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三章 來生有她
字數:6245 加入書籤
“微臣領旨,拜謝吾王聖恩!”
在場眾人一怔,楊怡愣了下,不知是興奮還是失落地高聲應道。
怔然後,南蠻和帝蠻數人,倒是暗鬆了口氣,這也算不錯了。
周王沒把東都整個賜給蠻族或楊怡,卻也在附近……封地五千裏,極為遼闊了,這明顯是讓楊怡用來安置蠻族,並未限製戶數或人口,還毗鄰嵩山山脈。
不過,蠻族確實在此戰沒出多少力氣,原本蠻族已經做好了“折損全族大半,拿下東都”的心理準備了,此次卻基本沒傷亡。
“轟……”
楊怡剛領旨十數息,驀然爆出磅礴氣勢,籠罩全場,引得部分人大驚戒備,基本是舊韓之人。
原本剛入煉神後期沒多久的楊怡,迅飆升到煉神巔峰,度快得讓人瞠目結舌。
不過,氣勢爆隻是十數息時間,楊怡很快就收斂了。
這就是天國果位的作用,瞬間就讓楊怡省卻數年到數十年的修行時間了。
蘭托圖、林銀瞳等舊韓眾人,眼露精芒,頓時頗為激動、興奮、期待,要知道,他們基本是煉神或丹心後期了,什麽果位都沒有,肯定比明心公提升大吧?
能否直接突破仙境呢?
要什麽果位才夠?!
突破仙境,能否擺脫周國,逍遙世間呢?
一時間,舊韓眾人浮想聯翩,思緒紛雜,更期待周王對他們的認可和賜封,明顯有些迫不及待了!
“明心公切記一點!除宮城外,蠻族不可在東都占據過四分之一區域,常住人口不可過三分之一,多則生亂!”
楊怡之事,似乎隻是姬湦隨口一言,並未重視。姬湦叮囑了句,再次認真問道。
“言歸正傳,眾愛卿有何想法呢?”
原本打算保持謙遜的舊韓眾人,知道自己不能低調和謙虛了,一定要讓周王和周國重臣,知曉自己的價值、作用、能力等等,力求更高的職位和果位。
沒有最高,隻有更高……
“領吾王諭令,微臣謹記!”
楊怡毫不猶豫地宣誓般高聲應道。
東都洛陽有多大?!
雖然周王姬湦給予了極大限製,但是,要填滿東都四分之一區域,占據三分之一常住人口,估計匯聚所有蠻族才有可能,這顯然不可能辦到,何必此時和周王“討價還價”呢?知足常樂吧!
其餘蠻臣有些色變,卻又硬生生忍住,顯然和楊怡想到一塊去了!
“吾王三思……”
尹寂心思一轉,猛然出列,滿臉忠誠高呼,大義凜然高聲道:
“蠻性野蠻、殘暴、桀驁,東都乃千古古都,更乃不破天都,又位處核心,輻射八方,應當完全掌控在我族手中,豈能還給蠻族?!”
“嗯?!”
包括姬湦、楊怡在內,在場眾人齊齊一愣看向尹寂。
在場有足夠分量反駁周王者,早就得知此事,周王也沒完全把東都賜給蠻族,如今之事尚能理解和接受。
別的不說,帝蠻是最早追隨周王的強大勢力,資曆極老,功高至偉。此次周軍北伐,南蠻諸部更出了大力,承擔了很重的糧食物資。
憑心而論,排除人蠻兩族之別的話,周王對楊怡和蠻族的封賞,其實並不高,還有些低了!
聽得出周王之意,並頗為反對者,在場也不少,但自知沒那分量抗議,也不想交惡明心公和蠻族,所以沒出聲。
“東西南北,正魔佛道,世家寒門等,在孤眼中,一視同仁,賞罰分明是我國立國之本!”
姬湦倒也沒沉聲嗬斥,隻是鄭重解釋道,頓了下,不待尹寂多說,擺手接道:
“此乃明心公應得之賞,此事就此決定,無需再議,正是為重!”
“是!”
尹寂是個精明人,就耍耍存在感,嘴巴張了張,看沒人附和自己,便精明地應諾退到一旁。
“這老狐狸……”
在場不少人心中暗罵,哪能看不出尹寂“刷存在感,爭印象分”的用意?!
當然,不排除尹寂確實反對此事,能想那麽遠也不簡單。
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開國之主和普通帝皇的巨大差別。
周王姬湦這開國之主,還和韓王林納、晉王古雲幽、燕王雷鳴等走捷徑稱王的開國之主不同。
如今的周國,是周王一步一個腳印,步步為營,親自慢慢鑄造,向心力和權威性強得多。
現在的周國重臣,要麽是周王親信心腹,要麽是周王親自招攬,要麽是周軍手下敗將。不管是怎麽來的,對周王都有本能的信服和敬畏,有種盲目的信服和敬仰。
平時也就算了,若是周王認真鄭重地最後斷言,基本沒人敢反對或反駁,反對也沒用。
這也是魔後深謀遠慮,機關算盡,卻依舊隻想竊國,從沒想過叛國,反而比誰都忠心的主要原因之一。
除非周國從上到下,來個全體大換血,否則周王一日在,魔後或任何人,都不會也不敢有異心,那是自找死路!
