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一章 千年大議

字數:4408   加入書籤

A+A-




    狄萬英看出來羅邦彥是個把自己利益放在絕對第一位的小人,故而向他詳細分析局勢,告訴他跟隨瀟湘社絕對沒有好結果,最後成功將其說服,二人在兩社頭領們的見證下結為盟友。

    玄影社這邊的事情辦的差不多了,萬羽堂那邊才剛剛開始。

    十幾日下來,揚州、楚州二分堂的頭領高邦宏、董國用、李丹晨及伯顏妥木帖前後帶著部分堂眾來總堂遞送花名冊。

    而就在人都到齊的時候,元敬陽的“間歇性精神障礙”又恢複了,他拿過花名冊,臉漲得通紅,後悔起當時在狄萬英等眾人麵前做的決定來。他坐在議事堂裏,捧著兩本花名冊,挑起一根眉毛,裝作似乎還有些疑惑地看著分堂四名頭領,問:“你們一齊來平江作甚?”

    李丹晨把又一本冊子往桌上一拍,忿忿道:“不是你叫我們來的?趕巧分堂又加進來一撥人,害得我緊趕慢趕,才把名冊登記完全,送給你這個總堂主!諾,這是下冊!”

    元敬陽被“啪”的一聲嚇了一顫,唯唯諾諾地拿起冊子,小心翼翼地翻看起來,搞得好像李丹晨是他的上司一樣。元敬陽不急不忙地將名冊一頁頁翻開,越看眼珠子瞪的越大,最後連身驚呼:“哦豁,難怪你譜變得這麽大,手下的人比老子還多!”

    楚州分堂花名冊上下兩本,記著滿滿八百個堂眾的人名等信息。而揚州分堂遜色不少,隻有兩百來人。

    元敬陽數落高董二人道:“你看看人家李娘子,那麽點兒人分出去的,現在多少人?你再看看你們,多少人出去的,現在才幾個人?”

    李丹晨謙虛道:“這算不了什麽,若在給我一些年月,八千人都不是太大的問題。”

    元敬陽搖頭感歎:“李娘子才能出眾。我不過是個山村小民,將來我要是不想幹了,不如由你來統領這幫烏合之眾。”李丹晨忙道:“可不敢答應。總堂主一時玩笑話,往後可別再說了。”元敬陽無奈地笑道:“你啊,以為我白帝托孤,要你怎麽怎麽樣?我的肚腸可沒有那麽多拐……”李丹晨笑道:“我就當總堂主什麽也沒說。”

    元敬陽心中落寞,感覺自己和堂中兄弟們之間產生了隔閡。隻得無奈道:“罷了,不說這些了——揚古,把所有人都喊來,好好商量下往後的事情吧。”

    答應了狄萬英的事情不能不幹,就算不幹,也不能轉頭就否定,不管怎麽說,一場影響了萬羽堂未來千百年風雨的關鍵會議就在平靜得甚至有些壓抑的氣氛中展開了。

    議事堂內,所有人把桌椅都拚連到一塊兒,圍成一圈,麵麵相覷,誰都不知道該從何說起。

    李丹晨見氛圍如此,恐怕坐到夜裏都沒人說話,她便開口道:“大夥兒不知如何說,那便由奴家起個頭吧。如今我們萬羽堂經過七年發展,已有有一千三百餘人,又逢安慶軍社大會之後天下軍社分為兩派,戰雲氤氳,我們應當順潮流而動,向朝廷申請改組為軍社。”二軍師李衡隨後提出反議:“改組為軍社,其實並沒有必要。我們萬羽堂作為江湖門派,不受太多法度約束,逍遙自在。若是改為軍社,確實是能得到朝廷支持,但同時也會受到很多監督管控。考慮到我萬羽堂中有很多灰色身份的人,其實並不適宜申報。”李丹晨知道李衡的擔心之處,便道:“先生毋需有不必要的擔憂,現今的民團也不乏有受到招安的強人。我們萬羽堂有長洲開國男的門臉,隻有往後我們遵紀守法,朝廷是不會計較太多的。”

    其他頭領分作兩派,一派支持李丹晨的觀點,一派支持李衡,兩邊五五開。眾頭領們無法統一意見,隻有看向元敬陽,想問問總堂主的意思了。

    而元敬陽自最近幾月一連串的風波後,得了間歇性的神經病,時而正常時而異常,時而溫和時而火爆,又時而果斷時而猶豫,目前他就處在猶豫不決的狀態當中。他也拿不定主意,唯有習慣性地向唯一還沒發表意見的禹邊雲求助。

    禹邊雲知道此事不是隨隨便便可以下決斷的,他捋著胡須深深思考,沉默許久,直到目中閃過一絲耐人尋味的神色,才有話出口:“總堂主,你可曾回想過,我們當初是怎麽拉起隊伍,建立萬羽堂的?”元敬陽被他一問,不禁抬眼看著房梁,努力從腦海中扒拉出往昔的記憶。禹邊雲見他想不起來,便換了個問法:“這麽說吧,你還記得我們因何聚集在一起的?”

