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戰術差異
字數:5298 加入書籤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理所當然的。
根源於兩支球隊不同的戰術。
湖人隊的戰術是三角進攻。
那麽何謂三角進攻呢?
說複雜的,可能會有點兒難以理解。但湖人隊最常呈現在球場上的三角進攻表現,就是巨星的持球單打。
每一個戰術的終極目的都是完成進攻增加得分,而每一個進攻戰術的實現目標都不相同,比如說最基礎的擋拆戰術,擋拆戰術的目的是製造錯位,從而創造出外線小打大,內線大打小的優勢局麵。
相對的老鷹進攻的關鍵在於擋拆掩護之後高位切入,其目的是為了讓運動能力優秀的鋒衛搖擺人有直接衝擊籃筐的機會。普林斯頓的目的則是製造空當,人動球動,再加上繞底線的反跑攻後門,從而製造出無人防守的得分機會。
在NBA所有的進攻戰術之中,三角進攻也是一種非常老派的戰術。最初的誕生時間是1962年,提出這一概念的是溫特大學的教練山姆·巴瑞爾。
這種老派戰術的一概相同觀念就是越接近籃下的位置越容易得分,而三角進攻尤為極端,它所有的戰術所最終服務的目的,都是為了讓球隊的進攻核心(喬丹和奧尼爾以及後來的科比)在低位接到傳球。
越接近籃下的位置越容易得分,這種觀念相對而言確實可以稱之為真理,尤其是在你擁有可能是這個聯盟裏低位攻擊力最強的球員的時候。
喬丹是如是,奧尼爾是如是,就連後來科比時代的湖人,當禪師歸來,三角進攻重拾之後,科比也經常出現在低位一對一接球背身單打。
三角進攻之所以精妙,就是因為隻要順著這個戰術運行,傳球者總能夠找到機會將籃球傳到在低位卡住位置的進攻核心手中。而菲爾·傑克遜之所以被認為離開巨星就不會打球了,關鍵因素也在於三角進攻純粹就是一種為了能夠將籃球傳到低位的進攻核心手中,讓核心在低位展開一對一的攻堅戰的戰術。
這種戰術到最後,依靠的還是進攻核心強悍無解的一對一單打能力。
但同時,它也是一種非常貼合巨星的戰術,因為它將巨星的個人能力最大化了。
在完全運轉起來的三角進攻之中,想要阻止進攻核心在接到籃球獲得一對一的單打機會幾乎是不可能的。而對於喬丹這樣的籃球之神而言,一對一防守和無人防守的差別並沒有多大,同樣都是可以輕易取分的機會。
在這一點上,奧尼爾要比喬丹差了不少,雖然他在籃下成功取分的幾率要比喬丹更大。但罰球這個老大難問題讓他有了被限製的辦法,更何況與喬丹不同,喬丹能在左右兩個肋部從籃下到油漆區以外都可以接球終結進攻,必要的話甚至可以拉出三分線以外,在三角進攻的運轉之下他顯得完全沒有任何辦法防守,也沒有任何辦法能限製他接到傳球。
但奧尼爾,他的射程注定了他的活動範圍隻在籃下三秒區的區域範圍之內,如果他拉到三秒區之外接球,那就很容易被限製住。這就導致防守奧尼爾接到傳球將他和整個三角進攻的運轉切割開來成為了可能。
所以,至少在三角進攻的體係之下,奧尼爾是不如喬丹的。
進攻破壞性更強,但軟肋較為明顯,雖然限製起來仍然十分困難,但十分困難和幾乎不可能畢竟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難度。
當然,這一點和卡爾·馬龍無關。
和他有關的是三角進攻的需求。
三角進攻想要完全運轉起來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兩個核心的連線,也即是低位和側翼的連線,一旦這兩個位置完成連線,在三角進攻的運轉之中一條通往籃下的傳球路徑就會無法遮擋的暴露出來。
那麽問題來了?
籃球是五個人的運動,既然三角進攻最重要的是低位和側翼的兩個核心,那麽場上剩下的三個人幹什麽?
看著。
後世張旭看湖人比賽的時候經常可以看到科比或者加索爾輪流在低位展開進攻,其他三名隊友在進攻端全部拉開到一側站著幹看。
當時對籃球戰術的要求不甚了了的張旭覺得城加索爾和科比的這幫隊友為CBA隊友都侮辱了CBA。
你們TM的就不會來個反跑和掩護做牆積極尋找進攻機會嗎?
站在那裏看著是個怎麽回事?
拿著幾百萬近千萬的薪水就在場上幹這事兒?
不就是在那站著看科比和加索爾打球嗎?
我上我也行啊!
