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混亂的開局

字數:5757   加入書籤

A+A-


                      五月,涿郡。

    本應是農忙的月份,卻因為太平道變了味道。

    從涿縣出發到涿郡其他六縣,十萬戶六十萬丁口,包括民戶,蔭戶,大姓,良家子,無賴子幾乎全部動員起來。

    盡管比西漢差上一截,然而東漢政權的政府權力延伸到“裏”一級單位。其組織動員能力在曆代王朝中仍算一流。

    尤其麵對太平道蛾賊。大姓郡望都非常惶恐。就怕蛾賊蔓延到涿郡。

    對於小民來說,他們對太平道的觀感也不算好。

    無論太平道的宣傳口號是什麽,也無論最高層大賢良師、天公將軍張角是怎麽想的。一個基本的道理不會變是人就要吃飯。

    不事生產,行軍打仗的軍隊要吃的更多。沒有自己的基業,沒有儲備。天下幾十上百萬蛾賊賴以生存的手段隻有一個,搶。

    豪門大姓他們會搶,小民百姓他們還要搶。區別在於前者搶了之後就殺,後者被搶之後會被裹挾,然後變成新的蛾賊。再在扭曲的人性作用下,加倍將自己受過的苦難施加在別人身上。

    張角最開始的時候還會管一管。但實在是管不住。

    無論如何,他變不出幾十萬大軍吃的糧食。要麽去搶,要麽餓死。這種情況下,大賢良師對手下人的所作所為,也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也因為這些原因,太平道亂軍所過之處可以說是寸草不生。所以人們才會將黃巾軍稱作蛾賊。因為他們就像蛾子一樣,將所有的莊稼全糟蹋了。

    這種情況下,涿郡從上到下一齊努力。除了劉玄德麾下的三千義軍之外,從各縣調集,臨時招募的郡兵數量超過三千。來自郡望豪門的私兵數量更多,接近五千。這樣加起來,涿郡能戰鬥的兵力超過一萬。

    一萬大軍。在東漢軍改民戶後,哪個郡平時能動員一萬大軍?

    就算涿郡是幽州精華所在,丁口數量第一,也很難見到這樣的盛況——

    可是劉焉還是害怕,甚至說恐懼,乃至絕望。

    “一萬,隻有一萬?!”

    忙前忙後了幾個月,最後隻征募了一萬多兵?而且這一萬兵大多缺乏訓練——更準確的說是沒有人會練——這裏麵不包括劉備。劉玄德倒是提出過將郡兵,豪強私兵與他招募的義兵組織起來由他一起訓練。但這讓劉焉更害怕了。

    無論如何,他都不會準許郡內軍權集中在劉備一個人手上。對劉備的請求他直接搪塞說“這樣豈不是太為難玄德了?莫要太累,莫要太累——範陽盧氏士林正宗。盧中郎天下聞名,盧中郎族侄盧鏜鞍馬嫻熟,義兵交給訓練就是。至於郡兵由鄒都尉負責就好。”

    劉備聽他這麽說,也隻是笑著不說話。

    範陽盧氏,說的自然是他的老師盧植家。如果按照原來的曆史,這一姓在未來是千年名門,宰相就出了二十二位。不過現在,範陽盧氏除了盧植一人足以稱道外沒什麽人才。

    盧鏜盧子鳴劉備見過,的確像劉焉說的那樣鞍馬嫻熟,是一員勇將。

    但勇將,鞍馬嫻熟不代表他會練兵,更不代表他能在幾個月內,將一盤散沙、山頭林立的豪強私兵訓練好。

    不過因為老師的關係,劉玄德與盧氏關係還算不錯。都尉鄒靖也一樣。所以劉焉拿這兩個人搪塞自己,劉備也不生氣。

    他早知道劉焉不可能將兵權都給自己。

    隻是這樣一來,內部的問題劉焉放心,外部問題又該怎麽辦呢?

    隨著中山國北部的唐縣失守,涿郡南方門戶大開,劉焉這才驚醒。

    等他校閱三軍,發現除了劉備麾下一部七曲三千兵士之外,其他八千人馬看起來簡直一團糟。他這才慌了神,拉著劉備的手著急的直問

    “唐縣到涿縣一馬平川,無險可守。賢侄,你看這可如何是好啊?”

    “明府不必擔心。”劉備安慰的說“蛾賊不擅攻城,這幾個月內涿郡各縣城防都有加固,郡兵也有增加。再發動城內民壯。蛾賊短時間內攻不下城池的。

    “是這個道理,可是……”

    ——原本劉焉也是這麽想的。依靠堅城防守,挫折蛾賊銳氣,再之後一鼓作氣將他們趕走……但是等蛾賊真的來了,他的心理又有了變化。

    太可怕了,太可怕了。

    隻是接近涿郡他就覺得害怕。那他們要是攻到了治所涿縣,兵臨城下又該如何?

    當然表麵上他絕對不會這麽說,隻是拉著劉備情深意切的說“玄德,我身為郡守,守土有責。倘若蛾賊傷到涿郡一草一木,都是我的罪過。就不能,就不能禦敵於國門之外嗎?”