    “因何聚集在一起……”換了個問法,元敬陽還是呆呆看向房梁,仔細回憶。

    禹邊雲一聲嗟歎,忽而高聲吟道,字字送入眾兄弟耳中:“男兒立誌走瀟湘,千裏關山路蒼茫。”

    元敬陽陡然精神一振,接道:“等閑英雄問名姓,落雕落雁唯敬陽!”他這麽多年讀的唐詩宋詞極多,都已經達到了可以隨口吟出表達內心思緒句子的程度了。當然他仍然寫的一筆爛字,所以他多喜歡說而不喜歡寫。

    禹邊雲綻放出欣慰的微笑,道:“你並沒有忘記。”

    元敬陽的間歇性精神障礙暫時控製住了,腦子也處於清醒狀態,也就不再問些無足輕重的問題了,而是問:“禹先生,你覺得我們是居中還是居後?”他問的,是參與軍社大戰後,是要貼近核心忠義社順勢而動,還是穩居後方見機行事。

    禹邊雲卻道:“居中居後皆被動,以我萬羽堂之籍籍微名,唯有敢於爭先,居前為上!”

    元敬陽問:“瀟湘社六十四萬眾,我若爭先,如何匹敵?”

    禹邊雲道:“一國之兵勇悍者十之三四,一社之眾能戰者十之一二,瀟湘社六十餘萬,敢戰者不過十餘萬,又兼天下軍社齊攻,瀟湘社三麵鄰敵,內不和。我萬羽堂自東往西,與其他諸社策應協同,所遇之敵絕不過千。兵法雲:‘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以我百萬一心,攻其惶惶之陣,有百勝而無一敗也。一朝功成,我等名就,名著青史,流芳百世!”

    “好!”元敬陽推開椅子站起身,重重捶了下桌子,分派任務道:“禹先生,你即刻準備材料遞交官府,我萬羽堂往後要做軍社。李先生,你聯係狄兄和臨安的史公事,托他們打通關節,讓朝廷批下來。李娘子,你居功至偉,往後一直空著的副總堂主的位子就由你來當,凡我不在場的時候,堂中一切事務全權委托於你,以此肋差為憑——”

    李丹晨起身拱手道:“承蒙總堂主厚愛,奴家必當赴湯蹈火,萬死不辭!”而後她接過元敬陽放在桌上推過來的一把朱紅裝具的短刀。值得注意的是,元敬陽有兩把肋差,自己一直不帶,一把給了崔宣雨,給李丹晨的就是另外一把。

    元敬陽繼續下達各項命令與指令。萬羽堂成功被允許改組為軍社後,由於規模尚小不必更名,依然稱呼為萬羽堂,但堂內頭領的職稱按照軍社的編製順位提升一級,雖無實質變化,但眾人即便得了個虛銜,仍舊皆大歡喜。

    待一切手續事務辦妥,狄萬英等人登門祝賀,並商討大事。

    據說就在萬羽堂辦理各項手續的一個多月內,涪州、漳州、江州三地已經爆發了小規模的械鬥,兩大派係之間交鋒十數次,死傷千人。其中涪州、漳州兩處,瀟湘社控製較弱,戰了數次後,逐漸收縮了陣線。唯獨江州一地,是瀟湘社剛剛立足的要地,無論如何也不能放棄,江州當地的鄉社與其戰了月餘,先是利用熟悉地利水文的優勢占據了上風;可瀟湘社此前派出的千餘人自紹興返回,順路殺了個“回馬槍”,將江州鄉社打得大敗,全下了潯陽江玩起了潛遊(喂魚)。

    而領頭的忠義社雖有百萬之眾,但結構鬆散,各個分社對總社主劉焱的服從程度並不是特別的高,所以對他下達的指令也不會放在第一位執行。

    蜀中人勇悍,故而西線與瀟湘社不相上下,誰都討不到便宜。可東線就不同了,一幫養尊處優、混日子的人,怎麽可能打得過瀟湘人?若想扭轉現在的局勢,必須得有一股力量,能擊退釘在江州的瀟湘社兵馬。

    元敬陽聽了,感覺如今的形勢還是很混亂,毫無頭緒。狄萬英卻告訴他,其實問題沒有那麽複雜,因為在瀟湘社內部,早就潛伏下了忠義社的探子,而這些探子已經將瀟湘社的兵馬分布繪製成圖,秘密交給了劉焱。而狄氏與劉家相交甚厚,劉焱將兵馬分布圖的一部分複製一份,送給了狄萬英。

    當地圖攤開在桌上的時候,禹邊雲一眼看出了要害所在。

    “其實我們不必非要走水路,按照江州、蘄州、鄂州的順序一字一板地攻過去。”

    狄萬英問:“禹先生難道有什麽想法?”

    “其實隻須一股輕兵,直插心髒。”禹邊雲食指點在了地圖中央:江陵。

    【作者題外話】:作者工作業務較忙,接下來幾月更新會明顯放緩,希望讀者原諒。(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