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九八章 人嚐到愛

字數:6020   加入書籤

A+A-


    關中地區,指的是名震古今的四關範圍內的區域。南倚秦嶺山脈,渭河從中穿過,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四麵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難攻,自古便有“四塞之國”的說法,是物產豐富、帝王建都的風水寶地,也是大商運朝堅持不降,靜待東山再起的最主要原因。

    關中四關,便是東潼關、南武關、西散關、北蕭關,是古今著名的重要關塞,見證了無數血雨腥風、金戈鐵馬的歲月。

    這是周國統一天下的最後一戰,更是大商運朝生死存亡的最後一戰。

    獨孤太後和青蛟王帝林,坐鎮中樞……西都,令禦天王王錚,鎮守東關潼關;雙槍王孤心傲鎮守南關武關;名將莫謝,鎮守西關散關;鎮武王乾侖鎮守北關蕭關。

    傳言中,關中是人族中興之地,關中子民本就較為彪悍驍勇。

    天下大亂以來,關中區域又是唯一的“世外桃源”,衣食無憂,再加上大商運朝的底蘊,可謂兵多將廣,馬豐甲足。

    在身經百戰的三王一將的鎮守下,再加上四關天險,硬是把關中四關,守得固若金湯,使得勢如破竹的周軍,折戟關前。

    這一日,周王姬湦率著虎豹騎、風雲衛,抵達函穀關,距離潼關隻剩數千裏之遙,兩關之間隔著弘農郡東西對立,距離已經極短。

    “報……”

    “啟稟吾王,晉國公久戰失利,日前血戰三天三夜,損軍五十餘萬,依舊未能功成……”

    姬湦剛抵達函穀關,就接到潼關戰報,不由濃眉大皺。

    根據軍令,晉國公古雲幽負責主攻大商東側,是周軍東路大軍主帥……最高統帥。

    如今淮國公吳道和燕國公雷鳴,甚至是各大禦軍,功勳赫赫,連戰連捷,共收十餘郡、數百城。

    一個月來,晉國公古雲幽卻隻是從函穀關打到潼關,擴地千裏,奪城數十。

    晉國公本部更是隻從函穀關直線到潼關,耗時僅僅五天,直到現在,足足被卡了一個月,說是寸功未立,也不為過。

    當然,自從函穀關落入周國之手,大商運朝就日夜難安,重兵戒備,再加上潼關威名,姬湦完全可以理解古雲幽的難處,隻是依舊頗為不滿,有損周軍威名啊!

    “哎……晉國公,終究是個文修,適合當文臣啊!”

    韓中歎息了聲,有意無意地嘀咕道,使得在場小半人臉色一變,特別是古雲幽舊部斷德、玄龜、房彥藻等人。

    韓中是誰?

    公認的無才、無德、無能,但是,卻是周國最早的侯爵之一……聞香侯,因為他是周王親信心腹,從小一起長大,身份特殊。

    當然,韓中隻是嘴賤了些,經常做些糊塗事,讓人看著不爽,並非傳言中那般不堪,也是立下不少汗馬功勞。

    韓中所說,是不是就代表著周王的意思?

    不少人心中不得不這麽想。

    “胡說!”

    姬湦皺眉瞪了眼韓中叱道,頓了下,沉吟接道:

    “傳孤敕令,由鎮遠侯林銀瞳,暫代東路主帥之職,晉國公輔佐!”

    “是!”劉公公麵無表情應了聲,很快就吩咐下去,層層轉達。

    眾人皆知,臨陣換帥乃兵家大忌。

    如今是關係到東路主帥的大事,事關重大,更關乎數千萬大軍,自然不能隻是周王口諭,還要有聖旨才行。

    “吾王明鑒,晉國公……”

    斷德咬了咬牙,硬著頭皮躬身說道。

    話未說完,卻被姬湦右手虛按攔住,又聽姬湦說道:

    “眾卿放心,孤並非責怪晉國公,潼關乃千古雄關。晉國公麵對的又是大商運朝,乃至天下最強大、最神秘的商王王錚,暫未攻成,也是情有可原。但是,敗了就是敗了,理由並不重要。如今潼關未克,已經折損百餘萬大軍,不處置難以服眾!”

    “是!吾王聖明!”

    房彥藻心中咯噔一聲,嘴巴張了張,最終暗歎應道。

    周王此話,和聞香侯所說,又有什麽區別呢?

    值此周國最關鍵的時期,晉國公無功反過。如今看來,晉國公的前途,堪憂啊!

    此次商軍而來的元老閣帝莫神祭司,喜色一掠而過,朝明心公楊怡使了個眼色。

    在周王麵前,還有劉公公、文伯等仙境人物,強如帝莫神祭司,也不敢妄自傳音,免得讓人誤會。

    但是,此次西伐,周王姬湦一路前來,卻是直抵函穀關,並未前往東都,這讓蠻族上下,有些心慌忐忑。

    一直以來,有不少文臣武將,不停上奏,讓周王姬湦收回東都,這不是什麽秘密。

    隻是周王是天國之主,言出必行,所以一直壓著而已。

    此外,如今蠻族隻是暫居東都,不但東都內蠻族人口和居住範圍,被周王嚴格限製,族地還是在東都東側的偃師。

    蠻族也想再立奇功,彌補東都大戰時的失利,看看能否讓周王真的把東都賜給蠻族。

    就算不行,好歹也能堵堵天下之口,證明蠻族重返東都,是功績彪炳,是真刀真槍得到的封賞。

    “吾王,如今東都已定,微臣與臥龍軍已無要事,微臣請戰!”