……
明月高懸,月華如水。
如水月華流淌而下,落在宮殿連綿不盡的宮城中,映射著五光十色的光芒,炫麗、寧靜、幽美。
商定完東都和舊韓諸事後,眾臣退去,姬湦卻睡不著,在寂靜幻美夜色下,清飲慢酌。
拿下東都洛陽,姬湦心中就像去掉了一塊大石,統一天下,指日可待,隻要沒出太大錯失,已成必然之勢了。
但是,剛搬去心頭大石,穩定霸勢,卻有塊更大更重的石頭,落在心頭上……
“吾王!我軍能兵不血刃拿下東都,此乃天大喜事,避免了海量軍卒傷亡和資源消耗,大商已經完全無慮,基本如今反撲,我方也可輕易應對,吾王還有何憂心之事呢?”
身為國舅和天策士,奧文昌有幸和韓中、李黑、劉公公、文伯等姬湦貼身近侍一般,伴隨左右,看姬湦反應,不由好奇問道。
“是嗎?真的無憂嗎?”姬湦看向奧文昌問道。
論能力智慧,奧文昌應該是在場最強。
特別是在政治民生等治理方麵,姬湦也自認遠遠不如奧文昌。因為想起治理周國,姬湦心中如亂麻一團,一片漿糊,有些無處著手的憂煩感。
這話要是韓中說,倒是正常,奧文昌竟然看不出來嗎?難道是成長太順,導致能力大打折扣?!
“難道吾王還忌憚哪個勢力嗎?大商雖強,落日夕陽罷了,僅憑如今東都軍力就足可應對,不滅也能打殘了。至於西涼、北族和各地賊匪,更不足為慮了,隨便抽調個鎮軍,就可鎮壓或抵禦了!”
似乎看出姬湦對自己有些意見,奧文昌絞盡腦汁苦思,終究疑惑應道。
“那倒不是!開國難,治國更難啊!”
姬湦搖了搖頭,凝眉歎道。頓了下,迅解釋道:“孤相信,如今我國統一大勢,基本已定,沒什麽懸念。但是,正因如此,也是正式統籌理順天下的時候了,如今天下,千瘡百孔,孤都不知該從何入手,難道孤浴血打下的江山,要一世或二世而亡?”
“這……”
眾人恍然,包括奧文昌和韓中在內,卻張嘴無言。
這倒是事實,更是現實。
如今天下危局,便是神經粗大的李黑,也知曉一二,還真有些無處著手。
適逢亂世也就罷了,如果天下一統,周軍還要四處彌缺補漏,鎮壓烽火。那就是當權者的失敗和無能了,滅亡是遲早之事。
這倒不是周國缺人,更不是底蘊不足等,如今的周國,兵多將廣,人才濟濟,不是周國初建之時了。
大勢如此,多年戰亂,使得農務荒廢,糧食緊缺。
天下處處混亂,子民缺糧,周軍再強,便是坐擁百仙,總不能憑空變出糧食吧?!
平民百姓的要求很簡單,吃飽喝足,就會安心生活。
不過,吃不飽的話。
別說周國多強,周軍多強,該反還是會反,天兵天將也沒用,不反就要餓死,左右都是死,不如一搏。
“明白了!吾王聖明!這確實是個大問題……”
奧文昌恍然大悟,重重點頭應道,卻也說不出個有效方法來。
論治國之策,估計天下間,沒人比姬湦知曉更多。但是,世易時移,姬湦腦中擁有前世無數製度,從原始社會,到奴隸、封建、共建、民主等社會,從朝廷構架到土地製度,從士農工商到資本共產,卻沒一種適合。
說白了,體係不同!環境不同!
先,這個世界,人人尚武,隻是有沒有那個資質和條件而已。
譬如,修行第一境之煉體境,是人都能修行,就是修行快慢之別,又需要有功法和資源。
資質高低,決定修行快慢;沒有功法,就無門而入,難以凝聚武魂,隻能純粹強身健體;沒有資源,就氣血不足,如何匯聚氣血,凝出武魂?
如果每天隻能勉強溫飽,就更沒多餘氣血用來修煉了,這也是武道和其他修行體係的差別之處。
此外,武道實力的強弱,本身就是一種層次的劃分,總不能強製要求大修士和普通人的勞動、資源等一樣吧?
那共產製度自然行不通,均田製也行不通,姬湦所知大半製度都行不通。
說白了,如今的世家西方教的佛門,就是一種實力和勢力的衍化。隻是如今衍化到尾大不掉的地步了,才成為毒瘤!
既然成為毒瘤,就要鏟除、治理,但是,也不能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戟子滅絕。
因為那是社會形態和力量體係的自然衍化,永遠無法杜絕,反而容易生變。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手機版閱讀網址:(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