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二章 回交育種

字數:5451   加入書籤

A+A-




    {謝謝好友想不通就迷糊了的兩張月票~~}

    全軍並未過河,而是沿河搭建了簡易營帳,畢竟明早就是收割之日,來回跑沒任何意義。

    入了營之後,經清點,郗邁與周翼一行被殺二十來人,數十人負傷,逃散近二十人,其餘四百餘眾全部被俘。

    火光熊熊的河邊,周圍布滿了全副武裝的軍卒,郗邁與周翼麵若死灰,還帶著難以掩飾的懊悔之色,那個時代被俘,多半沒有好下場,可是降了楊彥又不可能,畢竟郗鑒還在,暫時沒有誰會背棄郗鑒為東海軍效力。

    “來了!”

    周翼突然低呼一聲。

    圍困的軍卒讓來了一條通道,數十人排眾而入,當先者,身著白袍,頜下無須,約十七八歲的年紀。

    “此人必是東海國相楊彥之!“

    郗邁也道。

    楊彥步至近前,略微打量了番,便冷冷一笑:”想不到我楊彥之雖處事低調,卻還是被惦記上了,說,誰人派你等前來?“

    郗邁咬了咬牙,拱手施禮:”鄒山郗公座下,郗邁參見府君。“

    ”哦,郗公?“

    楊彥訝道:”郗公乃兗州方伯,博覽經籍、清節儒雅,怎會行此雞鳴狗盜之事?你莫不是誆我罷?“

    ”這……“

    俘虜們紛紛現出了羞悔之色。

    是啊,盜割麥子敗壞的是郗鑒清名,這倒是讓楊彥暗感無奈,他也不知道郗鑒哪裏好,就這麽受人擁戴,不過也因此,對俘虜的安置要重新考慮了。

    郗邁長歎了口氣,愧道:”府君言重了,某怎敢以此相欺府君,郗公素有清譽在外,兗州百姓紛紛投附,奈何人多口雜,時有餓孚,且與徐龕比鄰,常受其侵擾,欲耕種而不可得,無奈之下,我等故出此下策,此事郗公並不知情,若府君責罰,我等甘受之。“

    楊彥陪著歎了口氣:”神州陸沉,民不聊生,郗公能於亂世中庇一方百姓,堪稱高義,楊某欽佩還來不及,怎敢怪之?但你等盜割我的麥子,若是被割了去,你有了吃食,我這軍中數萬口又如何渡日?“

    本來這不是問題,亂世中隻求自己能活下來,誰管別家的死活,可問題是,被楊彥抓了個現行,根本無從分辯,一時之間,均是訕訕著無言以對。

    楊彥又道:“既是郗公不知情,那楊某自是不敢私放諸位以壞了郗公清名,這樣罷,諸位留下與我做工兩個月,作為懲罰,其間給食給衣,兩個月後再禮送諸位出境,如何?”

    這真是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總不能把郗鑒拉扯進來吧,況且楊彥的態度還算溫和,沒有打罵,也沒有人格上的羞侮,這樣的處置算是仁至義盡。

    郗邁與周翼交換了個苦澀的眼神,郗邁拱手道:“府君安排,自是妥當,我等認罰。“

    楊彥揮了揮手,軍卒把一行人帶去別處安置。

    荀華這才問道:“將軍若行仁義,倒不如直接把人放了,必得美名,或者一不做二不休,扣留下來充作勞役,諒那郗鑒也不敢上門討人,隻是……做工兩個月能有什麽用?”

    楊彥苦笑著搖了搖頭,他何嚐不想爽爽快快,殺伐果斷呢,但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做上這位置才知道,很多事情不能由著自己的心意亂來。

    就說這五百俘虜,殺肯定不能殺,放也要放的有價值,楊彥打算套用解放軍的優待俘虜政策,當然了,他不可能慣著俘虜,安排做工是為了讓俘虜對東海軍多些接觸了解,體現出製度的優越性、安穩的生活環境與積極向上的精神麵貌,與郗鑒爭奪兗州民心。

    郗鑒有什麽?

    既不能保境安民,又不能給依附民眾溫衣飽食,除了虛名,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就是個庸碌之輩,可當時的人偏偏看中這份虛名。

    而他能給民眾帶來切切實實的好處,在安居樂業與虛名渡日之間,他認為兗州民眾早晚會做出正確的選擇,他需要俘虜回去為他宣傳,有這兩個月的時間,足夠俘虜對東海軍有個細致的了解。

    再換句話說,哪怕沒起什麽成效,至少也不會有損失。

    楊彥望著沂水,淡淡道:“郗鑒好名,我亦如是,俘虜若善用,可抵千軍萬馬。”

    荀華明白了,美眸中閃出了一抹心痛之色。

    楊彥的每一步,都比別人艱難,看王邃,隻領三千軍赴下邳就任,就輕而易舉的趕走了劉遐,還輕輕鬆鬆的收回了徐州軍權,再看沈充,率軍一萬多北上,誰敢妄動?

