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3章 頂層設計
字數:7035 加入書籤
百曆十年,二月。
經過這麽多年的治理,雖然仍舊無法從根本上杜絕地方官員的腐敗,但朝廷卻是擁有絕對的威信,可謂是政行令通。
隨著朝廷將《科舉考試新規》下發,各地的縣試如期舉行。
在今年的縣試中, 朝廷增設了參加考試的年紀門檻,要求十六周歲以上的書生才能報名參加考試。
有鑒於大明要堅持走對外開放道路,故而在考試目錄中新增地理科目。希望這些考生的目光不能停留在大明的一畝三分地上,而是從小便要望向世界,了解大明所處的地理位置。
大明的東邊不是東極島,亦不是無邊無際的東海, 而是疆土遠超大明的美洲大陸;大明的南邊不是南洋, 亦不是澳大利亞,而是一片無法穿行的冰川;大明的西邊不是印度洋, 亦不是西洋,而是繼續往前會到達美洲大陸,地球其實是圓的。
各地的知縣對於地理或懂或是不懂,隻是他們對朝廷的決策都是認真施行,故而都是重視起考生的地理知識。
經過這麽多年,他們早已經深深地崇拜著林晧然,已經習慣於落實林晧然的政治思想和具體的舉措。
由於在錄取的人數上,朝廷已經給予了相應的名額,哪怕他們對一些考生的文章不甚滿意,亦是隻能是差中選優。
縣試、府試和院試都歸於童子試,這三場考試顯得有條不紊地舉行,很多考生可謂是一路過關斬將。
百曆十年的科舉無疑是大明王朝兩百年以來難度最小的考試,由於錄取人數得到了爆炸性增長,不少人一舉通過了縣試、府試和院試三道關卡。
正是如此,從白丁到生員,一些人僅僅幾個月的時間,似乎正在效仿著林晧然當年連闖六關的傳奇。
當然, 連闖六關的人或許會出現, 但連中六元的壯舉至今仍舊隻有林文魁,今後恐怕不會有後來者。
在院試結束之時,大明各地出現了一大批生員。
隻是現在生員已經不再享受國家的俸養,即便今年拿到生員功名的考生,其實心裏不見得會多高興。
以前十裏八鄉可能僅有一個生員,致使這個生員的名號是響當當的。
隻是今年一下子冒出十幾個,而且明年還會持續增加,鄉親們自然不會那般的熱情了,甚至都懶得記這十幾個生員的名字。
朝廷此次的“擴招”,卻是無形地削弱著官紳的影響力,甚至是悄然瓦解一些官紳獨霸一方的局麵。
當然,對那些不打算依靠生員身份混日子的考生而言,現在成功拿到鄉試的考試資格亦是一件十分開心的事。
特別今後會試的錄取人數是三千人,他們隻要足夠的努力,將來考取進士功名進入官場將不再是夢。
待到八月之時,兩京十三省的鄉試如期舉行。
由於本屆參加考試的人數暴增,致使各地的酒樓和客棧變得更加緊張,而考試用具更是遭到瘋搶,青樓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景氣。
在無形中,朝廷突然擴招之舉反而大大地刺激了消費市場, 讓各個省會城市的土地價格一漲再漲。
哪怕京城都不例外,而林平常當年的囤地之舉,回報早已經達到數十倍。得益於這些年的經濟發展,囤地成為近十年最好的投資標的之一。
雖然考生的人數遠超往年,但朝廷對此亦是做足了準備,力保兩京十三省的鄉試能夠順利舉行。
由於朝廷已經明確舉人不能直接入仕為官,致使舉人功名的含金量是大大降低,故而大家亦是不再像以往那般緊張,隻當成是一場重要的考試來看待。
