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末日前夜

字數:3059   加入書籤

A+A-


    線粒體是一種存在於大多數細胞中的特殊細胞器,是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為細胞提供所需的能量,它擁有自身的遺傳物質和遺傳體係,並參與細胞分化、細胞信息傳遞和細胞凋亡等過程,還擁有調控細胞生長和細胞周期的能力。

    以上釋義都是記錄在高中生物課本上的內容,當年刷理綜刷到視線模糊的方子羽還沒有忘記這些重要知識點,而他對線粒體的了解不止於此。

    在高考結束的那個長假,方子羽看過一本名為《寄生前夜》的科幻驚悚小說,這本小說講述的故事是寄生在人體內提供能量的線粒體早已不甘寄生於人,於是覺醒了意識的線粒體找準機會,要向人類發動攻勢。

    這本幻想小說激發了方子羽對線粒體的興趣,在遊戲衝分的間隙時常搜索有關線粒體的帖子,瀏覽數十上百個科普貼後便知道小說裏的故事不太可能發生,畢竟線粒體雖然保留著自己的DNA,但僅含37個基因的線粒體基因組與龐大的人類基因組相比猶如滄海一粟。

    不過,線粒體的自私倒是得到了驗證。

    談到線粒體的自私,就不得不提內共生學說和線粒體功能障礙引起的疾病。

    內共生學說認為線粒體起源於原線粒體,認為這種能進行三羧酸循環和電子傳遞的革蘭氏陰性菌被宿主細胞吞噬,與宿主細胞形成了共生關係,線粒體能從宿主處獲得更多營養,而宿主則使用線粒體產生的能量,這種互利關係增加了細胞的競爭力,使其適應更多生存環境,於是在漫長的——很可能長達十幾億年——演變過程中,原線粒體變成了線粒體,成為細胞內的半自主細胞器。

    美聯邦弗吉尼亞大學的研究者們為內共生學說提供了許多證據,使該學說受到認可成為主流觀點。

    按照這一觀點,線粒體的確有自私的理由,而範德堡大學的研究者們經過多年觀察後找到了證明線粒體“自私”的證據:

    細胞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來分界或產生細胞器,而在快速摧毀和複製線粒體的過程中,mtDNA(線粒體DNA)難免發生突變,高水平的突變mtDNA會利用細胞調控機製推動自身發展,不顧宿主細胞和人體的健康。

    而細胞則會啟動特異性反應來處理突變mtDNA導致的線粒體功能障礙,但這種應答機製會讓突變mtDNA進一步傳播和擴散,由此引起的線粒體功能障礙與多種疾病有關,比如人們熟悉的自閉症、癡呆症、癲癇症、慢性疲勞綜合症和癌症。

    從某種程度來說,《寄生前夜》一書中完全擬人化的線粒體,與存在於人體細胞中的線粒體,確有相似之處。

    貝利·奧德曼說阿爾伯特讓“新生命”成為了像線粒體那樣的半自主細胞器,其中含義令人不寒而栗。

    再回想到照片中阿爾伯特身上的不明腐爛物,更是莫名驚悚。

    方子羽暗自心驚,歐陽傑無動於衷,阿爾伯特卻興高采烈,他揮著胳膊說道:“人造半自主細胞器!真是天才的想法!遺傳信息轉移、獨立完整的蛋白質合成係統、膜特性……噢,我的天啊,這些年我一直局限在過往的思想中,從沒有想過利用微生物進入細胞層次改造人體,這真是太蠢了,太愚蠢了……”

    “貝利,我現在相信你真的能預知未來,隻有能看見未來的人才會有這樣超前的眼光!用基因剪刀定向培育細菌,再讓它們像線粒體那樣成為細胞器,就能從細胞層麵改造人體!那將會是智人的蛻變!”

    貝利搖搖頭:“不是智人的蛻變,而是智人的末日。”

    阿爾伯特忽視了貝利的糾正,自顧自地繼續說道:“但我不明白,你說我讓‘新生命’成為了我的一部分?這是怎麽做到的?我們不可能會有給全身細胞定向植入細胞器的技術,至少五年後不可能有。”

    “要在細胞層麵做出改動,就得從細胞層麵開始,要做這樣的實驗,應該從卵子開始,mtDNA是母係遺傳,如果要仿照原線粒體被吞噬的過程,那我應該讓‘新生命’成為一個卵子的半自主細胞器,然後培育試管嬰兒。”

    聽到這裏,歐陽傑不禁側目,他聽不懂所謂的細胞層麵改造,但他注意到阿爾伯特說到培育試管嬰兒進行試驗時的語氣,理所當然的語氣。

    “半自主細胞器的DNA由母親遺傳,嬰兒性別取決於**決定因子基因,理論上,培育男性試管嬰兒進行觀察的確是最安全最合理的方式,當然,也是唯一的辦法,就像你說的,要讓全身細胞多個細胞器,隻有從受精卵開始。而這樣的實驗方式,相對來說是安全可控的,哪怕這個嬰兒像科幻小說裏寫的一樣,變成了擁有超能力的怪物,凱撒羅也能激活地下實驗樓自毀裝置。”

    貝利點點頭,又搖搖頭。

    “但事實是,你做到了,至於是怎麽做到的,我不知道,十年浩劫過後也沒有人知道,所以有了這場鬧劇。”

    歐陽傑插了句話:“那麽爆炸襲擊呢?埃弗雷特與這件事無關!”

    “他與阿爾伯特的研究無關,但與凱撒羅有關,如果不是他,微生物與基因技術製藥的修正案不會那麽快通過。當然,主要原因還是轉移視線,既然阿爾伯特沒有出席晚宴,爆炸襲擊也就不必發生了。”貝利表現得很坦誠,眼中有一種方子羽學不來的,對生命的漠視。

    停頓一會兒後,貝利接著說道:“阿爾,我早就知道你的研究會走向歧途,也曾嚐試阻止,但一直無法說服你。這次,我不能再讓步了。”

    “你要怎麽做?殺了我?”阿爾伯特好像還沒有脫離剛才的興奮喜悅,笑著說道,“就算我死了,這項研究也不會停止。”

    “你說得對,即使沒有你,還有其他人,比如位於諾曼的地下實驗樓裏,就有不少人可能接替你的位置,完成你未完成的事業。”貝利誠懇點頭,語氣平淡但眼神冷冽,“殺光他們,或許能讓這項研究停滯很長一段時間。”(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