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揚州府(中上)

字數:3724   加入書籤

A+A-


    七個人,除以二,學過小學數學的人都知道是除不盡的。二除七餘一,那個一自然是崔宣雨。元敬陽將崔宣雨奉若明珠,自己帶著她,外加溫迪罕揚古,三人一組;禹邊雲與耶律宓一組;邢木瑤與李丹晨一組,一共三組,開始分頭行動,在這堡寨城尋找傳說中的神匠高肄風。

    “接著!”元敬陽丟給溫迪罕揚古一頂方巾,道:“把你那豬尾巴辮子藏好,這兒忠義社的人特別多,小心走散了被他們開瓢。”

    揚古照他說的,將辮子盤在頭頂,用方巾擋好,自覺不會有差池。按他的個性,少不了開兩句玩笑:“依我看呐,您一身帶圍脖的女真甲倒更容易讓人開瓢。”

    元敬陽衝他肥大的臀部輕輕踹了一腳:“去,頭前問路!”

    “好嘞,”揚古順了順方巾,不忘嘟囔一句,“這發薪金的人真是大爺!”

    就這樣,溫迪罕揚古在坊間道路上不斷詢問,元敬陽牽著馱著崔宣雨的寶馬跟在後麵,漫步前行。

    三人穿過了兩排房屋,走過無數忙碌的百工販夫,依然沒有問到關於高肄風所在的半點信息。

    逛街,對於男子,尤其是獵戶男子,是一件極其折壽的事情。因為獵人男子習慣於想好實際的目標進行搜索,所到之處其他事物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可找一個沒見過人住在哪,就有些漫無目的,挨個找人詢問,視野中的所有物體都需要注意,傷腦又傷身。很快,元敬陽就頭暈惡心,捂著腦門想要休息一會兒。

    溫迪罕揚古也是如此,隻不過情況稍微好一些,還能走得動路。

    “要不先尋個茶攤休息一會兒吧。”揚古建議。

    坐在馬背上的崔宣雨看著來往的各色人等,正在興頭上。她忽地伸手一指:“那兒有個鐵匠鋪,不妨去看看?”

    元敬陽揉著太陽穴一瞧,這哪兒是鐵匠鋪啊,分明是個鐵匠堂。

    “我可從未見過這麽大的鐵匠鋪。”

    之間斜對麵有一處幾丈見方的門麵,門口堆著爐灰、風箱、鐵鉗,兩邊排著架子,一邊架上是鋤頭、鐮刀等農用器具,另一邊則是樸刀、禪杖這類百兵。許多赤膊著上身的壯漢在門麵內外工作,鐵錘敲打的叮當聲不絕於耳。最後抬頭一看,門麵上一塊匾,匾上四個大字:正宗刀號。

    “快著點、快著點,明天就是和黃鏢師定的交貨日子了!”一個黑漢子指示磨刀的匠人,漢子體型又瘦又小,聲音倒顯得中氣十足。

    崔宣雨最是感興趣天文、數學、工藝這些東西,看得津津有味,正當她目光移到黑漢子的身上時,不禁道:“這人的服飾好生奇怪,似有唐風。”

    “是麽?”元敬陽不懂唐風,但也能看出黑漢子的衣著與其他人不同。忽地他腦中閃過一段往事,自言自語道:“正宗刀號,難不成這就是張前輩所說的日本刀匠?”

    元敬陽頭暈好了許多,他走到刀號,隨口喊了聲“店家”。

    黑漢子聽到叫喚,快步跑了過來:“這位客人,想要點什麽?”

    元敬陽俯視著黑漢子,內心裏仰天大笑:總算遇見一個比我還矮的人了。宋代人平均身高很高,元敬陽合現在一米七的個頭丟到人堆裏總感覺短一截,如今遇見個比自己矮半個頭的成人,心中唯有狂喜。

    “呃,那個,你們這兒是賣日本刀的嗎?”元敬陽開門見山問道。

    黑漢子笑道:“您來對地方了,小的就是正宗太郎,從日本入唐的。”

    “什麽唐啊,現在是宋。”

    “是送、是宋,大送朝,您瞧瞧,我總是改不了這口。”

    三人拴好馬,跟著正宗太郎進了刀號。

    正宗太郎是日本相州著名刀匠的後人,二十年多前,因為感慨自己打造的武器造成了無數人的死亡(平清盛與源義朝之間的戰爭),心懷懺悔,故而西渡宋朝。可沒想到,自己除了打鐵,也沒別的特長,到了宋朝,隻能繼續打鐵,鑄造兵器謀生。

    四人走到一排空武器架前發愣。正宗太郎賠笑道:“真不巧,去年的存貨都賣完了。”

    記得張天鋒說過,日本刀刀身細長、刀刃鋒利,不適合金屬製重甲覆蓋率很高的宋金戰爭,但由於其對無甲單位的極高殺傷力,頗受江湖人士青睞,從眼前空武器架就可看出,刀號的生意確實不錯。

    “看來來的不是時候啊。”元敬陽撓撓頭,隻好折身離開。

    上門的客人都是生意,怎能輕易錯過。正宗太郎連忙叫住他,接著從武器箱中翻出一件樣品。

    “你看看這個。”

    元敬陽轉頭看向正宗太郎托著的樣品刀,形同柳枝,紋如波浪,刀身微微傾斜,霎時一閃寒芒,端的是口好刀。他不禁問:“這個怎麽賣?”

    正宗太郎道:“這是樣品,是刀具的參照。如果您想買一把,說出要求,我們給您現打。”

    “如果現打,需要幾日?”

    “幾日?”正宗太郎意味深長地搖了搖頭,“您應該問幾月才對。”

    一旁溫迪罕揚古忍不住了,輕蔑地笑道:“一口刀還要幾個月?瞧我這骨朵,三天造的,一錘下去什麽刀劍都能給你砸彎嘍!而且頭還可以換,現在看是蒺藜的,明天就能換成木瓜的,後天又能換成骷髏的,不比這刀省事多了。”

    元敬陽嫌棄地白了他一眼:你不妨說自己荒廢武藝十多年,現在除了掄大錘什麽也不會。

    不過揚古話粗理不粗,刀劍碰上重器,確實容易彎折,在這個到處都有人掄大錘提板斧的時代,一把柳條細刃的確吃虧。於是元敬陽問道:“日本刀鋒利我是相信的,可一錘就能砸彎我等幾個月才能拿到的刀……”

    正宗太郎自然明白他的顧慮,於是道:“這您可以放心。我近幾年研究出了一種技藝,用數把刀融合成一把,可保硬度韌性兼備。若是戰陣之上,一次抵擋鐵錘五次砸擊亦不在話下。”

    “有這麽神?”溫迪罕揚古表示懷疑。

    正宗太郎嘴角掠過邪魅的一笑,當即把手中樣刀放在兩排磚塊之間固定好,接著隨手抄起一把狼牙棒狠狠地衝刀身砸了過去。

    “梆——”一聲巨響,在場另外三人無不掩耳。

    火光之後,正宗太郎拿回長刀,垂直豎起,讓三人觀察。

    元敬陽順著刀鋒往下看去,除了刀身中央略有幾毫凹陷外,別無傷痕。

    這把樣刀所用的鍛造技藝,正是後世大放異彩的“三枚合”。(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