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駕崩
字數:8929 加入書籤
弘晅想也沒想:“真的又如何, 假的又如何, 死的又不是大清百姓。”
“不是大清百姓就不是人命?”胤禩簡直不敢相信他聽到的。
太子理所當然的說:“在孤眼裏朝鮮百姓和俄人沒什麽區別,八叔非要答案, 孤告訴你,不是人命不人命的問題,而是他們的死活跟孤沒關係。有那麽多閑糧, 還不如分給大清吃不上飯的百姓。”
“你——”胤禩張了張嘴,“豈有此理!”
弘晅被叔叔哥哥們擠兌慣了,絲毫沒感到不快:“八叔覺得孤不對,大可向汗阿瑪稟報。不過, 孤敢保證你的皇帝哥哥會稱讚孤, 數落你一頓。”
胤禩看向胤禛無聲地問, 真的?
“皇上二哥怎麽想的我不清楚。”胤禛道,“咱們可以算算,朝鮮比京城冷, 今年二月中京城下了一場大雪,朝鮮那邊即便沒有雪,先前下的雪也不可能化。
“據我所知朝鮮主食大米, 為保秧苗不凍死,他們大概四月初或者三月底插秧。而那邊的水稻大概四個月左右收割。這個時候稻苗應該都沒黃,或者剛剛泛黃,至於這季水稻能見多少,至少得再過二十天才能知曉。即便顆粒無收,也沒到必須賑災的時候。”
胤禟不解:“那你還要派人查看?”
“朝鮮國王若真胡扯, 咱們也無需找理由應付。”胤禛說著話轉向太子。
弘晅:“孤不同意呢?”
“那就不去。”胤禛說的幹脆。
弘晅睜大眼:“四叔都不想想?”
“想什麽?”胤禛道,“朝鮮百姓又不是大清百姓,太子剛才已經說了。太子覺得我會為了幾個朝鮮人跟你作對?我恨不得除了大清以外的人都死光。”
弘晅嘖一聲:“還是你狠,不愧是孤的四叔。今兒孤心情好,請你們去東宮用膳。”起身伸個懶腰就往外走。
胤禩扯扯胤禛的衣角:“真由著他?”
“太子並沒說錯。”胤禛道,“屬國強大起來對朝廷沒好處。”
胤禩頓時無語。
胤礽抵達赤峰,向蒙古諸台吉炫耀一下他的軟車軲轆馬車,在眾台吉的羨慕嫉妒中繼續往北。聽到策淩說俄人如今已撤到離原先劃定的邊界線八十裏外,便叮囑策淩見好就收,他並不想把紅毛子惹毛。
策淩也不想把紅毛子惹毛,不過他也得防著紅毛子,於是提出向朝廷買火器。其實策淩更想找朝廷要,可惜皇帝太小氣,借給他火器都要他出來回費用,送他?這輩子甭想。
胤礽聽到策淩要的不多,便跟策淩說火器由胤禟負責,他並不知道一枚火炮造價多少,吩咐他直接給胤禟寫信。
八月初,胤禟接到策淩的信,過了三五天又接到幾封蒙古王爺的信。縱然九王爺去過漠北,到過南海最南端,見多識廣,可是看到皇帝出去一趟賣掉三十枚火炮,兩百粒彈,忍不住感慨,他見識太少。
翌日,見著弘晅,沒有外臣在場,胤禟故意把策淩寫給他的信給弘晅看:“有什麽想說的?”
“咱們不用的那些火器賣給他們。”弘晅道,“別賣最新的火炮。”
胤禟:“你的汗阿瑪太大方,之前借給策淩的火器就是前年做出來的。”
“這兩年沒有改進?”弘晅問。
胤禟仔細一想:“是有一點點改進。”
“這就行了啊。”弘晅道,“即便策淩請懂行的人研製,等他做出來一模一樣的,咱們新的又出來了。怕什麽,盡管賣。”
胤禟服氣:“真是你汗阿瑪的好兒子。”
“必須的。”弘晅道,“給雲南、四川和西藏那邊去信,叫他們聯絡一下那邊的外國人,問問他們要不要火器,把以前的火器全部清理出去。”
胤禟皺眉:“賣給他們做什麽?”
