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九七章 諸葛頤回京

字數:4890   加入書籤

A+A-




    (謝謝好友羅賢超字匡濟的月票~~)

    明朝的郵驛,臭名昭著,其一是征收驛銀,橫征暴斂,累害於民,其二是支應驛差敲詐勒索,營私舞弊,口碑極差,很多曆史學者隻看到了崇禎開除李自成,卻受某些不可描述的原因影響,有意忽略了李自成的工作環境。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驛站裏的驛丁驛卒幾乎就沒有良善之輩,哪怕崇禎不裁撤,也早晚會出問題。

    而這一切的根源,在於權屬混亂,驛卒受布政使和按察使管轄,本身就已政出兩頭,又是兵丁的身份,令出多門,反而沒人去管,以致於驛卒多由地痞流氓充當,形成了惡性循環。

    近現代的郵政則不同,軍民嚴格分開,是半官方組織,以盈利為目地。

    楊彥點點頭道:“孤正有此意,可於各城設立郵局,方便民眾收信取信,並收取一定的費用,再考慮到民眾的識字率不高,還可以雇傭些落魄文人長駐郵局,代為書寫閱讀書信,至於政令和軍情,依然采用六百裏加急傳遞,與民用郵政嚴格區分開來……“

    楊彥又詳細的闡述了郵政、郵票和郵戳的概念,聽的在場的幾人似懂非懂,卻又隱隱覺得郵政的意義不僅僅是傳遞書信那麽簡單,還可以促進民眾的流動和交流,或許可以深刻的影響一個時代。

    本來各個封建王朝,講究以靜致動,把民眾約束在土地上,才是最好的治國方略,可是別忘了,魏晉南北朝是一個人員大流動的特殊時期,連士人自己都東奔西跑,逞論普通民眾?

    因此對於流動並不排斥,而發展工商業,也需要讓人員和信息流動起來。

    崔訪沉吟道:“老夫明白了,按大王所說,郵政理該於民有利,並可通過費用的收取,貼補開支,或還有盈餘,此事可行,不過老夫仍是建議,大王可先建一條由洛陽往郯城的郵路,試行運營,再觀後效。”

    崔訪到底年紀大了,執政風格偏於謹慎,這恰好和楊彥形成了互補,楊彥對崔訪還是很滿意的,老成謀國,說的便是這類人。

    楊彥道:“便依崔公,待今年秋季招考之後,可於考生中擇優設立郵政總局,爭取於年底開始運營,來,咱們再商討下,還有哪些疏漏需要注意。”

    ……

    就在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的發表著見解的時候,諸葛頤也回到了建康,看著那熟悉的門樓,心裏百感交集,他是太興四年被王邃征往下邳赴任,本以為一兩年可回建康升遷,卻是沒料到,這一去足足五年,親眼見證了淮北的天翻地覆變化,自己的人生軌跡也有了重大改變!

    去下邳之時,諸葛頤年及四旬,如今已是四十有五,頗有些少小離家老大還的感慨。

    “大兄,大兄!”

    這時,城門處傳來了激動的呼喚,諸葛頤一看,正是自己的親弟諸葛恢,並有三子,諸葛甝、諸葛虪與諸葛衡,與老友羊鑒和王彬正陸繼下著馬車。

    “哈哈,道回兄啊道回兄啊,想不到你我下邳一別,有生之年尚有重逢之日啊!“

    待得近前,羊鑒哈哈大笑,透出發自內心的喜悅。

    是的,無論當初在下邳是如何的勾心鬥角,但是下邳已經被明軍攻下,王邃也病故,羊鑒因失城之責,賦閑在家,什麽都成了過去,此時見著諸葛頤,確是歡喜。

    ”拜見伯父!“

    諸葛恢三子也齊齊向諸葛頤施禮。

    ”好,好!“

    諸葛頤連連點頭,目中隱有淚光閃動,他無子,二弟的子嗣被他視為己出。

    “咦?”

    王彬卻是訝道:“道回兄,你怎身著官服?”

    眾人也留意到了,現出了訝色。

    明國在官服上未作改動,與晉室一樣,文官著黑袍,武將著皂袍,品階由冠帽區別,這套服飾從漢朝傳承至今,足有數百年的曆史了,不象後世有各種補子圖案顯示身份。

    楊彥覺得這種官服古樸、簡潔、省錢,因此未作改動。

    “哎~~”

    諸葛頤重重歎了口氣:“說來話長,老夫已投效了明國,被明王任為謁者仆射,出使建康,收集晉室五主的遺物以作衣冠塚……“

    ”這……“

    隨著諸葛頤的訴說,眾人一臉呆滯,這就投敵叛變了?

