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七十七章 明末的科學家們(三更)
字數:3125 加入書籤
楚雲等人返回京城以後,引起了軒然大波,楚雲已經離開了這裏大半年,同時凱旋回來的時候帶著征服南洋的成就,聲望達到了另一個巔峰!
另外楚雲宣布了艾拉懷孕的消息以後,他在京城的府邸人滿為患,各種六部、軍部的官員前來道喜,幾乎踏破了門楣。城中的百姓也同時為這兩件事情慶祝,一副欣欣向榮之景。在無比的威望麵前,沒有人會懷疑楚雲的話,在這裏他也能很容易地修工廠、鐵路而不被民眾反對。
在這些來訪的人中,還有禮部、工部的官員。楚雲借著他們到訪的時候,順便詢問各個部門的進展以及發生的事情。例如在楚雲離開京城的一段時間,在六部中的禮部發生了一件大事,讓禮部上下轟動。
“徐光啟先生終究是沒有熬過這個冬天,已在年初的時候離開了人世,上帝會保佑他。”一個金發碧眼的官員對楚雲說道。
這個官員可不是楚雲召喚出來的,而是在明末的時候來到了明朝的傳教士,有個知名的名字——湯若望,在三年前經過禮部尚書徐光啟的推薦,在京城欽天監供職。
後來楚雲重改六部,徐光啟、湯若望仍然在六部就職。其中徐光啟是禮部尚書,他的離去對禮部的影響可謂很大,很多禮部的官員與徐光啟都有幹係。像是湯若望就和徐光啟關係匪淺。
“七十古來稀,徐光啟先生七十有一,已是得以善終。可惜未能送別他最後一麵,令人惋惜。”楚雲真摯地說道。
徐光啟在晚明的地位不亞於晚清的林則徐,都是提倡開眼看世界的一批人,也是在被傳統士子視為邪門歪道的科學家,在農業、天文、數學的成就尤為顯著。楚雲以前所在世界的農曆最後一次變革便自徐光啟、湯若望等人合力編纂的《崇禎曆書》,可以說影響了華夏最為廣大的農民階層幾百年的重要成就,在裏麵已經拋棄了天圓地方的觀念,將地球視為球體,介紹了經度和緯度……而且還和利瑪竇翻譯了歐幾裏得的《幾何原本》,“幾何”兩個字由此而來,成為後麵很多人的噩夢。
對於這樣的官員楚雲當然是依舊重用,隻是可惜當開始重視工業科學的時候,徐光啟壽終正寢。
“徐光啟先生在臨終前表示如今科學之氛圍已有所改善,甚慰。”湯若望說道。
“新曆是否還未完成?”楚雲問起了農曆改革這件事。
明朝的曆法繼承自元朝,元朝又繼承自前朝,在明末已經不適用了,根據明史記載,徐光啟、湯若望等人編撰《崇禎曆書》出來以後,還因為新曆、舊曆的問題引起了爭辯,一爭辯就是十年,最後根據天體運動的記錄,崇禎發現徐光啟等人的新曆更加準確、準備啟用新曆的時候,清人已經入關。目前楚雲也在催促禮部弄出他以前所知道的農曆曆法。
“大約在明年便能完成。”另一個禮部的官員說道。
楚雲看向那個老官員,是與徐光啟交好曆法家、數學家李天經,也有五十有餘。
“新曆對於種植安排、農民了解氣候有重大的作用,你和湯若望等人要完成徐光啟的遺願,將新曆製定出來。”楚雲說道。
“是,不知道軍主要不要給新曆取個名字?”李天經問道。
“就叫做《農曆》即可,這是為了農業生產而專門製定的曆法。”楚雲想了想,沒有比農曆更加合適的名字了。簡單粗暴,但是就是這樣,古代天文研究來研究去,在東方主要是為了農業和占卜吉凶。
“這個名字的確十分合適。”李天經、湯若望等人都讚同道。
“你們禮部到來的人怎麽還夾雜著工部的官員,如果我沒有記錯,你應該是叫做宋應星。”楚雲看向這一批到來的人中有工部的新銳,一個叫做宋應星的官員。
“正是下官!下官正巧碰到禮部的同僚,便一同到來了。”那人雖然四十多歲,但是見到楚雲還記得自己的名字,不由興奮道。
“下官本來隻是江西行省一個落第之人,後來工部征召擅長‘數學’、‘工藝’、‘農學’、‘水利’之人,所以被選上。後來軍主您突然要下官負責編撰工業百科全書,記載過往、現在及未來之工藝、技術。”宋應星說道。
楚雲自己親口下的命令,自然是印象清晰的,以前他看到了宋應星這個名字,就打起了讓他編纂工業百科全書的念頭,列明和整理現在已經擁有的全部工藝、技術。
當然這些書是不能夠公布於眾的,而是受到軍部的保護。一些涉及到安全的核心技術,宋應星也沒有權力觸及,楚雲令人秘密歸檔。
“現在百科全書編纂得如何了?”楚雲對這件事有些興趣。
“不過剛剛起步,新學和技藝繁雜如煙海,千頭萬緒,可能要窮盡一生才能瀏覽而盡。”宋應星歎息道。
楚雲聽宋應星這麽說,心裏暗道,自己時不時就要開啟新的技術,現在各種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技術夾雜在一起,與手工業時代的機械完全不一樣了,要是沒有極其卓越的才能,根本就無法理解如此之多的技術原理。
“工業百科全書無需太過詳細,隻需要記錄其名稱、基本原理、用途即可,待主體確定以後,交由科學院各個部門合力完善,豈不是要輕鬆得多?”楚雲建議道。
“下官愚鈍,竟然沒有想到這一點。”宋應星拍了拍腦袋,醒悟道。
楚雲微微一笑,兩次工業革命的技術堆積在一起,怕是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百科全書式”的人物能夠了解所有的技術。宋應星還想著一個人搞定的話,未免也太誇張了。
“以後若是能夠成書,下官再來找軍主討個書名。”宋應星見到楚雲願意在後麵讓科學院各個部門幫忙,對寫成一本名垂青史的著作充滿了信心。
“我已經想好了,就叫做《天工開物》。”楚雲還是覺著這個名字逼格比什麽百科全書要高多了。1(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