“聽汗阿瑪說南邊那些小國都被西方來的洋人占了,當地人肯定想奪回來。”弘晅知道胤礽一直惦記簽《尼布楚條約》讓出去的地,將心比心,“咱們提供火器,他們把洋人打回去,消減洋人的地盤,咱們也不用整天擔心被洋人比下去,洋人攻打咱們啊。”
胤禛看了他一眼:“你倒是會一舉反三。”
“謝謝四叔誇讚。”太子臉皮十分厚,衝胤禛笑笑,就問胤禟,“除了火器,還有別的事?”
胤禟深深的看了他一眼:“沒了。本來還指望你勸勸你汗阿瑪。”
“汗阿瑪決定的事,孤勸不了。”弘晅道,“汗阿瑪連皇瑪法的話都不聽,孤說得多了,他直接揍孤。”
胤禛:“每次都是一巴掌,跟撓癢癢似的還好意思往外說。”
“那是沒打在你身上。”弘晅扔下朱筆,“孤得陪皇瑪法用膳去了,剩下的你們處理。”不等叔叔們開口,又說,“汗阿瑪說了,你們協助孤處理政務,別想什麽都不幹。”說完就往慈寧宮方向跑。
胤禟望著他一蹦三跳,很是無語:“難怪皇嫂不給他選太子妃,就這樣選了太子妃,他也能把太子妃給氣得天天都想回娘家。”
“羨慕不?”胤禛問。
胤禟楞了一下:“我羨慕他?開什麽玩笑。”突然一頓,苦笑道,“有時候是挺羨慕。兩位嫡兄比他年長六歲,又是皇兄和皇嫂最小的孩子,無需像你我小時候為了能讓汗阿瑪多看一眼,絞盡腦汁想法子引起汗阿瑪注意,皇兄和皇嫂就把世間最好的送到他麵前。唉,咱們這個太子,最厲害的一點就是會投胎。”
“你是太子的叔叔,你也挺會投胎。”胤禩說一句,“走了,回去吃飯,別在這兒感慨。皇兄見著策淩,估計快回來了。一旦被他發現哪些地方處置的不妥當,甭說鐵帽子王,你連親王的爵都保不住。”
九月九日,胤礽回到紫禁城,查太子處理的事務。石舜華忙著閨女的婚事。直到十一月初八把弘晗嫁出去,夫妻倆才算閑下來。
石舜華心性豁達,後宮又沒什麽糟心事,明明隻比胤礽小一歲,站在天天操心軍國大事的胤礽身邊,說兩人差七八歲也沒人懷疑。
晚上歇息時,石舜華把胤礽拉到身邊,指著鏡子裏的人:“以後小事都交給弘晅。”
胤礽張嘴想說不,看到妻子光彩四溢的模樣:“朕是該歇歇了。”
弘晅打小便是吃軟不吃硬,凡事都得順毛鋝,胤礽命他處理政務,弘晅仗著胤礽在京城,一準會推脫或者亂來。
十一月二十一日,下午飄起大雪,石舜華命宮人準備暖鍋子,化個十分精致的妝,便命奴才去乾清宮請天家父子回來吃暖鍋子。
弘晅天天見石舜華,也沒瞧見她和以往不同。石舜華見兒子沒意識到,吃個半飽,弘晅的動作慢了下來,石舜華就說:“小五,我今兒早上跟你汗阿瑪說,我倆如今一塊出去,百姓都會以為我是他的繼福晉,他還不信,你說是不是?”
弘晅張口就說:“怎麽可——”看清他爹娘的相貌,驚訝道,“皇額娘越活越年輕呀。您最近吃了什麽?”
“是你汗阿瑪老了。”石舜華道。
胤礽知道她在給弘晅下套:“朕隻比你大一歲。”
“這就是操心和不操心的區別。”石舜華看向弘晅,“你汗阿瑪前半生太苦,你覺得是不是該讓他享享清福?”
