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九章 郯子托夢

字數:4256   加入書籤

A+A-




    搭好屋舍,指導過製鹽之法之後,楊彥便帶著軍卒匆匆回返,接下來,是開采鐵礦和煤礦。

    鐵礦距郯城隻有十裏不到,位於山地丘陵地帶,屬於今天的郯城鎮範圍,名為小埠嶺鐵礦,楊彥帶上親衛,朱鍥、閻平及所部五百部曲,還有部分鐵匠。

    朱鍥被楊彥任命為了煤鐵鹽令,專責這三者的開采與管理,當時隻有鹽鐵令,楊彥在前麵多加了個煤。

    雖然地貌與一千七百年後有著很大的變化,但楊彥對照著前世的記憶,細細探尋,確信無誤,便向閻平道:“此處有鐵礦,著人開挖。”

    “這……”

    閻平現出了遲疑之色。

    要知道,古代找礦可不比現代有成熟的理論依據與各種科學勘探設備,隻能憑著礦藏現於地表的特征加以判斷。

    如鐵礦,古代冶鐵多靠鐵砂,也就是磁鐵礦,農民下地的時候常會有磁石貼在鋤頭、犁等鐵器上,可據此發現鐵礦。

    銅礦則會於地表形成大量標誌性的藍綠色銅鹽,或者附近生長有開出一簇簇淡粉色小花的銅草。

    再如銀礦,銀礦往往伴生在方鉛礦中,方鉛礦經煆燒後可提取銀,方鉛礦特別閃亮,很容易被發現。

    而這裏就是一個個的土山頭,哪有鐵礦啊?

    不僅是閻平,別人也麵麵相覦。

    說句不中聽的話,如果是鮑靚指著地底說這裏有鐵礦,肯定沒人懷疑,畢竟那是天師道的師君級人物,運用仙法找礦尚可理解,而楊彥之就是個普通人啊!

    楊彥淡淡道:”我答應過你,給我做工三年便放你及部曲自由,自是不會食言,現在把浮土挖開,我敢擔保,底下就有鐵礦!“

    ”諾!“

    閻平不情不願的應下,指揮部曲開挖。

    五百人一起挖,速度還是很快的,表麵的浮土漸漸掘開,現出了堅硬的岩石,鐵匠們也小聲議論著,他們也沒法想象此處會有鐵礦,隻是不方便反駁罷了。

    “誒?”

    突然一名部曲尖叫道:“我的鋤頭上有磁石!”

    “我……我也有!”

    陸續有部曲叫嚷。

    “哦?”

    幾個鐵匠一看,連忙與眾人奔了過去,從鋤頭上拈起磁石,仔細檢察。

    不片刻,一名鐵匠驚呼:“郎主,此為品相上佳鐵礦,我苟三治了一輩子的鐵,從未見過如此品相的磁石,你看,黑亮齊整,邊緣光滑,若是此處真有鐵礦,治出的鐵,必品相上佳啊!”

    “快挖,快挖!”

    鐵匠們紛紛催促。

    叮叮咚咚一陣脆響。

    “鐵帽子,鐵帽子出來了!”

    鐵帽子就是鐵礦露頭,顧名思義,礦床在地表露出來了,這個鐵帽子純黑中帶著暗紅,於陽光的反射下,映現出一種金屬的光澤,哪怕楊彥對礦石一竅不通,也能看出品相非常高。

    郯城的鐵礦儲量約為180萬噸,放現代,隻是一個小型礦場,但是在工業化之前,全社會對金屬礦產的需求並不高,且由於開采技術低下,一個礦可以采幾百乃至上千年,就如宋代的治鐵業異常發達,年產量卻僅1.2萬噸。

    因此僅憑郯城鐵礦,就足以提供源源不斷的鋼鐵。

    眾人也把不可思議的目光投了過來,這真是不可思議啊。

    誰都想知道,楊彥憑什麽能看的如此之準,如果這是獨門絕活的話,光是尋礦的本事就足以驚為天人。

    鐵匠們躍躍欲試,但是不敢問,荀虎給荀華打了個眼色。

    荀華會意的問道:“將軍,你如何得知此地有鐵礦?”

    楊彥嗬嗬一笑:“郯城一帶,地層齊全,構造複雜,具得天獨厚之神妙,成礦比別處相對較易,隻要用心尋找,勘探出礦產不難。“

    這話說了等於沒說。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朱鍥卻是仿佛懂了,恍然大悟道:“郯子以孝聞名天下,而郯城於春秋時期乃郯子封國,想必是郯子仁德感天動地,故賜予鐵礦。“

    楊彥挺無語的,山區因地形構造複雜,本就容易出礦藏,可這朱鍥竟然牽強附會到了郯子,不過更讓他無語的是,旁人還紛紛點頭稱讚。

    甚至連閻平也道:“定是郯子托夢與府君,告之此地有鐵礦,令其開采,重振郯國故裏,隻是府君未曾明言。“

    荀華撲哧一笑,她知道楊彥不信這套,隻是她又想到了個問題,趕忙問道:“將軍,那礦場是否要嚴防走漏消息,以防被郯城那些鄉豪得知,前來盜采?”

    楊彥略一沉吟,就擺擺手道:“防是防不住的,讓他得知也無妨,嚴密看守即可,他若想開采,好話好說,未必不可,若是強采的話,必須給予淩厲反擊!“

    閻平從旁道:”府君,據老夫所知,淮北各塢堡匠戶稀缺,想必郯城幾個大戶亦不例外,他即使開采出了鐵礦,也難以煉就上等鐵材,最終還是要從府君手裏購買。“

    ”嗯?“

    閻平的態度倒是讓楊彥有些意外,好像有歸心的趨勢啊,不過楊彥也不會暫時信了他,隻是點了點頭。

    朱鍥又道:”府君,郯子托夢之事是否要散播開來?“

    楊彥突然識意到自己信不信無關緊要,關鍵是古人信就足夠了,如果自己頭上多了個郯子的光環,顯然有益於在郯城站穩陣腳。

    於是哈哈一笑:”聖賢托夢,乃郯城大興之兆,普天皆可同慶,為何不散播?其實不光是鐵礦,昨晚郯子他老人家還給本將托了個煤礦的夢,此去不遠,便有煤礦,這裏抓緊開采,我帶你們去尋找煤礦!“

    “這……”

    眾人膛目結舌,真的還是假的?

    ……

    煤礦位於郯城北部約三十裏的山區,在現代叫株柏煤礦,煤層距地麵最近隻有十米,最深可達一公裏,再扣除掉一千七百年間浮土堆積的因素,煤層最淺處應該隻有七八米的深度,這差不多就是個露天煤礦了。

    古代挖煤,因為沒有電,而礦坑內有瓦斯,沒法掌燈,隻能挖露天煤礦,但露天煤礦存在排水的問題,畢竟郯城一帶的降雨量並不少,夏季也時常有瓢潑暴雨。

    好在煤礦位於山區,可以因著地勢挖掘自流排水溝,而且凜冬將至,有充足的時間一邊開采一邊挖掘,楊彥把閻氏剩下的部曲全部帶到地頭開挖。

    雖然露天開采工程量大了點,但安全,也比黑燈瞎火在礦坑裏慢慢摸要好。

    挖煤不是一天就能出的,所有人拭目以待,到第五天的時候,黑亮亮的煤層出現了!

    郯子給楊彥托夢之事也不脛而走,全軍士氣大振,畢竟楊彥作為一個外來人,不是郯子托夢,怎麽可能轉眼間就找到煤礦和鐵礦呢?

    除了這個解釋,別的解釋都說不通!(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