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〇七章 聚眾興事

字數:3246   加入書籤

A+A-




    “當你隻有十個人的時候,看見誰都得裝孫子;而當你有百八十人的時候,比隻有十個人的時候還要危險,甚至往往連孫子都裝不了;但當你有兩萬多人的時候,裝孫子的就得是別的人了。二哥,你明白嗎?”

    “我當然明白。禹先生,您呢?”

    “我也明白。”

    “對了,禹先生,我讓您自稱翰林學士,可別出了疏漏啊。”

    “翰林學士和學士隻差兩個字,區別可大了喲。不過你放心,我這點厚臉皮還是有的。”

    海州西北郊外,陳文溙、陳文瀚、禹邊雲三人並排騎馬,立在土坡上有一句沒一句地嘮著嗑。他們看著四周圍密密麻麻,隊列整齊,幾乎一眼望不到頭的忠義社社眾,心中有說不出的暢快感。他們都激動地兩手發麻,不得不通過說話來舒緩心中的壓力。

    禹邊雲又掃了一遍這兩萬多人馬,不禁壯懷激烈,想起了一位古人曾說過的話,通過自己的口講了出來:“‘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多希望再多十倍人,那樣的話就可以直搗黃龍,何必計劃如何安全南歸呢?”

    陳文瀚板著張臉道:“當年嶽爺爺的確有現在的十倍人之多,他也是這麽想的,可最後呢?”陳文溙道:“唉,二哥你老是說一些煞風景的話。禹先生國士無雙,有報國之誌,是我大宋之幸事,你何必非要拂他意氣?”陳文瀚冷冷道:“我沒有打擊禹先生意誌的意思,我隻是隨口說說,別回去了後和嶽爺爺一樣……”

    陳文溙挑起眉毛,雙眼瞳孔突然緊縮了一下,而後迅速恢複正常。

    禹邊雲總覺得陳文瀚的話哪裏不太對,想問問“和嶽爺爺一樣”是幾個意思。話剛要出口的時候,忠義社分社社主打馬來到跟前。

    常凱拱手道:“稟告二位指揮、禹學士,連日以來,濟南、東平、益都、登州、密州、海州六處分社人員大部均已抵達,共計兩萬五千餘人。其餘數千人,負責後勤與護送眾弟兄家小近八萬人陸續向南轉移。”

    陳文溙點點頭道:“很好。我們大部在此,隻要稍微搞點動靜就能引起金人注意,這樣的話,弟兄們的家屬就會更安全些。”

    常凱道:“現在俺們有兩萬五千之眾,二位指揮有何打算?”

    陳文瀚道:“人都是你們諸社的人,我二人不能擅自做主,還要和常社主在內的六位分社社主好好商議一番才行。”

    常凱道:“指揮說的是,我這就派弟兄請幾位社主。”

    稍後,諸社人馬結寨,各社元老在大帳內齊聚。濟南社主朱炳、東平社主常凱、益都社主覃關山、登州社主周日月、密州社主厲鬆都已到齊,唯獨缺了海州社主鄭繼先。海州巡社的豪強們帶來四千兄弟,可偏偏少了社主,會議無法進行。於是其他社主紛紛詢問鄭繼先何在。海州巡社的元老道:“諸位莫慌,鄭社主讓俺們先來,他隨後趕來,想必過一會兒便能到了。還請各位稍安勿躁,再等候片刻。”

    說是稍後就能來,可兩位皇城司指揮、禹“大學士”及五位社主和十餘名元老左等右等,一直等到太陽落山,夜色愈來愈濃,都不見鄭繼先的人影。

    有人著急了,提高了嗓門問海州巡社的元老:“你們社主許久不來,究竟為何?”

    那元老揩了揩汗道:“俺帶了巡社幾乎所有的家底過來,哥哥你這粗嗓門倒像是懷疑俺了。鄭社主至今不來,俺也不清楚啊。”

    那人喝道:“瞧你這話,俺是要懷疑你們嗎?倒是你先說出這等話來,反而叫俺起疑。說,你們是不是早和金人勾結一氣,在此拖延,好讓各州府的金兵能摸到此地,對俺們合圍?”

    “沒有的事,沒有的事啊!”

    二人爭吵間,帳外似乎發生了一些混亂,而後從外麵突然撲進來一人,此人麵色如土,眼圈發黑,後背上還插了支黑羽箭,一看就是亡命趕到此地來的。

    海州巡社的元老一見大驚,忙起身攙扶,驚道:“社主,社主為何負傷前來啊?”

    原來亡命趕到此地的人正是海州巡社的社主鄭繼先。

    鄭繼先強撐著看看在場的各位社主和元老,喘了幾口氣,說出一句讓眾人心生畏懼的話來,便暈倒了。他說的話是:“猛安軍出動了。”

    海州巡社調度之時,暴露了行跡,太守當即派遣長年駐紮在海州西北郊的精銳猛安軍沿途截擊後方跟進巡社社眾。

    “而且——”

    密州社主厲鬆問:“而且什麽?”

    鄭繼先以頭搶地,哀聲道:“猛安軍追擊俺一陣子後,突然停下,轉而往南去了。”

    厲鬆忙問:“往南去了,什麽意思?”他剛問完就明白了:猛安軍必定是發現了護送忠義社社眾家小的隊伍,襲擊老弱婦孺去了。常凱也很快會意,一捶掌心,叫聲:“大事不妙!”

    諸社社主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弟兄們的家屬要是被殺絕了,大家若不以死謝罪,良心豈能安?

    不過禹大學士努力鎮定下來,問鄭繼先:“鄭社主先不要絕望,你先告訴在下,海州猛安軍多少人,金人還有沒有其餘兵馬?此外護送眾弟兄家小的隊伍是怎麽樣的,集中還是分散,大約多少人?”

    鄭繼先稍稍冷靜了些,道:“海州猛安軍乃是當年海陵王完顏亮南下時遺留在海州駐紮的,人數約有一千,俺趕來此地時並未發現金人調動其他人馬。至於護送家屬的隊伍,我社是五百人護送著一萬老弱婦孺,尋偏僻小道聚眾而行的。”

    禹邊雲一邊思量一邊自言自語:“恐怕我們一開始的策略就是錯誤的,家小應當隨大隊一同行進,像劉武忠【*】那樣才對。現在家屬與大隊遠離,確實很危險——鄭社主,您在海州經營多年,可知猛安軍是什麽配置?”

    【*】劉武忠:劉錡(1098年―1162年2月25日),字信叔,德順軍(今甘肅靜寧)人。南宋抗金名將。(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