弘晅撇嘴:“合著您在這兒等著兒臣呢。”
“我兒聰明,卻也粗心。”石舜華笑道,“不提醒你,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想起來呢。你三哥帶著你侄子進宮,你汗阿瑪想抱抱,他都怕累著你汗阿瑪。”
弘晅被嬌寵大,早已習慣爹娘在身邊,雖然不想學著處理政務,可是他又真怕把他爹累出個好歹,一覺不醒,抿抿嘴,思索片刻:“好。”
“真乖。”石舜華順手摸摸他的腦袋。
弘晅頓時不好意思:“皇額娘,兒臣都十七歲了,別動不動摸兒臣的腦袋,被外人看見兒臣威嚴盡失。”
“每天隻想著吃和睡,你還有威嚴?”胤礽道,“你的叔叔和哥哥們一個比一個有本事,不想把懶病改掉,就要讓他們看到你的才能。否則,待朕去了,大清會出現周朝的情況,君王隻是個擺設。早些□□鮮的事應對的就不錯,朝鮮使臣沒得到朕的回複也沒再遞奏章,說明朝鮮的旱災並不嚴重。”
弘晅:“那件事兒臣也有考量。早年兒臣和皇瑪法去南海時,就跟三哥聊過,海南四麵靠海,莊稼顆粒無收,海南的百姓可以去海裏捕撈東西果腹。當然,這種情況不可能出現。
“朝鮮三麵靠海,朝鮮南部國土最寬的地方也不過六百裏,位於最中間的百姓沒得吃,兩天之內即可抵達海邊,撿蛤蜊、撿海菜充饑。再說了,朝鮮此次稟報一個地方大旱,受災百姓頂多十多萬,兒臣不信朝鮮國王無力賑災。”
“有沒有解釋給你四叔和八叔聽?”胤礽問。
弘晅:“沒有,兒臣覺得沒必要。”
“不錯,沒必要。”胤礽道,“他們是長輩,也是臣。你是晚輩,卻是君。你做任何事都不需要向任何人解釋。前提得保證自己的決策是對的。不然,無論你以後做什麽決定,他們都會攔著你。還有一點,不能確定或者毫無把握的事,必須跟王公大臣商議,你沒有說服他們就不能再做。否則,你就是個任性妄為的皇帝。”
弘晅點了點頭:“兒臣謹記。”
“吃菜,都煮化了。”石舜華給弘晅夾點白菜,“這個是東北送來的,吃起來有點甜。小五,用白菜心蘸醬也挺好吃的。”
弘晅看了她一眼:“兒臣確定您比汗阿瑪年輕是因為太會吃。”
“不讓她吃讓她幹麽去?”胤礽問,“你哥哥姐姐成家了。她的金玉滿堂四家商號也給你們兄弟,存下的銀子給暖暖和晗晗,想出宮買些東西都得算著手裏的銀子夠不夠,如今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吃。”
弘晅衝石舜華扮個鬼臉:“好可憐啊,皇後娘娘。”
“你娶個太子妃生個嫡子,本宮給你養著就不可憐了。”石舜華睨了他一眼,“這個法子怎麽樣?”
弘晅很不客氣:“不怎麽樣。皇額娘若是真這麽無聊,您和汗阿瑪再給兒臣生個弟弟唄。妹妹也成,兒臣不挑。”
“小混蛋,連你娘也敢調侃。”石舜華揪住他的耳朵,“生了你之後,我和你汗阿瑪就沒打算再要第二個孩子。”
弘晅:“兒臣——晉江?出什麽事了?”
胤礽下意識回頭,就看到晉江站在門口正打算開口:“急件?”
“不是。”晉江道,“奴才剛剛瞧見慈寧宮的王以誠宣太醫,太上皇可能病了。”
弘晅:“汗阿瑪別著急,兒臣先過去看看。”說著話大步往外走。
片刻,弘晅到慈寧宮看到東次間門口有幾個奴才,猜到康熙在東次間,撩開門簾走進去:“皇瑪法怎麽了?”
“太子來了?”康熙的聲音有些沙啞,“扶朕起來。”
弘晅走過去扶起他:“額頭很燙,奴才們咱們侍候的?”
“不怪他們。”康熙道,“是朕自個托大了。你怎麽知道朕不舒服?”
