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第三黨派
字數:2889 加入書籤
“第三派人?”聽了史彌遠所說的話,在場的人都感到十分意外。雖說大宋朝堂一直存在黨派,但同一時期通常隻存在兩派,比如神宗時期的變法派與保守派,目前的主戰派與主和派,基本不會存在第三派。於是眾人便問史彌遠那第三派是哪一派。
不知出於什麽原因,史彌遠特地謹慎地探頭出屋看了看,方才折回來說道:“皇城司派。”
在苗劉兵變之後,當時還是皇帝的太上皇覺得武將不易掌控,時時注意把控兵權,但當時畢竟外患嚴重,各大護軍時常要在前線活動。而恰在這段時間,皇城司數千親從及親事官因為戰亂減員,太上皇便從嶽家軍、韓家軍遴選背嵬軍等精銳數千人重新充實皇城司勢力,組建了一支特軍,名為烈風令;不單如此,太上皇還從幾大宣撫使麾下調用一些得力幹將為己所用,兼顧削弱宣撫使勢力及加固皇家力量。正因如此,一派直屬太上皇的文官武將勢力就此形成。
該派係以太上皇趙構為首,除了一些心腹大臣外,其下主要有烈風令的十三名指揮,都指揮杜弼如,副都指揮馬應星,副都指揮李詡,其餘指揮盧方譽、陳靖元、梁成棟、丁開達、滿不翦、張澤潤、陳鐸、公孫莫、公孫禮、公孫駉。當然,按照慣例,這十三名指揮大半是文官出身,但其中也不乏能征善戰的將才,例如杜弼如就曾經親自指揮烈風令四大營與聚眾起事的兩萬江湖匪徒血戰武夷山,陣斬當時號稱的武林盟主李乘風。
然而隆興北伐之後,太上皇為了限製皇帝的權力,強行解散了特軍烈風令,還將一些不再服從他本人的指揮處刑。直到最近幾年太上皇年老力衰,皇上才重新擁有了皇城司的控製權,如今為了整頓昔日太上皇為抵禦金人而一紙詔書造就的諸多民團,烈風令應該也會重新組建。
聽罷史彌遠的分析,狄萬英感歎道:“想不到其中糾葛竟然如此複雜。隻是這第三派人的目的究竟是什麽呢?”
史彌遠道:“具體的我當然不清楚,但或許能揣測個大概,不外乎是遊走在幾方之間,利用各種手段來削弱其他兩派,讓自己一派深受帝王信任,從而以權謀私。而且皇城司派有個最大的優勢,那便是他們擁有監督百官的特權,手上有不少大臣的黑底可以用來勒索。”
禹邊雲道:“對了,衙內方才說皇上要重組什麽特軍,整頓軍社,聽起來就是個吃力不討好的活,這皇城司派真的願意賣力氣?”
史彌遠笑笑說:“他們吃的就是這碗飯,自然要賣力氣,隻不過——”
“隻不過什麽?”
“隻不過重組的特軍人數不會太多,而且戰力應該會大大弱於幾十年前的那一撥,要想靠他們整頓根結盤據大大小小數十個軍社的百萬人,恐怕不是易事。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辛棄疾、楊萬裏的雷霆手段,可以僅憑廂軍和差人迅速鏟除不法社團及盜匪組織。”
這話提醒了狄萬英,狄萬英道:“這麽一說我有印象了。年初與李季敞血戰,我玄影門傾盡全力,也隻能勉強支撐,最後靠的是一支百人的禁軍騎兵才將其擊敗。那隊禁軍會不會就是史衙內你方才所說的烈風令?”
“有可能吧。”不能確定的事情史彌遠不會輕易做出論斷,目前他隻是邊緣人物,離權力中心還很遠,許多事情也隻能進行猜測。
元敬陽一拍大腿,道:“嗐,我就說嘛,軍社坐大,朝廷怎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遲早會有動作的。”
禹邊雲提醒道:“可你別忘了,史衙內說了,這特軍人數極其有限,怎能壓製住那些動不動就上萬人的社團呢?更何況軍社原先亦是皇家支持才組建的,現在說要解散,盡管像辛大人那樣雷厲風行的人能迅速鏟除數個鄉社,但進行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誰知道那些大社會不會做出一些過激的舉動?萬一真逼出個楊幺、方臘,憑大宋如今的底子,能不能熬得住啊?”
史彌遠歎口氣,道:“真那樣我們又能如何呢?到時候攜家帶口逃難唄。”
“衙內豈能有如此想法?若真有軍社作亂的那一天,我狄某必舉族勤王!”說這話的是狄萬英。就在他說這話的時候,狄千慧側眼偷瞄了他一下,心裏淨是說不出的想法。
史彌遠感佩:“狄兄台果然是忠臣武襄公之後,壯心可嘉,史某一比,頓覺形穢,慚愧慚愧。”
元敬陽感覺他們幾個似乎要開始飆學問了,自個兒一個童生水平鐵定是摻和不進去的,於是忙道:“現在就談將來的事情未免太早,先想想這個暴雪坊的職人移即怎麽處理吧。”他在此之前可是囑咐過溫迪罕揚古的,叫他把人送過去的時候提醒狄萬英,移即不能留。
狄萬英當然不希望自己的名字出現在暴雪坊複仇名單上,於是他稍加思考便喚來管家,道:“劉成軒,你將這封信叫門中最得力的人送往建康府齊大人處,切不容有失!”他遞給劉成軒的信,正是整理好的移即的供詞。之後,他與狄千慧耳語一番,千慧點頭應和,接著便轉身出去了。耳語的內容,自然是殺死移即,並且叫人以適當的方式處理掉屍首。處理的方法嘛,就是將屍首剁碎,摻在飼料裏,喂給牲口,到最後就變成幾坨肥料。暴雪坊人為財多行不義,如此結局也算是報應使然。
齊肅卿交代的任務完成了,往後狄萬英等人可就幫不上忙了,範大人是安是危,隻能看他自己的了。
既然緊要的事情結束了,接下來要幹的自然是找樂子,按照元敬陽所想,狄萬英一個富二代、史彌遠一個官二代,找樂子無非是泡青樓、聽小曲兒、看大戲一類,要是雅興大發,估計就是遊覽園林罷了。可不成想,史彌遠卻提出了一個令人頗感意外的主意:“元兄弟你新婚燕爾,不妨我們一同去普陀山遊玩一番,順便找觀音娘娘求個貴子如何?”
元敬陽聽後喜道:“說的有道理,等我算好路費就出發。”(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