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浩然之氣
字數:3726 加入書籤
陳楓和錦繡書生、素手仙娘暫時棲身之地乃是一個通道的盡頭。在他們後方不遠,卻有一個通道,往秘府遺址的另一側。所以,這個地方固然偏僻,但是還有退路。陳楓讓明魂和白玉徹地鼠各守一路,除非兩邊同時來人,否則他們不可能被堵住。
帶著對退之先生的崇敬,陳楓手握鎮尺,腦海中自然浮現出自己所讀儒家功法中的一言一語。原本深奧無比的文字,在這一刻,卻又淺顯了一些,而且給陳楓一種極為親切的感覺。隨後,他的腦海中浮現出了那幅《養氣圖》,陳楓不由自主盤膝作於地上,仔細探尋那神秘的氣到底在哪裏。
錦繡書生看到陳楓的印堂微微發亮,整個人都透著一種極為平和的氣質。這種氣質隻是在讀書人的身上才能出現,可是現在,陳楓卻具備了。
錦繡書生猜得出,這應該是鎮尺所起的效果。他也曾手握鎮尺,但是心中隻有對古聖先賢的崇敬,身體上並無特殊感受。他做不到,陳楓卻做到了。古人曾認為,有些人的才智乃是天授,就像是那些十幾歲就考中狀元,留下了膾炙人口的鴻篇巨製。看起來,陳楓應該也是屬於此列。單從修煉上,便能看出這一點。
雖然羨慕,但是錦繡書生並沒有對鎮尺再有何覬覦之心。既然不屬於自己,就期待著鎮尺能在陳楓手上實現自己的價值。秘者不同於凡人,壽元要長許多。如果是凡人,在陳楓這個年齡還沒有認真讀書的話,估計很難成才了,但是陳楓現在若是發奮,還為時不晚。
他並不知道陳楓有明魂和白玉徹地鼠在兩個路口警戒,看到陳楓進入到了如此寶貴的狀態,他便放出自己的秘識,為陳楓護法。素手仙娘的傷勢也穩定了,她倒是不關注陳楓,隻是靜靜地看著自己喜歡的男人。她覺得無比幸福,縱然傷勢再重一些,也無所畏懼。
此時,陳楓心無他念,隻是感受著儒家功法的奧義。隱隱間,他聽到了兩個人的對話。
一人問:“敢問夫子惡乎長?”
另一人答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敢問何謂浩然之氣?”
答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我故曰,告子未嚐知義,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無若宋人然。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二人的對話在陳楓的腦海中重複了好幾遍,方才漸漸弱去。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這浩然之氣難道便是《養氣圖》中所說的氣?
浩然之氣要怎麽養成呢?對話中說,浩然之氣,最宏大最剛強,用正義去培養它而不用邪惡去傷害它,就可以使它充滿天地之間無所不在。那浩然之氣,與仁和義道德相配合輔助,不這樣做,那麽浩然之氣就會像人得不到食物一樣疲軟衰竭。浩然之氣是由正義在內心長期積累而形成的,不是通過偶然的正義行為來獲取它的。自己的所作所為有不能心安理得的地方,則浩然之氣就會衰竭。
這段話固然點出了浩然之氣的性質,但是從何處修煉,陳楓覺得還是無從著手。
他又細細回顧了一遍儒家功法中的文字,其中的六個字吸引了他:“居養氣,移養體。”所謂“居”,便是靜心修煉的意思。在這六個字之後,則有四段話。陳楓細細歸納,終於發現,這乃是養氣的四個步驟,恰恰與《養氣圖》相互印證。若隻是看其一,則不明所以。原來,養氣的步驟有四:一為養勇,二為持誌,三為集義,四為寡欲。
養勇就是培養勇氣,有勇氣,才能不畏怯,不動心。古代的大儒,匡扶社稷,造化萬民,自然會被敵國惦記。可是這些大儒麵對這刺客甚至秘者,以無懼之心便能戰而勝之。這種勇不是血氣之勇,而是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大氣。
