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四章 陰差陽錯
字數:3059 加入書籤
杜行之對沈玉璋說要助他一臂之力。沈玉璋其實也清楚,僅憑自己的百十號江湖弟兄,就算加上江陵派,實力還是遠遠不及沈玉璃的。尤其是很多人都忽略了一點,沈玉璃不光有瀟湘社,還有一個高人輩出的八卦莊在背後一直支持。從前唐開始,瀟湘沈氏就和八卦莊結交,代代互相幫扶。唯獨沈玉璋因為私生子的身份,身為沈氏後裔,卻得不到八卦莊的援助。
杜行之道:“先父曾經試圖將八卦莊徹底挖出鏟除,隻可惜精力有限,又苦於線索太少,最終未能成功。但現在好了,八卦莊不少人在瀟湘社任職,冰山不再隻是顯露一角了。”沈玉璋問:“杜大人想好了怎麽對付八卦莊了?”杜行之搖搖頭:“還沒有,不過有個大概雛形。”沈玉璋道:“即便是雛形,大人也不妨說說。”
杜行之沒有直說,而是問他:“你覺得八卦莊中這些傳出自己名號的人裏麵,哪個比較高調?”
“若論高調嘛——”沈玉璋忽地想起設計請君入甕,試圖謀殺沈玉璃的那日,布下疑兵之計,迫使他們撤退的紀姝。即便沒有那件事,紀姝也喜歡四處宣傳,給自己的功績添油加醋地傳揚出去,生怕別人不知道她的大名。沈玉璋懂了:“大人是說——”
杜行之擺出手掌,示意毋需多言,同時又說:“當然,具體執行還是得你們來。”
沈玉璋點頭道:“那就但聽杜大人安排。”
三國後期,鄧艾破蜀後,薑維與鍾會密謀興複漢室,事泄被殺。蜀中的諸葛家族為避免受牽連清算,決心隱居,並且從此與宦門撇開關係,不再入朝為官,轉而潛心研究奇門遁甲等風水玄學,建立了隱秘幫派八卦莊。如今曆經八百餘年,他們家族的一部分已經從成都遷到了荊湖。再過百餘年,還會出現一個叫諸葛大獅的人物,舉家遷至東南,依照八陣圖修建村落,避開戰亂,令香火延續。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現在的八卦莊,在江陵府、襄陽府、鄂州、嶽州、潭州、常德府、灃州均有分布,隻有最重要的乾莊位於野外某地,不在城中,鮮有人知道具體位置。而乾莊莊主、同時又是家族族長的諸葛玄元,在瀟湘社任副社,依然是神龍見首不見尾,極少有人知道他究竟什麽模樣。有這種極為低調的,自然也有極為高調的。巽莊的紀姝打小就十分淘氣,讓父母沒少費心神,長大之後還多了樣毛病,變得愛慕虛榮,就喜歡炫耀本領,希望別人都認識並且佩服自己。也正是靠著軟磨硬泡外加關係,她才如此年輕就當上了瀟湘社的錄事。
這一天社中無事,紀姝再度技癢,帶著小廝和貼身丫鬟就來到城中坊市大街,擺攤豎旗,旗子上寫著“一人一次五十文不還價”,她也要過一把算命先生的癮。可她的攤子又和其他算卦的不一樣,別的算卦的桌上都鋪著太極八卦圖,旁邊還有羅盤與香爐。紀姝的攤子上,隻有她自個兒兩條交叉枕著的胳膊。
別說,還真有好奇的人過來,想試試女先生的本領。圍觀的人當中有三個年輕人,早上同一個時辰生的,想算算將來的事業。
紀姝問完三人生辰八字,掐指一算,道:“你,將來進士及第,能做到知府;你,將來去大山寺撞鍾;至於你,長江上撐船。”
三人有兩個不服氣了,問:“我們三人都是同樣的生辰八字,為什麽相差如此巨大?”
紀姝解釋道:“你們三人的生辰八字確一樣,都出生在雞鳴卯時。可你們落生的時辰又不一樣。他落生在公雞打鳴揚脖之時,你落生在公雞打鳴低頭之時,你又落生在公雞打鳴伸脖之時,時辰上就差這麽一點點兒,你們三人的命可就差十萬八千裏了。正所謂:‘揚頭知府低頭僧,伸脖落地把船撐’。”
紀姝這麽一說,未來的船夫的和未來的和尚方才服氣。
這三人走了,又坐下來兩位,剛坐下就賠笑稱:“紀錄事。”
原來這二人是**槍社的兩名社眾,專門負責後勤工作,今天結伴來城中購買應用之物,恰好看見紀姝擺攤算卦,覺得機會難得,就過來蹭一回。
紀姝之前見過二人一麵,道:“一回生二回熟,你們這才是第二麵,坐下來的時候還是生人,一人五十文算卦錢可不能免。”
二人笑道:“那是那是。懇請紀錄事給我兄弟二人算算時運,看看我們啥時候能發跡?”
紀姝聽他們報完生辰八字,又瞥了眼手相,沉默片刻,開口道:“你們哥倆,想吃什麽吃什麽,想喝什麽喝什麽,看見喜歡的東西就買,有喜歡的衣服趕緊穿。”
這倆人一聽:喲,我們是要發財啊,想吃什麽吃什麽,想買什麽買什麽,不發財能這麽造嗎?二人欣喜,就準備掏錢。
那知紀姝攔住他們,說:“我改主意了,既然是第二次見到你們,就算是熟人了,我怎麽能收熟人的錢呢?”
二人更加高興,說財運財運就到,剛準備花的錢就退回來了,可不是要走大運了嗎?兩人謝過紀姝,歡天喜地地走了。
丫鬟、小廝和圍觀的百姓都好奇:“大娘子怎麽不收他們兩人的卦錢啊?”
紀姝幹笑兩聲,低聲道:“這是規矩,不能收死人的錢。”簡單回答完,紀姝叫小廝把耳朵貼近,對他吩咐:“槍社恐將有變,你速速去木蘭居告知沈社主。”
小廝眼睛瞪大,驚訝不已。但他知道小主人機敏,判斷力極強,通常情況下不會有錯,於是立刻穿過人群,直奔木蘭居去了。
紀姝心道:虧的是今天一時興趣出來擺攤,碰上這倆缺心眼的,不然還算不到那些事。既然如此,我也得有所準備。她這麽想著,又怕小廝並不知內情,光靠一張嘴傳信不靠譜,就打算草草收攤,回去親自麵見沈玉璃了。
她讓丫鬟卷起旗子,撤去白桌布準備走人,沒成想剛走未走之際,麵前啪嘰又坐下來一人。
諸葛大獅:諸葛亮第二十七世孫,宋末元初人,帶領家族遷至今浙江蘭溪。(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