終究而言,中舉並非是大家所追求的目標,而是能夠風風光光地進行官場,成為這個時代的人上人。
隻是現在舉人進入官場的路被堵死,想要拿到官場的入場券隻有考取進士功名,故而鄉試的成敗其實決定不了他們的最終命運。
有鑒於此,一些自恃有才的考生甚至夜宿於青樓,次日一早才趕往考場。
雖然鄉試的重要性已經削弱,但朝廷對考生作弊的行為的打擊並沒有因此而鬆懈。
不僅對搜檢兵加大賞金獎勵,而且對舞弊的考生直接削掉功名、永不得參加科舉,且不允許進入狀師及會計行業。
其實對失信的行為,林晧然所主導的朝廷一直都在嚴厲打擊,對一些失信的人員甚至會添加到刁民冊之中。
據不完全統計,本屆兩京十三省的鄉試有超過十萬名考生走進了考場。
跟往年以四書五經論成敗的錄取標準不同,本屆考試內部增加了地理和經濟等科目,更是增加了大明律法的題目。
若說以前是尋找能將論語背得滾瓜爛熟的人才,那麽現在則是選取更加全麵的管理型人才,從而能夠更好地處理地方政務。
特別是經濟方麵的內容,隨著司法已經剝離給法院,今後的地方政府首重是發展經濟,故而有必要選用懂經濟的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鄉試主考官除了常規的翰林官外,戶部侍郎和市舶司提舉有五位出現鄉試主考官,林晧然重要經濟的企圖可見一斑。
經過將近一個月的忙碌,兩京十三省鄉試結果如期出爐。
雖然各地還是那一套快馬報喜的模式,隻是很多中舉者收到喜報僅是高興片刻,而後很快冷靜下來,對報喜官員的賞錢明顯縮水。
官差報到後麵的中舉者,卻是陸續找不著人,自然亦是討不到賞錢了。
各地都出現一個現象:本屆中舉的考生明顯能夠控製住自己的情緒,起碼不會出現範進中舉的啼笑皆非的局麵,而是更加理性地看待鄉試結果。
不說現在舉人的含金量是大大降低,而且本屆鄉試的錄取率大大增加,隻要是有足夠水準的考生,不中舉才算得上是離奇的事情。
像廣東鄉試的錄取名額一直僅有75個名額,但本屆的鄉試錄取人數達到900個名額,足足增加了12倍之多。
在以前,隻要能夠中舉,那麽就會從此成為人上之人。不僅拿到官場的入場券,而且還能得到不少附近百姓的投獻,甚至還會有姑娘自薦枕席。
隻是現在的科舉已經不再是以“考試成敗論英雄”的時代,哪怕現在過了鄉試,後麵還得考會試。
即便考過了會試,那亦不過是三千進士中的一個,而且絕大多數的進士都僅僅隻是九品芝麻小官。
進入官場後,如果沒有治理地方的才能,像早前那些書呆子知縣那般糊塗,恐怕一輩子都得呆在九品官上了。
現在想要成為真正的人上人,想要手握權勢,僅僅依靠一個進士功名已經遠遠不夠,還需要本人有真才實學且在官場做出一番功績。
另外,林相爺已經明確“想要發大財就別當官”的基調,且朝廷必定會將司法體係推向全國,今後當官則是要嚴於律己。
正是如此,即便現在中了舉,亦還是停留在“民”這個身份上,不過是人生的一個的起點罷了。
卻不知道是朝廷的法令,還是中舉人數過多的緣故,以前被中舉之人所津津樂道的鹿鳴宴被取消了。
“如此看來,舉人是真不值錢了啊!”
“再怎麽不值錢都是舉人老爺,咱們當心禍從口出!”
“不見得是老爺了,我鄰居家便出了一位舉人,但我斷定他過不了會試做不了官!”
