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四章 戰爭準備
字數:4389 加入書籤
{謝謝好友江新一的月票~~}
不費一兵一卒,逼降了蘭陵鄉豪餘氏,全軍上下皆是歡欣鼓舞,除了蕭家和朱家略有些兔死狐悲之意。
畢竟蘭陵全境淪陷,鄉豪全軍覆沒,作為前蘭陵鄉豪中的一員,他們的心裏也不好受,但僅此而己,很快這份愁緒就被慶幸及時南遷所代替了。
餘家近四千口,從丁壯中擇其八百編入軍隊,婢女姬妾近五百,以蒙眼摸妻的方式配給了軍中光棍,老弱健婦各自組織起來,參與勞動,至於餘家的嫡係數十人,楊彥並未食言,打散開,安排了印刷、造紙等相對輕鬆的活。
另有糧食三萬餘石,布帛兩千多匹,金銀百斤不到,馬匹近百匹,牲畜兩千多頭充公,算是小小滋補了一下。
楊彥也不怕餘家人出妖娥子,人財兩失,哪還有東山再起的資本?
說到底,餘家隻是鄉豪,相當於明清地方上的豪紳,這種人家又不是什麽政治人物或高門顯族,方方麵麵都具有影響力,破了就破了,沈充也是看中了這一點,才敢倚仗強兵放手施為。
況且楊彥已今非昔比,在郯城算是站穩了陣腳,手頭有了兩萬多人,以兩萬多人去同化四千人並不吃力,這和當初破去閻平的境況完全不同。
那時楊彥剛剛吃下流民,人心不穩,又初臨郯城,情況不熟,不敢以閻平部為兵,隻能當礦工用,如果換了現在,楊彥絕對不會如此浪費人才。
不過閻平的部眾當了一段時間礦工,已經不願為兵了,礦工每天隻工作四個時辰,吃飽穿暖,比當兵玩命強,楊彥隻得隨他們。
閻平也算是徹底歸心,哪怕家財人丁被掠奪一空。
畢竟報複、造反不僅要承擔巨大的風除,還要有魄力,不是每個人都敢於反抗的,而更重要的是,原本的下屬人心散了,沒有誰願意跟著他冒險,隻能服服貼貼的聽命用事。
直到六月中旬,徐兗地麵的混亂才漸漸平歇,農田裏,農民播灑著豆種,楊彥也於王府聽取荀虎的匯報。
“將軍,據匯總統計,蘭陵五縣本有大小鄉豪二十二家,氶城六姓全部族破人亡,蘭陵、戚、合鄉、昌慮四縣合計十六家,七家降於沈充,連同收編氶城豪宗,沈充得七千餘卒。
其餘九家舉族逃亡,逃入我東海境內有三家,餘家已被將軍收編,另兩家有一家被郯城眾鄉豪聯手擊破,還有一家經血戰,突破縣豪封鎖,逃入了下邳地界。
同時在這段時間裏,全軍於周邊偵察搜索,得零散蘭陵鄉人合計丁男817口,擇其五百從軍,婢女姬妾326人,許與軍卒,老弱婦孺514人,已全部安置。
目前我軍有卒六千六百,其中水軍一千、騎一千兩百、弓五百、步卒三千九。“
荀虎匯報的兵力不包括親衛,親衛屬於楊彥個人的護衛力量,雖然也參加戰鬥,卻不計入作戰序列,賞功晉職也不按軍功計。
按荀虎的匯報,合計得兵一千三百人,是沈充的五分之一。
沈充吃肉,楊彥喝湯,其餘郗鑒、琅琊、郯城各鄉豪也多多少少能喝些湯水。
崔訪麵現憂色,歎道:“沈充果是虎狼之輩,其來時,沈、錢、魏三姓約一萬六千卒,如今已一躍至兩萬有餘,堪稱徐兗霸主,若老夫所料不差,夏末秋初,便是沈充發兵攻打徐龕之時。“
崔訪沒在楊彥軍中擔任任何職務,但是已經得到了楊彥的信任,可以參預軍機政務,實際上楊彥暫時沒有廣置掾吏的需要,他經營的隻是自己那一畝三分地,很多官職派不上用場,置了也沒用。
而且不置有不置的好處,能讓人有個念想,兢兢業業,小心辦事,畢竟全軍有默契,在全麵掌控東海國之前,屬於艱苦創業階段,以奉獻為主。
當然了,這個階段不會無休止的持續下去,一旦楊彥擊破了郯城各鄉豪,全麵掌握了東海國,就是分果實的時候了。
蕭仁也道:“就怕沈充撥了徐龕之後,會滋生出橫掃徐兗的野心,到時又要多事啊。”
楊彥擺擺手道:“你把沈充看的太高了,就說石勒,石勒豈能坐視徐龕被滅?