當然,張旭後來也知道了,這並不是這幫湖人的角色球員們進攻不積極,腦子不靈光就知道站在一旁看著核心球員一對一,而是因為三角進攻……就是要求他們在一邊站著。
核心吸引了防守接到傳球之後出手,核心出手不中就衝搶前場籃板,其他時候聽話的站在一邊安靜欣賞蝸殼美如畫的投籃或者奧尼爾的棕熊轉身。你還不能瞎跑,因為你一跑,可能就打破了三角進攻的布置和運轉,導致核心球員無法在舒服的位置接到傳球。
當然,硬要說的話還有一點兒在進攻端保留體力留到防守端死磕對手的用意在裏麵。
但是問題是大多數看球隻是看個熱鬧並不懂球的,或者像當初的張旭一樣懂一些籃球知識但是又不夠精通的,顯然並不能理解湖人的角色球員在場上不跑動並不是因為懶惰或者進攻積極性不高,而是因為三角進攻就要求了他們不要亂跑,自然而然的,看著湖人的這些角色球員就戴上了‘懶惰’、‘意識差’的有色眼鏡。
所以打三角進攻的湖人,贏球了還好,功勞雖然全是核心的雖然有點兒傷人,但作為角色球員沒有功勞也有點兒苦勞吧。輸球了……我科盡力了,隊友CBA。
卡爾·馬龍和加裏·佩頓在洛杉磯湖人遭遇到的就是這種局麵。
三角進攻需要兩個巨星才能玩得轉,也隻需要兩個巨星。剩下的即便是擁有巨星或者全明星的實力,在三角進攻的體係之中也隻能被當成高級藍領使喚。
比如今年的卡爾·馬龍和加裏佩頓,湖人兩連冠時期的拜納姆和後來的霍華德,都被當成這種高級藍領來使喚。
藍領就藍領吧,反正是為了總冠軍來抱大腿的。
懷揣著抱大腿心思的馬龍在一開始已經將自己放在了一個很低的位置上。但‘我科盡力了,隊友CBA’可不是科比時代才叫響的,三角進攻的特色注定了除了兩個核心之外的其他人都極易蛻變成‘CBA隊友’,成為輸球之後的背鍋對象。
‘OK盡力了,隊友CBA。’這樣內容的新聞每次在湖人輸球之後都可以看到很多篇。
“贏球了算OK的功勞我認了,輸球了TM的要我這個在場上兢兢業業防守不拿數據,隻領著150萬美元的前超級巨星背鍋?還TM講不講道理了啊!!”雖然從來沒有說過,但想來不管是馬龍還是佩頓,在看了幾篇洛杉磯媒體的報道之後,難免都會在內心中產生如此這般的咆哮。
所以不管是佩頓還是馬龍,在湖人的比賽都打的分外不爽。幹著最累最不顯眼的活兒,贏球沒有絲毫功勞不說,輸球了首先就要把鍋背起來,這種事情一般的角色球員如果沒有足夠大的心髒都會支撐不住,更何況馬龍和佩頓這種前巨星。
前巨星雖然有個前字,但好歹也是巨星。更何況馬龍和佩頓的狀態都保持的相當不錯呢?
當藍領,馬龍勉強也接受了。但背鍋……而且還背了好幾次了,這個馬龍真的有些接受不了,再加上湖人更衣室中的混亂,馬龍的心中其實早有去意,隻是一直下不了決斷,畢竟總冠軍對他的吸引力實在是太大了,直到張旭突然引爆了火藥桶,這才讓馬龍最終下定了決心。
而到了小牛隊之後,情況就明顯不同了。
小牛隊的戰術名之為炮轟戰術,其實就是X**打。
這並不是黑老尼爾森的戰術水平糟糕,隻是和那些喜歡擺出成套成套的進攻戰術,指明了傳球、跑動路線和最終目的的學院派教練完全不同,老尼爾森在進攻上喜歡強調一個關鍵詞,那就是自由。
他給小牛隊布置了很多基礎的零散配合,比如擋拆,切入,順下,反跑,但這些戰術都是零散的,沒有一個是成套成條理的。
並非是老尼爾森拿不出成套的進攻體係,而是他認為,場上的球員其實根本就不需要什麽成套的進攻體係,平日裏練一練零散的小配合就足夠了,至於到了賽場上。
“打的更自由一些。”
“發揮你們的天才。”
“發揮你們的想象力。”
“按照你們的想法打球。”
這些都是老尼爾森在訓練中經常性會去強調的內容。
這種強調自由的戰術,是老尼爾森的執教風格。缺陷是很明顯的,那就是這種戰術體係經常整的球員們一臉懵逼,不自然的就會產生停球,當數次試圖執行戰術受製之後,場上的球員往往會選擇用更簡單粗暴的方式來解決比賽。
也就是個人單打。
但優點也是很明顯的。
因為老尼爾森的戰術風格沒有那麽多的條條框框,所以可以很輕易的讓幾乎所有風格的球員無縫融入到這套戰術中來,盡情的發揮自己擅長的一麵。
正如此時此刻的卡爾·馬龍一般。(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