……
麵對著如此的變故,特別舉人明顯遭到了民間和官府的冷遇,很多百姓亦是紛紛發表著自己的感慨道。
隨著鄉試塵埃落定,全國的目光亦是開始投向明年的會試。
煙花已經慢慢散去,很多中舉的人在一番慶祝後,亦是開始認真地思考起接下來的路。
若是在以前,他們必定是義無反顧地赴京參加會試,亦或者吏部報道。但現在,時代已經悄然發生改變,故而有必要認真地思考。
首先,他們很多人能夠中舉並非是自身實力多強,而是朝廷的擴招才讓他們成功中舉;其次,前往京城的路途遙遠,這一路的花銷不是一筆小數目。
至於最後一個原因,則是早前所提出的進士官含金量下降的事實,而今哪怕考中進士亦不再是錦衣玉食,同時需要在官場繼續拚搏。
反觀在其他的領域中,現在已經出現了不少很好的就業機會。
由於朝廷已經徹底放開私塾,而民眾對教育的需求大大地增加,而今的教書先生市場十分的吃香,舉人功名會是教育市場的香餑餑。
另外,隨著大明推進法製建設,不僅有著司法官員的路線,而且狀師的需求亦是大大地增加,很多百姓都需要花費找狀師打官司。
若是對明年會試沒有足夠的把握,亦或者深知自己無法通過會試的關卡,倒不如借著舉人這個頭銜從事教育或狀師都是不錯的職業選擇。
正是如此,在各地新科舉人紛紛赴京趕考之時,亦是有不少舉人選擇放棄機會,而是進入了教育和狀師等行業。
百曆十年的大明朝悄然發生著變化,由“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到如今的百花齊放,正在上演著真正盛世的景象。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擴招真的是一個妙招!”
“錯了,這不是妙招,而是堪比刁民冊的治國策!”
“咱們華夏有林相爺當政,焉有不興之理,真希望他能長命百壽!”
……
麵對朝廷此次科舉的突然擴招,很多人亦是慢慢領悟到其中的精妙,不由得紛紛稱讚這個舉措和林晧然。
事實亦是如此,此次的擴招既解決朝廷人員不足的問題,亦解決了八股取士的弊病,更是有利於人才的選拔。
不經覺,林晧然治理大明已經有十年之久,而其治理下的大明所取得的成果更是舉世矚目。
跟著以往的盛世不同,而今的盛世不僅體現在經濟上,而且還體現在軍事上,更是體現在法治上。
在大明教育考試進行改革的時候,大明的立法會亦是巧然設立,將由立法會充當司法體係的頂層設計部門。
正是這一年底,經過立法會的幾次修稿,出台了大明第一部《商業法案》,標誌大明正式進入立憲時代。
《商業法案》主要包括公司法、保險法、合夥企業法等,雖然其中條文不免有一些漏洞,但給大明的經濟發展提供法律依據。
在推出《商業法案》僅僅十日,立法會又同時推出了《勞工法》和《海關法》,特別《海關法》對走私有著極嚴厲的處罰規定,為海關人員的執法提供了法律依據。
百曆十一年初,天下舉子紛紛雲集於京城,力求爭奪明年的三千個名額。
雖然進士功名的含金量大大降低,但亦是給了他們更容易進入官場的機會,對水平中上的舉人無疑是大大的利好。
隻是他們心裏亦是清楚,現在進入官場的門檻變低了,但想要脫穎而出更加困難了,需要真才真實才能在官場中生存。
由於本屆會試要錄取三千個名額,故而朝廷亦是設立了十個主考官。
為了消除官場不健康的師生關係,防止大明屢屢上演黨爭的鬧劇。此次關於房師的信息不再公開,故而所有被錄取的考生根本不知道是哪位主考官錄取自己,自然亦是無處遞門生刺了。
隻是本屆會試出現了一個奇事:有一個叫陳喬敬的舉人在通過會試後,竟然主動放棄進入官場的機會,而是毅然選擇下海經商。
這種事情放在以前,必定是一件石破天驚的大事件,大家更是會指責陳喬敬這個人腦袋被驢踢了,但現在卻顯得不那般的離奇。
終究而言,朝廷的司法建設正在削弱階級差異,做官亦將從統治階層轉變為一份職業,而發大財的途徑將會是經商。
將來的事情誰都說不清,但隻要大明仍是由林晧然主政,那麽華夏推動法治削弱階級差距將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