弘晅:“孫兒在景仁宮用飯,看到奴才去找汗阿瑪。外麵天黑雪大路滑,汗阿瑪走的不如孫兒快,汗阿瑪得過一會兒才能到。”
“小病,別讓皇帝過來了。”康熙很清楚兒子身體不如他壯實,“你也回去,朕喝了藥就沒事了。”
弘晅卻沒有離開,親自侍奉康熙。待康熙躺下,胤礽才到。不過,此時康熙已閉目養神。隱隱聽到胤礽的聲音,康熙擺擺手,胤礽和弘晅回去了。
明明是小病,卻五六天才轉好。病好了之後,康熙做什麽都提不起精神,飯後更懶得繞著慈寧宮慢走,也是此時康熙終於意識到他老了。
和平九年,三月十八日,康熙六十六周歲生時當天,因不是整壽,胤礽就沒想過給康熙大操大辦。然而,胤礽下了早朝,一到景仁宮就聽到石舜華說:“梁九功跟妾身說,汗阿瑪希望皇上和皇上的兄弟們都帶上自家兒孫去慈寧宮用晌午飯。”
“什麽意思?”胤礽沒聽明白。
石舜華:“弘晅說汗阿瑪這些日子總念叨自己老了,說不定哪天就起不來了。希望兒孫齊聚一堂給他祝壽。”
“十五弟和十八弟都不在京城,齊聚什麽?”胤礽挑眉,“除夕家宴又不是沒聚,他真是想一出是一出。”
石舜華好笑:“即便一年來個兩次,還能折騰幾次呢。”然而,直到七年後,也就是和平十五年秋,康熙七十二歲這年突如其來的一場大病,病了十多天,每日被病痛折磨著,覺得這輩子沒什麽遺憾的康熙把兒子們叫到跟前,命令胤礽給他一碗□□。
胤礽想都沒想就答應下來,隨即給康熙灌一碗苦藥。眾人瞧著康熙吐了,看向胤礽皆一副不讚同的模樣。沒等他們說出指責的話,就聽到康熙罵胤礽給他灌黃連水。
一眾小輩滿臉錯愕,接著就聽到皇帝問:“後悔了沒?”
康熙已不太能說出話,可是被黃連水刺激的當時簡直像回光返照,指著胤礽罵一碗茶的工夫才停。也不敢再讓兒子給他□□,忍著折磨,三日後離開人世。
胤礽當即罷朝三日,緊接著又發詔為康熙守孝三年。
皇帝和太上皇感情極深,胤礽為康熙守孝這件事沒有任何人懷疑他的孝心。而胤禛等人親眼看到胤礽的頭發都快全白了,即便不樂意跟太子處事,也勸胤礽趁機多歇歇,無關緊要的事交給太子處置。
和平十二年開春,弘晅大婚,婚後三年,到和平十五年開春,弘晅和太子妃索綽羅氏生兩個嫡子,兩個側福晉分別生一個兒子和一個閨女。瞧著自己有四個孩子了,從夏天一直到冬天,弘晅天天睡在惇本殿。
起先太子妃索綽羅氏去找過他,央求他回毓慶宮歇息。弘晅說他得給康熙守孝,這個理由索綽羅氏無言以對。
和平十六年,十月,康熙走後一年多,孫子輩隻需守孝九個月,孝期早過了,弘晅卻沒有搬回後院毓慶宮的打算,繼續睡在惇本殿。
索綽羅氏又去前院找人,弘晅說他汗阿瑪把政務都交給他,他忙,別打擾他。
太子妃索綽羅氏是個溫柔的美人,真溫柔,無論跟誰說話都輕聲細語,麵對弘晅這番說辭,衝他吼不出來,也不敢吼的索綽羅氏氣得流眼淚,轉身就去景仁宮找石舜華。
石舜華當初給弘晅選太子妃時,也想給弘晅挑個厲害的。可弘晅是個混不吝的主兒,打小沒受過半點委屈,石舜華和胤礽覺得對不起他,生他出來就為了讓他接皇位,也不甚管他,真找個人管他,把弘晅逼急了,他能廢太子妃。
胤礽和石舜華思前想後,決定給他挑個溫柔且通情達理的太子妃。而這麽一位出自大學士府的太子妃沒讓弘晅心疼,卻讓石舜華心疼不已。
石舜華瞧著兒媳婦眼淚一個一個掉,揉著額角解釋:“太子不是對你們不滿,你也別想著給他挑新人,他隻是懶。”
索綽羅氏不信:“哪有人那麽懶,皇額娘,兒媳的幾個宮女長得挺好,您問問太子爺鍾意哪一個,兒媳絕不攔著。”隻要別常年睡在惇本殿。
“弘晅來了,不信本宮就自己問他。”石舜華指著大步進來的男人。
作者有話要說: 月半的新文《後娘(穿越)》打算21號開,後娘是真後娘,繼子是男主親生的,不是什麽養子。故事開始七八十年代,感興趣的就先收一下。也可以收藏月半專欄,開文的時候專欄上麵會顯示最新更新。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