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見解
字數:4038 加入書籤
許宛月一見來人是晟宣帝,立即又換上了一種表情,隻見她突然回身,雙手摟住了李景的脖子,然後出聲言道:“臣妾在想,皇上終於又理臣妾了。真是相思相見知何日?但卻此時此夜難為情。”
李景聽後,哈哈地笑了起來,一把抬起了許宛月的頭顱,讓她麵向自己,然後輕輕地在她的唇上吻了一下。出口說道:“朕的月兒總是會因著朕對你的寵幸而害羞。”
“更深露重,快與朕早些安歇吧!”
“那皇上要嚴以律己才行,不可做那從此君王不早朝的皇帝。”
“哈……愛妃。你我多日未見,正所謂**苦短日高起,這**苦短還沒過,讓朕怎麽做到君王不早朝啊?”
許宛月一聽這話,臉上又出現了一絲羞紅。李景見此,也不再逗弄於她。至於她話中的隱晦,他做為皇帝,喜歡哪個妃子就要身體立行。不會忍耐自己。
再說他與宛月兩月未在一起,他當然要把這兩個月的空虛寂寞給補回來了。
李景摟著許宛月的腰回到了二人的臥房,許宛月因承寵多次,而有些不適.
於是,轉移李景的注意力,說與他下棋,二人下了個十盤左右,許宛月又要與晟宣帝討論吟詩作對。
李景漸漸產生不耐,雖然白日要了她幾回。但還是覺得沒有盡興。況且,現在體力已經恢複過來了,美人在側,讓他怎麽忍耐。
隻見李景不顧許宛月的意願,抱著她就回到了榻上,行起了房事來。最後的結果是,導致許宛月因身體太過勞累,連著兩日都沒有下來床。
長公主知情後,不顧晟宣帝的臉麵,說了他一頓,怪他太不懂得憐香惜玉了,李景被長公主說得也不禁有些麵紅耳赤。
這日的清晨,許宛月終於下了地,在宮女們的服侍下換上自帶的一件水藍色的宮裝,讓本就長得水嫩玉蔥的她,更添一抹麗色。
晟宣帝吩咐李壽全在榆林宮擺宴,說是要宴請長公主一人,感謝她把宛月給他帶來,以思慶祝他與宛月二人的和好如初。
長公主坐在下首邊,因怕平安太過黏著許宛月,所以皇上的這次單獨宴請,李菀並沒有帶上她的愛子。
李景讓許宛月坐在自己的身邊,許宛月因著規矩不肯就坐。後來,還是長公主勸她,出門在外,又無外人在場,讓她隨意一些的好。
對此,李景不禁有些吃醋,說宛月竟然不聽他這個皇帝的命令,反而更聽長姐的話。長公主對此無耐地笑了笑。
許宛月對於李景難得露出孩子氣的一麵,也露出了一絲無耐。最後,隻好在李景的麵前,自斟上一杯酒,以示賠罪,晟宣帝這才滿意了起來。
“皇姐此番歸京也已有數月了,駙馬一人在江南可還安好?”
“謝皇上體恤,駙馬前日給我送來了一封家書,說他一切安好,正在監督江南水利的修造,說是不能辜負皇恩啊?”
“皇姐真是客氣了,咱們的駙馬爺無論是人品、還是道德方麵,皆為出眾。”
“對皇姐你又極為嗬護備至。母後時常談論說皇姐在選夫婿的事情上,還是很有眼光的。”
隻見長公主聽了李景的話,難得的臉上出現了一絲紅潤。出口說道:“母後她老人家也真是,與你說這些個事情,幹什麽?”
晟宣帝聽後,笑笑沒有言語。看著坐在自己身邊的許宛月,越發的賞心悅目,心中歡喜。
酒過三巡之後,李景邀長公主明日,去榆林宮正殿觀看即將完工的翻修宮殿一事,以確保宣沅國國運昌盛之兆。
長公主欣然答應,畢竟涉及到皇室命脈,當然要隨同一起親眼看看了。
一更天左右,許宛月一人獨自無聊地在李景的書房,看著書架上擺放著的琳琅滿目的書集。
突然從中取出了一本名為史集的曆史朝代版書。
隻見上麵記載的都是一些宣沅國曆朝曆代的文化差異及民風異事,還有經濟、農業的發展。
正當許宛月看得禁禁有味,樂不思蜀的時候,連李景什麽時候進入屋內的,都沒有注意到。
李景一進門,就看見許宛月全神冠注的樣子,沒想到她專注一件事的時候,會是這樣的認真,對周遭的事情,一概均不在意。
隻見他來到許宛月的麵前,輕聲出口問道:“在看什麽?”
許宛月一抬頭,見李景就出現在了自己麵前,剛要放下書,與他行禮問安,就被李景揮手擋住了,“跟你說了多少遍了,在外麵,就不要拘於這些禮節了。”
“是,臣妾遵旨!”
“看什麽書,看得這麽起勁,竟連朕來了,都不知曉。”
“回皇上,臣妾隻是無意間翻到了一本講述我宣沅國經濟、民風、貿易的史集。”
李景知道許宛月並非一般女子,若她身為男子,必定能夠登堂入仕。
但幸虧她是女子,不然他怎麽能夠得到這樣一個美麗動人,又與眾不同的女子呢?
“那你說說,你覺得我們宣沅國現狀如何?你所認知的是一種什麽樣的自然景像。”
“皇上,臣妾怎麽能夠妄加議論國家大事呢?這不合祖宗規矩。”
“無礙,朕要你說,你就放膽地說好了,說到不對之處,朕赦你無罪。”
“宛月認為我宣沅國在皇上的治理之下,是一種盛世太平的安然景像。”
“百姓豐衣足食,京中一切太平,邊關雖然小有戰役,但我國兵力強厚,以禦抵之,不足為患!”
“隻是……”
“隻是什麽?”李景正聽得津津有味,就見許宛月突然止住了言語,於是出聲問道。
“啟稟皇上,國內重商輕農,對商人處處給予便利,對農業、畜牧業卻輕而視之。隻因商人們兜裏的銀子充足,能滿足不少在世官員的飽暖思**。”
“對農民種植水稻、伺養畜牧一事,卻並不放在心上。”
“宛月剛才看了這本史集記載的內容,早些年我宣沅國就出現了一次天災**的重大事件,那一年莊稼幹旱、顆粒無收,養殖、種殖業皆出現了一片癱瘓之態。“
“四方之地,因著這場天災,更發生了不少燒殺搶掠,民不聊生的事情,就連國中都不太平。”
“後來,因著災情逐漸退去,而始祖李晟又是一個精明睿智、有著鐵血手腕、但卻愛民如子的好皇帝。”
“這才把我們宣沅國因著那幾年的災難,所受到的極大損失,以己之力,力挽狂瀾。”
“雖然,在心力交瘁之下逝去了,但卻為我宣沅國打開了一個美好局麵的景像,真是令人佩服不已。”
, !(m.101novel.com)