    不過楊彥倒未覺得自己有多艱難,回頭遞給了荀華一個自信的笑容!

    ……

    不知不覺中,天色漸亮,一隊隊民眾被艦隊運往左岸,引至麥田收割麥子,以郗邁和周翼為首的四百餘俘虜也加入了收割大軍,田間地頭,忙的熱火朝天,人人麵帶豐收的喜悅,軍隊則布於外圍警戒,另有遊騎四處偵察,這場麵即使不能說成打仗,也足以堪比一次軍事演習。

    但緊張中也帶著歡樂,蕭巧娘、阿玲與一群小娘子,還有很多小孩子和歌舞姬們都過來了,看著那豐收的場麵指指點點,拍手歡呼,甚至有的小孩子在剛收割過的麥田裏,做起了蒙眼摸妻的遊戲,惹得旁人哈哈大笑。

    郗邁無精打彩的割的麥子,不遠處那歡樂的場麵,讓他心裏有一種怪異的感覺,畢竟郗鑒軍中,始終與生存和饑餓為伴,別說發自內心的歡樂,就連苦中作樂都沒心情,於是訝道:“東海軍為何如此,收個麥子至於麽?”

    周翼不解的搖了搖頭:“實難理解,不過我觀之,倒似是拳拳真心,真是奇哉怪也。“

    兩個人與下屬一肚子霧水,楊彥也等待著下方幾名有經驗的老農清點預估產量。

    不片刻,老農匆匆奔來,其中一人抱拳施禮:“稟郎主,以眼下收割的十五頃來看,畝產可達兩石半,一千五百頃地可產糧三十七萬五千石,扣除收割時的損耗,應可獲糧三十五萬石!“

    ”哦?“

    眾人紛紛動容,這可比想象中的畝產兩石高多了。

    這名老農又讚道:“多虧了郎主弄出的曲轅犁和硝土,否則哪有如此產量啊,這還是播種遲了的緣故,若是今秋按時節播種,老朽敢保證,明年畝產可達上中田的標準,應為三到四石之間。”

    楊彥卻是眉頭微皺。

    畝產兩石半,隻有55公斤,哪怕是畝產四石,也才90公斤不到,而現代小麥的畝產,以2014年的資料,全國冬小麥平均畝產336公斤,小麥主產區甚至能達到500公斤。

    當然了,現代和東晉的田畝麵積是不一樣的,當時一畝地約為535平方米,把現代一畝667平方米按東晉的土地麵積折算下去,平均產量約為270公斤,折12.3石。

    可是按老農所說,上田才四石,哪怕扣除精耕細作與農藥的因素,產量減半,畝產六石才是楊彥能接受的產量,這差的也太遠了啊。

    硝土就是化肥,化肥對農作物增產的貢獻率約在50%,以老農的預期畝產四石,完全沒看到硝土起的作用,那麽硝土用在哪裏了呢?

    見著楊彥的神色,老農緊張的不敢說話,還是荀華問道:“將軍,怎麽了?”

    “產量遠失我望,我下去看看。”

    說著,楊彥往田裏走去。

    其他人都麵現不解,也跟著楊彥下了田。

    楊彥拾起麥子,一一察看,突然他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絕大多數的麥子,葉係非常發達,穗卻沒有多少,於是轉頭問道:“老丈你看這麥子,與以往的可有區別?“

    ”這……“

    幾個老農小心翼翼的接過麥子,回憶對比,嘀嘀咕咕的爭辯著。

    不片刻,原先那個老農道:”郎主,經這麽一說,確實有點問題,以往的麥子,枝節未有如此繁茂,穗雖有所增加,卻極為有限。“

    楊彥明白了,硝土的肥力至少九成都長在了葉子上,換句話說,灑下去的硝土浪費了絕大部分。

    根據楊彥以有限的農業知識判斷,葉子瘋長的原因有兩個,首先是氮磷鉀不平衡,硝土在本質上屬於氮肥,十分有利於葉子的生長,必須要同時施用磷肥和鉀肥才能促進植株的整體生長。

    郯城一帶沒有磷礦,不過糞便和骨骼含磷,鉀肥則來自於草木灰與晾曬食鹽得到的苦鹵,這兩點未必不能解決。

    其實在播種的時候已經用硝土和草木灰混在一起了,但配比未必合適。

    第二應與品種有關。

    楊彥沉吟道:“下次再播種的時候,把骨粉、糞便、草木灰與苦鹵和硝土混在一起施肥,理該能提高產量,比例你們自己摸索,可以用不同的田塊實驗。“

    ”諾!“

    老農們應下。

    楊彥又問道:”麥種如何選擇?每次播種之前,可有篩選麥種。“

    一名老農道:”通常是留選顆粒飽滿麥粒為種,請問郎主可有問題?“

    如今連農民都不敢輕視楊彥,僅是曲轅犁和肥料的配比構成,就顯示出了楊彥在農業上的高深造詣,其他人也以期待的目光看了過來。

    楊彥點點頭道:”光留顆粒飽滿為種還不夠,我教你們一育種方法,名為回交育種法……“(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