持誌就是持守心誌,使氣不致妄發,以免意氣用事而不可抑製。儒家強調誌之所至,氣即隨之,敬守其誌,使氣能聽命於誌。這實際上便是對氣的控製技巧。
集義講的是養氣與義和道的配合。義是人心之當然,道是天理之自然,集義也可說就是積善。無道義,即不能生浩然之正氣。若平時所為,事事循理而行,皆合於義,自能生浩然之正氣。
寡欲,不僅僅是克製耳目口鼻之欲,而且要克服心中之**。養心莫善於寡欲。做人如果嗜欲少,則外物不能誘之。要有為有所不為,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
陳楓細細思量這四點,倒是和秘者的修為有共同之處。秘者逆天而行,若是無莫大的勇氣,怎麽可能克服修煉途中的瓶頸,怎麽能在生死邊緣有所徹悟?另外,秘者在秘界,會遇到很多抉擇,如何堅守本心,尤為重要。否則,一個幻境可能就將秘者吞沒了,更不用說秘魘那恐怖的存在了。當然,秘者有好有壞,尤其在利益麵前,爾虞我詐的事情時時發生,但要堅守住一個底線。若人人都無正義之感,一味濫殺,秘界可能早就傾覆了。縱然大奸大惡之人,也有誠心對待之人,執著所行之事。而修煉一途,枯燥寂寞,與紫陌紅塵相比,十分乏味,這時候,遇到聲財物的誘惑,能不能克服,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秘者能走多遠。
人生的逆境大約可分四種。一曰生活之苦,饑寒交迫;二曰心境之苦,懷才不遇;三曰事業受阻,功敗垂成;四曰存亡之危,身處絕境。處逆境之心也分四種。一是心灰意冷,逆來順受;二是怨天尤人,牢騷滿腹;三是見心明誌,直言疾呼;四是泰然處之,盡力有為。退之先生身處二、三種逆境,選擇了後兩種心態,既見心明誌,著文倡道,又腳踏實地,盡力去為。
也許是對儒家功法有所領悟的原因,心有戚戚之下,陳楓手中的鎮尺突然一亮。在退之先生朝夕使用的鎮尺中,他看到了鎮尺原主人退之先生的生平經曆。
當時藩鎮割據,權臣傾軋,朝廷昏庸,宦官專權,百姓流離失所,生活異常艱難。同時,佛道大興,讓越來越多的人遠離書本,寄希望於飄渺的仙佛。退之先生結合自己坎坷的經曆,以真正求聖人之誌為己任,關心世道人心,民生疾苦,用先王之道來拯救當時混亂的朝政和頹廢的民風。他大興儒學,拒斥佛道,苦苦捍衛著儒學的正統地位。退之先生以仁義充實道德,恢複仁義禮智信的儒家信仰;通過分析人性,來教化萬民;斥責清靜寂滅的荒唐,憧憬大同小康。他一生口不絕六藝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絕,在養氣上自然達到了一個奇異的境界,修身正心誠意,不僅體安氣平,而且施之於天下萬物得其宜。
陳楓沒有想到,儒家功法修煉到極致,竟然能夠澤被天下!怪不得一方小小的鎮尺,曆經千年,雖是凡石,依然不懼自己的青、紅二火焰,這都是沾染了退之先生浩然之氣的原因。
陳楓看到了極不平常的一段往事,正巧可以作為佐證。當時社會凋敝,餓殍遍野,導致疫病流行。為了搞垮退之先生所在的國家,敵國又派出了許多精通死係秘術和毒係秘術的秘者前去荼毒眾生,希望能夠一舉推垮這個曾經無比強大、富庶的文明起源地。一時間,四處如地獄一般,整日整日都有人死去。哪怕很多秘者自發組織起來抵擋外來秘者,可依然防不住他們對凡人的禍害。這時,退之先生頻繁撰寫墓誌銘,以其浩然正氣,竟然鎮住了肆虐無比,連秘者也束手無策的死係、邪氣,還黎明一個清平。否則,國家可能就亡了。
浩然之氣之強,可見一斑!...“”,。(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