    聽劉焉這樣問,劉玄德還沒說話旁邊的鄒靖已經著急的喊了出來

    “明府,我們隻有一萬兵馬。黃巾大軍卻有近二十萬,野戰於我不利。倘若戰敗,我們也再找不出第二支軍隊了。後果不堪設想啊!”

    鄒靖的話讓劉焉心情更加煩躁“難道就任憑賊眾肆虐鄉野,屠殺無辜嗎?”他厲聲對鄒靖言道。

    “這……”

    鄒靖自然說不出這話。於是他用眼神示意兩側,要劉玄德與另一旁的盧鏜說話。

    劉備暫且不說,年過三十,看起來頗為魁梧的盧鏜盧子鳴卻非常的為難。

    從心裏說,他也讚同鄒靖的話。隻是……他的家鄉範陽縣就在涿郡南麵。倘若賊眾進入涿郡,首當其衝的就是他的家。所以他心裏麵恨不得馬上帶著大軍南下,駐守範陽。

    這兩種矛盾的心情在盧鏜心中不斷爭鋒,讓他一時間什麽都說不出來。

    於是劉備開口“明府所言的確有道理。我輩武人不能保境安民,留此軀何用?”

    聽他這麽說,劉焉非常興奮,而鄒靖卻更慌張,正想要開口反駁,劉備已經自顧自的說下去了

    “當然鄒都尉說的也有道理。我軍兵力不足,倘若與賊征戰,一旦戰敗,後果不堪設想。所以還是守城為上——

    但是,鄒都尉熟知兵法,必然知道這個道理

    久守必失。自古守城先守野。倘若不能野戰襲擾敵軍,那麽城無論如何也守不住的。”

    “這……的確是這個道理。”鄒靖楞了一下,而後點點頭。

    “所以,我的計劃是這樣的。”劉備說

    “我軍兵少,騎兵卻多。所以應以步卒依堅城而守,騎兵在外伺機襲擊。等待敵軍疲憊之後再兩下合力,將敵軍擊垮。”劉備平靜的說道。

    “——好,此策甚妙!”聽到這裏,劉焉已經忍不住叫了出來。

    他就像之前從沒有因為忌憚,分薄軍權而讓事情變糟一樣,再次非常親密的拉住了劉玄德的手“賢侄,全靠你了。這一戰一定要贏啊!”

    “備敢不盡力。”

    劉玄德對他施了一禮。成為了這支拚湊起來的烏合之眾的臨時指揮官。

    他的任務是盡可能的在遠離涿縣。或者說遠離劉明府的前提下擊敗,至少擊退太平道的二十萬大軍——實際數量應該是十萬,但並不妨礙渠帥程遠誌如此宣傳。這提升了劉備之前情報的可靠性。讓劉焉更加恐懼。也更不想管事了。

    如果勝利的話,作為郡守的他功勞當然是最大的。如果失敗的話,那是劉備那些人自己的錯。不關他的事。

    劉焉的心態雖然很糟。但他甩手掌櫃的做法,還是給了劉備足夠的自主權。

    郡守撒手不管,郡都尉鄒靖又頗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才能遠不如劉玄德。也因此,劉備可以盡情施展才華,主持這場戰役。

    以盧鏜為帥,領郡內豪強門客,莊戶組成的五千鄉勇,與鄒靖為帥,領三千郡兵主力守範陽。目的即是為了滿足盧氏守護桑梓的需求,更為了借助他們的心願,盡可能激發他們的戰意。

    郡府內,劉焉高座,閉目養神。好像神遊天外了一樣,任憑劉備籌劃。

    聽到他將戰場定在範陽。他似乎鬆了口氣,但馬上又裝作神遊物外的樣子。

    同時,盧鏜聽劉備這樣下令,滿臉漲紅好像非常激動。看向劉備的眼神充滿感激。

    不過轉念一想。他又忍不住發問“我等兩部主力守城,誰來守野?”

    “自然我部義勇守野。”劉備毫不猶豫的說道。

    “這……”聽劉玄德這樣說,鄒靖猶豫一下而後說道“玄德所部雖然精銳,但人數畢竟太少。我八千餘兵馬守城,卻要玄德三千兵馬城外紮營,這有點……”

    “是啊,不如我兩部各分一支兵馬,助玄德一臂之力?”盧子鳴也在一旁勸道。

    “兩位好意心領。”劉玄德笑道“我所設的營壘,未必不如城池堅固。更何況蛾賊所求是錢財與糧草。所以攻城力度必定更大。兩位兵多。守城更合適。”

    “這……”

    盧鏜與鄒靖兩人還想再勸,上首劉焉卻開口道“玄德此言甚合我意!”

    三人轉頭看去,就看到劉君朗滿臉堆笑,對劉備說道“玄德不愧天下英雄。我看這樣布置就好。若不是兵少,怎顯得出玄德氣概,又怎算得上蓋世奇功呢?盧壯士與鄒都尉都不要爭了。就按玄德說的布置!”

    “玄德領命。”

    劉焉話音落下,劉備便站起身,行了一禮。

    聽他這麽說,盧鏜與鄒靖還有些遲疑,卻也隻好一起行禮。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