我們現在去哪啊?”董國用問道。

    “先找家客棧坐會兒吧。”高邦宏提議道。

    史霽風想了個好主意:“既然來到嶽州,怎麽能不去嶽陽樓呢?”

    “嗐,我都去過好幾次了,不過爾爾。”禹邊雲滿不在乎地說。

    “你去過,我們沒去過啊。”元敬陽道。

    “哈哈,好,正好我也能給你們當個遊玩的向導。”禹邊雲一抖紙扇,扇了又扇。這都深秋了,為了風雅也不嫌冷。

    這嶽陽樓又名閱軍樓,位於嶽州西門城牆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嶽陽天下樓”之美譽,與湖北武昌黃鶴樓、江西南昌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嶽陽樓主樓高六丈一尺,進深四丈五,寬五丈四,分三層,樓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貫樓頂,周圍繞以廊、枋、椽、檁互相榫合,盔頂於上,頂上布滿金色琉璃,耀眼奪目。

    進了嶽陽樓,裏麵還有不少文人墨客三三兩兩聚集,飲酒填詞作樂。

    “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這首乃是唐代詩聖杜甫所作的《登嶽陽樓》,全篇滿是淒苦艱難,仿佛正應了這蕭瑟秋景。

    他們循聲看去,乃是一個獨坐一桌、自酌自飲的綠袍中年。

    禹邊雲如炬目光在那中年身上掃了一掃,小聲對元敬陽說道:“此人雖烏首皓齒,但滿麵溝壑,雙目渾濁,人中短促,印堂無光,想必胸有鬱結長年豪飲,恐難有高壽。”

    禹邊雲說完,那中年人忽然打了個奇怪的嗝,接著直直伏在桌上,盡管周圍全是人,卻沒有一個注意到他。過了一會兒,嶽陽樓的主人走過來看了看那中年人,歎口氣搖搖頭,給隨仆幾兩銀子,讓他去安排安葬那中年。

    “春風得意和鬱鬱寡歡僅有一座之隔,可歎可歎。”禹邊雲感慨道。

    元敬陽有些驚懼地看著禹邊雲,生怕他替自己也點評一番。

    一行人走到二樓,分兩桌坐下,他們對著窗外廣袤的水麵,頓覺自己渺小恍若無物。

    禹邊雲忽然想道:“如今已是要到八月了吧。”八月,那就意味著中秋啊。

    這時從附近桌傳來一陣吟唱:“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銀河共影,表裏俱澄澈。怡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發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浪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鬥,萬象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禹邊雲說道:“這是張孝祥的《念奴嬌》,可真應景啊。”

    元敬陽們又循聲望去,之間那桌上一人,身著六品刺史官服,臉長而方,劍眉如墨似有怒容,雙目長而有棱好似兩把魚腸嵌於其上,隆長口正,須發濃密有風骨;再看身形,體態偉岸,背闊胛長宛如鐵擔,好似有千鈞之力,能擎天托日。

    禹邊雲不免讚歎道:“真偉男子也!”

    那官老爺旁邊還有幾個護衛,其中一個護衛看見元敬陽們盯著那刺史看,瞪了他們一眼,說道:“看什麽看?知州大人是你們隨便看的嗎?”

    那刺史攔住他說道:“人生在世還能不給人看嗎?這又是嶽陽樓風雅之地,切不可有此粗鄙之態。”這刺史聲如洪鍾,鏗鏘有力,更顯得偉岸異常。說罷,刺史朝元敬陽幾人看看,問道:“不知各位是哪裏名士,我正好想與各位相識一番。”

    “見過大人,下官眉州學士禹邊雲。”禹邊雲站起來行禮道。其他人也學著他的樣子向那個刺史自我介紹了一番。

    那個刺史聽完他們介紹,也說出了自己的名字,不想那名字一出口,滿堂皆驚!

    “本官辛棄疾,今日有幸認識諸位,不妨一同痛飲一番。”

    “辛棄疾”三個字一出口,滿堂文人的歡笑聲、哀歎聲和歌聲戛然而至,元敬陽發現幾乎所有人都帶著崇敬的眼神仰視著這位名叫辛棄疾的刺史。

    元敬陽悄悄問禹邊雲:“為什麽這些人一聽他名字,都這麽嚴肅啊?”

    禹邊雲的回答是:“因為他是稼軒公。”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曆城縣人,人稱詞中之龍,其為人也,眼光有梭,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負,足以荷載四國之重。出其毫末,翻然震動,不知須鬢之既斑,庶幾膽力無恐。呼而來,麾而去,無所逃天地之間;撓弗濁,澄弗清,豈自為將相之種。如此大丈夫,豈能不讚!

    辛棄疾說道:“本官受聖命赴他地任職,途經此嶽陽樓,與諸位同處一堂,三生有幸。”

    “不敢不敢。”書生們紛紛起身行禮。

    這時主人欠身行了個禮,問道:“辛大人來嶽陽樓,可否願意效仿前人,填一詩抑或一詞留在此樓上供後生瞻望?”

    辛棄疾說道:“本官此番一心赴任,實在無甚可寫。再者,我也不敢在先人名作前獻醜。”

    文士們看起來都有些失望,畢竟辛棄疾大名遠揚,如今到了佳作頻出的嶽陽洞庭,卻不能見他寫作抒懷,一睹風采。

    史霽風顯然崇拜辛棄疾到了極點,走到他桌旁行禮道:“草民還聽說辛大人曾率十餘騎衝入敵陣擒拿逆首,堪稱文武雙全,晚生實在敬佩。”

    辛棄疾隻是嘴角微微一揚,說道:“本官也不過是武藝略有小成罷了,談不上什麽絕倫。”接著他朝史霽風本來坐的地方掃了一眼,眼睛似乎一亮,問史霽風道:“你可是楊家後人?”

