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神醫誑語
字數:3317 加入書籤
卻說老大夫的一番話,令公人誤以為他就是皇城司親事官失蹤案的罪魁禍首,已經摸繩索準備捉拿了。
不料老大夫卻忽地轉回身來,嘻嘻笑道:“早就說過了,兩根金條就免了,拿會子更方便,你們還非要送過來。既然來了,我也不好推辭,那就給我吧。”
這通言語讓兩名公人都傻眼了:這說的都是些什麽呀?
韓侂胄問道:“大夫,你可別捉弄我等,我們哪有什麽金條相送啊?”
老大夫捋捋胡須,疑惑道:“怎麽,你們二人不是趙侍郎派來的?”
韓侂胄心想:什麽趙侍郎?難道是說吏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趙汝愚[*]趙大人?
經過好一番解釋,雙方的誤會才化解。原來,這位老大夫名叫陸天遺,乃是昔日聞名遐邇的神醫魏文賦的大弟子。魏文賦死後,陸天遺繼承了“神醫”的名號,四處遊曆,磨煉醫術,近年來技藝已經爐火純青。一個月前,趙汝愚大人染了風寒,久病不愈,皇帝特派禦醫探望也沒治好。後來陸天遺恰巧路過臨安,嚐聽聞趙狀元的聲名,去趙府替他醫治。經過一連串的體察,陸天遺得知趙汝愚乃是習慣長年單衣夜讀,寒氣日積月累,因而大病,由於病灶過深,禦醫也隻按《傷寒雜病論》出於表象開方,所以沒能治好他。陸天遺便逆其道而行之,以辯證的態度用藥方,險些把趙汝愚治死。就在趙大人家屬要拿他問罪的時候,趙汝愚卻又逐漸恢複了健康。趙府上上下下為了答謝陸天遺,給了他整整一百兩銀子的報酬,還承諾要送他兩根金條。當時陸天遺為了表現自己高潔的品行,拒絕了金條。可後來轉過頭來又念念不忘,後悔自己當初的決定,因為兩根金條經常徹夜不眠。所以今天兩名公人來到藥鋪,陸天遺滿心歡喜,以為是給自己送金子的。
“原來是這麽回事,我當有了進展呢!”公人小聲埋怨,無奈地搖了搖頭。
韓侂胄輕揮手勢,讓同伴止住抱怨,而他又有問題問陸天遺:“敢問神醫,您是何時在此地行醫的呢?”
陸天遺麵露不悅,似乎有些不滿道:“難道老夫剛才都白跟你說了?我上個月替趙大人治好了病,得了一百兩銀子,所以有錢在這裏開藥鋪啊?你到底長沒長耳朵啊,要麽你就是蠢!”腦回路長成這個樣子,居然還在中紀委任職,真不知上麵是怎麽安排的?陸天遺如是想道。
韓侂胄被說了一通,卻不羞也不惱,因為他就是要得到最確切的訊息。接著韓侂胄又問:“那神醫,您在盤下這塊地之前,可知道這一片是什麽狀況嗎?”
“你問這個啊?容我回想一下。”陸天遺回溯了下記憶,道:“之前這裏走過水[**]。唉喲你不知道啊,聽人說那火燒得……連地都給燒穿了!後來這裏沒人要,讓我撿了個漏,低價盤下來了,這才開了家藥鋪。”
“地都給燒穿了?”韓侂胄覺得奇怪,地怎麽會被燒穿?尋常人家用磚石加上黏土鋪成地麵,得有多大的火才能燒起來?接著,他猛然明白:不是地被燒穿,是地板被燒穿!木頭地板、木匠屋、火燒、親事官失蹤、西坊匠人失蹤……我明白了。韓侂胄嘴角微微一揚,又問道:“陸神醫,當時替您蓋新屋的人,可曾從被燒穿的地下發現過什麽嗎?”
“發現什麽?”陸天遺回想了一下,輕笑道:“還能發現什麽,一堆炭灰而已。聽說原來這裏是木匠屋,木匠收納些木炭也不稀奇,我就沒在意。”
韓侂胄急忙問道:“那這些炭灰現在何處?”
“我倒河裏了。”見兩名公人神情悵然,陸天遺十分奇怪,問道:“這有什麽的,我嫌占地方,炭灰有啥用?”
兩名公人得知關鍵性證據已經沒了,心情跌倒了穀底,又問了幾個無關緊要的問題便有些失落地走了。
房上的元敬陽此時鬆了口氣。先前陸天遺說到地燒穿、發現炭灰的時候,他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最後一句“倒河裏了”,又讓他懸著的心安安穩穩地放了下來。他摩挲著胸口,不由得自言自語道:“好險、好險!”
豈料下麵的陸天遺忽然高聲叫道:“下來吧!”
元敬陽為之一驚,腳下一滑,一條腿就卡在了窟窿裏。經過奮力掙紮,他才把腿拔出來,整個身軀重又趴在屋脊,衝下觀察。
屋內的陸天遺端著茶壺啜了一口,眼睛稍稍一抬,正迎著元敬陽的目光而去。
“我都叫你下來了,你還在上麵作甚?給我修屋頂嗎?老夫可不打算付錢。”
我長年狩獵,隻要我願意,連野獸也聽不見我的聲音,這老大夫是如何知悉我在房上的?元敬陽暗暗叫驚,同時又無可奈何地下了地,走進了藥鋪。
陸天遺坐在屋內,等元敬陽進來,朝他端詳了一番,忽然說了三個字:“高肄風。”說這三個字顯然不是叫元敬陽,而是表明他知道高肄風這個人,同時似乎還暗示著他知道高肄風做的那些事情。
“您知道高神匠?”
“廢話。”陸天遺放下茶壺,道:“他師父周澤曼當年與鑄劍師石冠雙並稱神匠,而我的師傅魏文賦稱神醫。巫醫百工之屬,私底下都有交往,我怎麽可能不認識他。隻是奇怪,如今我等師傅均已仙逝,我們繼承師尊名號,本應有所作為,他卻銷聲匿跡,徒留名聲在世,而不見其人。現在我才明白,原來他是幹起了殺人的勾當。”
元敬陽道:“想不到神醫竟然與高神匠是故交,難怪幫他遮掩罪行。”
陸天遺白了一眼道:“瞎扯淡,我幫他個屁!”其實那些焦屍根本沒有倒河裏,他是留下來用作研究了。所謂替高肄風遮掩,其實是替自己遮掩。
“即便如此,還是要謝謝陸神醫。”
陸天遺的神態表明他並不領情。他從書案上翻出一封信,遞給元敬陽,道:“你回去見高肄風的時候,別忘了把這封信給他。”
元敬陽接過信,摸出裏麵放了幾粒圓溜溜的東西,可能是某種藥丸,隱約感覺這些藥丸又得引出一番風雨來。
[*]趙汝愚(1140年—1196年2月20日),字子直,饒州餘幹人。南宋宗室名臣、學者,宋太宗趙光義八世孫,漢恭憲王趙元佐七世孫。
[**]走水:火災的避諱說法。(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