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賜婚

字數:4213   加入書籤

A+A-


    八月初五,陽光明媚,正值秋高氣爽,定南府卻再受震動。

    話說,這天一亮,府衙那邊就張貼了告示。

    李氏心慧,因品行貞靜嫻雅,廣施善舉,特被皇上封為樂安縣主,賜婚於陳青雲。

    更有鎮國大將軍出麵,收為義女,可謂一時間榮耀齊身,矜貴非凡。

    定南府眾人津津樂道,本以為是這陳青雲得見龍顏,一飛衝天。

    卻不想,最後沾光享福的,卻是他這個未婚妻。

    眾人那等心癢難耐的,免不了是一番打聽。

    且說那皇上來了定南府,見到陳青雲以後,得知他要娶自己的嫂嫂,霎時好一通盤問。

    陳青雲一一道來,嫂嫂憐憫,已經照顧他五年有餘,故而不想耽誤嫂嫂,請了自己的恩師,知府大人,裏正,族老等寫了放妻書,已經燒在大哥墳前。

    本欲送嫂嫂歸家再嫁,誰知道《老李酸湯》竟然突發人命,嫂嫂深陷牢獄,他不得已隻得上京告禦狀。

    可一身是傷回來,嫂嫂卻心疼萬分,不肯再嫁。

    他這才想傾心相娶,給嫂嫂一個正經名分,日後也算是真正的陳家婦。

    話說這些話讓鎮國大將軍聽到了,便念這陳氏叔嫂一個賢良淑德,心懷仁善,一個英勇無畏,重情重義,當即便要做主,隻說要主持婚事。

    奈何外麵汙言穢語,說是這李氏已經被那狗官玷汙了去?

    鎮國將軍夫人親自驗明正身,這李氏跟小叔相依為命,早已害怕流言蜚語汙身,所以早就點了守宮砂。

    鎮國將軍和夫人見她年紀雖小,處事妥當,又處處彰顯女子之典範,故而收為義女,皇上這又錦上添花,親自冊封為縣主,還賜婚於他們二人。

    婚期定在八月初八,皇上揚言,這好不容易做了一回冰人,怎麽也要飲杯水酒再返京城。

    許多版本的故事越傳越烈,可眾人卻是再也不敢說,這李氏不潔了。

    笑話,皇家最重聲譽,怎麽可能封一個不潔的縣主?而且皇上還親自保媒?

    還有那鎮國將軍和鎮國將軍夫人,那都是大有來頭的人物,怎麽就輕易認下義女,還要主持婚事?

    細細想來,這陳氏叔嫂,都算是苦命之人。

    但人家命苦心不哭,麵慈心也善,光是陳青雲得明德大師親自指點,贈予“譞雲居士”的稱號就了不得了,一般人能入這明德大師的法眼?

    再則,你也不看看這李氏是什麽人?

    人家可不是那等不知所謂的村姑,在鄉下,一個甘願梳了頭發就去婆家守望門寡,侍候婆婆直到過世,又為婆婆守孝,跟小叔相依為命,為了避免流言,早早就點了宮砂的女人。

    那是何等的有先見之明啊!一個人創建了定南府十三家《食香閣》,教出的徒子徒孫把陳記開得遍地都是,鬧饑荒時,米行趁機抬價,可人家呢,直接關門歇業,日日施粥,救助貧苦百姓。深陷牢獄後還不忘把家財都拿去修橋鋪路

    ,廣施善舉,如此心胸之寬廣,為人之仁善的女子,如何不能稱之為當世女子之典範,之楷模。

    諸位學子,整日加以詩歌傳唱,又那等受到陳青雲資助過的寒門子弟帶頭,這《陳娘子傳》《樂安縣主的由來》《當世女子之典範》《姻緣自有天定》等等書籍,逐漸問世。

    一時間,這李氏心慧之美名,便傳開了去,眾人直說善有善報,姻緣之事,果真不可違背。

    這李氏是陳家婦,得了放妻書都走不了,可歎必定是陳家祖輩地下有知,不想兒孫錯過此等的好媳婦,故而雖然波折,但結局美滿。

    不論外人如何熱鬧評說,心慧都已經歸了李宅,在家中備嫁,也順道幫幫娘親料理親事。

    李家親戚並不多,遠親來的也少,之前李家發生命案,別人不登門的,現在也不好意思登門。

    柳家的親戚也少,親戚少,不代表客人少。

    這不,定南府有頭有臉,甚至於周圍的縣衙,府衙,都紛紛派人上門送禮,李光慶請了幾位夫子坐鎮收禮,一番忙碌下來,大喜的日子還未開始,這送禮的人,都要踏破李家的門檻了。

    三進的小院張燈結彩,從北苑借來的下人們進進出出地忙碌著,李光慶跟女兒弄了兩條矮板凳,父女兩個正窩在夥房敘話。

    燒著的柴火堆裏通紅通紅的,裏麵的柴灰下麵,正捂著好幾個大土豆。

    李光慶一邊認真地翻著,一邊感歎道:“當年你娘懷你的時候,夢見我們家後麵的大石頭裏麵,蹦出一條金龍來!”

    “她當時就說,一定懷的是兒子!”

    “誰知道竟然是女兒,她還說夢不準,哪裏是不準,我看準得很!”

    心慧知道她爹說她被封為縣主的事情,她知道,雖然空有封號,可至少在貧民百姓的眼中,她早已一躍龍門,矜貴不凡。

    心慧看著烤熟的土豆,咽了咽口水,不以為意道:“是龍也好,是蟲也罷,不也跟您一起烤土豆嗎?”

    “這世道,三綱五常,讀書人禮義廉恥,叔嫂之別都恨不得一筆一劃刻在腦門上。”

    “青雲若是入仕,難免會有人用我們曾經的叔嫂關係攻擊他,可現在這番榮耀,都是他自己用命換來的,我覺得我享受的不是榮耀,是披著一身他用鮮血澆注的華麗外衣,我唯有心疼,不曾愉悅!”

    李光慶聽聞女兒這番話,到是高看一眼。

    沒有被眼前富貴迷住,心智清明,很好。

    “你能這樣想,我跟你娘日後才能安安心心過日子,不去為你們操心。”

    “你大哥雖然沒有什麽太大的本事,可他厚道,踏實,勤奮,有你給的《老李酸湯》做基石,他們也會越來越好的。”

    “你嫂子沒有什麽大主意,甚至於還有些軟弱,不過以後有了自己的孩子,慢慢就好了。

    “等你們兄妹兩個都成親了,我跟你娘就能真正地鬆上一口氣了。”

    李心慧聞言,點了點頭。

    自從得到那些記憶以後,她跟更是親近爹娘和大哥。

    他們都是老實本分的人,心底善良,寬容厚道。

    她心裏一直無法磨滅的善念,正是因為父母淳淳的教誨。

    她不掙昧良心的錢,也不欺行罷市,陳記的分店,一個縣城開十家,一個府城開二十家,一個大的省府開三十家,都是有定數的。

    陳記就像是複製粘貼一樣,越來越多,她拿的分紅也越來越多。

    加上這幾年出挑的張家,謝家,柳家,她和青雲早就不用為錢財發愁了。

    更何況青雲還在江南一代置下了產業,這一次青雲大肆造橋鋪路,雖然賣了十二家《食香閣》,但銀子遠遠不夠。

    而且她從長康的口中得知,青雲花的都是現銀,一箱一箱地從陳府當著眾人的麵抬出去。(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