    楊怡遲疑了下,硬著頭皮上前半步,有些幹巴巴地請戰道。

    楊怡本是坐鎮東都,隻是周王禦駕過東都而不入,那她隻能率眾趕來迎駕。

    此次周軍西伐,也是周國最後一次大規模戰爭,卻沒蠻族的份,楊怡的耳朵,已經被族人說出繭來了。

    擔憂、忐忑、期待、急迫等等,什麽事都有,反正都是讓楊怡請戰,再立奇功。

    當然,目前為止,倒是沒蠻族有反叛之心,沒人奉勸楊怡自立。

    “是啊!吾王,關中子民本就以驍勇善戰聞名,但是,卻也不如……不如蠻族,此乃先天所限。臥龍軍又是蠻族精銳,更是曾經的三寶大軍之一。如今舉國西伐,卻漏掉臥龍軍,未免……未免有些浪費了!”

    姬湦剛看向楊怡,帝莫神祭司緊隨著遲疑說道,似乎隻是公正勸諫。

    頓了下,帝莫又迅接道:“更重要的一點,論起攻堅,更是臥龍軍的長處。潼關易守難攻,相對各軍來說,臥龍軍更為適合!”

    “嗬嗬……”

    姬湦輕笑數聲,讓楊怡和帝莫有些忐忑,才聽姬湦緩緩接道:

    “以後別再說什麽人族、蠻族了,都是一家人,分得太清楚,容易起矛盾,徒生枝節。人蠻兩族展至今,血脈已經頗為混雜,難有純脈存在!或許,用部落或氏族來稱呼,會好些?”

    “是!吾王聖明!”

    在場大半人一怔,帝莫老臉白,硬著頭皮應道。

    姬湦所說也是事實,無數年來,人蠻血脈早就交叉嚴重。不管是人族還是蠻族,上溯百代,總有嫡親是人族或蠻族,更別說人族興起之初了。

    但是,人蠻之別,依舊很明顯,基本上隻從外表就能清晰分辨了。特別是蠻族八部,更注重血脈的純粹,以保留其獨特傳承。

    當然,姬湦所說,眾人也明白。

    若說異族,實在太多了,獨孤氏、奧氏、賀蘭氏等周國大族,甚至是姬氏、林氏等帝族名門,都有異族淵源,傳說有異族血統,如今也是被人族同化了,血脈歧視相應也就少了。

    或許,周王讓蠻族搬遷到中原腹部,也有同化的意思。

    人族也就罷了,如果蠻族自己也總是把自己視為異族,那也怪不得人族文武百官,總是鍥而不舍地彈劾他們了!

    “眾人皆知,隻要是周國子民,孤向來一視同仁,沒什麽血脈族群等差異性意見……”

    看眾人反應,姬湦自然清楚他們想什麽,不由微笑說道。想了想,又解釋道:

    “舊蠻各部本就人口不多,臥龍軍追隨孤南征北戰多年,傷亡不少。此次西伐,並非想象中容易,孤才顧念此點,既然明心公有意,那就率軍參與吧!”

    “吾王聖明,臣等馬上整軍備戰,迅跟上!”

    不待楊怡回應,蠻族各位領,已經迫不及待連聲應道。

    周王所說是事實,也很有道理,蠻族確實人口不多了,生育度也遠遜人族。但是,怕死他們就不出山了,不拚命,他們怎麽崛起?!

    靠人多嗎?

    再多能比人族多?

    隨著時間流逝,除非再來個大亂世,人族大內鬥,否則人蠻兩族的人口差距,隻會越來越大。

    “去吧!”

    姬湦微微搖了搖頭,應道。

    千古以來,滅蠻朝代無數。蠻族能生存至今,自有其獨到之處,再加上蠻族對周國的展,功勞極大,姬湦也不想再來個滅蠻令。

    最好的結果,就是同化蠻族,使之徹底融入人族,也就皆大歡喜了,還能解決無數矛盾!

    ……

    潼關,曆史悠久,聞名遐邇。

    天下十大名關中,潼關位居第二,位居晉、陝、豫三地要衝,扼守東西二都的要衝,是進出關中的鎖鑰,是東入中原,西出關中、西北等的必經之地和官方隘。地處關中東部,位於潼關縣境內,南障秦嶺,北阻黃河,東連函穀,西拱華山,形勢險要,為西都朝哥的東大門。最初以黃河由北向南衝擊關山而取名“衝關”,後因關西有潼水,更名為“潼關”。

    素有“畿內險”、“四鎮咽喉”、“百二重關”之譽。

    古稱桃林塞,更是人族中興之初所建,再人族逆襲蠻族時,功勞極大,更是人族抵擋蠻族反撲的最重要據點。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手機版閱讀網址:m.101novel.com(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