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潯陽賞詩

字數:4364   加入書籤

A+A-




    “青城山天師洞?”這實在是不可置信,眾人紛紛表示,元敬陽給出的答案太扯了。不過元敬陽自有他的解釋:暴雪坊江疑已經暴露,按理說禦劍不太可能一直由暴雪坊中人持有。而至於瀟湘社是否於此事有關聯尚不能確認,更何況從接觸的結果來看,沈玉璃絕對是個老練的家夥,汝窯瓶敢拿,禦劍是絕對不敢染指的;這樣一來,整個大宋敢接收任何違禁品和贓物的就隻有一個地方:青城山天師洞黑市。

    “我看禦劍很有可能被送往青城山了,如果我們動作快點,興許能追上。”元敬陽尋思著:史霽風瞎蒙都能蒙對禹邊雲在江州[*],我這樣富有條理的分析怎麽也得對一次吧。

    道濟聽完他的分析,考慮一番道:“那也好,元施主你就按原先的計劃去江州吧,隻是順路多留意留意,萬一真碰上了盜持禦劍的人,記得把禦劍從他手中奪回來。貧僧則繼續在建康府一帶搜索,如果找不到線索,也會遣人逆江往西,一路搜尋的。不過仍有一點,若真如你說,禦劍被運往了青城山天師洞黑市,那兒的老道會不會真就把它賣掉呢,要是哪天我國使臣去了金人朝堂,看見完顏雍的虎皮椅旁放了把龍驃劍,那可就……”

    這倒是了,去年那隻皇家汝窯瓶說收就收了,有買總有賣,說不準天師洞的老道們真敢把禦用物品隨意賣給別國。

    道濟說道:“如此說來,還得盡快行動。既然如此,元施主,那就請你一路向西,設法搜尋吧。”

    “呃——這種事你找個別人不好嗎?”說到底禦劍被送去青城山也隻是推測而已,元敬陽隻是逞一時口舌之快,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罷了,可沒想真的去幫人找禦劍啊。

    道濟鼓勵道:“忠臣有難,好男兒豈能坐視啊?”逞口舌之快,並不是元敬陽的專利。

    在道濟的主導下,一幫人慫恿元敬陽去當個好男兒。元敬陽本就不擅長辯論,如今當然架不住七嘴八舌的教唆,勉強應允了。於是,他帶著蔣望舒與崔宣雨,去客棧叫上溫迪罕揚古和伯顏妥木帖,與狄千慧說明了最近的事情,便提了馬車趕赴江州了。

    江州隸屬江南西路,位於安慶府西南數百裏的地方,北鄰長江,潯陽江從轄境穿過,此州多麵環山,算是較為偏僻之地。江州不甚富足,多為謫官所在,但此地有不少名勝古跡,常引人詠物懷古。

    經過大半月的折騰,元敬陽等五人總算進入江州境內。而雲劍門不在府城,而是位於江州最南端,毗鄰鄱陽湖的大村中。所以蔣望舒先引著眾人前往潯陽樓,觀景與歇腳,一舉兩得。眾人走到長江之濱,卻見一座古樓飛簷雕畫,分外壯觀,雕簷外高懸一麵匾額,乃是蘇軾所寫的“潯陽樓”三字。據說當年蘇軾本欲題“潯陽酒樓”四字,但不慎墨汙“酒”字,於是將錯就錯,幹脆去掉“酒”字,氣魄反而要大多了。

    登上潯陽樓,蔣望舒微笑道:“先唐白居易有詩雲:‘常愛陶彭澤,文思何高玄。又怪韋江州,詩情亦清閑。今朝登此樓,有以知其然。大江寒見底,匡山青倚天。深夜湓浦月,平旦爐峰煙。清輝與靈氣,日夕供文篇。我無二人才,孰為來其間?因高偶成句,俯仰愧江山。’江州也算是人傑地靈的寶地,身為江州人,蔣某頗為自豪啊。”

    白居易的詩淺顯易懂,元敬陽如今也算是童生水平,自然聽明白了。

    幾人落座,酒家前來詢問需要招待些什麽。元敬陽道:“來八角酒,切四斤羊肉,再來兩個素菜。”

    蔣望舒忙道:“在下不飲酒。”

    元敬陽才想起來,雲劍門七星向來潛心修煉,禁止酒色。“照樣來八角酒,這位兄弟能喝。”說著,他指了指伯顏妥木帖。很快,酒家端來幾壇名酒藍橋風月,替幾人斟滿,又做好菜陸續端來,好讓客人們大快朵頤。

    幾人酒足飯飽,也不著急去雲劍門唐家大宅,而是趁著酒興欣賞起了潯陽樓上曆代文人墨客題的詩詞來。崔宣雨也是懂詩文的,還逐一為眾人賞析。幾人挨個瞧著,卻瞧見了一首文風與其他先人不太一樣的《西江月》。

    “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恰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雙頰,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報冤仇,血染潯陽江口!”待念完,元敬陽一陣激靈,酒醒了大半。再等看《西江月》下麵那首詩時,酒便完全醒了。

    “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籲。他時若遂淩雲誌,敢笑黃巢不丈夫!鄆城宋江作。嗬,還敢把自己名字寫上去!”

