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師父,我們想上台說書(第二更)
字數:4533 加入書籤
馬府
馬晉親自將金田送出了門,然後再返回府裏,讓周福海他們將景康帝的賞賜收起來,馬晉手裏拿著聖旨,返回了書房。
嗯,忘記說了,於兗州四縣瘟疫中立下大功的諸葛逸也被景康帝賜下封賞。
可能是因為馬晉昨天的話,景康帝知道諸葛老頭無意仕途,所以並未授予太醫院的官職,賞賜了一些禦物財貨和一些珍稀藥材,以及一副景康帝親筆寫的的四個字——濟世仁心。
坦白來講,以諸葛逸的功勞來說,這些賞賜未免有些低了,但正好有利於馬晉行事。
所以,馬晉將自己的計劃寫進信裏,交給金田,讓他帶回宮中遞交給景康帝。
然後某人就把景康帝賞賜給諸葛老頭的藥材扣下了一半,想了想,又扣了一半。
等馬晉將藥材交給諸葛逸時,藥材已經少了近九成……
……
回到書房,馬晉將聖旨收好,回到書桌上做好,取出紙筆,研好了墨,馬晉提筆舔飽了墨,在紙上寫寫畫畫起來,他是在思考關於景康帝的封賞。
升官這事,馬晉之前是有預想的,但他以為自己隻是升個品級,然後繼續在京城監察衙署當差,卻沒想到景康帝竟然讓他當殿中副侍禦史。
這個官職好嗎?
好!
前麵說過,苟慶通這個殿中侍禦史權利不小,有監察朝會朝儀,並宮中府庫門禁的之權,非皇帝親信不能任。
而馬晉這個殿中副侍禦史,顧名思義,就是苟慶通的副手。
雖然隻是副職,但比一個普通的都察院正六品侍禦史可強多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按照以往慣例,殿中侍禦史升職或調任後,從剩下的兩位副侍禦史中選其一,自動補位。
而現任殿中侍禦史苟慶通,這次兗州立功後,又兼了一職,很顯然景康帝對他很快另有重用。
如今兩位殿中副侍禦史,除了馬晉之外,還空缺一位,如果苟慶通升職,那麽他留下來的殿中侍禦史之位,幾乎就是馬晉的了。
這些消息都是花子虛通過金田給馬晉透的信,他告訴馬晉,這可能景康帝故意給他鋪的路。
這讓本來因為諸葛逸對景康帝頗多怨言的馬晉,頓時改變了自己的想法。
老泰山對咱還是挺仗義的嘛……
……
而且殿中副侍禦史這個職位還有一個好處,馬晉曾聽苟慶通講過,除了每十日一次的對宮裏府庫和宮門禁事的例檢,和不定時突擊勘察之外。
其餘的日子,一般情況下,他們在散朝後,整理清楚朝會記錄,這一天的差事就幹的差不多了。
像苟慶通,就經常將些不重要的瑣務交給手下書吏,自己悠悠然的回家。
因為殿中侍禦史的衙署不在都察院,而是在宮裏的一處別院中,沒人監管,自然也不存在什麽遲到早退的說法。
至於宮門出入問題,對有監察宮禁之權的殿中侍禦史來說,還叫事嗎。
工作環境輕鬆,可以有大量的閑散時間,這對馬晉來說很誘人。
……
不過有利有弊,有好的一麵就也肯定跟隨著弊處,因為要監察百官朝儀,殿中侍禦史每日要比其他上朝的大臣,早到半個時辰。
早朝卯初(早上五點)開始,大臣們要提前在宮門等候,家裏遠的,醜末(淩晨兩點)就得爬起來往宮裏趕。
而殿中侍禦史,寅末(淩晨四點)就得上崗了,因為百官進殿、行禮、奏請,殿中侍禦史都得認真糾察其朝儀。
馬府離皇宮不算太遠,半個時辰足夠,但加上其他雜七雜八的時間,馬晉要是想準時上崗,就得不到寅初(淩晨三點)就要起來準備。
為此,馬晉準備這半個月就得開始調整休息時間,改變生物鍾。
……
寫寫畫畫了一陣,馬晉停了下來,景康帝聖旨既然已經下達,那就沒有更改的餘地了,無論馬晉願意與否,他都已經是正六品的殿中副侍禦史了。
馬晉將寫滿了字的紙團起,隨手扔在一旁的水盆裏,很快,紙上的墨跡在水裏渲染開來,不複原樣。
然後馬晉打開了書桌暗箱,取出了一本書稿,這是他寫的《說嶽》下部。
《說嶽》下部馬晉並沒有寫完,這半年事情太多,尤其是後期審案期間,每日需要考慮的事情太多,馬晉哪有那個閑心動筆。
不過馬晉也不是一點書稿都沒著落,之前在青龍縣時馬晉也抽時間動筆,再加上在兗州零零碎碎也寫了一些。
雖然正文才隻有三分之一,但《說嶽》下部的整體框架已經被整理出來了,而且馬晉將細綱也編注好了,情節安排早已了然於胸,馬晉決定兩個月之內,將《說嶽》完本。
沒辦法,自八月末《說嶽》上部發售,這都半年了,下部連影子都沒看著,書迷那邊早就炸了鍋了。
每隔一段時間就有書迷去新華書店鬧事,昨天安逸見到馬晉,第一句話是問好,第二句話就是向他討要《說嶽》下部書稿,可見被逼的有多慘。
所以馬晉也隻能努努力,將書寫完,以慰書迷之憤。
但是……
寫書沒必要非是今天,馬晉好不容易歇了回假,一天還沒享受呢。
看了一眼書稿,馬晉心安理得的又把書稿放了回去,起身出了門,跑到京城大街上溜達了一圈。
……
接下來的幾日,馬晉又休息了一天後,繼續開始了工作,下午寫書,上午則是巡查名下產業和去拜訪以前京城留下來的人脈。
畢竟半年多沒回京城了,許久不見,關係未免就會有些生疏,馬晉得維護一下感情。
八王爺、梅方、顏易、牛宏、蔡陽、吳胖子家……
馬晉挨家挨戶的拜訪了一遍,才算消停了下來。
三月初十,馬晉和孫友福商議,再開兩家鼎香樓的分店。
這其實是半年前就有的想法,隻不過是開一家分店,後來因為馬晉離京,就將此事暫時擱置。
本以為兩個月後等馬晉回來就重啟計劃,可他又被派到兗州,這又耽誤了四個月。
這次馬晉返京,孫友又重提此事,馬晉也應允了,而且加大了投資,一下開兩家分店。
馬晉這不是衝動,經過這半年的發展,鼎香樓在京城的名聲已經家喻戶曉,憑借親民的價格。新穎美味的菜式,鼎香樓在北城和東城非常火爆,甚至西城和南城也有人聞名而來。
所以馬晉準備在西城和南城各開一家新店,反正他資金充足,索性一步到位。
……
送走了孫友福,馬晉正要返回正房,就被徒弟郭同帶著其他學徒給攔住了。
“師父,我們想上台說書。”
郭同板著一張小黑胖臉,盯著馬晉擲地有聲道,身後的其他學徒也跟著點頭。
……
ps:先放兩更,剩下的正在努力碼,大家投個月票,或者打賞激勵一下吧。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