秦山位於兗州心髒地帶,易守難攻,若是沈充占據泰山,進可北上黃河,威脅冀州,令石勒寢食難安,與劉曜作戰時必縮手縮腳,或有可能敗亡,即便沈充暫無北上的野心,退也可依山據守,阻擋羯騎南下,勒不會不明,必遣大軍救援徐龕。
況沈充尚有兩個隱憂,其一,他的兵卒乃強行收編而來,人心浮亂,若是戰局不利,必生禍患,其二,沈充主力以南人為主,不識淮北凜冬酷寒,就怕對冬季的寒冷估計不足。”
從公元一到六世紀,是一個連綿達500年的小冰河期,當時的草場和牧場已經延伸到了黃河以南,這意味著在泰山郡以北,就能養羊放牧了,耕地也同步向南退縮,要不然青兗哪來那麽多流民不事生產?
安全沒法保障固然是一方麵,因天氣寒冷,產量下降,忙活一年的產出抵不上投入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據史料記載,東晉最冷的時候,年平均溫度隻有1.6度,如此低溫,是現代人沒法想象的。
有東晉一朝,建康月份下大雪不足為奇,而郯城冬季的溫度雖然沒法測量,不過根據楊彥的經驗與體感,再根據北方流民的口述判斷,極端低溫應在零下二十度左右。
這就很恐怖了,零下二十度通常出現在內蒙古和東三省,就等於小冰河期把長城以北的零下二十度酷寒線推進到了山東半島南部。
對於身處於江南腹地的吳興人來說,能否適應如此酷寒的天氣很不好說。
崔訪認可的點了點頭:“照將軍分析,沈充很可能會大敗,那麽能否挽回?畢竟沈充亦是我晉人一脈,他若敗亡,此消彼漲之下,怕是胡虜實力大增啊。“
楊彥苦笑道:”除非沈充不去攻打徐龕。“
”哎~~“
崔訪歎了口氣:”從沈充剛至蘭陵,便滅其鄉人來看,此人性情急燥,攻打徐龕怕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耳。“
楊彥暗道了聲罪過,怎麽辦呢,誰叫他實力薄弱,隻有混水摸魚才能快速壯大,況且古來成大事者,誰不是心狠手辣之輩,相對而言,楊彥能謹守底限,已經很不容易了。
蕭仁卻似是想到了什麽,提醒道:”府君,朝庭著我東海,下邳、淮陵與彭城配合沈充攻打徐龕,怕是不日便有沈充使者前來,於情於理,我軍都該出兵相助,屬下就擔心沈充或會驅使將軍為先登攻城啊!“
楊彥現出了慎重之色,沉吟道:“此事不可不防,不過沈充勢大,若是強行下令,我亦拒絕不得,這樣罷,我全帶騎兵出去,諒沈充還不至於與我撕破臉皮。
當然了,此戰若能破去徐龕自是最佳,但還須做好沈充兵敗的準備,留守步卒應與我隨時聯絡,相機行事。“
”諾!“
眾將紛紛應下。
……
僅著騎兵隨行,沈充就沒有理由強迫自己攻城,畢竟從古到今,從沒聽說拿騎兵攻城的,而且騎兵機動靈活,萬一戰敗的話,跑起來比別人快。
其實憑著良心來說,楊彥也不希望沈充戰敗,最好是與徐龕兩敗俱傷,由他來拾麥子,但戰場瞬息萬變,各方的勢力勾心鬥角,他有謀算,別人未必沒有,必須要做好最壞的打算。
目前東海軍的騎兵,經大半年的集訓,已與當初的花架子不可同日而語了,雖然在返身騎射方麵,與親衛的水準還有著相當的差距,不過正常的騎射與衝殺不成問題,足以拉到戰場使用。
不知不覺中,夏末來臨,天氣漸漸涼爽,東海國糧食期貨市易行也正式開張,暫時楊彥還沒指望有客戶前來交易,郯城大戶也持觀望態度,在這種事上,楊彥不好表現的太熱情,隻是每天安排人手自買自賣,這一天,郗邁與周翼來到了市易行門前。(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