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六章 唇槍舌劍

字數:4042   加入書籤

A+A-




    (謝謝好友門閥掘墓人的打賞與好友風偉偉的500大賞~~)

    通常上了年紀的人,對於一休裏麵的提問回答印象深刻,這實際上正是唐代以前經學與玄學辨論的普遍形式,以問答的方式抒發自己的見解,並駁斥對手。

    楊彥拱了拱手:“《易緯乾鑿度》楊某曾有幸拜讀,其理論依據為,由太易生太初,太初生太始,太始生太素,太素生渾淪,渾淪生天地,天地生萬物。

    其中太易乃寂然無物,太始則是從無形到有形,乃氣之初,再形變而不質,此為太素,氣、形、質三者渾然一體,而未分離,便是渾淪,又稱為一,也即太極,由太極一生為二,清輕者上為天,濁重者下為地,是為兩儀,或稱天地,再由天地生人和萬物。

    對此,楊某不敢苟同,《易緯乾鑿度》所描述的過程,歸納為一句話,便是無中生有,正如赤手變真金,這簡直是荒謬之極,宇宙運行,自有其複雜規律,豈可因無而生?

    若果是如此,那麽楊彥倒要反問一句,既為無,何能生有?本是無,有從何來?難道不經娘胎就直接迸出來不成?“

    這話頗為尖銳,不過崔訪並未動怒,反現出了鄭重之色,如棋逢敵手般打量向楊彥。

    僅憑這段話,他就可以斷定,楊彥對經學是有研究的,還非常深刻,也讓他頗為不解。

    近段時間以來,楊彥的所做所為他全看在了眼裏,無論在軍事上,還是在內政管理上,雖然他未必都認同,卻不得不承認成效斐然,尤其那些五花八門的發明更是讓人眼花繚亂,並切切實實的帶來了便利。

    光這些成就,就已經很讓人不可思議了,但更不可思議的,還是經學,當世經學大家,誰不是窮經皓首一輩子,可這位小將軍,也太年輕了吧?

    要知道,經學不單純是儒學,還包括周易、河圖洛書等讖緯之說,僅是背誦,天姿稍欠者,背了後麵忘前麵,十幾年都未必背全,而光會背還不行,還要理解,吃透,這一門學問足夠人研究一輩子。

    實際上,楊彥是沾了死過一次的光,中醫從來就不純粹是醫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集合,作為中醫老師和醫生,楊彥前世為了學好中醫,四書五經,諸子百家,周易,河圖洛書,道藏等典籍都讀過,雖然幾乎忘光了,可是死前的記憶回溯把這些已經被忘掉的知識又重新烙印在了他的靈魂裏麵。

    “哼!”

    崔訪身後的一名士人冷哼一聲:“昊天上帝,至玄至德,天道人心,惟精惟誠,乾坤造化,廣布流行,陰陽生克,錯綜紛呈,皇極立憲,允執厥宸,幸甚至哉!

    府君此言差矣,昊天上帝乃是天,天無所不能,區區赤手生金,無中生有,對於昊天上帝算得了什麽?“

    這話放現代,顯然連辯駁都不必,直接打電話叫腦科醫院來領人了,不過當時人信這套,楊彥必須認真反駁。

    略一沉吟,楊彥問道:“請問天是否兩儀之一?”

    “然!”

    這人點了點頭。

    楊彥又道:“《易緯乾鑿度》雲:渾淪生天地,那麽顯而易見,先有渾淪,後有天,昊天上帝既雲天,必是生於渾淪,你雲昊天上帝無所不能,可無中生有,那我再問,昊天上帝能否變出孕育他的渾淪?乃至更加原始的太素、太始與太初,直至最本源的太易?

    此理便如母親孕育嬰兒,渾淪乃昊天之母,由母生兒,天經地義,兒豈能反生母乎?既如此,昊天亦是由有而出,怎可無中生有?

