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九九章 千人聚考

字數:5445   加入書籤

A+A-




    (謝謝好友川流不不息的兩張月票~~)

    雖然青徐僑門受到朝庭刻意的打壓,但話語權並未喪失多少,在琅琊王氏、諸葛氏與泰山羊氏的刻意傳播下,近日來,建康士人子弟見麵,問的最多的便是是否打算去洛陽考官,全城漸漸地彌漫起了一股渡江北上的熱潮。

    有旁枝庶出確實是真心去明國搏一搏運氣的,有士人不滿司馬紹的獨斷專行,擺出姿態給他顏色看的,還有很多完全是出於從眾心理,要去大家一起去,就當在建康悶的太久,去故都洛陽旅遊踏青。

    一時之間,竟匯集了數百人,磨拳擦掌,準備渡江。

    這個消息,也傳到了司馬紹那裏,他雖然清楚未必是士人真的在乎那些低級濁吏,多半是給自己上眼藥,或者狡兔三窟,在明國預留退路,心裏不免憤怒,可是他全無辦法可想。

    畢竟他自己就是被明軍救出護送回建康的,急於和明國劃清界限,會被冠以刻薄寡恩的惡名,也因著同樣的原因,當諸葛頤以明國謁者仆射的身份來拜見他的時候,他氣的手都在顫抖,卻不能表現出憤怒,還得配合諸葛頤,搜集晉室五主的遺物,那份憋悶簡直別提了。

    因為楊彥修的是他家祖宗的墳啊,而他又沒有合適的理由把晉室五陵從洛陽北邙山遷來建康。

    不知不覺中,一個月過去,諸葛頤成功搜集到了晉室五主的‘遺物’,分別是兩件衣衫,兩幅冠帽和一雙靴子,這到底是不是五主用過的,很難講,但所有人都認為是真的時,那就是真的。

    同一天,建康數百名子弟帶著仆役、姬妾與必要的武裝護衛,合計近萬人,隨同諸葛頤浩浩蕩蕩過了江,其中除了青徐僑門,還有部分豫州僑門子弟,包括卞壼次子卞盱,就連庾亮都偷偷安排了次子庾羲過江。

    他也有尋退路的想法。

    得益於水泥的應用,從瓜步開始,就有了水泥路,平坦而又寬闊,讓士家子弟們嘖嘖稱奇,也遊興大發,一路上,吟詠不斷。

    當然了,收費站是必不可少的,一輛車收二十錢,一匹牲畜收五錢,每一家出門,往往擁數十上百輛車,等於過一次收費站,就得交納數千上萬錢。

    按照規劃,縣城之間不收費,但過郡城是要收費的,從瓜步到洛陽,約一千八百裏,需途經十餘城,一路交下來,誰都吃不消。

    諸葛頤雖然有官印,可以免費,可如此之多的人數與車輛,他也不願過於使用特權,全程裝傻不提。

    當過路譙城的時候,王羲之抱怨道:“明王實是生財有道啊,我們家去一趟洛陽,怕是得繳數十萬錢!”

    卞盱隻有一輛車,兩個隨從,這時嘿的一笑:“誰叫諸位家大業大,人家商賈倒也罷了,跑一趟能賺回來,而諸位這費用,交了就是交了,純粹過路。”

    蔡係曾去過郯城,接過來道:“其實明國的收費不算高,這一路都沒見著厘卡,厘卡抽頭,按成來計算,商賈正常跑一趟,價格得翻個十來倍,與之相比,明王算是有心了。“

    “嗯~~”

    諸葛甝點頭道:“每車繳二十錢,按建康到洛陽需經十城計算,也不過兩百錢,而一車貨物價值多少?再看這路麵,堅硬平整,馬車的損耗亦可減少,或對於商賈來說,非但不虧,反而有賺。”

    “誒?又來了!”

    眾人紛紛稱是的時候,王彭之突然向道邊一指。

    就看到數百村民從路旁的田埂向著道路湧來,遠遠開始叫喚。

    “饅頭,又香又白的大饅頭啊,五錢一個!”

    “賣燒餅嘍!”

    “桃子百錢一斤!”

    “紅燒豬蹄,吃了有力,長途跋涉之必備啊!“

    ”有要馬料的麽?“

    一個十一二歲的小娘子,黃黃瘦瘦,擔著個裝滿青草的竹筐,怯生生的問道。

    眾人交換了個無奈的眼神,自從過了瓜步,從鍾離(今安徽鳳陽)開始,時不時就會有村民竄出來叫賣,在士家子弟眼裏,這顯然是不分尊卑上下的體現,但是別說,有了村民叫賣,確實帶來了便利,隻是錢袋子,不知不覺的癟下去了。

    “過來,給我兩個燒餅!”

    王彭之仿佛習以為常,向個老婦人招了招手。

    “我也來兩個饅頭!”

    “哎,你那桃子太貴了吧,能不能便宜點?”