    史霽風說道:“晚生不是楊家後人。”

    “那為何你那裏有楊家將祖傳的繼業遊龍槍?”辛棄疾問道。

    “不瞞大人,小人雖然不是楊家後人,但是小人的師父是楊家後人。”史霽風回答道。

    辛棄疾微笑道:“想不到楊家仍有後人,有機會我可要和正宗的楊家槍好好比試一番。你師父尊姓大名?我有空可要登門拜訪一下。”

    史霽風麵露難色,說道:“家師楊趙成,數月前已經仙逝了。”

    辛棄疾聽了,悵然若失。

    元敬陽看此時走過去,拍拍史霽風肩膀,史霽風不解地看看他。

    元敬陽瞪了他一眼示意:我才是頭,輪得著你先說話嗎?

    史霽風愣愣地坐了回去。元敬陽搶著說道:“辛大人,您真是威武啊!”

    辛棄疾看了元敬陽一眼,然後迅速轉移目光,自己斟了一杯酒喝了起來。看史霽風長得帥就那麽和藹可親地說話,和我連話都不說,直接擺起官譜來了,元敬陽這又是吃了相貌的虧。他也不知哪來的勇氣,放大聲音說道:“想不到大人也不過是個以貌取人的人罷了。”

    那幾個侍衛待元敬陽話出口,齊刷刷地瞪著他。

    辛棄疾放下酒杯,目光衝元敬陽直刺,就像兩把魚腸劍一樣。

    拿刀的侍衛沒有嚇到元敬陽,倒是辛棄疾的目光讓他兩腿發軟。不過元敬陽仍然撞起膽子也看著對方。過了一會兒,辛棄疾目光變得柔和了下來,元敬陽暗自鬆了一口氣,他要在那樣多瞪片刻可就堅持不下去了。辛棄疾嗬嗬一笑,問到:“還不知小哥姓甚名甚?”

    元敬陽這下自然了些,說到:“晚輩元敬陽,元是兩橫的元,敬是敬仰的敬,陽是太陽的陽。”

    辛棄疾笑道:“大哉乾元,生民敬陽,好名,好名!”說完,他斟了一杯酒,推到元敬陽麵前,說到:“小哥請。”

    元敬陽看得出周圍崇拜辛棄疾的人都有些恨恨地看著自己。他故意大聲道謝,拿起酒杯,一飲而盡,說實話,這酒比成都的琉璃佳釀差遠了。不過他在人家嶽陽的地盤上當然要表現得尊敬一些,元敬陽喝完還違心地讚歎:“好酒,好酒!”

    辛棄疾看到了元敬陽背的弓,又問道:“這弓如此質樸,可也受官府管製,你是如何帶進城裏的?”

    “我是獵人,所以能帶弓。”

    辛棄疾點點頭,問道:“小哥此弓可否讓本官一試?”

    元敬陽連忙說是,取下弓,遞過去一支箭。

    辛棄疾一拿到箭便瞳仁一亮,問:“這是金人的雕翎箭,你是從何得來的?”

    元敬陽這下捉雞了,在當官的麵前,總不能說是在黑市上買的吧。此時禹邊雲靈機一動,出來說道:“大人不知,下官去過眉州廂軍軍營,這雕翎箭是營中都統送給我的,我就給了他。”

    辛棄疾這才“哦”了一聲,搭上箭,走到西麵窗口,對著滿目碧波,引滿弓,一撒手,箭飛也似地出去,人們紛紛用手在眼睛上搭起棚子朝外麵望去。那支箭在風中穩穩飛著,一隻飛出去二百丈遠,方才落入了湖水中。

    “好弓!”人群爆發出一陣喝彩。

    辛棄疾將弓遞還給元敬陽,說道:“這步數快趕上上好的神臂弓了,真是神弓,還不知這張弓可有名號?”

    一個獵人的獵弓罷了,名號還真沒有。

    “你若不棄,我替此弓取一名如何?”辛棄疾問。

    “那敢情好,多謝大人了。”

    辛棄疾捋著胡子,很快就說出了三個字:“萬羽弓。”

    神射百丈,萬羽如雲,是為萬羽弓。

    顯然起完名字還不夠盡興,辛棄疾又對左右說道:“取紙筆來,今日寫不出詩詞,我便給這位小兄弟寫一副對聯。”

    很快,嶽陽樓的仆人們抬過來一方漆黑沉重的書案,岸頭擺著蘇東坡品過的圓頭硯,研著上好的嶽州文台墨,筆架山上架著幾隻狼毫玉頭翠杆筆,書案正中央放著李清照雁子箋的雪花宣紙,紙的邊角上鎮的是大別山鏡麵石鎮紙。

    辛棄疾挽起袖子,提起筆,在紙上寫下了一個個蒼勁有力的大字。

    雕翎白羽蔽日遮雲貫石沒簇無堅不摧。這是上聯。

    犀角玄蹄拔山撼地博浪摧沙無往不利。這是下聯。

    文人們紛紛讚歎,說是裏麵用了許多典故,不負辛棄疾的名聲,不過元敬陽是聽不懂的。

    最後,辛棄疾略作思索,寫下了四字橫批:

    百萬一心

    【作者題外話】:辛棄疾1181年才號“稼軒”,本章出於情節考慮進行了改動(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