    再若昊天為陽,地為陰,男為陽,女為陰,唯女方有孕育之能,故由昊天因渾淪而出,可推論渾淪為陰,既渾淪生了昊天,此為陰生陽,又怎可陽唱陰和,男行女隨乎?請君指教!“

    “這……”

    這名士人啞口無言,其他人也紛紛交頭接耳,但《易緯乾鑿度》在經學中的地位還要高過《白虎通義》,而楊彥列舉的論據完全出自於《易緯乾鑿度》,相當於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這叫人怎麽辯駁?

    楊彥銳目一一掃過,繼續道:“由此推論,陽和陰,並無固定的從屬關係,陰陽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既陰陽如此,男女亦如是,各司其職,無高下之分,聖人其實早已闡明了道理,隻是被後人歪曲罷了,崔公以為然否?”

    “嗯?”

    蕭巧娘來了勁,雖然楊彥說的比較繞口,但她聽懂了,得意的看著崔玲。

    荀華更是精神一振,她是女將,武力值遠超一般的男性,自然對男人少了畏服,如今楊彥又從理論上闡明女性獨立於男性的必要性,這話簡直是說到她的心坎裏了,隻想著無論如何,也要把楊彥的原話帶給自家女郎。

    崔訪則是沉吟了許久,才緩緩道:“將軍之意老夫大致猜出了幾分,以陰陽之理,重塑男女之位份,但既便陰陽無從屬關係,而天地亦自有序,地承天,猶妻之事夫,臣之事君也,其位卑,卑者親事,故自周於行,尊於天也,又豈能以男女之位份生搬硬套?”

    楊彥不假思索道:“就按崔公所說,撇去昊天上帝不談,渾淪開兩儀,清氣上升為天,濁氣下降為地,然清者,意同於輕,濁者,意同於重,非指汙濁,否則萬物生靈乃至先賢聖皇皆存於汙濁之中,不識清,不辨清,豈能明清?清又豈是臆想所能猜測?

    況天果清乎?

    天又為何物?

    有說天為昊天上帝,也罷,天既為神,可有神跡,可曾顯靈?“

    ”如何沒有?“

    一名士人接過來道:”君王失德,必有天災,慧星掃尾,天狗吞日,皆為上天警示,若是君王有道,亦有祥瑞呈世,難道這不是神跡?不是上天顯靈?“

    ”嗬!“

    楊彥哂笑道:”天地萬物,自有運行規律,人亦有生老病死,把天地比作人體,天災便如病患,豈可生搬硬套?你莫要不服,當慧星掃尾,天狗吞日出現之時,我可證明給你看,此乃自然現象,與神跡、無關,事實是檢驗理論的唯一標準,我們在這裏說破了嘴皮,亦是無全用處,可暫時擱下不談。

    反倒是老子說的好,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君王與否,士庶也罷,在天地中無非一芻狗而己,若天心真在,又豈會因芻狗波動而示下禍福?

    若是你,路邊有一破舊芻狗,你該當如何?是不聞不問,或是重新紮好?“

    “這……”

    該名士人頓時語塞。

    楊彥趁熱打鐵,又道:“故楊某以為,天地時空合稱為宇宙,一體不可分割,乃人生存之基礎,何來尊卑之說?

    由此推及,夫妻、君臣皆為一體,妻事夫,夫亦事妻,臣事君,君亦事臣。

    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君王無道,國家自亡,豈能歸疚於天心?

    便以漢為例,有漢一代,自惠帝六年起,賣官鬻爵成風,恒靈二帝為最,士民花錢買來官爵,又怎能不變本加厲壓榨百姓,十倍百倍撈回,終至民不聊生,餓孚遍野,及張角之流振臂一呼,附眾百萬,國家由此崩析。

    再如我朝,桓靈賣官,尚入公庫,武帝賣官,卻入私府,時司隸太尉劉毅曾直斥其非,及武帝後,我朝分崩離析,速比暴秦,實乃之極也。”(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