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2章

字數:1764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權少私寵:小小鮮妻,好美味 !
    原本因為打仗的問題,每一個參戰的國家就已經承受了莫大的損失,國內的人口數量銳減,幾乎到了十不存一的地步。
    國家想要發展,沒有足夠的人口是絕對不行的,尤其是在戰爭已經結束之後,各個國家都要進行戰後重建的工程,缺了人口更加不行,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一個幸存人口都是非常珍貴的,少了一個都覺得心疼,更別提是因為傷口感染而造成的士兵持續性死亡了。
    沒有哪一個損失慘重的國家不會為此感到焦灼和肉疼。
    所以,如何治療士兵的傷口感染、減少人口損失的問題,就成了各個國家在戰後重建中的一項重點。
    沒有了戰爭的投入幹擾,又有了國家的重視和支持,曾經一度陷入停滯狀態的醫學研究終於有了新的發展機會,並且很快的進入了第二次高速發展。
    二十世紀初,青黴素的成功問世,徹底解決了千百萬被傷口細菌感染所困擾的病患的生死難題,人類的平均壽命也因此出現了第二次飛躍性的提高,從短短四十歲,上升到六十五歲,基本上就是現代人的平均壽命了。
    但是問題並沒有就此結束,隻要人類的種族還在延續,各種疾病就不可能完全滅絕,反而會隨著人類的發展,進化演變出更多的問題。
    而疾病的發展和繼續存在,同樣也意味著,人類在對抗疾病發展的醫學發展問題上,也同樣無法停下腳步,反而還要加快進程,克服了一個難題,又要去征服另一個難題,永無止境的抗爭下去。
    這聽起來似乎有些悲哀。
    仿佛人們永遠都沒辦法高枕無憂的活著,永遠都要處在疾病的威脅之下……
    事實也確實如此。
    但是反過來想想,人活著本來就不可能安然無憂,即使沒有了疾病的困擾,人活在世上一天,就會有一天的煩惱和困難,不得不去解決,也不得不去麵對。
    這既是一種磨難,也未嚐不是一種挑戰。
    人們在發展醫學和疾病對抗的過程中,同樣是磨難和挑戰並存,關鍵是人們自己怎樣去看待而已。
    有些人覺得這是磨難,太辛苦了不願意去麵對,寧願什麽都不去想,開開心心的能過一天是一天。
    而有些人卻覺得這是挑戰,是能讓生命充滿色彩的不可或缺的調味劑,如果沒有了這些調味劑,生命就是一潭死水,連活著的意義都沒有了。
    同樣的道理其實也體現在人們不同的生活態度上。
    有些人悲觀重重,覺得活著就是受罪,倒不如死了幹淨。
    有些人醉生夢死,隻接受快樂不接受痛苦,把每一天都當成末日來渡過。
    有些人卻野心勃勃,把生活看成是一場障礙賽,所有闖過的關卡都是激勵進行的動力。
    ……
    不同的人在麵對同樣的事,總是會有不同的選擇和看法。
    但這個世界如此之大,即使有著一些悲觀頹喪、將挑戰視為磨難的人,自然也會有另一些樂觀積極、將磨難視為挑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