    難怪明王會把他放回來呢。

    王彬和羊鑒又多交換了個了解的眼神。

    諸葛家向來有狡免三窟的傳統,如諸葛亮仕劉備,諸葛謹仕孫吳,諸葛誕仕曹魏,而今諸葛恢仕晉,諸葛頤去仕了明國,這難免不讓人往那方麵想。

    在錯愕之後,王彬哈哈一笑:“道回兄平安就好,阿龍兄得知道回兄回來,喜不自禁,奈何身體微恙,特讓我前來迎道回兄過府一敘,請!”

    在外人眼裏,諸葛氏、羊氏與琅琊王氏是一體,王導有請,倒不突兀,剛好諸葛頤也想見見王導,於是拱手道:“那就有勞了。”

    一行人登上車馬,向城內駛去。

    ……

    王導年至五旬,但性情溫和,崇尚中庸,這幾年來,又近乎於投閑置散,索性修心養性,外貌竟如四十許人,一襲白衫,目光明亮,簡簡單單的站門外等候。

    “哈哈,諸葛道回,來來來,快過來!”

    見著車馬陸續停靠於道旁,諸葛頤從車裏鑽出之時,王導立刻高興的揮手喚道。

    “見過阿龍兄!”

    諸葛頤快步上前,深施一禮。

    “不須如此,不須如此!”

    王導替住諸葛頤,細細打量了一番,才笑道:“昔日小兒竟一飛衝天,著實出乎我等意料,道回先進來,給我好好講講明王其人其事。”

    “正當如此!”

    諸葛頤隨著王導向裏走。

    琅琊王氏的府宅占地極大,一片片的園區,居住著一位位的核心族人,王導領著眾人緩步行走,向諸葛恢三子隨口介紹著沿途景致,三人聚精會神的傾聽著,目中隱現羨慕。

    不知不覺中,已是過了幾處回廊,一座花拱門出現,上書金梁園三字。

    金梁園位於王宅後部,占地宏廣,由淮水至青溪,皆為此園範圍,園內鬆柏遍植,綠竹成林,雜以各色果樹,亭台樓宇隱於其間,簷下四顧,景致各不相同,天生清雅妙趣,美不勝收,而站於園中眺望,可見白鷺洲,二水中分,洲上遍植柳樹,風景如畫,時而有白鷺盤旋飛過,當真是人間仙境。

    “諸位請隨意落坐!”

    王導早已命人在園內擺上幾案,這時笑著伸手。

    身周綠樹成蔭,鮮花綻放,仿佛洗去了紅塵濁氣,心胸無比開闊。

    眾人紛紛落坐,當然了,明麵上還是由王導居主位。

    待嬌俏可人的小婢女奉上清茶之後,王導問起了明國見聞,畢竟由諸葛頤這親曆者道出,與由各路情報分析而來的結論相比,深度與視角又不同。

    “說來慚愧啊,老夫自被明王俘獲,心中悲苦,終日飲酒尋醉,後明王憐之,欲送我回建康,老夫自覺無顏再見江江東舊人,遂未允,及至明國建立,才心有觸動,再到明軍收取宛洛,南下荊襄,屯兵於長安五十裏之外,方才警醒,或許這天下真的要變了……”

    諸葛頤也不隱瞞,從自己的心路曆程說起,以及明國的各種現狀,甚至還包括郗鑒在背後對楊彥的詆毀,也是一一道出。

    郗鑒對楊彥一直是不滿的,他當年聚眾數萬,一心過江,被楊彥算計,接連大敗,更是差點病死,最後竟生俘回了郯城,要說沒點怨氣是不可能的。

    楊彥也不管他,郗鑒這種人成不了大事,任他罵,還能給人留下寬厚的美名。

    席中諸人均是用心傾聽著,從諸葛頤口中道出的明國,更加符合士人的視角。

    這一講,就是大半個時辰,諸葛頤有如話癆附身,事無巨細,喋喋不休,各種掏心窩話一古腦兒的掏了出來,光是茶水就喝了好幾盅,直到婢女奉上了桃子、李杏等時令鮮果,才以一聲歎息告終。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手機版閱讀網址:m.101novel.com(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