    蔣望舒尷尬笑道:“這兩首乃是當年梁山賊首宋江所題的反詞反詩,原本應該抹去,但名樓規矩,任何人所題的成文詩句不可隨意清除,所以這兩首就一直保存了下來。”

    一旁溫迪罕揚古滿不在乎道:“什麽反詩反詞的,反正我也看不懂。”

    “去,你懂什麽?”元敬陽自認自己現如今也是剛入門的文人了,愈發看不起文盲來,這就像一天能要到二十文的乞丐肯定瞧不起一天隻能討到十文錢的乞丐一樣,心氣高了。

    不過到了宋江反詩還沒完,緊跟著幾人又看到了一首墨跡較新的詩來。蔣望舒記得上次來潯陽樓還沒見過這一片墨跡,心裏奇怪,於是讀道:“風雨歧路曆艱險,霜雪絕徑凋碧顏。一任黔首淩雲誌,敢笑當國止弄權。九州盡攬英雄臂,四海憑擔丈夫肩。千軍纓絡蔽疆場,萬士長劍破青天。這一首更是不得了啊,‘敢笑當國止弄權’,這是把平章和參知政事們都給罵上了。不過這位顯然比宋江聰明,沒有題名。”說完,蔣望舒問酒家:“店家,你可知這一首是誰題的?”

    店家走進悄聲道:“可別聲張,這是前幾日一個三十來歲正當年的倜儻文人題的。那日他多喝了幾盅藍橋風月酒,仗著酒興叫人磨得墨濃,蘸得筆飽,揚起左手在這白粉壁上揮毫便寫。”

    蔣望舒問道:“那這文人姓甚名甚?”

    “他未說過,我也不便詢問。”

    蔣望舒點點頭,便打發店家走了。

    元敬陽倒聽出了店家畫中玄機,說:“你剛才聽沒聽見,店家說那題詩文人是用左手寫就的。看來這廝還真不是一般聰明,既不署名,也不給人徹查筆跡的機會,做事真叫幹淨!我倒真想見識見識,這人究竟是什麽模樣。”

    蔣望舒搖搖頭:“這種人,最好還是別和他有瓜葛的好。想當年黃巢和方臘也都是這般正當年的倜儻文人。”

    幾人便不再想這種事情,而是繼續賞詩。由於潯陽樓中曆代人題詩是無順序可循的,幾人很快又看到了一首唐人題的詩作。這首詩的字跡猶如刀刻斧鑿,不甚美觀卻字字如劍,深撼人心。

    蔣望舒念道:“風驚雨驟月無光,筆朽思盡心彷徨。萬家孤夜不堪醒,滂沱繞耳飲離觴。汙領破袖舊布裳,胸藏金劍萬丈芒。身無甲胄難橫行,何日能得我所向?荊州江陵於天舜作。”之所以看出是唐人所寫,是因為江陵在唐代隸屬山南東道的荊州,荊州江陵顯然是屬於唐代的地理劃分。如果跑去地理不談,這題詩人的名字也足以證明該詩出自唐代。

    蔣望舒思考道:“於天舜,莫不是江湖上流傳的邪刀神目於天舜?”

    又聽到詢問,酒家過來笑道:“你要問我可問著了。這潯陽樓一直是小的家裏傳下來的祖業。最早先唐睿宗年間,我家先祖興建此樓,剛建不久,就有無數王公大臣、文人騷客、乃至江湖豪俠來此歇腳賞景。唐玄宗先天元年的時候,有個荊州江陵出身的年輕刀客來到此樓,那日他飲酒之後感慨萬千,便在此麵牆上寫下這首《廿二生辰記》來。”

    元敬陽想了起來,耶律宓所佩的寶刀不正是這位傳說中的刀客於天舜所用的佑麒麟神目嗎?此時蔣望舒正因店家的話唏噓不已:“想來已經四百餘年,唯有此間墨跡能證明斯人曾走過世間,真可謂‘人生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啊。”

    溫迪罕揚古看事物的角度總是很獨特,他也閑不住嘴,發表意見道::“聽你們說的,無非是感慨物是人非,什麽‘人麵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可你們偏偏漏了一人。”眾人奇怪,怎麽就叫漏了一人了?於是問他此言何意。溫迪罕揚古麵朝店家,嗬嗬笑道:“到潯陽樓來的人物數不勝數,如今不知幾人尚存。而唯獨店家一家,經營這酒樓數百年屹立不倒,可說稱得上是滄海橫流,乃現英雄本色了。”

    店家忙賠笑道:“不敢當、不敢當。”

    店家話音未落,就聽別處傳來一句叫好聲:“說得好!值此當浮一大白!”

    [*]江州:東晉置江州,轄境為江西大部,後南朝多次分割,使江州轄境變小。這裏的江州大致上可以看作是如今的江西省九江市及附近地區。(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