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八章 不以察察為明

字數:3778   加入書籤

A+A-




    (謝謝好友門閥掘墓人的打賞~~)

    兩日之後,是楊彥與各家約定商議煤鐵歸屬的日子,隨著日頭升起,陸續有各家家主趕來相府。

    這個結果其實早在楊彥的料定當中,畢竟蔡豹與王彭之都出麵幫著張目揚聲了,雖然真正的關係隻是泛泛,可這些鄉豪不清楚,隻會以為楊彥的後台強硬。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動手搶奪甚至發兵攻打,就不得不掂量掂量自己能否承受住琅琊王氏與蔡豹的怒火了,要想得到煤鐵的開采權,隻能過來好好談。

    如今主客之勢已易,主動權掌握在了楊彥手上,拿架子吃虧的隻會是自己。

    不片刻,郯城各大小家族的家主雲集大殿,楊彥端坐上首,一一打量著眾人,每個人均是眼神閃爍,雖不吱聲,卻以目光作著交流。

    實際上在來之前,各家已經通過氣了,議定同氣連聲,以一個聲音向楊彥說話。

    最終,楊彥的目光定在了孫謀的身上,微微笑道:“王家郎君性情高冷,若是輕慢了孫公,楊某願代之陪罪。”

    孫謀拱手苦笑道:“高門大族,氣度非凡,我等粗鄙鄉民得以瞻仰已是三生有幸,豈敢以粗茶淡飯招待王氏子弟,老夫愧不敢受。“

    楊彥點點頭道:”好,那就廢話不多說了,各家均為煤鐵而來,雖說煤鐵歸公府,但諸公於郯城土生土長,公府倒也不便獨吞,這樣罷,凡欲開采者,可自行組織人手開采,但楊某有兩個要求。

    其一,各家之間的開采地點必須相隔一裏以上,不得影響到別家,諸公以為如何?“

    這個條款公平合理,眾人都沒想到楊彥會如此大方,一怔之後,紛紛點頭,孫謀也代表眾人道:”府君寬宏,乃郯城之福啊。“

    楊彥擺了擺手,又道:”其二,煤鐵在名義上屬於公府,故各家不能私取,凡開采出的煤炭鐵礦,公府取十分之一作為煤鐵稅,此稅並不高,至於山林水澤地契之語,請諸公莫要再提!“

    ”這……“

    一群老家夥們又相互看了看,示意孫謀應答。

    孫謀沉吟道:“既然談到稅賦,那老夫倒想請教府君,煤鐵歸於公府,按一成收稅確實不高,我孫氏承受得起,但若是由煤鐵開了個收稅的口子,不知府君將來會否開征別的稅種?“

    楊彥嗬嗬一笑:”孫公過慮了,楊某自入駐郯城以來,可曾擾過各家?別說土地田畝,連一僮一仆都未曾主張,又怎會開征別的稅種?

    事實上,楊某最欽佩之人當屬大司徒,對其推行的不以察察為明之政深以為然,畢竟生於亂世,胡虜凶殘肆虐,晉室國力衰微,為政者,唯有不擾民,與民生息,方能逐漸恢複元氣,正如一病入膏肓之人,施猛藥無異於害命,須以溫藥慢慢調養,才有恢複的可能,楊某怎會逆潮流而動?

    今日就當著在坐各家家主麵,楊某把話說明白,該是你的,還是你的,楊某斷然做不出損各家私利以肥公帑之事,請諸公放心!“

    站楊彥身後的荀華,聽的都要吐了,這完全是睜眼說瞎話啊,她清楚的很,楊彥無時不刻都在算計著如何才能把郯城各鄉豪抄家滅族,可偏偏說出來,又是如此的大義凜然。

    荀虎倒是暗暗讚歎。

    果然,階下捶胸頓足,讚聲如潮。

    ”府君親民愛民,老朽深為感動啊!“

    ”果然是郯子顯靈,郯子顯靈啊!“

    ”府君誌向遠大,將來必入台閣,位列三公,我等鄉人與有榮焉?“

    楊彥微微笑,對各家的諛媚照單全收,待聲音漸弱之後,便道:”征稅不是目地,隻是手段,意為公府之物不能白取,楊某多謝諸公理解。

    接下來,楊某再與諸公談一談兵事,想必諸公也清楚,郯城乃四戰之地,江淮的兵力北上青冀,北方的兵力南下江淮,郯城都是必經之處,如今各家兵力分散,若有外敵來攻,如何抵擋?諸公可曾考慮?“

    底下一片沉默,兵事是一個關鍵性的話題,鄉豪也不傻,武力才是他們的倚仗,楊彥的意思不難猜,就是合兵!

    本來抵擋外敵是站得住的理由,石虎的退卻隻是臨時,如果石勒誌在江淮,那麽郯城必取,早晚石虎還會回來,可若是合兵之後被楊彥借機收編了去,隻怕家族存亡從此將操於人手。

    這是一個兩難的選擇,在鄉人的共識中,投降石勒隻是最下下之選,誰都不知道投降之後會不會被羯人剝皮敲髓,維持現狀才是各家的共同利益。

    楊彥觀察著眾人的神色,暗暗冷笑,這些老家夥,占起便宜當仁不讓,割肉放血那是唯恐專於人前啊。

    許久,楊彥才道:“請諸公勿要誤會,楊某的意思是,各家每月按一旬以部曲與相府兵合演守城戰術,兵甲糧草自備,僅限於守城,不涉及進攻,完全是為了有敵來攻,可以合力應敵,不至於出現調度配合上的差錯,各家仍擁有對所部的自主權。”

    “嗯?”

    席中諸人眼前一亮,這個方案是可行的,畢竟野戰環境複雜,危機四伏,真到交戰的時候,很容易被奪去兵權,但留在郯城又不一樣,有主家坐鎮,就不怕兵權被奪。

    孫謀拱手道:“既然府君有此心意,老夫敢不附從,便以五百部曲與相府兵合演!”

    “我鄭家出三百!”

    “陳家出三百!”

    這是一個對各方都有利的方案,而且跟隨相府兵一起操演,還能學到些練兵的方法呢,於是各自依據實力,紛紛提供部曲,總共有三千四百軍卒。

    今天的結果,比鄉豪預想的要好,也幾乎確認了楊彥與各家為善的態度,氣氛漸漸活躍起來。

    這時,柴家老二柴曲出列,深施一禮:“府君,我大兄曾有冒犯,我願為他陪罪,隻求府君放歸大兄與所獲鄉人,柴氏上下感激不盡!“

    楊彥微笑著抬手:”柴篆與一眾人等今日即可回家!“

    ”府君仁德,府君寬厚啊!“

    柴曲渾身一震,心裏卻在滴血,要早知道輕易就能把人撈出來,那說什麽也不該給孫家送厚禮啊!

    實際上,楊彥要求各家合兵操演有著自己的考慮,集諸姓之力守城是一方麵,而更重要的是,可以借著士卒相處的機會,逐步套出各家的虛實,掌握情報與弱點,以備將來翻臉之時,做出針對性的布置。

    當然了,楊彥不可能把壓箱底的絕活教出去,圍繞的著重點就是調度協調的問題,使各部之間互相呼應,協同作戰,他相信郯城的諸多鄉豪,隻要有一線守住城池的希望,都沒理由投降石勒。(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