    ……

    不得不說,一支近萬人的隊伍,擁有強大的消費能力,是沿途村民眼裏的財神爺,當楊彥得知了江東士人子弟來洛陽趕考的消息之後,也是錯愕了好久。

    當然了,他不可能趕人,人家是旅遊團,是來送錢的。

    於是,洛陽全城緊急運作起來,近萬人的吃喝拉撒可不是小事,楊彥可以不在乎麵子,但洛陽人民在乎,他們要把自己最好的風貌展現在江東子弟麵前。

    十五萬民夫,也是未來的洛陽居民,加上軍隊與各地抽調而來的人手,日夜開工,修築街道,建設屋舍,甚至還有人專門疏通水渠,於兩岸遍植楊柳,讓楊彥感歎不己。

    中國人自古以來的好客傳統在洛陽人民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隋煬帝以絲綢裝飾樹木的心理也不難理解了,若許有個人好大喜功的因素,但當時的長安人民也絕對起到了推動作用。

    當一名名番邦異域人士來到長安,那驚訝的眼神,那不絕的讚歎,那崇拜的神色,是很能給人帶來滿足感的。

    因著明軍節節勝利,明國蒸蒸日上,明人把自己視為上國,而晉室苟延殘喘於江東,是下國,如今下國的公卿權貴子弟來上國,怎麽著也得展現出最好的一麵啊。

    哪怕時間很緊迫,但是能改變一點是一點,楊彥並不幹涉,畢竟民眾有幹勁是好事,不過他嚴厲禁止扯布幔、砌圍牆遮擋廢墟工地的行為。

    不要以為古人不會玩這些伎倆,純從智商來說,古人不低於現代人,所謂曆史上沒有新鮮事,一個個曆史事件,隻是一次次的輪回,什麽陰謀詭計,坑蒙拐騙,都是老祖宗玩剩的。

    又過了半個月,這一支浩大的隊伍終於來了洛陽,雖然城池的大部分仍是廢墟,符合眾人的預測,但已經清理出來的地方,則是幹幹淨淨,一排排嶄新的屋舍,一座座帳篷依次排來,整潔而又清爽。

    果然,當士人子弟們現出了訝色,並開始稱讚的時候,沿途民眾無不現出了滿足的笑容。

    諸葛頤把人領到之後,便告辭離去,並未給予相熟的子侄輩以任何便利,主要是他家裏狹小,住不下那麽多人,索性擺出一副公事公辦的麵孔,還能給楊彥留下好印象。

    考試於三日後舉行,時間不允許修貢院等考試場所,故於野外,擺開了一副副的幾案,有毛筆和炭筆可供選擇,試卷是印刷而出,還散發出油墨的香味。

    包括各路士人子弟,合計有四千三百餘人參考,將錄用五百人左右。

    明國的根基來自於郯城,教育也從郯城最早推行,故參考者的七成出於郯城,當初十來歲的少年讀書識字,四五年過去,差不多都接近了及冠之年,正是當用之時,但惡果也很明顯,也許未來會形成一個類似於曹魏譙沛集團的地域性排外圈子,這隻能以更廣範的擇才錄用才能慢慢化解。

    公開招考是開天辟地以來的頭一回,圍觀民眾如雲。

    一幹士人子弟見著這鬧哄哄的場麵,均是眉頭一皺,本來被告之要與平民在一起考就已經很難接受了,現在又被人如猴子般的圍觀,哪裏能按奈的住?

    “哼,氣息汙濁,實是惡心!”

    王胡之厭惡的嘀咕道。

    “誒~~”

    王彭之到底是吃過楊彥的苦頭,不敢過於放肆,勸道:“出門之前,長輩是如何交待?切記入鄉隨俗,考試的時間不會過於長久,忍一忍即可。”

    “場地空曠,微風拂麵,尚可。”

    王羲之點了點頭,認可了王彭之的說法。

    考場按地域分區,徐州學子、豫州學子、青州學子、兗州學子是分開的,王彭之等士人子弟劃為江東區,彼此間相隔較遠,不特別挑剔的話,並非不能忍受。

    有漂亮的女郎引導各路學子落坐,當江東學子入席的時候,圍觀群眾猛然哄鬧起來。

    “誒,這位郎君我認識,不就是琅琊王氏的安壽郎君麽,天下第一高門,果是不凡啊,看那玉樹臨風模樣,當真是一表人才啊!”

    王彭之本能的捋起了胡須,步伐也踱成了方步。

    “這些想必都是王門子弟了吧,當年琅琊王氏有八王,對應河東裴氏的八裴,今日見之,何止八王啊,若是盡能為我家大王效力,明國何愁不旺盛,怕是滅去劉石,一統天下,指日可待!”

    隨著又一陣哄鬧,琅琊王氏的子弟無不精神抖擻,紛紛得意的瞥了眼別家子弟。

    不過別人也不差,同樣有民眾吹捧。

    “那是泰山羊氏的羊卉郎君,我的老鄉啊,我小時候,我家大父曾帶我跪拜過羊氏的貴人,我看羊郎君必撥得頭籌!”

    “咦,諸葛郎君!我最崇拜孔明先生了,今見諸葛家的郎君,確有孔明風采啊!”

    ……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手機版閱讀網址:m.101novel.com(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